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脱离你的视线

三双鞋的旅行

三双鞋的旅行

2015-12-03 05:48

在家里呆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特别无聊。但是父母不能责备他们。虽然父母在家里可以做家务,看书甚至是看电视,但孩子可能需要的是关心和一点儿刺激。为了让孩子和父母

不要让孩子脱离你的视线

  2012年7月26日,南京鼓楼区黑龙江路一小区内一名7岁男孩从7楼的家中坠下,摔落在2楼水泥平台上。由于发现及时,受伤男孩被第一时间送往儿童医院救治,暂无生命危险。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暑期儿童安全的警钟。记者了解到,在孩子坠楼的前几分钟,老人外出买菜,家中并无家长看护。

  2013年1月图老师13日下午4点左右,在连云港赣榆县青口河漫水桥段,两名男童脱离大人视线,跑到河中冰面上玩耍不慎掉入冰窟窿里。附近一建筑工地两名工友见状立即跳入刺骨的河水中救人,结果却因冰面太脆无法爬上冰面,导致4人被困冰窟窿。当地民警、消防官兵合力将4人全部救出。被救出的其中一名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3月17日下午5时多,长沙市劳动东路某小区内,一名6岁男童从14楼坠下,不幸身亡。知情者称,当时大人都不在家,家长离开时把这名男孩和另一名年龄稍大的女孩反锁在家。

  

  相比上述这些曾经发生的儿童意外事件,显然今天报道的这起幼童爬窗而出事件中,3岁的楠楠是幸运的,惊险的救援之余,孩子的表现甚至还带有那么一点喜感。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并不为人所把控的幸运而忘记了事件本身的警示。

  看看上面这些本报和国内其他媒体刊发过的涉及孩子人身安全的报道,我们不禁唏嘘。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即便如此,少年儿童的意外伤亡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据统计,此类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为了防止此类安全事故,我国早在1996年就把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即便过了这一天,4月份央视新闻频道也还在一些节目的间隙,轮番播放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相关动画短片,内容涉及交通安全、远离水边等方方面面,看过确实受益匪浅。

  而事实上,在防范低龄儿童意外事故方面,大人只需要记住一点就行:别让孩子脱离您的视线!本文开头举的这几个例子有个共同点,孩子都是在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了意外。

  有关专家也建议,父母最好避免6岁以下小孩远离大人视线,平时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最好在灌输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适当做一些模板让孩子去感受,让小孩知道不安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不过,大人最好不要用游戏的方式去教小孩安全知识,这样会让他觉得安全无关紧要。在涉及到人身安全的时候,特别要向小孩讲清楚后果,比如一些对小孩有可能造成刺激的电视画面,如暴力镜头、极限运动等,还有那些有危险动作的动画片,如蜘蛛侠爬墙,飞机上跳降落伞等,都不是现实中小孩子所能操作的,要注意特别说明。

  最后再次提醒,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事故,不要让您的孩子脱离您的视线,就是最好的防范手段。

父母不要和孩子说的十句话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种家长[微博]往往得过且过,患得患失。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里,这种心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

  3.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滋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5.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考砸了惩罚,考好了奖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也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更会破坏和妨碍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识成长,缺乏协商能力,甚至还会滋生暴力倾向。

  7.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谁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此类方法前两次用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逆反,索性将错就错。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情绪随意发泄,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会让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这么笨?

