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ulaoshi.com
宝宝还不会说话 妈妈如何与他交流
在宝宝出生头几个月,你可能会怀疑你说的话宝宝是否有听进去,是否会听你说话。研究表明,妈妈说话时,宝宝即使不会说话,但是也会听。
假如你还不相信的话,不妨做一个小测试:当宝宝处在安静而警觉的状态时,趁宝宝跟你四目相对时,开始很自然地跟宝宝话说,让你的家人在一边录像。回头看这些录像时,你会发现宝宝和妈妈的身体语言是同步的。如果你用慢速来播放录像,你会注意到宝宝的头和身体的动作就像随着妈妈的声音在跳舞一样。这个小测试表明,宝宝确实会听大人说话,只不过不是很明显就是了。
知道了宝宝会听妈妈讲话,那么妈妈如何与他交流呢?怎样和宝宝说话呢?其实对于妈妈来说,你不需要学怎么和宝宝说话,因为你天生就会。宝宝生下来后,妈妈们会自觉地用充满母性的上扬语调和面部表情跟宝宝说话,这个是专属于妈妈的语言。和宝宝说话时,妈妈会提高音调,减慢语速,拖长尾音,还会长大嘴巴和眼睛,整个面部都充满表情和动作,而且还会根据宝宝的听力和注意力调整语速。
虽然妈妈天生就会和宝宝说话,但是也有几点要注意哦。
1、看着宝宝说话。
妈妈和宝宝说话时,最好眼睛相对,进行眼神交流,这样他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更有可能回应你。
2、叫宝宝的名字。
虽然宝宝头几个月不会把名字和自己联系起来,但是经常听到自己熟悉的名字,他也会感觉到兴奋,并且会觉得这是一种乐趣。
3、说话尽量简单。
妈妈说话时尽量拖长音,一个字一个字的叫宝宝。不要说我、你之类的,因为宝宝听不懂,尽量使用宝宝、爸爸、妈妈这类词语。
4、语调活泼。
宝宝喜欢能让他们有联想到活泼动作的词,喜欢夸张的语调和动作。比如说小狗狗再见,然后一边做和狗狗再见的动作。妈妈可以把宝宝听了反应最好的词记下来,不过不要一直重复,宝宝也会厌烦老是听到相同的声音。
5、给宝宝说话的时间。
每次和宝宝聊天或者提问题的时候,都要时不时停顿,让宝宝有机会回应你。如果总是你在说,宝宝很快就会感到厌烦。
6、给宝宝回应。
当妈妈说话时,宝宝有所回应,比如发出咿呀声或者扭动身体,那么妈妈可以模仿他的声音,马上给他回应,这样做能鼓励宝宝继续表达他自己的意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7.给宝宝唱歌。
有专家说,给宝宝唱歌比说话更能影响宝宝语言发育。所以不管你会不会唱歌,你都可以选择几首有趣而宝宝又喜欢的歌曲,经常唱给宝宝听。(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TuLaoShi.com
让宝宝早开口说话的小妙招
方法1:先教宝宝手语
爸爸、妈妈、谢谢、要、我等这些手语很重要,让宝宝先学会这些标志性手语有助更快学会说话。
方法2:电视如果不看就不要一直开着
电视可能是导致宝宝语言发展迟缓的背景噪音。
方法3: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做成卡片或者贴纸贴墙上
让宝宝需要某件东西却不会表达时就可以挑出卡片或者贴纸给父母。比如床、玩具、杯子、食物等可以把它们画在硬卡纸上,然后剪下来制作成卡片,用双面胶或者小瓷片贴在冰箱上。这种方式有助于帮助那些着急说话却又说不出来的孩子与他人顺畅的交流,减少它们的沮丧感。
方法4:多陪宝宝玩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父母一定要每天花一定时间陪孩子玩,至少40分钟,可以分开几次玩,最好是玩同一种游戏,比如“小皮球”、“小汽车快点儿跑”等,并且用简单的语句和宝宝交流,让宝宝在玩耍中学会这些语句。
方法5:吸管和棉花球的游戏
给宝宝一个吸管,在桌子上或地上放一个棉花球,让宝宝通过习惯吹气,吹动棉花球滚动。通过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嘴部肌肉,帮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在做这个游戏时一定要大人陪同在侧,避免宝宝误吸棉花。
方法6:让宝宝用吸管吃液体以外的东西
吸管一般用来喝水、奶等液体食物。在宝宝12个月左右时可以让宝宝练习用吸管吃自制的果泥、果酱、奶昔等食物,起到锻炼嘴巴肌肉的作用。妈妈应注意准备的食物不要是大块颗粒状的,避免卡喉。
方法7:利用简单的卡片帮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利用卡片教宝宝看图识物,说出卡片上图案的物品名称,然后让宝宝重复说一遍。有些卡片会有凹凸设计,触摸的感觉良好,非常受宝宝喜爱。
方法8:把吸管缠绕起来
给宝宝准备一些弯曲的、形态各异的吸管,让宝宝同来喝东西。宝宝的小嘴必须花费更多立起才能用这些构造复杂的吸管喝到东西,即达到锻炼嘴部肌肉的目的又非常有趣。
方法9:把东西放远些
宝宝的玩具、书、食物等可以放在他们够不到的地方,这样宝宝要拿时必须通过大人的帮助才能得到。这时候就可以让宝宝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直接将想要的东西指给爸爸妈妈看或者从卡片、冰箱贴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也可以演示给孩子看,边说边做。
方法10:多鼓励宝宝
把对宝宝的肯定表现出来,鼓励宝宝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让宝宝知道自己做得很棒,要继续加油。(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大妙招启蒙宝宝早说话
Tulaoshi.com
方法1:适当的语言刺激
对宝宝的语言刺激要尽早开始,别等到宝宝学说话时才想到要刺激。语言刺激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从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和他交流,当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更要坚持每天都和宝宝说话,以温柔的、有韵律的语言刺激宝宝语言中枢神经和大脑的发育。妈妈对新生儿说话时记住语速要放缓、音调要柔和,还可以有一些优美的旋律,比如轻轻的哼唱一首儿歌,读一读诗歌等等。
