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要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北京吊车出租0

北京吊车出租0

2015-10-13 21:17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早教:不要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走进孩子内心是很多家长的迫切愿望,可事实上,家长急切的心情和良好的愿望并不能帮助他们跟孩子的心走得更近。有的家长甚至眼望着自己的孩子,心里问:这是我的孩子吗?

  高女士的儿子小学时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初二以后,成绩出现波动,母子关系出现一些波折。但总的来说他们交流得还不错,儿子能主动跟妈妈说心里话,孩子也基本能接受她的话。可自从孩子升入高中,孩子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放学回家后把房间门一关,自己在里面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妈妈想搭句话都没机会,别说交流了。

  有一次,妈妈以一起出去散步为借口,推开儿子卧室门。儿子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瞥了一眼妈妈,显然对妈妈的行为有些反感。高女士说:“既然你不写作业,就陪妈妈出去散散步吧。”儿子看都不看她,说:“我休息一会还要写作业。”高女士说:“那正好散步回来再做,妈妈有些话要跟你说。”儿子嘴里发出“哧”的一声:“有什么好说的呀,我可没那么无聊。” 妈妈又气又急。凭经验,儿子心里肯定有事,拒绝交流肯定会出问题。以前她还常常得意于自己教子有方,母子之间没有隔阂,并常以成功母亲的身份指教别人。现在是怎么了,儿子的心离妈妈越来越远了?

  两代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有不同是必然的,但是认识上的代沟可以接受的,感情上不应该越来越疏远。当家长发现跟孩子认识上有差异时,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观念和做法强加于孩子,这时孩子不接受就会产生冲突,逐渐造成心离家长越来越远。

  首先家长要多了解孩子,多理解孩子,多宽容孩子。其实孩子总有孩子的理由,孩子有他们对生活的看法,这些都产生于现实环境,他们是与时俱进的。相反,家长的想法往往是保守的、不合时宜的。好多时候,家长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如果自己头脑不开化、无知而顽固,还对孩子横加干涉,孩子当然不会喜欢。

  其次,要改变跟孩子的交流方式。小学或初中时,孩子或许还能接受家长的一些说教。到高中阶段,孩子自主意识增强,灌输和说教就行不通了。不要再企图做孩子的精神导师,而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只是急于了解孩子、为孩子排忧解难,而是要向孩子敞开心扉,让孩子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苦恼,并真诚跟孩子交流。孩子得到承认和尊重,就不会再拒绝交流,你的观念和孩子的观念就会在交流中交融碰撞,孩子就会在耳濡目染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你的合理建议,当然家长也会在交流中从孩子那里学到好多。

  作为父母要放下高姿态,主动了解当今的社会现状对青少年的影响,了解他们关注的文化、娱乐动态等,这样双方才有话可谈、有事可商,双方得以沟通情感。这种积极的转变迟早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态度,从而把事情引导到一个更好的状态。作为父母要真正陪孩子一同成长,在其幼儿阶段要跟孩子一起读童话故事、背诵唐诗宋词、看奥特曼,分享其发现世界的快乐。在小学阶段,和孩子一起阅读传世的经典之作,探索科学的传奇和奥秘,分享探索世界的快乐。初中阶段,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追星,一起经历"少年维特的烦恼",分享其成长的烦恼和快乐。在高中阶段,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了解互联网、美国的大学文化以及意大利的流行风尚,一起分享认识世界的快乐……

  如果两代人都朝一个方向改变自己,孩子的心还会离家长越来越远吗?

教官式父母给人印象深刻,因为他们和直升机式父母一样,能发出巨大声响、把清水搅浑,并且能煽动受训者产生令人不可思议的、即刻的动力。他们直截了当、雷厉风行:“照我说的做,否则让你们好看!”他们咆哮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教官式父母怎么样?

如果你不在打仗,而在教养青少年孩子,那么,威严地给他们下命令是没有用的。实际上,这样做恰恰能挑起战争。我们敢这样做,是因为许多人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家长就扮演了教官式父母的角色。顺便说一句,作为一个家长,处理事情的最佳方式也许应该像以前那样,孩子应该在不反对父母的前提下服从。过去,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听话、守规矩、为人随和,并且在成年后遵守规定。家长对孩子期望更多的是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是独立思考。

教官式父母觉得,从长远看,他们叫唤得越凶,对孩子就越有好处。这些父母不过在炫耀自己的支配权罢了。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孩子会听话的。他们知道怎样采取正确行动。”

尽管用教官训练的方式和“直升机”方式教养孩子二者有着天壤之别,但结果是一样的。教官式父母的孩子不知道怎样做决定。他们一辈子都在被别人呼来唤去,听着来自头脑之外的指示和命令。当他们步入青春期、试图像父母那样发号施令时,却发现说出的话都是父母的话,自己没有一点思想。因此,他们开始倾听自己头脑之外别人的声音——还有那些来自同龄人的声音。

教官式父母经常用惩罚来对待孩子犯下的错误。然而,总体上讲,现实世界靠惩罚无法运转。如果既不犯法也不能证明有罪,而只是在生活中陷入困境或犯错误,那么,大人是不能以惩罚服人的。如果孩子确实由于自己的行为而受到某种惩罚,那么,他们也很少停下来反省。怨恨通常是常见的反应。

