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做好幼升小的衔接
孩子大班了,再过4个多月就要上小学了,家长们有着不同的心态。有的家长觉得,小孩长大了,上小学了就不用操心这么多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有的家长则是非常紧张,担心自己的小孩会不会学习跟不上,想要在幼儿园里多学一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则是无所谓,觉得幼儿园和小学都一样,都是在教室上课,都是老师教,不用怎么转变,树大自然直。
其实这些心态都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纠正家长的这些误区,4月23日,南宁市星湖路小学教务处主任蒙婉莹,就幼小衔接问题做了专题讲座,就许多家长存在的误区进行了解读。
家长误区:
孩子5岁多就上小学
老师观点:
太早上小学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时间不一样、环境设备不一样、课业负担不一样,小孩接触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有的家长急于求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孩子5岁多就被送去读小学了。
蒙主任并不赞成这种做法。她认为,孩子最合适上小学的年龄是6岁,太早上小学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她举了个例子:有的教师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学什么都会,孩子5岁多就被送到小学一年级学习了。结果发现孩子很吃力,学习跟不上,又不能留级,最后只得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将孩子转到其他学校读一年,再转回来继续读,浪费很多精力。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小学知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老师观点:
应顺其自然,不压抑孩子的天性
一年级的课业都是很简单的,可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大班或是学前班就能学到很多小学的内容。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害了好多学生和家长。蒙主任建议,家长应该顺其自然,不压抑孩子的天性,但又不是不管,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养成专注做一件事的好习惯。
家长疑惑:
孩子上小学后没有时间观念
老师观点:
应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的家长提问:上小学后,小孩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办?蒙主任就小学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当孩子5岁多时,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求孩子按时起床、睡觉。家长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每天5-20分钟,不能仅仅让孩子自己看图,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看书,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每天接孩子回家时,家长记得问他今天做了什么,学了什么,提醒孩子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要让孩子脱离你的视线
2012年7月26日,南京鼓楼区黑龙江路一小区内一名7岁男孩从7楼的家中坠下,摔落在2楼水泥平台上。由于发现及时,受伤男孩被第一时间送往儿童医院救治,暂无生命危险。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暑期儿童安全的警钟。记者了解到,在孩子坠楼的前几分钟,老人外出买菜,家中并无家长看护。
2013年1月13日下午4点左右,在连云港赣榆县青口河漫水桥段,两名男童脱离大人视线,跑到河中冰面上玩耍不慎掉入冰窟窿里。附近一建筑工地两名工友见状立即跳入刺骨的河水中救人,结果却因冰面太脆无法爬上冰面,导致4人被困冰窟窿。当地民警、消防官兵合力将4人全部救出。被救出的其图老师中一名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3月17日下午5时多,长沙市劳动东路某小区内,一名6岁男童从14楼坠下,不幸身亡。知情者称,当时大人都不在家,家长离开时把这名男孩和另一名年龄稍大的女孩反锁在家。
相比上述这些曾经发生的儿童意外事件,显然今天报道的这起幼童爬窗而出事件中,3岁的楠楠是幸运的,惊险的救援之余,孩子的表现甚至还带有那么一点喜感。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并不为人所把控的幸运而忘记了事件本身的警示。
看看上面这些本报和国内其他媒体刊发过的涉及孩子人身安全的报道,我们不禁唏嘘。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即便如此,少年儿童的意外伤亡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据统计,此类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为了防止此类安全事故,我国早在1996年就把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即便过了这一天,4月份央视新闻频道也还在一些节目的间隙,轮番播放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相关动画短片,内容涉及交通安全、远离水边等方方面面,看过确实受益匪浅。
而事实上,在防范低龄儿童意外事故方面,大人只需要记住一点就行:别让孩子脱离您的视线!本文开头举的这几个例子有个共同点,孩子都是在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了意外。
有关专家也建议,父母最好避免6岁以下小孩远离大人视线,平时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最好在灌输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适当做一些模板让孩子去感受,让小孩知道不安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不过,大人最好不要用游戏的方式去教小孩安全知识,这样会让他觉得安全无关紧要。在涉及到人身安全的时候,特别要向小孩讲清楚后果,比如一些对小孩有可能造成刺激的电视画面,如暴力镜头、极限运动等,还有那些有危险动作的动画片,如蜘蛛侠爬墙,飞机上跳降落伞等,都不是现实中小孩子所能操作的,要注意特别说明。
最后再次提醒,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事故,不要让您的孩子脱离您的视线,就是最好的防范手段。
如何让孩子成为万人迷
想宝贝人见人爱吗?那必须让他/她拥有迷人的性格魅力才行,家长从孩子婴儿时期入手,用十个方法,打造出一个天性乐观又善解人意的孩子并不难。另外,拥有优秀的性格也是成功路上一个有利条件哦!