  反复的言词否定,无异于毁灭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越来越恐惧。

  10.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另当别论,如果仅仅是个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但结果更遭,因为他发现跟谁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复始地焦虑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万万没想到  亲子活动也能这样玩

  在家里呆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特别无聊。但是父母不能责备他们。虽然父母在家里可以做家务,看书甚至是看电视,但孩子可能需要的是关心和一点儿刺激。为了让孩子和父母都保持头脑清晰,以下几个简单的游戏,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

  搭乘电车游戏

  把孩子带到当地的机场,然后乘坐免费的电车或者巴士。有时候孩子仅仅就是需要更换一个玩耍的环境。相比之下,也许在行驶的班车或电车上跳跃更让他们有种探索感觉吧。

  揉面团

  当然啦,这里所说的面团绝对不是彩色的塑泥,是真正的面团。可以用来做披萨的面团,是从杂货店购买的那种冷藏的面团。可以让孩子用面团做自己想象中的披萨,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如果孩子们做的披萨不好看,父母也不要沮丧。孩子们捏的披萨形状仅仅就是他们所想的,也能带给他们乐趣的形状罢了。同时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使用让他们觉得有趣的饼干刀具及孩子在做面团能用到的儿童安全厨房用具。当孩子们围绕面团玩耍时,父母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做个真正的披萨给孩子当零食。

  彩带盒

  我们都知道圣诞节及生日的时候会给孩子准备礼物,但是孩子通常更感兴趣的是礼物的包装纸和绑在包装盒上面的彩带。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留着彩带盒或者是那几根彩带。当然啦,首先要确保孩子不被彩带缠住,如果可以的话,父母可以站在一旁看着孩子玩。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为这几段彩带高兴的不亦乐乎而惊讶不已的。

  外出观景

  把孩子带到机场或机场附近的地方,这样孩子就有机会看到飞机起飞和降落了。尽管这个事图老师情看起来很简单,但孩子沉迷于其中,并认真的看着每一架飞机的起飞降落。甚至孩子看的高兴的话,还会追随着起飞的飞机奔跑起来或者拍手什么的并且有可能乐不思蜀哦。

  烘烤饼干

  孩子可能太小了而不能真正的来完成烘烤饼干的任务,但可以给孩子一个机会,可以让他们在面团上撒点巧克力,糖什么的。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用手捏出想吃的饼干形状,然后撒上自己爱吃的巧克力、糖或芝麻。可以考虑买个孩子用的小围裙和帽子,这样孩子就认为自己是真的在烘烤饼干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要言传身教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五、鼓励要具体并有根据

  一般说,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应该是具体的、有根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信心,鼓舞孩子作进一步的努力。过分的称赞是有副作用的,它会引起儿童盲目自信或对称赞抱无所谓的态度,使称赞失去了教育作用。例如,有的成人对儿童的称赞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而是笼统地说:太好了、好极了,甚至夸大其词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地称赞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发生错觉,以为自己样样都好,渐渐从缺乏自信到过分自以为是。

  培养自信心 别依赖赞许

  赞许的确能使人高兴,产生进步,但也不能没有别人的赞许就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就失去信心,如果总是寻求别人的赞许就相当于在说:不要相信自己,先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这样发展下去就会逐步怀疑自己,越来越受到别人的支配。

  自信就是要培养自我赞许的观点,并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一个误区。明明学校应该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能力,但在现实中往往把好学生固定为听话、不调皮、懂规矩、老实等一种模式,其实,许多爱学习的学生自信心反而不高,他们主要依赖于标准答案,老师的肯定,规定的格式。这种对别人赞许的渴望作为学习的动力,可以得到高分,不一定获得高能,这样的教育类似于一条教学装配线,产品缺少独立思考,不敢自我发展,养成一种惰性。因为按照别人的要求行为总是更为简单、稳妥,而一旦走上社会自主择业,就暴露出弊端。

  培养自信心,就不要总依赖别人的赞许,当你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当你决定选择一种行为,别人反对,也不要感到沮丧。因为那是一种自然现象,别人也不是啥都看得远、懂得多。

  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父子二人赶驴到集市去,途中听人说:看那两个傻瓜,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骑驴,却自己走路。于是老头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说:这儿子不孝,让老子走路他骑驴。当老头骑上驴让儿子牵着走时,又遇到人说:这老头身体也不错呀,让儿子在下面累着。老头子只好让两人一起骑驴,没想到又碰到人,有人说:看看两个懒骨头,把可怜的驴快压趴下了。老头子与儿子只好选择抬着驴走的方法了,没想到过桥时,驴一挣扎,坠落河中淹死了。这则流传已2500年之久的寓言,提醒我们必须学会有主见,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你无法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或赞许。

