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前是阅读“饥饿期”,抓住事半功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情感熏陶,也是一种人格塑造。因此,爱读书、会读书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丽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发现,儿童阅读时是左右大脑一起运行的,而过了此阶段,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运行。可以说,14岁以前是孩子阅读的饥饿期,抓住这一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期,《生命时报》专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高级顾问、早教专家蔡景昆,告诉家长该如何一步步去做。
3岁前,多跟孩子交流对话。3岁以前,孩子还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内容和有太多修辞手法的句子。此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没有情节的画片,让孩子将实物、颜色与图片相对应,例如:选择香蕉卡片让孩tulaoshi.com子指出家里哪种水果是香蕉,它是什么颜色的,并让孩子尝一口,将味觉与实物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为孩子绘声绘色地朗读一些诗歌,因为咿呀学语阶段的孩子,对于声韵和音调非常敏感。而此时讲的故事则要尽量情节简单,例如:孩子能够理解并回答小白兔的妈妈去找吃的,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呢?但如果问小白兔的妈妈去找吃的,她如果遇到老鹰,一定要跑,为什么呢?那孩子就无法理解这些有对立面的事物了。
3~6岁,多讲故事,逐步建立读书常规。3岁开始,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社会交往能力,能掌握诸如嫉妒、美丽、羞耻等情绪,对于善恶美丑也有了一定认识。此时,培养孩子读书能力,对孩子的表达、认知和社交能力等都很重要。家长不妨帮助孩子将读书常规化,变成和吃饭、睡觉一样有规律的事情。每晚睡前半小时是最佳亲子阅读时间,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精彩小故事,讲给孩子听。稍大的孩子可以自己读绘本,不仅能识字,还提高了孩子对美术和美好画面的认知水平。此时,父母也应选择一本读物,陪伴在身旁,做好榜样,为孩子营造热爱读书的良好环境。
6~8岁,陪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选书,养成藏书的习惯。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碎片化,如果孩子长期依赖网络获取信息,很难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和自我价值观。这个阶段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有了识字能力,在阅读内容选择方面也有了自己的兴趣和喜好,父母不妨带他们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们自己选择,但要加以引导。读书的过程并不总是充满惊喜,孩子在读书初期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觉得很吃力。此时,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决定,先选择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书,循序渐进。父母可以买一个书柜,将有收藏价值的书籍放在一起,并布置类似读书角的空间,既培养了家庭阅读氛围,对孩子也是一种鞭策。
9~11岁,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拥有一定阅读量,有了知识积累后,父母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多问为什么,并适当给孩子阅读一些有深度的经典文化名著。举例来说,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人物关系复杂,内容描述多,有一定阅读难度,但家长选择配有大量图片的版本,不仅能降低文章难度,其中的直观绘图还能帮助孩子建立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比如关羽出场时放一幅配图,能让孩子了解三国时期的服饰,青龙偃月刀究竟什么样等等。
12~14岁,学会倾听、总结和表达。孩子步入中学阶段,对于阅读的要求也要有所提升。这个阶段,应该多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例如,孩子读《水浒传》,父母可以首先要求孩子记住其中的108将和他们的外号,他们大致性格如何;之后循序渐进复述小说讲述了哪个时代的故事,大概内容是什么,还可以让孩子介绍一位他喜欢的人物,并解释为什么等。
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工业生产,对其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兴趣、习惯和个人能力有所侧重,差别对待。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以身作则的阅读习惯,一定是孩子爱读书的最佳助推器。
让孩子学学最基本的西餐礼仪
让孩子学学最基本的西餐礼仪
关于玛希娅 精通中英日三语,留学日本,旅居美国,现就职于加拿大大学。早教、北美家教、英语启蒙研究者。著有《家庭亲密育儿法》。崇尚亲密养育,把孩子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本书今年九月起在当当、卓越和京东隆重上市。
今天,习近平夫妇专机到达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开始了为期4天的英国访问,在英国期间,他们还将出席由女王和其丈夫菲利普亲王主持的国宴。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一个礼仪社会,英国的绅士和淑女常常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西餐也迅速在中国流行。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旅行,更有众多的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和交流。为了适应这种多元化的交流,也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修养,我们都应该学习一点餐桌礼仪。