教官式父母最终会发现,当惩罚自己的青少年孩子时,实际上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逃生出口”,即逃避自身行为带来的后果。他们的孩子根本不必思考自己曾经受到惩罚,他们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让怨恨在胸中慢慢沸腾,因为家长已经替他们思考好了,事情已然了结。

那家长要如何教育孩子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应该对孩子百依百顺,既要管孩子吃、穿、玩、学,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避免出现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家长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损伤。孩子考试拿回成绩单,偶尔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应该先帮他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不要因为考试失利而产生畏惧感,勉励今后加强学习,鼓励下次取得好成绩,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挖掘孩子智力潜能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机会很多,其方法也各种各样。首先家长让孩子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时,家长就辅导他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说出特征,从而不断扩大他的思维范围。必要时还应该给他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每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尽量不告诉他怎么解决,先让他自己想办法,找出最准确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方法。他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便会在心理上得满足,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动手操作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源泉。动手是孩子智慧的体现,多让孩子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通过操作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来解决。最后,家长还注重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孩子提出所谓“怪论”或做“怪事”时,家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潜藏的智慧非常之大,只要家长能正确地引导他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四、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也是这样做的,对孩子许诺前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许诺后家长都会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家长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说了就要负责。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也都挫折的种种表现。家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让孩子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孩子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在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应当做到对孩子不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劳动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同时也应当注重让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很清晰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家长每次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家长也会对他多鼓励少批评。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幼儿的学习,像台相机或像块海绵,他先照单全收,因为他的人生才刚开店,需要库存。成人提供的库存是良善的沟通模式,孩子就渐渐的学会了沟通;提供的库存是伤害、攻击性的语言,孩子就渐渐的学会了以那样的语言来应对进退。

台湾《中时电子报》刊载台湾李坤珊文章指出,幼儿的言行,往往就是大人的翻版,想教好小孩,第一步就是让他“有好样学好样”。

文章摘编如下:

在台湾花莲的车站,人声鼎沸中,一句清楚却不柔软的童音,直捣我的耳朵:“爸比,你很讨厌,你真没有用啦!”那个男人,在离我不远的几尺,叹叹气;我却不忍心抬头看他,因为他一定觉得很丢脸。

在美国离家不算太远的玩具反斗城,我和儿子排队等着结帐,前面一个大约10岁的小男孩,正在那东翻翻、西摸摸店家的陈列物。男孩的父亲顺口请他别乱动东西,他转过头来就对父亲说:“你闭嘴(Shut up)!”原本预料那个爸爸会大发雷霆,管教一番;但他也只是摸摸鼻子,一句话也不说。

一个人在青岛的车站等高铁,正忍受着闷热,一句话却像冰冷的冰柱,从后方清清楚楚的传来一阵寒意:“你搧太慢了,搧快点儿。”我忍不住用眼角看了看那个满头大汗的妈妈,和她伺候着的太上皇。

从台湾新竹演讲完,与朋友跳上出租车,那个明眼的司机从我们的简单对谈,就嗅出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所以他语重心长的问我们:“每个小孩小的时候都还好啦,都还会听话;但等他到了青少年后,就管不了,愈变愈坏了。这是怎样啦?”我和朋友两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应他。因为我们两个人的家里都有青少年,他们虽然有着青少年的不稳定“荷尔蒙”,但都没有愈来愈坏。

幼儿说话伤人--因为大人生气就用骂的

上述那些骂爸妈、把爸妈当佣人的幼儿,以及愈变愈坏的青少年,他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成为那个样子的。是他们身处的环境,养成了他们不尊重他人、口出伤害语的“习惯”;是成人不知不觉中,日积月累,允许孩子养成了那自我中心的态度和出口伤人的习惯。

幼儿会对成人口出伤害语“你没用啦”、“我讨厌你”,那是他学来表达生气的方式和用语。从他生活环境中成人的行为里,学会了生气就以“骂”的方式来表达;从成人的嘴里,学会了生气就以“伤害语”的方式来对应。

“你没用啦”这句话,应该是孩子从爸爸或妈妈嘴里听到的吧!当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有一方常在幼儿面前以这种语言数落另一方时,孩子也敞开他的学习频道,同时在学习“这是生气的方法”、“那是生气时可以说的话”。

幼儿的学习,像台相机或像块海绵,他先照单全收,因为他的人生才刚开店,需要库存。成人提供的库存是良善的沟通模式,孩子就渐渐的学会了沟通;提供的库存是伤害、攻击性的语言,孩子就渐渐的学会了以那样的语言来应对进退。

幼儿不尊重人--因为大人凡事以孩子为中心

幼儿会对成人极尽所能的要求:“你搧太慢了,搧快点儿。”那是他养成的、凡事要以他为中心点的生活态度和用语。从他生活环境中成人不断替孩子做、替孩子想的行为里,孩子学会了他自己的需要是宇宙的中心点;从成人不断道歉的嘴里,学会了成人没达到要求,就以“那是大人的错”的思考模式来解释。

“你搧太慢了,搧快点儿。”这句话,应该也是孩子从成人嘴里不断的听到类似“好啦,我已经尽量快点了。”所得到的结论吧!当成人以无谓的牺牲奉献,替孩子做一切的事时,孩子也敞开他的学习频道,同时在学习“我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的需要要靠他人来满足”。

幼儿对自我的认知,像台相机或像块海绵,他先从生活环境中成人的眼里看见、认识他自己。因为幼儿还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什么能力?他需要一块一块的、像拼图一样,拼出自我形象、自信及自尊。

那么,在教育幼儿方面,成人应该如何做呢?

