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育儿方法 你戳中了几个
今天的家长比以往任何一代家长都要纠结。按理说,他们得到了比任何一代家长都要丰富的育儿指导,但来自四面八方的育儿知识反而像一个推手,把新生代家长们推入了各种纠结当中。
家长们发现,被众多看起来、听起来都很科学的教育观念武装起来的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却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孩子得了“表扬病”,有的孩子无论拥有多少玩具、零食都不满足,得了“物质病”,还有的孩子因为愿望总被父母打压陷入莫名的自卑……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是教育观念错了,还是家长的理解出了问题?一些育儿观为什么会被误读,家长又该如何正确认识、看待育儿理论呢?
穷养富养 你理解对了么
“穷养儿、富养女”是颇为流行的养育观念,但也是让家长最难拿捏的观念。
现象:家有5岁儿子嘟嘟的林女士本来是该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但邻居小男孩的一句话让她动摇了。邻居家的乐乐比嘟嘟大两岁,但整天来蹭弟弟的玩具玩。有一次,林女士问他:“乐乐,妈妈为什么不给买玩具?”乐乐听到后低下了头小声地说:“我妈妈说家里没钱,不给我买。”看到乐乐自卑的样子,林女士心酸极了。因为乐乐家的条件并不差,但乐乐妈怕惯坏了乐乐,总是告诉他家里面没钱,不能买这不能买那。
专家这么看:
边黎(知远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男孩就不需要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女孩子就不需要经历风雨、学习担当吗?我认为,家长最好先把穷养、富养的概念抛到一边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养育孩子。
是什么样的家庭状况,就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没有必要刻意穷着孩子。比如说,孩子想要一双耐克鞋,如果他的同学都有这样的鞋子,而你的家庭状况又可以消费这样的商品,就一定要给孩子买。因为,这关乎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实在买不起,你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咱们买不起,你以后自己赚钱买吧。
当然,这不是鼓励你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今天要买一双、明天要买一双、后天还有类似要求,而你统统答应,这就变成溺爱了。
很多家长担心物质追求会惯坏了孩子,其实物质本身并不会让孩子拜金主义。相比之下,如何恰当满足孩子需求的过程更加重要。一些孩子变得贪婪、永不知足,反而是因为他们的合理愿望总是被无情打压。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女孩要富养这句话是很容易被误读的。很多父母们认为女孩既然需要富养,最好的方式就是满足她在物质上的需求,但事实上,女孩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缺少了内心真正需求的满足,“富养”其实就成了溺爱。
孩子跌倒了 应不应该扶起
现象:不知何时,美国父母不扶孩子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并被众多家长效仿。一位年轻爸爸将孩子从小寄放在老家抚养,每个月回家看孩子一次。但提起对孩子的教育,他一脸骄傲地宣称:孩子跌倒了我从来不扶,跌得再厉害也让他自己爬起来。在他心中,不扶孩子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是画等号的。但他也不得不沮丧地承认:孩子跟他一点都不亲。
专家这么看:
夏玉华(济南市小海龟儿童感统训练学校校长):孩子摔倒了扶与不扶,是一种表面现象,但能折射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实质。
我认为,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实事求是。扶与不扶,要看孩子当时所处的环境,实情,后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鼓励孩子自立、自理、自强,这是应提倡的教育方法。如果已经预示到危险,还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孩子去冒险,看到孩子受伤,还视而不见,结果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教无定法”,只要适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好方法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能将孩子摔倒不去扶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划上等号。
边黎:当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尽量去扶孩子一把,因为这能对他们起到抚慰作用。家长的抚慰会让他们长大后逐渐具备自我抚慰功能。当孩子大一些时,再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大家都把扶还是不扶当做讨论的焦点,其实扶不扶不是最重要的,你给孩子传达怎样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一边扶孩子,一边骂孩子笨、嘲笑他不会看路等,那只会强化孩子内心因跌倒而产生羞耻感。如果你不扶,但是在一旁温柔地鼓励孩子爬起来,并为他克服困难感到骄傲,同样能让他收获到成长的快乐。
你真棒 到底棒在哪儿
现象: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需要夸奖,于是猛夸孩子“你真棒”。孩子不管做什么都能换来“你真棒”。有时候孩子甚至什么也不做时,也被家长夸赞“你真棒”。
tuLaoShi.com专家这么看:
夏玉华:我认为,家长的表扬夸奖必须实事求是。也就是说,孩子做了好事,有了进步,取得了成绩时,一定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会懂得付出努力才会得到认可,得到认可是快乐的事。但是,不合适宜的夸奖容易导致孩子的虚荣心,只愿意听表扬的话,听不得批评指责,会消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爸妈更不能在孩子什么也不做或做错了事情时,随意把“你真棒”当成口头语赐给孩子,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不辨是非,不求进取,不负责任,久之,会影响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
