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
科学研究显示:出生以后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孩子智力的优先开发。3岁之前是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末,婴儿脑重量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量的60%;第二年末,约为出生时的三倍,已是成人重量的75%;3岁时,婴儿脑重量已接近成人的脑重量,以后发育速度渐趋缓慢。
智力与脑的发育有直接的关系。
智力是什么?人们往往认为,孩子能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会做多少算术题,会说多少句外语,就算智力水平高。因而,有的家长急于将知识灌输给孩子,这是错误的。智力不等于知识,智力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这六种能力组成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结构。孩子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六种能力都同时发挥作用,而每一种能力发展的水平如何,又会影响其他几种能力的发挥。
“0”岁的婴儿该如何进行智力开发呢?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代表性的智力因素。婴儿10个月前占最大比重的智力因素有:视觉追踪、社会性反应、知觉兴趣、动作灵活,在此阶段的后期,声音意义(语言)的联系,开始变得重要了。10-13个月表现为:知觉兴趣、声音意义的联系、知觉辨认成为智力因素。
其次,我们要知道智力的发展与遗传有关,与儿童的体验有关。体验多少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所以我们不能剥夺婴儿早期体验。不能让新生儿出生后在设施单调、缺乏刺激的环境里,家长只是一味满足他的温饱,这样,实际上是对婴幼儿早期感觉的剥夺,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婴儿严重的智力落后;是对婴儿早期感情的的剥夺,即婴儿没有分享愉快的体验,缺乏好奇、喜悦、快乐的情绪。而较多地体验生气、猜忌、害怕等不愉快的情绪,会让婴儿智力发展延缓。当然,营养和疾病也会影响婴儿的智力发展。
最后,介绍一些婴儿智力开发的操作方法:
(1)视觉追踪:母亲的胸怀是新生儿最好“课堂”。妈妈喂奶时和他轻轻地说话。2—3个月的婴儿就会发出“哦!哦!”的声音来回答你,对讲时要让孩子注视着成人的脸,使他的视觉与听觉协调。
除了喂奶,婴儿在睡醒时、换尿布时、洗澡时、逗引时、放下睡觉时都可以和他说话或者是对讲。在2个月的时候,用红色等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的视线,让他在左右水平位置移动追踪。3个月时跟踪上下、垂直,以后可将物体在他四周转圈,从左、上、右、下移动,吸引他的视线。4个月的时可分辨颜色,他们往往最喜欢红色。5个月时喜欢照镜子,还会看见镜子里的人笑,并会与他讲话。到了6个月时,当某一样东西掉落到地上时,婴儿会顺着下落的方向看。我们要根据婴儿视觉功能的渐渐成熟,满足他的要求,促进其发展。
(2)社会性反应:即人际交往。由于妈妈喂奶时,妈妈与他交流,所以在3个月时,婴儿已经认识了妈妈,在许多人中能区别出谁是他妈妈。5个月开始,随着婴儿观察力的增强,他开始认生,开始有情绪记忆,见到陌生人会害怕哭起来。同时,他还会偷偷地张望,这是好奇与害怕交织的结果。家长还要让他多与外界接触,引导与人交往。
(3)知觉兴趣:知觉是指个体对事物的直接反应,是一种认知能力。除视觉外还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都需要刺激。听觉在训练视觉的同时也在发展。
如孩子喜欢吃甜的东西,不喜欢吃苦的,我们要让孩子甜、酸、苦、辣都尝尝,长大了就不大会偏食。
(4)动作灵巧:婴儿的动作发展,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从第2个月开始,要每天两次在婴儿换尿布或喂奶前,让他趴一会儿,将他的双手臂曲放在胸前,这样的训练会使颈肌有力,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头部;到了4、5个月,孩子可以用肘部的力量使头越抬越高;6-8个月,要让孩子爬行;8个半月婴儿会和成人一起玩“躲猫猫”、“拍拍手”等小游戏;9个月能以不同的姿势爬行或攀爬;10个月能坐的很稳,向前或向后转都能平衡;1岁时不需要人扶既能走路。一般的大动作父母会经常训练,而精细动作往往会被忽略,其实训练婴儿的精细动作很重要。3个月小婴儿的手指会长久松开或握紧,并会拉身边的毛巾等,4-5个月会拿奶瓶、抓玩具,6-8个月要把玩具从一个手换到另一个手中,9个月会自己动手玩弄一些小物件,10-12个月能从盒中取出玩具,又能把积木放入盒中,并学会用拇指与食指对捏取物,单手抓握,摇晃与敲打。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婴儿学习一种简单的手势语言,学说话会学得更快,并且在日后的智商测验中会表现更佳。
两名加利福尼亚的研究人员,研究用于健康婴儿的手势语言达10年以上,他们专门研究了家长们在家发明和使用的手势语言,例如“狗”。但是,有人认为学语言借助于手势,会使婴儿懒得张口说话。
加州大学儿童发展专家古德温认为,学会手势可使大脑功能增强。在11个月时学习了手势语言的婴儿,几个月之后语言能力就超过了同龄人。而且,这种语言优势一直可以保持到3岁。不仅如此,到8岁的时候,小时受过手势语言训练的人,在智商测验中会出类拨萃。
研究人员考虑了家庭收入、教育和其他因素对智商的影响后发现,32名小时候受过手势语言训练的儿童与37名没有受过手势语言训练的儿童相比,其智商要高12分。32名儿童的智商平均分为114,而37名儿童的智商平均分为102。使研究人员感到惊讶的是,那些受过手势语言训练的儿童的智商会超过比他们大一岁的孩子。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