如何引导3-6岁孩子识字呢
从生理学上讲,人在儿童时期大脑发育速度最快,三岁左右儿童的大脑重达900-1000克左右,约相当于成年人脑重的2/3,七岁时脑重达128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从心理学上讲,幼龄儿童是爱动爱玩最活跃的时期,抓住这个特点让孩子采取玩乐认识的形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特别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识字最重要的结果不是孩子掌握多少汉字,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孩子认识汉字呢?以下办法,也许爸爸妈妈可以试试。
1、看图识字
结合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短小故事,引导幼小儿童认识图文中对应明显的字,并根据图画的意思猜出文字。或者,找一些文字浅显、图画含义清晰、结合幼儿生活的儿歌,帮助孩子了解画面与文字的关系。孩子一旦掌握了这一方法,稍作努力就可以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常用字。
2、利用游戏认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只要家长肯动脑,游戏中随时可以教孩子识字。比如孩子喜欢玩沙子和石头,家长可以把沙子和石头这几个字写成小卡片埋在沙堆里让孩子用小铲子挖出来。孩子挖一个让他认一个,孩子很容易就在兴奋中把汉字记住了。
3、利用幼儿故事教孩子识字
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家长可以按照故事书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讲,直到孩子也能一字不差地讲下来。然后,把着孩子的手,指着书上的字一遍遍地教,这样孩子会领会一个字发一个音,不认识的字会根据自己已会讲的故事猜出来。
4、用汉字积木识字
买一盒汉字积木,让孩子摆成各种玩具如火车、小楼房等。而且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个汉字的偏旁拆开,和另外一个重新组合成一些新的汉字。孩子可以通过认一个字而连带学会很多字,并在拼拆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5、利用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的特点是语言简短明朗,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适合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轻松快乐地记住那些笔画繁多意义抽象的字。如“热”字: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
6、拼词造句识字
幼儿认字往往是记忆方式的重现。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反映出来的就是单独一个字的认读,以词汇、句子形式记忆的,反映出来的就是词汇和句子,有着整体记忆的特征。
如幼儿已会认读整首儿歌,看似每个字都认识,但单独抽取其中一字让其认读时,却不认识了。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用拼字念儿歌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口语与文字、词与句的关系,鼓励孩子创造性地组词造句,拼出许多常用句。如“白——白色——白色的云彩——白色的云彩像座山”。
有了理想的方法,还需要正确地实施。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认字,还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渐进原则
在开始学习阶段不要急于求成,盲目追求识字量。应该以培养识字兴趣、识字习惯为主要目标,然后逐渐加大识字量,尽快使孩子进入阅读阶段。鼓励原则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做别人夸奖的事,赞美的语言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倍增,鼓舞他们去独立学习。
游戏原则
对孩子来说,与其说识字是一种脑力劳动,不如说是一种“记忆游戏”,只要采取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识字任务。
环境原则
创设适宜的识字环境,即非书本环境和书本环境,让幼儿经常处于汉字的环境中。通过儿歌识字、制作识字卡片、墙壁字挂图、阅读幼儿故事、读大街小巷的广告牌等途径,让幼儿经常反复地接触汉字,通过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让孩子增加对汉字的亲切感。
多样性原则
孩子识字没有固定的场景和模式,每位家长可以结合自己孩子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识字活动与游戏活动及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
及时复习原则
孩子学过的字一定要及时复习,否则像熊瞎子掰玉米,掰一穗丢一穗,认识的字是不会有累积和增长的。为此,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学过的汉字,养成习惯后,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识字早并不是好事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识字,然而过早识字并不是一件好事!