吴纯(家庭教育指导师):家长的夸奖最好对事不对人。在夸奖孩子时说得越细越好,而不是统统只用一句“你真棒”来概括。比如,孩子在画画时,你可以说:“宝宝,你将这两条线画得很直,太棒了。”“你画得太逼真了,小鸡就像真的一样。”这样具体的夸奖,会有一种指向性,让宝宝明白爸爸妈妈到底在夸他什么。如果宝宝每天听到的都是“你真棒”“你真棒”,这种激励教育的魔力很快就会消失。
边黎:很多家长忽视了婴儿期的亲密关系对培养孩子自信的重要性。其实,当小宝宝出生后,他会主动去寻找妈妈的目光。如果妈妈能够感受到婴儿的这种需求,多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会有利于他成长为一个自信、快乐的孩子。
“很奇怪,很多妈妈对孩子的哭声无动于衷,因为她可能刚刚接触了一种育儿理论。”吴纯表示,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育儿行为陷入“照书养孩子”的模式,缺乏对孩子的密切观察,缺乏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准确判断。母爱的细腻与体贴在各种观念的冲刷与摇摆中丧失殆尽。“或者说,很多人太迷信于从外界寻找答案,而对于来自于天性的反应缺乏应有的自信。”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无心顾及孩子教育。这种情况下,断章取义、不求甚解就更在情理之中了。
边黎表示,这不是说育儿观念没有用。学习育儿知识,对于家长了解儿童世界非常有帮助,但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用心感悟,去体会育儿理论背后想传达的理念,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养孩子。正如很多家长机械地对孩子说“你真棒”,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育儿书上写了,所以必须要说。
反思二:
被忽视的无意识教育
在大家的印象中,重视教育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在接诊大量的问题孩子后,边黎发现,父母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教育来自于无意识,它与父母本身的人格密切相关,与父母怎么做事有关。这与言传不如身教是一个道理。
很多妈妈重视教育,但依然会养出问题孩子,因为她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或者她本身就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中,无意中给孩子传达了过多负能量。有时候,父母的一声叹息、一个眼神,可能比他们的一番话、一顿打影响深远。
边黎强调,父母本身的人格要稳定,不管遇上什么事儿都能平静地处理,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也不要在孩
子面前唠叨这不好,那不好。大人的事儿就是大人的事儿,不要让孩子去过多承担。
另外,边黎强调,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孩子之间流畅的情感回应胜似一切语言。“如果爸爸妈妈只记住了方法,忽视了言传身教,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父母和婴儿闲聊好处胜过念书
人类的语言习得过程是语言习得机制是语言学界经久不息的研究课题,为什么婴儿能够通过学习大人给孩子说的“语言碎片”(咪咪、吃饭饭、睡觉觉等)掌握一门语言?为了让孩子更早学会说话,许多家长会在孩子睡觉之前念书给他们听。
然而最新研究却告诉我们,家长们不要再给小孩子读什么睡前读物了,与其给孩子们念书,不如和他们聊聊天,因为这对孩子更有好处。
研究发现:闲聊对提高儿童沟通能力的效果是给孩子读书的4倍
利莫瑞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就连最不用动脑子,最让人发闷的闲聊对孩子的好处都胜过念书给他们听。
比如给孩子说:“妈咪在做烤面包”或者“爸比在扫地”,这些闲聊能帮助孩子学会关于周围环境的重要词汇。
研究人员对7845名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不动脑筋的闲聊对提高儿童沟通能力的效果是给孩子读书的四倍,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前者的效果也是后者的三倍。
家长是孩子们说话最好的榜样 不排斥睡前给孩子读书
研究作者之一的Tracey Blake鼓励家长一直和婴儿说话,因为从一出生起婴儿的大脑就在时刻接受大人说的话并对其进行处理。
如果家长能带着小宝贝在家闲逛,一边做事一边说手上做的事情(m.tulaoshi.com):“咱们来拖地地,拖、拖、拖。”“那里有只猫,你好啊,猫。”
婴儿在正确的语境中听到这些词汇,随着这些词语一遍一遍地重复,婴儿的大脑中这些词语就能深深扎根,到了一定程度,婴儿们还会试着说出这些词语。
Blake 说:“家长是孩子们说话最好的榜样,家长越早和婴儿说话,对他们越好。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建议在睡觉前给孩子们读书。”
孩子过年后不爱上幼儿园咋办?简单4招帮你应对
小孩子总是喜欢放假,像寒假这种长假更是早早地就开始期待了。寒假连着春节,各种好吃的好玩的,走亲戚还能挣红包,真的是各种开心各种不舍。开心归开心,过完年后紧接着新学期就要开始了,不少孩子会抗拒上幼儿园,该怎么办呢?
1.假期也应按时作息
为了让宝宝开心回园,在假期中家长尽量要让宝宝保持正常的作息,不能放纵他(m.tulaoshi.com)们熬夜玩耍。临近开学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尽可能地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
2.提前做思想工作
最好是在假日的最后三两天,告诉孩子,“再过两天爸爸妈妈就要去上班了,你也要去上幼儿园了”。让孩子有思想准备,而且要知道节后必须上班和去幼儿园,这就是规则,没有价钱可讲。这样还会养成孩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3.最后两天别安排激烈的活动
假期的最后两天最好别安排激烈的活动,如果是有外出旅游或回老家,尽量提前一天回家,一定要空出一天时间来让孩子慢慢平复,不要让他有从开心玩耍到突然上学的巨大落差。
4.调动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家长要尽量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被老师表扬几次、得到多少小红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还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儿园相似的亲子游戏活动,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