1、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3、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

4、教育子女“学会自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飞翔,教育子女“全面发展”

5、家庭教育需要创新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一个人来回答!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学生“减负”问题,我的看法是,学生“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减负”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教师和父母要“增负”。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经验来教孩子,应该学习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怎样做个优秀的父母。

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

6、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是否只有“坏”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孩子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袒露出来,他们不想因此破坏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他们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两面派,表面上乐观快乐,内心深处却悲观孤独。

然而,上述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了。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总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一个高中生曾在来信中说道: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家庭就给了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她转入一所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家庭给她的压力,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惧达到了极点,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幸运的是,这个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一直认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图报。

天下哪有生来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师,更需要好的父母!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个父母重视的。

7、我们该有什么样的孩子观

教育的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种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曾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过程,我们的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起来并逐步演变。

民族国家本位的孩子观,与家族本位的孩子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孩子是整体目标的手段。孩子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家族的利益,个体需求必须让位于整体需求。与这样的孩子观相适应,我国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传统教育中教化式、被动式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观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国孩子的某些社会状况和问题一直遗留了下来。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权利缺乏切实的保障,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制度的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养成、性格发展等需要,更为我们的教育所忽略。

如今,社会急速变化的价值多元、信息开放的趋势,越来越个人化的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反衬出既有教育模式对孩子的独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感的培养等的不利。

我们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当孩子的基本权利成为社会共识,并得到起码的制度保证,我们才能期望他们身心健康地面对社会、进入社会,并对社会承担起公民义务,对人类承担起道义和责任来。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让幼儿养成等待的习惯、替他人考虑的习惯。比如说,你正手忙脚乱的在炒菜,但孩子要你立即找他的玩具;你可能拗不过他的哭闹,也就不情不愿的放下锅铲,皱个眉急急忙忙的先帮他找。你的这个习惯,可能会让孩子学会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和习惯。

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转过身心平气和的对幼儿说:“我炒完这盘菜后,再帮你找,请你先等一下。”尽管孩子对于他的需要被延宕,并不开心;但这是我们成人所能提供的良善机会教育,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尊重成人的需要。等你炒完菜后,帮孩子找到玩具,别忘了补一句:“谢谢你等妈妈!”让孩子知道,他的等待,是种尊重的行为;他的等待,是个正向的选择。

在关爱的环境中,孩子学会了关爱;在尊重的环境中,孩子学会了尊重。这个流传已久的教养方针,是不会退流行的。没有坏孩子,只有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我和你……

为了培养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形成自己选择的观点和习惯,家长是时候收拾起威信“狠心”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了。

常有这样的场面发生:人来人往的大商场里,有小孩子赖在玩具柜台前哭闹,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烦意乱地“赏”孩子一记巴掌;宾客满堂的时候,孩子却倒地撒泼,一屋子人尴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进了小房间,关起了“禁闭”……

其实,孩子的这些“叛逆”举动往往是周围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现时代物质资料大大丰富,不仅孩子,连大人都难以抑制被刺激起来的购物欲;另一方面,家长的溺爱也助长了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气势,最后,只能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看来,为了培养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形成自己选择的观点和习惯,家长是时候收拾起威信“狠心”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了,具体到办法上,有以下一些建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的拒绝招式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不同的拒绝招式。

0-2岁直截了当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父母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的话,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采取的拒绝方式是直截了当的体验式。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举动,例如去拿打火机玩的时候,父母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宝宝一点小苦头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点心等。

2-4岁冷处理

2~4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

对这个时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

“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再同他讲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撒泼的话,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进行冷处理。这样做对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护作用。

4-6岁讲道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处于一个过渡期,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孩子在语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父母这时就可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来同孩子沟通了。

坦白而简单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别对孩子说谎或说得模棱两可。

“冷处理”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冷处理之后再晓之以理,最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来抚慰他。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早教:不要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分娩
早教:不要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不要让孩子脱离你的视线

育儿知识
不要让孩子脱离你的视线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不善于倾听他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

男人 情感
不善于倾听他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

12星座:测试为何你与老公的感情越来越远

十二星座 星座
12星座:测试为何你与老公的感情越来越远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孩子早教不要局限在早教机构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孩子早教不要局限在早教机构

不要让Ipad“拐走”孩子

分娩
不要让Ipad“拐走”孩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如何与家里的犟孩子好好相处?

如何与家里的犟孩子好好相处?

“奢侈”育儿不可取

“奢侈”育儿不可取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