想宝宝拥有人见人爱的特质吗?其实乐观可爱的性格是从BB时期开始打造的。
美国闻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迷人的性格特征。
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及跟踪调查发现,乐观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乐观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免疫力;乐观能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乐观的人更轻易与四周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乐观的人更轻易获得家庭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想把这种迷人元素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宝贝的性格中,就要首先让宝贝保持快乐情绪。因此,了解宝贝情绪和情感的特点,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婴幼儿的情绪、情感特点主要有以下3点:
1、易变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俗话说:宝贝的脸,像6月的天。他们的性情极不稳定,常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宝贝情绪不好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诱导他们把目标转移到感爱好的事物上,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愉快起来。
2、易感性
宝贝的情绪很轻易受到四周人的感染,他们会不明原因地跟着别人兴奋,也会莫名其妙地随着别人大哭。因此,家长就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愉快情绪,并以此去感染宝贝。
3、冲动性
宝贝还不会很好地调节情绪,所以,他会随时发泄不满,冲动后也不易立即平静下来。所以,了解到这些,家长就不宜采取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宝贝,而是应诱导宝贝,并使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还提出10条值得家长参考的建议:
1、满足宝贝的生理需求
身体健康的宝贝才更轻易保持乐观的情绪。所以,家长要根据宝贝年龄特点,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并提供给宝贝均衡、全面的营养,确保宝贝生活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尽量让宝贝少生病并获得健康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2、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
在了解宝贝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和宝贝充分地交流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心理需求得到了足够满足的宝贝,才更轻易用豁达和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和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3、引导宝贝学会换位思考
在生活中家长要注重通过小事情,引导宝贝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引导他们会变通的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多和宝贝一起做角色互动游戏是个很好的办法。
4、教给宝贝缓解压力的方法
让宝贝经受挫折教育,并引导宝贝寻求自我安慰的办法:如:通过音乐、运动、倾诉、阅读、或简单地发泄。
多鼓励宝贝并且让宝贝熟悉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会有所转机,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事物,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5、给宝贝自由选择的权利
让宝贝能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形成快乐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家长可以建议或引导宝贝,但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宝贝。宝贝通过自己的选择,会找到更能令自己心情愉快的方式。
6、为宝贝营造与人融洽相处的环境
能与四周的人关系融洽的相处,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宝贝与四周的人和睦相处 的前提是,他们与家长的关系要好,家长也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宝贝做出好的榜样。另外,父母还要多给宝贝提供与其他人相处的机会,如:尽量安排宝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游戏活动,或带宝贝到游乐场去跟不相识的孩子玩耍;也可请一些小朋友和家长到家里来做客。
7、引导宝贝不重物质追求
别让宝贝误以为追求物质就是快乐之源。有人发现拿走了宝贝大部分玩具后,他们反而变得更会动脑筋去玩,因而也更快乐了。不重物质的宝贝即使拥有得少一些也会很满足,因为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手头所有的东西去寻求快乐。
8、培养宝贝广泛的爱好爱好
快乐的人过的生活很平衡,因此他们可从多方面得到快乐,倘若只有一种事物令宝贝快乐,那宝贝快乐的机会就大大减少,快乐指数也大打折扣了。
所以,要培养宝贝广泛的爱好爱好,让他们通过这些不同的事物,感受各种不同的快乐方式。并通过各种爱好,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内在快乐。
9、为宝贝营造快乐幸福的家庭环境
建立快乐幸福的家,是帮助宝贝寻找持久快乐的最佳方法之一。宝贝会从家长身上习得快乐种子,也会因为处在快乐的氛围中,而变得更加快乐。快乐的家庭环境,会让宝贝的心态放轻松。也会让宝贝变得更加自信和宽容。
10、给宝贝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
给宝贝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快速提高宝贝感知觉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对宝贝智力的发展有要害的促进作用,对宝贝情商的发展也有要害性的作用。而只有高情商的宝贝才更轻易获得乐观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美国人对乐观的定义:乐观是一种性格或个性倾向。一个人假如具有乐观的品质,他往往精神愉快,能看到事物有利的方面,对事物的发展布满信心;乐观的态度是高情商的一个重要的具体表现或指针;乐观的性格在行为上最主要的表现是对有利和不利事件都能做乐观的解释。
孩子不诚实 父母有责任
很多研究表明,测试出孩子说谎属于一种正常情况,很可能从两岁开始,持续到12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诚实度最为薄弱的时期。专家表示,所有孩子当中,说谎率为96%;4岁孩子每两小时说些无伤大雅的谎话率为80%;6岁的孩子,几乎每个人平均每小时便出现一次谎话。孩子如果总是不诚实,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应该正确引导,方能使孩子摆脱谎言。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说谎
根据临床儿童心理学家塔尼亚解释,说谎的能力的信号,是孩子大脑发展的一项里程碑。孩子会说谎,必须建立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对真相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想象另一个现实,同时通过信息令别人信服。事实上,有专家认为这是孩子处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行为。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说出善意的谎言。
孩子知道自己在说谎吗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了解谎话的后果,通常多为随机谎言。比如学龄前幼儿常说自己已经吃完水果,可是他们面前的盘子仍然装满水果,小朋友也不善于隐藏起揭穿谎话的证据。
而一旦孩子到了上学阶段,主要会为了避免惩罚,或更复杂的原因而编造谎话。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孩子的权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岁左右,他们会意识到父母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最关键的是,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如何鼓励孩子诚实
专家建议父母鼓励孩子说出真相的一种方式则是,对孩子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并且在平常生活当中,倡导诚信和透明。
其次,通过表扬孩子说真话,进而鼓励并且支持他们将诚实放首位的品质。告诉孩子:妈妈很高兴你告诉我真相。如果家长意识到孩子在故意误导,向他们解释清楚:说谎是不被认可和接受的,以及说出真相的必要性,这是父母能够信任他们的基础。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孩子听到的谎话越多、说出的谎言也越多。孩子会持续观察父母的言行。所以,父母间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无关痛痒的小谎,都需要谨慎为之。让孩子区分谎言的性质,尤其对于10岁以内的小朋友来说,还很困难。
鼓励孩子正确的想象
&em图老师sp;事实上,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的一项自然行为。专家反对家长为此而给孩子贴上说谎的标签。相反,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的想象力很精彩!或者这听起来很有趣。尤其当孩子出现夸张、俏皮的想象,比如说我家的宠物是恐龙,父母不妨问问孩子:是什么样的恐龙?它吃什么?下不下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