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生理功用
维生素D在人体内一方面促进肠道从饮食中吸收钙和磷,另一方面促使钙、磷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促进骨组织的成熟。
对于婴幼儿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为了有效预防佝偻病;对于成年人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为了有效防止骨质疏松,预防骨折。
维生素D除了对骨骼的益处外,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还表明它可以改善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最近美国睡眠医学会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白天易犯困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尽管目前还不能断言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提示了或许维生素D可以替代咖啡来提神醒脑。国内方面的文献如2011年李敏等发表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提示或许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维生素D在人体内先由肝脏的酶催化生成25羟维生素D(25-OH-D),再由肾脏的酶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 D)。通常,临床检测人体是否存在佝偻病的风险,参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值,数值小于20ng/ml(50nmol/L)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
美国有研究发现,在波士顿地区(北纬42°)的冬天,18~29岁的健康人血清中25羟维生素D值小于20ng/ml者达到了32%,维生素D缺乏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应该更高。
维生素D的来源
1.母-胎转运 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尤其孕28周之后,胎儿体内25-(OH)D3的贮存可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因此,早产儿这一部分的贮备较少。
2.自身合成 皮肤中的7-脱氢胆骨化醇(7-DHC),是维生素D生物合成的前体,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波长290~320nm),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皮肤经日光照射产生维生素D3的量与日照时间、肤色、波长、暴露皮肤的面积密切相关。
3.食物来源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很少,母乳含维生素D少,谷物、蔬菜、水果不含维生素D,肉和鱼类含量很少。配方奶粉和米粉在加工时强化维生素D,婴幼儿可从这些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症引起的疾病
维生素D缺乏症可以引发骨矿化受损以及多种与骨骼相关的疾病,小儿可能会出现佝偻病,成人可能会出现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
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多种与骨骼有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
佝偻病:佝偻病是处于儿童时期的患者缺乏维生素D所表现出的主要病症,主要症状有长骨的生长障碍与畸形,早期症状为颅骨软化,即患者的颅骨异常变软。
骨软化病:骨软化病只发病于成人群体,主要症状为肌无力与骨脆。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矿物质密度变低,骨脆症状加剧。
肌肉疼痛与肌无力:主要是近端肢带肌肉发生痛疼并感到无力。
肌肉抽搐。
维生素D缺乏症发病病因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未补充母亲的新生儿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生长速度快
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不补充维生素D的话,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动物性食品是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而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维生素D或几乎没有维生素D的活性。
疾病和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
一,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每日适当补充维生素D 400一1000 IU。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合剂时,应避免维生素A中毒,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应小于1万单位。
二,婴幼儿应该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到每天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
三,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2周每日推荐摄人维生素D400IU至2岁。400IU的补充量应是食物摄取、阳光照射、维生素D补充剂、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的总和。如婴儿每日摄人500m l添加了维生素D的配方奶,可摄取维生素D约200IU (5μg) ,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可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四,高危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就应该每日补充 800一1000IU维生素D,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IU。
人体每日维生素D的耐受量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2010年的数据,人体每日能耐受的维生素D的最大量也因年龄而不同:
0-6月婴儿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1000IU,
6-12月婴儿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1500IU,
1-3岁儿童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2500IU,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4-8岁儿童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3000IU,
9岁以后的儿童和成人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是4000IU。有记载成人维生素D中毒的量是每日服用60000IU,由此可见,维生素D是相对安全的营养补充剂,不太容易过量中毒。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因此建议随餐服用,食物中的油脂能促进它的吸收。
维生素D服用方法
目前国内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剂多为软胶囊的形式存在,需要剪开胶囊将维生素D挤到小勺里,然后用勺一点点喂给孩子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有的说明书可能会建议直接挤进婴儿嘴里,不推荐这样做,因为万一家长没拿稳,胶囊壳容易掉进孩子嘴里,万一堵在气道会引起窒息。
也有家长图省事,直接把胶囊里的维生素D挤进奶瓶和配方奶一起喂,这种做法也不推荐,因为脂溶性的维生素D容易粘在奶瓶壁上,孩子吃不到完全剂量的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