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爱上洗澡三个小妙招
对一些孩子来说,洗澡简直就是一种受罪。一两岁的幼儿不愿意洗澡是因为他们害怕肥皂沫流进眼睛以及有种莫名的恐惧感,而大孩子不愿意洗澡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用不着洗澡或者不想让洗澡中断游戏。有时孩子不愿洗澡则是因为父母的原因,如房间温度低,父母的手冰凉或动作鲁莽,都会使孩子洗澡时感到不安全。不管是什么原因,你都可以帮助孩子享受到洗澡的乐趣,至少可以做到不用争吵就能让孩子去洗澡。关键在于要尽量使孩子在洗澡时感到舒适愉快,并把洗澡当作每天必做的事情。-宝宝洗澡八注意
一、使洗澡成为有趣的活动
1、放松和享受。多数儿科医生都认为婴儿不必每天洗澡,但婴儿确实每天都需要爸爸妈妈和其他喜爱他的人的爱抚和逗弄,而洗澡就是时机之一。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重要的卫生习惯。洗澡是每个人都要定期进行的一项活动。
2、让孩子有安全感。如果你不知道怎样为你新生的小宝宝洗澡,你可以向医生讨教,你也可以从老人那里得到一些经验和建议,这样你就会心里有数了。如果你有信心,你和婴儿都会感到更安全。在给孩子洗澡时,你可以对孩子温柔地唱歌、讲话,鼓励孩子拍水玩耍,这样可以让孩子愉快地度过这段时光。
3、让孩子完全舒服。新生婴儿喜欢在小澡盆中洗澡,因为他们觉得在大澡盆中洗澡会沉下去。你可以把手巾铺在澡盆边上,用一只手扶助孩子,使他面对着你,用另一只手为孩子洗澡。要注意洗澡水和房间的温度。用无刺激性的肥皂、香波和柔软的毛巾为孩子洗澡。把水龙头的安全阀关上以防孩子把水龙头拧开。把孩子抱出澡盆后,要用一块大的干毛巾把他裹好。
4、摸清孩子的习性。有时候,你只需摸到孩子洗澡时的嗜好就可轻易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喜欢自己动手洗澡,那你就让他自己去洗。可以给他挑一件洗澡时玩的玩具。但你一定要小心翼翼地防止肥皂水刺痛孩子的眼睛。根据孩子的嗜好决定水温和放多少水,换句话说,让孩子在洗澡问题上说了算。这样,你和孩子就不会为洗澡而争吵不休了。
二、教会孩子自己洗澡
当孩子能够独自坐在澡盆里时,他学习自己洗澡的时间就到了,表扬和奖励孩子自己洗澡的努力。
1、使洗澡很有趣。你给孩子洗澡时,要和他玩耍、说笑,喊他的名字,千万别像洗一个脏瓶子那样默不作声。可以在洗澡时让孩子唱歌、做游戏,同时告诉孩子怎 样自己洗澡。孩子洗完后你要进行检查。当孩子长大一些时,可以让他自己放香波。洗澡时,还可以把水撩在孩子脸上逗他玩,这也为他以后学习游戏做了准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2、尊重孩子逐渐发展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孩子必须了解他的身体的隐藏部位。
教大孩子像洗其他部位一样洗这些地方。如果大孩子对隐私看得很重,要尊重他的想法。父亲负责给男孩洗tuLaoShi.com头,母亲给女孩洗头。单身父母的家庭可以让孩子穿着泳衣学习洗澡。
3、让孩子自己洗澡。如果有可能,你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洗澡。二三岁的孩子洗澡时,你要坐在旁边对他说话或给他念故事听。尽管一般来说,四五岁以前的孩子 还不能自己洗澡,但在孩子何时能安全地洗澡问题上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年龄界限。孩子究竟何时能独立洗澡要取决于他坐着的水平、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他是否细心。
三、培养孩子自觉洗澡的习惯
孩子玩得正高兴时往往不愿意去洗澡,于是他们就会想出一些办法来逃避洗澡。如果每天洗澡已经成为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孩子就会意识到即使他拼命哭闹也别想把洗澡时间往后拖。
1、使洗澡制度化。如果你规定每天洗澡和经常洗头是一个不能因为任何借口或争吵而改变的规矩,孩子就会知道他除了乖乖地洗澡以外别无选择。
2、定好洗澡时间。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让孩子洗澡,这样,洗澡就不会与其他活动冲突。
聪明宝宝10大“特质”
(1)比较独立、自律,有时会反抗权威。
(2)常捉弄别人,表现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开心。
(3)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4)喜欢冒险、挑战性的游戏。
(5)对例行公事及令人厌烦的事物,非常没有耐心。
(6)扩散思考能力强,记忆力广且会注意细节。
(7)喜欢阅读,有广泛的知识背景。
(8)常常需要较多时间思考。
(9)对有兴趣的事非常专注。
(10)敏感,好奇,有丰富的想像力,感觉特别灵敏,如听到某种声音就想到某种颜色。
家长如何磨练孩子的意志力
比尔·盖茨读小学时,有一年夏天,学校组织为期一周的50英里徒步行军,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不让参加。比尔的父亲却对孩子说:这是你锻炼的大好机会,这时候才看得出谁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了这次活动,母亲还特地为比尔买了双新靴子。在父母的支持下,比尔第一个报名参加徒步行军。