方法2:日常交流全语言
当妈妈三餐喂宝宝吃饭、照料宝宝生活起居或者带着宝宝外出游玩时,都可以和宝宝进行口头语言交流,并且结合当时的情景,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比如,给宝宝换衣服时,一边帮宝宝脱衣服,一边说“把衣服脱下来”,给宝宝换尿布时,和宝宝说“宝宝便便了,妈妈给你换尿布”。在说话时面部表情也要跟上,让宝宝明白妈妈的感受。
对于爸爸妈妈说的话,宝宝不需要每一个字都理解,只需了解大概的意思,宝宝会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语境慢慢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最终就全明白了。
方法3:和宝宝玩游戏
孩子生来就喜欢游戏,在游戏互动过程中,宝宝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早期教育中亲子游戏是一项重要的课程,是促进亲子关系的绝佳手段。妈妈可以和宝宝玩有组织的游戏,比如让宝宝根据你的语言提示,指出身体的部位。当妈妈问:“宝宝的鼻子在哪里?”宝宝就会摸摸自己的鼻子,当妈妈问:“宝宝的耳朵在哪里?”宝宝就会摸一摸小耳朵,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能够快乐的学到身体部位的语言表达。
方法4:训练宝宝使用手势
8-10个月的婴儿已经能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了,比如会用手指着一个方向,让妈妈抱着他往那个方向去,用手摸一个东西,引起妈妈的注意。相关研究也指出,婴儿用食指指物的时间越早,就能越早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说话。因此,妈妈可以提早训练宝宝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拉着宝宝的手指指向桌上的奶瓶,然后对宝宝说“要喝奶了”,反复训练后,宝宝学会拉妈妈的手指一个物品时,妈妈就替宝宝说出该物品的名字,重复缓慢的说,让宝宝脑海里储存该词汇。
方法5:注重说话方式
让宝宝看到你说话的情感、热情、在强调什么等等,从而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尝试理解妈妈在说些什么。此外,还可以用宝宝喜欢的拟声词说话,比如“小狗汪汪、小鸡唧唧……”等,宝宝很开心听到这些,就会努力模仿。(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让宝宝早说话的启蒙方法
爸爸妈妈一定要抓住时机,提高宝宝学习说话的能力哦。下面介绍让宝宝学说话的启蒙方法,供父母参考。
一、和宝宝全语言进行交流
照顾宝宝提倡生活起居时或者带宝宝出门游玩时都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好机会,爸爸妈妈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和宝宝说话,创造一个好的交流环境,比如,说话时,爸爸妈妈的面部也要做出相应表情,让宝宝理解爸爸妈妈的感受,但是记住别戏弄宝宝哦。比如,一边抱着宝宝,一边说讨厌宝宝之类的话,会让让宝宝不明白讨厌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训练宝宝使用手势
研究显示,婴儿越早学会用食指指认物品就越早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越早开口说话。大多数婴儿在8到10个月时就能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用手势指着或触摸一个物体来引起大人注意,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妈妈可以先用手指指着某样东西示范给宝宝看,然后再拉着宝宝的手去指,如此重复训练多次后,宝宝就学会指物了。接着再教宝宝识别物品,当宝宝指着一件物品时,妈妈可以说出该物品的名字,并且反复说几次,让宝宝大脑里存档这个物品的语言信息。
三、适当的语言刺激
尽早对宝宝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对宝宝越有好处,从怀孕时就应该有意识的和宝宝交流,在宝宝出生后更要每天坚持和宝宝说话。此外,优美的、有韵律的声音也能刺激宝宝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的发育,因此,妈妈可以给新生儿唱一唱儿歌,读一读诗歌。
四、游戏启蒙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通过游戏的互动让宝宝学到很多东西,因此,父母可以多和宝宝做做游戏,制造一个欢乐的家庭氛围。比如,摸身体部位的游戏,和宝宝面对面然后妈妈说出身体的某一部位,让宝宝摸一摸,指出来。妈妈可以这样问宝宝“眼镜在哪里”、“嘴巴在哪里”,宝宝通过这一个游戏能快乐的学习到身体部位的语言。
五、学会如何说话
不管你是在描述路边的大树还是在诉说对宝宝浓浓的爱,都要让宝宝看到你的热情,强调你话里的意味,这样可以提升话语的质量,更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促使宝宝尝试着理解妈妈在说什么。特别是宝宝很喜欢吃叠词和拟声词,所以妈妈可以教宝宝说“小鸭嘎嘎、小鸡咕咕、小猫喵喵……”宝宝听到很开心,就会努力模仿了。而在平时安慰宝宝时则可以用降调的声音调动宝宝的积极情绪。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导师,也是孩子第一个老是,所以宝宝初生那一刻起,父母就要时刻做好当一名老师的准备,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切忌传递负面信息,要学会让宝宝趣味的学习和成长。(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