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表扬 孩子向上的推动力
鼓励和表扬是孩子向上的推动力
在4-6岁的时期,是儿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建立良好自我认同感,不仅童年会在压抑中度过,严重的可能会背负一生的失败感。
5岁的花花觉得爸爸很严厉,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格。有一次,花花因为马虎做错了一道数学题,爸爸就要求她把所有的数学题重新做十遍,为的就是让花花记住教训,避免下次再犯。还有一次,花花得了三个小红花,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告诉爸爸,没想到爸爸不但没有表扬她,反而说:宁宁得了5个小红花,为什么你只得了3个? 花花觉得很难过,闷闷不乐,也越来越不愿意说话。
花花爸爸的想法并没有错,规则确实需要从小建立,学习习惯也需要从小养成。但是如何建立和养成,严厉苛责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和肯定,孩子更是如此,家长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推动力。当孩子的良好行为被肯定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再次表现这些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家长的赞扬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认同和接纳,这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越来越“懒”怎么办?
自理能力达标幼儿不到两成
按照目前广州市各大医院儿保科通用的0~2岁神经心理发育标准,一般要求9个月大的婴幼儿就要开始学会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现在的孩子基本达不到要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师林少勇介绍,12个月的孩子穿衣应该知道配合,15个月应该会自己脱袜子、穿鞋等,但基本上来做儿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数不到两成的孩子可以勉强应付。
林少勇表示,现在的孩子都不笨,这在早期智力测试里能体现出来,但是社交行为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后,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没给机会,包办太多。
林少勇日前接诊过一个2岁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小男孩一直穿纸尿裤,不会自己脱鞋,表示个人需要不会说,全部用手指。正常来说,1岁以后就可以完全不用纸尿裤了,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其定时排便能力。还有的小孩3岁不会说喝水等,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喝不好,这给孩子进入社会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大多源于家长包办太多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隔代教育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更怕他们有所闪失,对不起tulaoshi儿女。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着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父亲动感强应多参与教育
小区花园里,经常看见几个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几个小时,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动也不闹。
林少勇表示,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应该这么安静,正常的表现是哭,闹着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因此老年人带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区里玩耍,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等。这种情况下,父母尤其是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一般父亲的动感强一些,可以更好地激发或调动孩子性格中的活泼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戏,不仅是跑步、滑梯等动态运动,一些亲子游戏、智力游戏也很重要。
天生气质,不分好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还有些孩子天生懒,不爱动,这与其气质有关,对待这种孩子父母不能一味责难,要根据其气质循序渐进地改变。气质是一种心理行为表现,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情形的行为反应方式,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孩子刚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如有的孩子胆小敏感,爱哭好动,令父母一筹莫展;有的孩子很乖,吃饱就睡,摔倒了也不哭;有的孩子虽也哭闹,但容易哄,容易笑。
孩子越来越“懒”怎么办?
自理能力达标幼儿不到两成
按照目前广州市各大医院儿保科通用的0~2岁神经心理发育标准,一般要求9个月大的婴幼儿就要开始学会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现在的孩子基本达不到要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师林少勇介绍,12个月的孩子穿衣应该知道配合,15个月应该会自己脱袜子、穿鞋等,但基本上来做儿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数不到两成的孩子可以勉强应付。
林少勇表示,现在的孩子都不笨,这在早期智力测试里能体现出来,但是社交行为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后,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没给机会,包办太多。
林少勇日前接诊过一个2岁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小男孩一直穿纸尿裤,不会自己脱鞋,表示个人需要不会说,全部用手指。正常来说,1岁以后就可以完全不用纸尿裤了,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其定时排便能力。还有的小孩3岁不会说喝水等,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喝不好,这给孩子进入社会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大多源于家长包办太多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隔代教育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更怕他们有所闪失,对不起儿女。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着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父亲动感强应多参与教育
小区花园里,经常看见几个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几个小时,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动也不闹。
林少勇表示,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应该这么安静,正常的表现是哭,闹着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因此老年人带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区里玩耍,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等。这种情况下,父母尤其是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一般父亲的动感强一些,可以更好地激发或调动孩子性格中的活泼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戏,不仅是跑步、滑梯等动态运动,一些亲子游戏、智力游戏也很重要。
天生气质,不分好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还有些孩子天生懒,不爱动,这与其气质有关,对待这种孩子父母不能一味责难,要根据其气质循序渐进地改变。气质是一种心理行为表现,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情形的行为反应方式,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孩子刚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如有的孩子胆小敏感,爱哭好动,令父母一筹莫展;有的孩子很乖,吃饱就睡,摔倒了也不哭;有的孩子虽也哭闹,但容易哄,容易笑。
找到爱的平衡点,不可溺爱孩子
找到爱的平衡点
不要把爱当成苛责孩子的理由,爱固然重要,但爱的方式也决定着爱的结果。在溺爱及严苛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每位父母应该学习的艺术。
蹒跚学步的宝宝想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妈妈读懂了他的意图,便在旁边温和地注视宝宝,并鼓励宝宝说:宝宝,妈妈知道你能走过去拿到娃娃,你看你离娃娃越来越近了呢。宝宝走走停停,还跌到了一次,半天才拿到娃娃。妈妈为他鼓掌欢呼,宝宝也特别开心,。
相比拿到这个娃娃的目的,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中他会摔跤,甚至会跌伤,从而产生受挫感,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
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m.tulaoshi.com)的事情。爱固然重要,但爱的方式有时也决定着爱的结果。所以找到爱的平衡点才是每位父母应该学习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