行军开始后,因为新靴子不合脚,第一天走完8英里后,比尔的脚后跟就磨破了,脚指头上也出了不少水泡。第二天,还没走完一半路程,他的脚已经开始红肿,鲜血从裂口中流出来。老师劝他不要继续行军了,但比尔坚决不肯。老师只好打电话给他的父亲,让他劝劝自己的儿子。父亲跟比尔通话时,老师开始为比尔收拾行李,以为爸爸一定会让孩子立刻回去。这时,只见比尔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对老师说:不用收拾了,我不回去!爸爸说了,他相信我,要我坚持下去,直到我自己认为可以停下来为止。
就这样,比尔又坚持了两天,和大家一起爬山涉水,一直到他一步都迈不动了,才由母亲接回家。
并不是想要有大作为,才需要意志力。平凡的生活如果缺少意志力的支撑,简单的生活你也会觉得苦不堪言。没有经过痛苦的磨练,会生在福中不知福,也无法追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家后,短婚现象特别多,有的结婚两个月就去办了离婚。原因多半是因为对方不会照顾自己而产生矛盾。有的孩子就因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谈恋爱屡屡告吹,家长还跟婚姻介绍所的工作人员提要求:这次一定不能找独生子女。我那孩子不会做事,得找个会照顾人的。家长的过于保护是造成孩子意志力欠缺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尤其是视子女如掌上明珠的父母,要学会把握好爱的尺度,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
(1)让孩子吃点苦
孩子将来面对的是充满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是毫不留情的,家长再宽大的翅膀也无法护送孩子抵达理想的彼岸。如果今天孩子没有吃苦的精神准备,缺乏吃苦的能力,将来会真正体会到苦的滋味。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呵护,实际上就好比在无意中制造陷阱,最终会让孩子跌进去。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是位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的儿子约翰自幼羞怯、自卑、优柔寡断,依赖性很强。杰奎琳认为儿子之所以有这样性格上的弱点,跟缺少锻炼有直接关系。于是她在约翰11岁的时候,把他送到英国的德雷克岛勇敢者营地去受训,学习驾驶帆船、独木舟、爬山。13岁时,她又送儿子到缅因州的一个孤岛上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在20天的训练中,不给食物,只给一加仑水、两盒火柴和一本在野外如何谋生的书。当约翰15岁时,母亲又送他去肯尼亚的荒野里自求生存。在约翰读中学放暑假时,她还把儿子送到国家户外学校,接受为期70天的训练。为了进一步强化约翰独当一面的能力,她让儿子参加和平队赴危地马拉从事地震救灾工作。
在一次次异乎寻常的训练中,约翰的表现越来越出色,终于锤炼出了刚毅果断的独立人格,成为一个自信潇洒、求实向上、理性节制、圆通练达的青年。
对普通家庭来说,让孩子吃苦,并不需要家长刻意制造苦头给孩子吃,只要让孩子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就能达到锻炼意志、增强毅力的目的。日常生活起居、家务劳动、学校的各种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孩子能够参与的就让他们参与,只有流过汗、磕破皮、出点血,孩子的意志才能坚韧起来。
家长需要做的是:
a.别把孩子当婴儿。
只有初生的婴儿才需要全方位、一条龙的细致关照。即便七八个月的婴儿也可以学着自己抱奶瓶喝牛奶了。许多家长可能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这一点,充分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确定对孩子的恰当期望。有些家长留恋婴幼儿对自己的依赖,孩子长大越来越独立使他们感到失落,不知不觉中就希望孩子永远长不大,并一直把孩子当婴儿看待。这种家长对孩子的依赖性,会阻碍孩子心理上的断乳,妨碍孩子发展独立性。
b.从吃穿开始,让孩子自理。
一岁半孩子就可以自己用手抓食物喂自己,2岁学用勺。哪怕孩子吃得满地狼藉;让孩子自己削水果皮,哪怕他削出来的苹果只剩下了一半;让孩子自己洗碗刷饭盒,哪怕他弄得厨房水满金山;让孩子自己铺床叠被,哪怕他动作缓慢像蜗牛。别怕孩子没吃饱,别嫌麻烦,别嫌孩子慢,鼓励他,教他正确的方法,孩子的进步会让你吃惊的。
c.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习惯。