某市的赵女士经常为她不到3岁的儿子感到骄傲:2岁后其儿子就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识字,陆续认识好几百个字,赵女士在亲戚朋友面前感到特有面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赵女士却感觉儿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认字”了,而且一教他认字,他就不停地挤眼,双手乱动,坐立不安。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刘戌年说,这是由于家长教育引导不当,过早强迫孩子识字,导致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
天津市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2至4岁儿童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其中34%的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孤独、畏缩、害羞;38%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表现为虐待欺侮别人,在家不听话、任性、打架或威胁他人;29%的儿童存在忧郁行为,在幼儿园或在家过度恐惧、焦虑、不活跃、有自卑感。5至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3%,其中24%的儿童为多动、精神涣散、学习效果差。
刘戌年说,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许多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家庭教育tulaoshi观念,认为识字越早越聪明,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期望值过高。许多孩子被父母从幼儿园接回后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被送往各种学习班学绘画、学钢琴,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很容易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如恐惧、焦急、易怒等)、遗尿、多动和抽动(如挤眼等)。
刘戌年指出,要避免孩子出现类似的心理行为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在玩耍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家长应该在孩子的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这样得到的结果只能与家长的主观愿望相反。
孩子上学早易患多动症
专家展示了一组对比试验,在一年级已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中,6岁~6岁半的患儿数量是6岁半~7岁患儿的1倍多。由于很多低年龄的孩子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好,早上学会使多动症和近视眼的发病率增加。
专家说,要让更多校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应用到教育领域。例如,当前多数孩子握笔和写字姿势不对——头歪着,趴在桌子上写。这是因为6岁的孩子手指肌肉尚在发育过程中,握力不够,只有用手指握住笔的最底端才能用得上力。而这个姿势,手指会挡住所写的字,只有把头歪过去才能看得见。如果老师知道这些医学知识,就不会责怪孩子了。
孩子被同学怀疑偷钱不去上学(图)
“孩子已经14岁了,对方无凭无据地冲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揪出来,这让孩子的脸往哪搁?”12月12日,付女士说,自己的儿子因为被学校对面小店的老板诬陷为小偷,导致孩子离校出走五天后才回来,现在孩子一直不肯去上课。
人家不道歉就不去上课
小华(化名)是乐清市天成乡某中学初二的学生。12月3日早上,他趁课间休息去学校对面的小店买冷饮,之后就回去上课了。结果做眼保健操的时候,小店老板突然进来一把拉出了小华,“你偷我钱!”小华被老板吓住了。“我根本没有拿他的钱。”小华很委屈,店老板甚至把前几天丢的20多块钱的账也算在了他身上。
“后来我们一起去找教导处主任,因为拿不出证据,我就回去上课了。”小华越想越不舒服,上了一节课后就走了。五天在外的生活,他称都在网吧度过,“身上没钱,我就站在网吧里看别人上网,累了就躺沙发里睡,头两天很饿,后来就没感觉了。”小华说不回家是怕被妈妈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12月7日上午,当地派出所民警在乐清某网吧里找到了小华。可回到家的小华拒绝返校,“他当时说得很大声,同学们都听到了朝我看,我怎么回去?”小华表示自己没偷,如果店家不道歉,他就不去学校。
付女士称,儿子的自尊心强,受不了同学异样的眼光和猜测。他们只希望店家能在学校里跟儿子道个歉,但是小店老板一直拒绝。
“要我们道歉,那是不可能的。”
“我老公亲眼看见他偷钱的。&rdquo(m.tulaoshi.com);小店的林女士描述,那天她老公看到小华把手伸进专门用来存放钱的小箱中,被发现后的小华没拿钱就跑了,她老公就一路跟到了教室。
林女士说,因为他们小店里经常发生被偷的现象,所以怀疑以前是否也是这个孩子干的,想问清楚原因。“当时拉这个孩子出来问了一句,随即他就被老师带去办公室了,因没证据,就不了了之了。”
人生必经的挫折,需要直面而不是逃避
温医附一院精神卫生科心理医生陈宏表示,小店老板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法上确实有点过激,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伤害,但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孩子自己身上。“‘被怀疑’是人生必经的挫折,需要直面而不是逃避。”陈医生称小华身上“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犯错”的心理,是目前很多青少年存在的心理疾病。“要学会正视这件事情,首先让他的情绪有所发泄,其次是要教会孩子在不利环境下如何使自己内心达到平衡,学会隐忍。”陈医生表示,孩子的性格跟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过分较真,会使孩子产生自我心态,不利于孩子成长。他建议,如果孩子一直不肯上学,应该接受相应的心理咨询,摆正心态。
叶老师是小华这个学期的班主任。他说,现在店家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小华偷钱,因此应该淡化这件事。“现在最主要的是缓和孩子的心理情绪,帮助他走出阴影,等放下思想包袱之后,再回学校学习。”他表示小华比较内向,胆子也比较小,平时也不怎么跟同学交流。
应该让孩子从6岁前开始上学吗?