  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荣誉,因为这些可以令人精神上受到鼓舞。但是,人在奋斗过程中,真正有作为的事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需要创新。理解是具有滞后性的,如果不培养自我赞许的意识,就无法自我肯定,就坚定不了决心和信心,失败就随时恭候着你。

  自信造就健康的体魄

  俗语有三岁看老的说法,英国研究者最近证明此言不虚,高血压、抑郁症等成年后的疾病可能与小时候的心理状态有关。

  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身心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1980年对1.1万名10岁儿童作了问卷调查,要求孩子们回答取得良好学习成绩是否完全靠运气、是否经常感到努力也没用等问题。

  英国研究者在2000年对上述被问询的儿童进行回访,成功联系到了其中的7551人。问卷结果显示,具有内控型心理控制源的10岁儿童在30岁时对自己的健康满意度更高,出现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的比例低于平均水平。

  负责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南安普敦大学教授凯瑟琳·盖尔说,具有内控型心理控制源的儿童,从小对自己影响行动结果的能力更有信心,这类人的自尊心更强,会鼓励自己养成健康的习惯。一些父母鼓励子女独立思考,帮助孩子理解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子女会更多地表现出内控型心理控制源的特点。

  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巨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并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

  儿童时期出现自信心不足是常见的。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也会出现个性偏异,危害心理健康。

不要不分清楚就制止孩子做的事情

  行为一:咬人

  解析:当宝宝1岁后,出现咬人行为要制止!

  宝宝4月龄左右,即将出牙时,会因牙龈肿胀等不适而啃咬玩具或最亲近的人,此时他还不明白咬人是对还是错,即便父母瞪着他说不许咬,也是没有用的。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一些蔬果片、饼干,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胶,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机会。这样宝宝缓解了出牙的不适,也就不会咬人了。

  而等宝宝1岁左右时,有时也会出现一兴奋就咬人的行为,不但咬身边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宝宝,也会咬自己。这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是用错了地方。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需要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行为二:撕纸

  解析: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当宝宝六七个月大,发现通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的形状并发出声响时,会感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所以会对撕纸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基于好奇心理的探索行为,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父母不应阻止,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因为撕纸对宝宝来说,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小肌肉,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开发智力。父母可以引导宝宝把纸撕成小块乃至纸屑,还可以慢慢地教宝宝撕出形状和轮廓。这样,撕纸就变成了充满乐趣的活动!

  值得提醒的是,父母不要把有价值的资料文本或者是账单钞票等给宝宝撕,同时也要注意宝宝使用的撕纸是否卫生,以防病菌传染。

  行为三:扔东西

  解析:可进行适当的认知教育,不建议严厉制止!

  当宝宝9月龄左右时,会对扔东西的游戏十分热衷。凡是能抓到的物品,都会被宝宝有意识地丢出去,还乐得咯咯笑。妈妈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积木、皮球还是鞋子,每样东西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宝宝也在观察和探索呢!所以父母不要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行为的开始,也不用着急阻止宝宝扔东西的行为。

  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对各种不同的物体也有了全新的认知。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扔扔捡捡的游戏,同时顺势引导培养宝宝东西扔出去还要收回来的好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

  当然,父母还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比如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同时也要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哦!

