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大脑发育顺序是从后(做的部分)向前(思考的部分),女孩则正好相反,是从前向后。所以,通常情况下,男孩物理技能(动作发育)要早于思考和语言发育。与之相反,女孩则会先显
妈妈要知道宝宝大脑发育的四个黄金期
男孩的大脑发育顺序是从后(做的部分)向前(思考的部分),女孩则正好相反,是从前向后。所以,通常情况下,男孩物理技能(动作发育)要早于思考和语言发育。与之相反,女孩则会先显现出沟通能力。 宝宝出生后,大脑才真正进入了长质量的时期——由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这些突触的发育状态可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0~12个月,是 突触发育高峰期,脑部发育曲线显示:宝宝12个月时,脑重比起出生时增tulaoshi长175%!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黄金期,运用一些有趣的大脑发育刺激方法,帮助宝宝的大脑形成更多、更新的突触。 动起来 宝宝的大脑发育与运动有很直接地联系。你只需做些很简单的事,把他吸引到运动上来,比如轻轻地摆动他的四肢。作为反馈,在你的动作停止后,他会重复刚做过的动作。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大脑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形成了。 所以,像婴儿操,坐、爬、站等大动作练习,都是对大脑发育有好处的日常锻炼方式,不妨每天为宝宝安排一些这样的运动。 好的饮食 专家建议妈妈,尽可能地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它能促进大脑成长和发育。有些婴儿配方奶中也添加了 DHA,通常在产品标签上能看到。年龄稍大一些,已经断奶的宝宝,则需要健康、均衡的日常饮食,保证大脑的正常发育,这些食物中最好包含丰富的蛋白质,比如鸡肉、鸡蛋、豆类蔬菜等。 休息一会儿 各种各样的刺激大脑发育的方式,确实让宝宝收益,但是有时候,宝宝就像我们大人一样,也需要休息一会。在睡觉的过程中,大脑要慢慢地消化所学到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你还要保证他有一个规律的睡眠。等他醒来后,才能精力充沛地迎接下一回合的大脑刺激。 妈咪时间 爸爸妈妈多花些时间陪伴宝宝,在很多方面都会对宝宝有益处。比如,他能通过与你对话、观察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获得语言技能。专门从事大脑发育研究的专家认为,虽然bu-be-bu地说些谁都听不懂的童语有点傻,但是如果宝宝能经常和你这样咿呀学语地聊天,这种一对一的相互交流能加快他的学习速度。父母要寓教于乐地教导孩子
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和听歌,而对于认字说话等难度大的学习项目都不喜欢。作为大人,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学习这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呢?专家提出父母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导孩子进行学习。 专家介绍:孩子喜欢听歌和故事,这很好。多让孩子听,逐步听一些比较难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故事,当孩子的兴趣比较高时,从简单的问题和孩子喜欢的问题入手,鼓励孩子多讲。但如果孩子不愿意,也不能强迫,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情绪。通过不断的信息输入积累,孩子慢慢会变得爱说。 对于孩子不喜欢认字的问题,专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例如,可以通过字卡来纠正,具体做法是增加孩子接触和使用字卡的机会。 结合孩子兴趣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特点,设计一些孩子喜欢做的游戏,并将相关的字卡结合进来。如:准备相应的几张字卡,听磁带或看书,读到某个孩子认识的字词时,拿出字卡,让孩子拿着字卡去告诉爸爸:这是某某字。也可以让孩子说出他喜欢的动物玩具,如唐老鸭&rdquoTuLaoShi.com;等。用字卡的游戏有很多,家长可以结合家庭情况随机设计出更适合孩子玩的游戏。 家长还应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做一些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使用的字卡。例如,不妨准备一些字卡大小的白纸和一只粗笔,放到固定的位置。当孩子一定时期愿意说某个字词(如某个卡通名字)或某一句话时,您就随时写下来,让孩子贴(放)到某处,预备随时玩游戏时使用。由此,孩子接触和使用字卡的机会就自然增加了。此外,目前市面上有关于孩子认汉字的动画片,趣味性很强,也是不错的选择。 寓教于乐 认数字,孩子同样需要游戏,但我们讲的游戏,是学习,不是瞎玩,是把学习数字的过程贯穿在游戏之中。一般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注意力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不喜欢自然就三心二意,这一点和大人一样,所以,学习数字明显比其他的小朋友慢很可能是孩子不喜欢那种学习方式,而非接受能力问题,做妈妈的不要被别人对自己孩子一些不高的评价所困扰,发掘孩子身上的兴趣点和潜力更重要。父母的教育误区可能会埋没孩子的聪明才智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相反,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由于家长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宝宝成长发展的错误做法。 开发宝宝的学习能力最好能有专业人士的参与。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 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 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tulaoshi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开发宝宝学能应向专业人员取经 造成以上诸多育儿误区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广大父母对宝宝未来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却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致强制学习、拔苗助长、人云亦云和盲目从众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定势,应该根据其天赋和特性来具体对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对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体教育,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来武装头脑,邹小兵教授说,开发宝宝潜能的基础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规则去要求他们。 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在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明显缺位。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婴幼儿保健学组在全国七个城市针对1200多位0~3岁婴幼儿父母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父母意识到需要特别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但是仅有一成父母意识到从事婴幼儿健康的专业人员指导的重要性。 而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关于婴幼儿早期学能发展其实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并有专业医务人员给予父母指导。但是在国内新晋爸爸妈妈们的育儿经,多是从长辈、同事、幼教人员等处咨询得来的,而很少有人会请教儿童保健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