不会做可以学,不肯做就可怕了。如果孩子养成了懒惰、好逸恶劳的心理,就很难摆脱对家长的依赖,获得独立的能力。其实,大多数三四岁的孩子对劳动是充满兴趣的,他们会争着去倒垃圾、帮忙拣菜、扫地抹桌,但家长或怕累着他们,或嫌他们越帮越忙,总把他们打发到一边。殊不知,这样不仅剥夺了孩子能力的锻炼和在劳动过程中学习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享受劳动乐趣的机会,还给孩子传达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劳动是一种负担。有的家长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你不听话,罚你洗碗。这样更让孩子觉得劳动是一种痛苦。所以家长自己得从根本上审视自己对劳动的看法,提醒自己劳动的价值。实际上许多家长自己是很吃苦耐劳的。为父母的总是希望把最好的东西传给孩子,为什么不把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传给孩子呢?
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跟孩子一起唱着歌儿干活,把劳动的过程变成加深亲子关系的最好途径。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赞扬孩子的干活劲头,让孩子明白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d.给孩子受点磨难。
如果孩子所做的事都是家长精挑细选出来的干净、简单、容易的活儿,孩子遇到出其不意的困难时,就会备受打击,束手无策。教训和经验一样重要,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不遭遇失败,就难以深刻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时遭受小挫折的孩子,才可能不被大的打击所吓倒;在过去的挫折中学到克服困难的方法的孩子,才能同样有能力摆脱困境;有过战胜困难的经历,孩子才能对自己更有信心。让孩子吃苦受难不是故意找茬惩罚他们,而是希望孩子能从中获益,使其身体、智力、意志品质都得到锻炼。
所以,让孩子多走点儿路,使他在体力上更强壮;让孩子搬点儿重的东西,他可以动脑筋想出最省劲的方法;让孩子参加夏令营,他能学会适应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环境,应对从未遇到的问题。
(2)锻炼心理承受力
坚强意志的培养除了需要经历磨难的机会,还需要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良好心态。帮助孩子学会客观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才能使他们成功时自豪但不骄傲,不断再接再厉;失败时失望但不气馁,依旧勇往直前。
孩子因思维能力的限制常常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当自己做成了一件事,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容易把功劳归因于一个方面。自信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聪明所致;不自信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侥幸,或认为都是别人帮忙的缘故。家长在肯定和表扬孩子成绩的同时,可以问问孩子自己认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孩子的分析,提醒孩子考虑他们没有想到的因素。这样既有利于孩子总结经验,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树立合理的自信。
当孩子犯错或是没有达成目标时,家长更要冷静地帮助孩子分图老师析原因。错误和失败不仅令孩子沮丧,也会让家长急躁气恼,但家长需要弄清楚,孩子一时犯错或失败并不说明孩子就是失败者,而是反映出孩子缺乏技巧,需要学习和继续。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错误和失败是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人努力成就一件事的证明。它只表示努力的过程尚未完成,但决不是真正的失败。当孩子犯了错误或暂时失败,家长应该从问题本身着眼来处理问题,也就是就事论事,专注于问题的现状,看看目前可以做些什么,给孩子引导和鼓励。千万不要对孩子做出无能的评价。形成了对错误和失败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孩子才能够获得勇于进取、百折不挠的品性。
从孩子的性格看社会焦虑
你的孩子可能一直比较害羞或者过度害怕。他可能已经开始像个很难取悦的婴儿,变得对陌生人很警惕,当遇到陌生人或者在陌生场合的时候仍然保持谨慎。这些行为与他的性情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通常有类似行为羞怯性情的儿童更容易产生焦虑问题,尤其是社交焦虑。这就好像你孩子的大脑对危险的信号极其警觉,不论危险是否真正存在。
