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四个坏习惯不必改正需正确引导
早教一、扔东西
你把玩具递给宝宝,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你捡起来,他再扔。有时候宝宝抓到什么都扔,水杯、汤匙、饭碗……扔东西其实是一种“婴儿游戏”。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扔”和“捡”之间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发展,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专家说:
妈妈对婴儿游戏的积极应答反过来又可以激发宝宝的积极反应,使其产生自信与满足感。妈妈可以在家中的游戏角给宝宝准备质地不同、颜色各异的玩具让宝宝扔着玩,既满足了宝宝的发育需求,又避免宝宝破坏家里的卫生和物品。
早教二、处乱爬
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妈妈们一般不喜欢让宝宝在地上乱爬。但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而且爬行还能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对于陌生的环境,除了畏惧感,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
专家说:
如果害怕地面脏会带来疾病的话,妈妈可以给宝宝套上小罩衫。
早教三、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tulaoshi.com吸手指,甚至凡是触手可及的物体总爱放到嘴巴里咬一咬。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孩子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专家说:
妈妈们要尽可能多地通过拥抱亲吻来安抚宝宝,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画、玩具等物体上,让他们认知更多的事物,开发他们的大脑。宝宝熟睡后,将手指拿出来,避免长期吮吸手指导致牙齿咬合不良。如果宝宝见到什么就咬什么,妈妈可以将水果切成长条形,让宝宝去抓咬,而不是简单地用假奶嘴代替。只要宝宝爬完不把手放到嘴巴里,不抓吃食物,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早教四、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专家说:
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类圆而坚硬的食物不能让宝宝抓食,避免卡在喉咙里。
孩子鼻出血该如何止血
孩子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血管非常丰富,所以很容易造成出血。引起鼻出血主要有三类原因:局部原因,如鼻外伤,挖鼻致鼻黏膜破损、鼻炎、鼻腔异物存留等;全身原因,如患流感、麻疹等高热的急性传染病;血液方面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另外,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C、K、P)、钙的缺乏等也可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的时候怎么办呢?
1.出血量少时应让孩子坐下来,全身放松,用手指压着流血鼻子的外侧壁5-10分钟,此时用口进行呼吸。让孩子头(m.tulaoshi.com)部保持直立位,因为低头可引起头部充血,仰头可使血液流向咽部。
2.将浸有冷水的毛巾敷在他的前额、鼻背等部位,冷刺激可使鼻内小血管收缩而止血。
3.可用清洁的纱条、棉花等填塞在鼻腔内,如果能放一些云南白药,效果会更好。
4.如果出血量多或孩子出现休克时,可让其采取平卧位或平卧头低位,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要注意的是,少量鼻出血可以通过以上简单方法止血,但经常鼻出血或出血量较大的孩子,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全身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如何预防鼻出血?
比起治疗来,预防鼻出血更加重要。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血液病、鼻炎、鼻窦炎等。其次,要纠正孩子挖鼻、揉鼻、往鼻子里塞异物等易导致黏膜损伤的不良习惯,避免鼻外伤。再次,用力排便也可能使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因此要保持孩子大便通畅,多饮水,适量多吃些富含纤维和植物油脂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香蕉、蜂蜜等。最后,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K、P和C等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荠菜、芹菜、莲藕及所有深绿色叶菜类等。另外,还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别让孩子在过于干燥、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待太长时间。
鼻出血
云南白药鼻炎常见症状:恶心与呕吐 带血粘脓鼻涕
并发症状:创伤性鼻出血 新生儿窒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相关检查:鼻腔内镜检查
推荐用药:升血小板胶囊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斑。...[详细]
¥55购药
症状体征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病理病因 检查鉴别 并发病症 预防护理
推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预约挂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
推荐医生:张治军 张治军 张重华
周启长我先生最近鼻出血,量不是很大,去年也破我先生最近鼻出血,量不是很大,去年也破过敏鼻炎和鼻出血?有时一打喷嚏就有可能向我提问宝宝发烧10大误区 发烧不一定对身体有害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家长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相信很多家长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误区4:孩子很容图老师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呼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专业儿科医生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都会很紧张地给宝宝尝试各种退烧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退烧,宝宝的体温会一直升高,继而容易“烧坏脑”。其实,每个人的大脑内都有个“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这个时候必须使用退烧药。
误区8: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9: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一些家长认为宝宝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事实上,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况,即使体温不高也需及时就医。
误区10: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另外提醒家长的是,给宝宝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推荐家长使用耳朵测温计,测量体温既安全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