  行为四:玩弄生殖器

  解析:需制止,但不要大声斥责,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转移宝宝兴趣。

  当男宝宝10月龄后,常常会喜欢用手抓自己的小鸡鸡,有时还拉得很用力,很让人烦恼!其实,男宝宝玩生殖器是一种常见的探索行为,对他来说,小鸡鸡和肚脐、手指、脚趾一样都是身体的一个部位而已,但触摸生殖器会有快乐的感觉,也就会不自觉地经常玩弄了。其实女宝宝也会出现类似的行为,比如磨蹭或者是抚摸。而父母往往过分紧张,认为这是一种很羞人的坏习惯或者是性行为。

  其实,父母首先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丰富的活动,让宝宝的双手忙起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小鸡鸡;其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对性产生好奇心,父母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解答宝宝的性提问。

  要注意的是,父母应当经常检查宝宝的生殖器是否卫生,有没有异样,以便消除宝宝生理上的不良刺激,也能更好地保护宝宝的生殖器。

  行为五:不好好吃饭,玩食物

  解析:不要严厉斥责,恰当引导,让他自己动手吃饭。

  很多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吃饭都很乖,但到了1岁后却常把碗里的饭菜抓起来捏捏揉揉,搞得一塌糊涂,常让妈妈感到头痛。

  其实,宝宝到了1岁左右时,会对自己动手吃饭产生兴趣,进餐时,会忍不住去抓盘里的食物,这是宝宝探索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愉悦的体验。被允许用手熟悉这些食物,对养成宝宝不挑食的好习惯是大有裨益的。当宝宝成功地捏起一小团米饭放进嘴里时,他会充满成就感哦!这和被喂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父母应该同意宝宝用手抓食物吃。

  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即便他吃得一塌糊涂,父母也不要指责,以加强宝宝对吃的兴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行为六:藏东西

  解析:不用制止,注意收拾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当宝宝1岁半左右时,会爱上藏东西的游戏,自己的玩具、妈妈的手机、爸爸的钥匙都被藏了起来。宝宝在藏匿物品和寻找的过程中,记忆力得到了锻炼;当找到所藏的东西时,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增强宝宝的自信心。所以,父母应该信任并鼓励宝宝藏东西的行为,不要用不可以来打击他。

  父母不妨陪宝宝一起玩藏东西、找东西的游戏,这样做不但能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摸清宝宝藏匿物品的规律,万一有重要的东西被藏起来了,也能很快从宝宝的秘密基地里寻找到。

  当然,父母也要注意把贵重的或者对宝宝来说危险的小物品有意识地收好,以免宝宝看到后产生兴趣而随意触摸、藏匿,引起麻烦。

  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即便他吃得一塌糊涂,父母也不要指责,以加强宝宝对吃的兴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行为七:爬高

  解析:不要制止,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宝宝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这种体能上的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的认知。所以,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一味地说No,以免打击宝宝的自信心,挫伤积极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在玩攀爬游戏时,妈妈与宝宝的距离要保持在一臂之内,且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以免引发危险,如不要在窗户和阳台上搁置可以垫脚的物品、桌腿和桌角要用软垫包好、所有尖锐或易碎的危险品都要收起来、给地面铺上厚厚的游戏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宝宝攀爬探索的欲望!

  行为八:小气

  解析:需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

  宝宝1岁半后,会变得很小气,常紧拽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这是因为3岁以前的宝宝,处于自我中心期,还分不清你、我、他的不同,父母不必急于强迫宝宝大方,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宝宝建立起所有权的概念,再慢慢学习分享。

  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结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当宝宝融入群体之后,独占的小气现象就会得到大大改善,体验到与人共享的乐趣之后,宝宝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乐于与他人分享了。

  现在的父母大多也是独生子女,所以要注TuLaoShi.com意做出表率。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不要让孩子脱离你的视线

育儿知识
不要让孩子脱离你的视线

早教:不要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分娩
早教:不要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不要让Ipad“拐走”孩子

分娩
不要让Ipad“拐走”孩子

家长不要让孩子嫌贫爱富

孩子
家长不要让孩子嫌贫爱富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不要让孩子睡在父母中间

育儿知识
不要让孩子睡在父母中间

这些食物不要让孩子多吃

小孩
这些食物不要让孩子多吃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奢侈育儿要不得

奢侈育儿要不得

支持孩子理想 也要定位实际

支持孩子理想  也要定位实际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