在这一点上,你可能承认了你的孩子有社交焦虑的倾向,但是你可能仍然很困惑,这种倾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尤其如果你是一位外向的、在社交方面很自信的人。反过来说,你可能一直很害羞或者有社交焦虑,并且担心你的孩子也会因此而痛苦。不管是哪种情况,这都不是谁的错。很可能你、你的配偶或者你的一个近亲在经历某种生物性敏感,通常以担心、恐慌、伤感的形式表达,又或者以其他的某种社交焦虑的形式表达(例如,害羞、不安或者社交恐惧症)。
有时候,我们可能感觉我们的孩子既继承了我们的优点又继承了我们的缺点。你很容易就能说出一大堆你孩子在社交焦虑方面的消极因素。但是你的孩子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又说明了他是有爱心的、热心肠的。我敢保证,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说他不能成长为社交自信的年轻人,尤其有你对他的爱、支持和不懈的努力来帮助他提升社交技巧。
站在孩子的立场
你孩子的性情为社交焦虑创造了条件。这通常会以身体不适的感觉和无法适应不熟悉的社交情境的形式表现出来。研究还表明,社交焦虑的孩子对思想方面的小错误特别敏感。这些小错误被称作认识曲解,这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的,还可能导致或者至少维持孩子的社交焦虑。在下文中,我们将通过生活事例阐述一些常见的、在文献中经常被提到的认识曲解。
个性化孩子把负面的结果看成是自己的错误引起的,尽管证据表明事实恰恰相反。例如,当全班不能休息的时候,尽管是由于其他的孩子表现不好造成的,伊莎贝尔还是会责怪自己。
极端的想法孩子用极端的方式看待结果,例如,好或者坏、成功或者失败、黑或者白,不存在灰色地带。
消极筛选孩子非常强调事情的消极方面,以致于他们忽视了大局。例如,史蒂芬在学习和体育方面表现得都非常好,但是当他仅仅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他就会认为自己很失败。即使在他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时候,他仍然可以找到点负面的东西来否定自己。
灾难性的想法孩子会假设最负面的、毁灭性的后果将发生。例如,即使贝丝在网球训练期间以极大的自信在练习,她还是在联赛的时候担心最糟糕的情况,例如呕吐或者惨败。
预测未来孩子会认为他可以预测未来的(负面的)结果。例如,保罗逃避很多社交场合是因为他预知他认识的人看到他时会做让他难为情的事并且会告诉他的同龄人。
读心术孩子会认为他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很可能他们在说他的坏话。
社交焦虑孩子的内心就好像是一堵屈辱之墙,只有负面的和尴尬的经历才被雕刻和铭记在上面,在这些经历中,他感到社交上的焦虑。他甚至可能把以前的积极经历都打了折扣。这种思考方式让儿童或者青少年在心理上易于加剧社交焦虑。在第五章到八章,我们会辨别这些思想上的误区,这样就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学会用更健康、更实际的方法来评估社交情境。
“早慧儿童”其实很脆弱
早教的危害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了,包括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部已经明确对其进行纠正和防止。绝大多数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提前学习。我听说有一个神童,6岁能认2000个汉字,能背110首古诗,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上小学后,他在课堂上是不听讲的,因为都会,一年之内连跳两级。但到了三年级,他发觉自己听不懂了,因为没有养成听课的习惯,他的成绩迅速下滑,产生挫败感,一心想退学。
&emsp(图老师整理); 其实,神童是一种错误的叫法,与其叫神童,不如叫他们早慧儿童。这样的孩子智力发育比一般孩子早,但也因为如此,他们的智力会被大人过度地开发,情商培养却被大人忽视,结果智商和睛商的发展非常不均衡,逆商就更弱了。
因为受到更多关注和期待,他们的压力比正常儿童大得多,但心理素质却跟不上,抗挫力和耐性都远不及按部就班成长的孩子,身体、心智、性格与灵魂之间常常严重脱节。有些孩子很脆弱,害怕失败,不敢尝试;还有一些孩子急功近利,比较浮躁。这样的性格大大阻碍了他们日后的发展,也很不利于日常生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以我国的科大少年班举例:那里汇聚着中国的神童,他们从小就智力超群,在科大也得蓟了特殊的培养。可是,从最早一批少年班毕业的学生看来,已经33年过去了,当年的神童均已人到中年,除了极个别还活跃在科技领域外,绝大多数都与国家原来的培养目标脱节了。
即使是从事科技工作的极个别人,也完全没能达到当初人们的预期、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大少年班最早一批学生中的李剑芒先生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不会选择去读这样的学校,我会老老实实选择先过好常人的生活。一个人过早地被剥夺了童年,这将是终身都无法挽回的。现在,李剑芒讲起自己培养孩子的准则,非常简单,就是一切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