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的介绍
鲈鱼(weever),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鲈鱼的营养价值
1、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
3、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鲈鱼的功效与作用
鲈鱼味甘、性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
民间验方有用鲈鱼与葱、生姜煎汤,治小儿消化不良;将鳃研末或煮汤,可用以治疗小儿百日咳,也可治疗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
鲈鱼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2. 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
鲈鱼的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
2.崔禹锡《食经》:主风痹,面疱。补中,安五脏。
又:鲈鱼肉多食发痃痔疮肿,不可同乳酪食。
3.《食疗本草》:安胎、补中。
4.《嘉祐本草》: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
5.《本草衍义》:益肝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6.《随息居饮食谱》:鲈鱼,多食发疮患癖,其肝尤毒。中其毒者,芦根汁解之。
鲈鱼的做法大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1.清蒸鲈鱼
原料:鲈鱼1条(500~600克〕,熟火腿30克,笋片30克,香菇4朵,香菜少许。
做法:
1.大火烧开蒸锅中的水,放入鱼盘,大火蒸8~10分钟,鱼熟后立即取出,拣出姜片、葱丝。
2.将鸡汤烧滚后,浇倒鱼身上,饰以香菜段即可。
2.锅贴鲈鱼
原料:肥猪肉225克,净鲈鱼肉300克,鸡蛋3个。
做法:
1、肥肉改成长5cm、宽3cm的长方形24片腌过。
2、鲈鱼肉改成长约5cm、宽约3cm的长方片放精盐、味精、麻油、胡椒粉拌匀。
3、将鸡蛋、湿淀粉调成浓糊,用70%涂匀鱼肉,用30%将腌好的肥肉拌匀。
4、用一大盘撒上干淀粉,把肥肉排在盘上,再将鱼肉贴在肥肉上。
5、锅放底油烧热,端离火位,将鱼肉排在锅中,放回炉上半煎半炸至两面呈金黄,倒入漏勺控油。
6、用剪刀剪齐摆放在盘中。另跟椒盐同时上桌。
3.铁板鲈鱼
原料:鲜鲈鱼1条,粗盐、味精、玫瑰酒、美极酱油、玫瑰酱、豆瓣酱、蚝油、冰糖、白糖、味精、生抽、芝麻油、椒片、洋葱、黄油、红椒圈、葱段等。
做法:
①鲈鱼剖洗净,沥干,加精盐、味精、玫瑰酒等调料腌渍片刻,下入温油锅中浸炸成熟,捞出。
②锅内留油少许,放入美极酱油、玫瑰酱、豆瓣酱、蚝油、麻油、白糖、冰糖、味精、生抽、椒片等,调制勾芡。
③锡纸1张,垫以洋葱丝,浇上黄油,放入鲈鱼,浇上调好的芡汁,放上红椒圈与葱段,用锡纸包裹、放在烧热的铁板上,即可上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