先生的父母在二次大战后从英国移民到了加拿大,先生是第一代加拿大人。因为英国人对于餐桌礼仪比较讲究,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家里,从很小的时候,先生就要求儿子注意餐桌礼仪。这里介绍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可以教给孩子们,加深了孩子们对西餐礼仪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孩子们谦逊有礼的好习惯:Tulaoshi.Com
一般来讲,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内。北美人则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但无论何时,刀是绝不能送物入口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
1除了婴儿和可以用手拿着吃的食物以外(比如: 鸡翅膀,鸡大腿,比萨饼),用叉子叉着吃食物。
2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支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桌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3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把过多的食物放入口中。在咀嚼食物的时候,不要开口说话,因为口中塞满了食物的话,容易把满嘴的食物喷出来,这样比较不卫生。
4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没有人愿意看到你嘴巴里的食物,也不愿意听到咀嚼食物时地声音。喝汤的时候不要用嘴吸,以防止发出声音。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
5吃的饭菜,即使不合口味,也不要说任何没有礼貌的评论。因为这会伤害做菜人的感情。
6餐桌上,有人帮忙递食物,一定要说谢谢。这样就能体现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7如果不是自助式餐,一定要等到所有的人都拿到食物,落座以后,才开始吃。
8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因为主人花了很长时间准备的食物,吃的人就应该慢慢享受,来显示对主人的尊重。
9不要拿着整块的面包咬,而应把面包掰成小块送入口中。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10如果你要拿的菜离你太远够不着,你也不能站起来,而可以请邻座帮你把菜递过来。
11不要在人前剔牙。如果你觉得牙齿很不好受,你可以上洗手间,关起门了剔。
12就餐时,把餐巾放在腿上。如果需要,可以用餐巾轻擦或轻拍你的嘴。不要用餐巾擦脸或者擦鼻子。如果实在需要擦脸的话,可以离开餐桌,上洗手间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
13如果在别人家做客,或者在餐厅吃饭,一定要记得感谢主人,并告知主人你很喜欢他们做的菜。因为主人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准备食物,你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很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劳动。
跟诸葛亮学教子,仅仅86字,却受用终生
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后任蜀汉军师、将军)的一封家书——《诫子书》,短短86个字蕴含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不仅是每个人修身养性的参考,也对育儿教子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生命时报》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对此进行解读。
第一课 宁静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处在平和状态时,孩子不仅能主动完成很多活动,而且非常专注。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天生有安静的能力,但常因家长喋喋不休、见缝插针的教育,让孩子也跟着浮躁起来。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制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第二课 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忠告孩子要节俭,审慎理财,量入为出,才能避免成为物质的奴隶。 如今,不少孩子的头脑中几乎没有节俭这一概念,不懂得物尽其用,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自古纨绔无伟男,家长要从日常琐事教育孩子节俭,如孩子忘关水龙头,家长可让他说出水的5个用途,并告知如果人人不节约用水,将来就没水喝,也不能洗衣、洗澡、做饭、洗菜……孩子更容易理解和做到。
第三课 淡泊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忠告孩子不要过分讲求名利,静心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志向。
当今社会浮躁,孩子也深受影响。如问起孩子的志向,不少人会回答当有钱人、大老板、大官。
要让孩子学会淡泊名利,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攀比,给孩子最适合的东西,而不是最贵、最有名的东西。其次,若孩子在学校被爱攀比的小朋友影响,家长要及时扭转孩子的价值观。
第四课 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才能是学习的结果,若心境专注,则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发现,真正的天才非常少,95%的人智商都差不多,(m.tulaoshi.com)个人成就主要看后天学习。
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包括阅读、问问题、独立思考等。还要根据孩子的表现帮着选择最适合的内容,而不是跟风报各种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