来自英格兰教育体系的127名资深人物—这其中包括前英格兰儿童事务专员代表阿尔安兹丽-格林爵士,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教育高级讲师大卫·怀特布雷德博士,他们呼吁政府将儿童正式的入学年龄推迟到6或7岁。这一呼吁以书信形式寄给了《每日电讯报》,现在由拯救儿童运动组织进行传播,配合他们推出的儿童教育“过多,过早”的活动。
“研究不支持过早开始测试教学和准正式的教学,并提供了大量证据来挑战它,”活动组织者在其网站声明中写道:“幼儿期应该被视为儿童发育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本身不仅是上学准备期,同时也是一个关乎他们日后人生的独特准备期。”
关于“学前准备”这个话题引发了各界的争议,具体的最佳入学时间至今也还没有定论。英国法律规定,一个孩子必须由5岁开始上学,但大部分孩子从4岁就开始上学前班。英国教育部部长迈克尔·戈夫的一名发言人表示,签署国提倡简的教材化政策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游说”,他们应该为“公立学校低的期望文化”负责。
该发言人告诉《每日电讯报》:“我们需要一个建立一个体系,旨在将学生培养成能够解答微积问题的人、诗人或工程师—这个体系脱离了那些鼓吹 “自我形象”的虚假流行心理学。那些学说不过是为了不让贫困儿童接受教育而找的借口。”
空谈不如实践
“学前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一部分,注重33个月到6岁儿童的语言发展、认知技能训练、常识的普及、学习方法培养以及社会和情感技能提升。一般来说,学前班的目的是让孩子做好上学的准备以及为将来在教育体系内取得持续成功奠定基础。
在许多发达国家,孩子到了6岁时就会被交给学校托管,这其中就包括美国,虽然许多儿童可能会上学前班,这些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或非正式的日托班。
拯救儿童运动还指出当前儿童的发展权利正被忽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引用了1989年联合国国际大会上提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儿童人权公约》来保护儿童的权利。《儿童人权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力包括社会和经济权利,例如食物、水、住房、医疗、教育和一个无污染的环境以及更有争议的民事和政治权利,”绍凯瑟琳·罗格斯在《创建一个适合儿童世界:了解联合国公约关于儿童人权的规定》的引言部分写道。
儿童的权利很可能成为拯救儿童运动组织提出的争论的关键,因为在教育文献中有相当多的证据驳斥了他们的观念。
一般来说,研究发现儿童在较早的年龄段获得更多的教育技能会成为日后一笔宝贵的财富。例如,在最近的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加拿大儿童6岁开始入学),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在幼儿园里获得的技能能让儿童在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养成不良生活习惯的风险减小”。他们发现在幼儿园词汇测试中得分孩子在四年级之前的甜食摄入量会减少,而想要在幼儿园获得更高数学技能则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研究拥有优越的词汇量和数学技能的参与者,很可能已经从他们的父母身上,通过其他方式接受了正式教育项目。
研究最终是否支持拯救儿童运动信仰?他们确实提出了一个很难反驳论点。世界上十个国家中大约有九个国家授权学校接收年龄在6或7岁儿童,特别是他们引用了芬兰强制孩子从7岁开始上学的例子。培生教育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课程教材、多媒体学习工具和测试项目,他们认为在40个发达国家中芬兰和韩国拥有最好的教育体系,紧随其后的是香港、日本和新加坡。而香港、日本、新加坡和韩国这四个国家的教学体系都紧随芬兰之后,让孩子从6岁开始上学。(实习编译:叶秀金 审校:邱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