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出现首个婴儿瑜伽课以来,婴儿瑜伽便风靡全美,成为美国各大健康杂志和电视节目推崇的新宠。虽然刚出生的新生儿到4岁儿童都可以做瑜伽,但针对不同“年龄层”也有着不同的课程。儿科专家和护士认为,总体来说,婴儿练瑜伽是安全的。
新生儿到4岁都可练瑜伽
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医疗中心的奥特莉教练提醒说,虽然刚出生的新生儿到4岁儿童都可以做瑜伽,但针对不同“年龄层”也有着不同的课程。婴儿会走之前,瑜伽动作必须在父母“手把手”的带领下完成;而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父母一般都会在一旁支持协助他们完成瑜伽动作。
婴儿练瑜伽的七大益处
儿童瑜伽的渐渐流行,并不只是因为妈妈们想让宝宝也赶赶时髦,而是因为孩子们确实能从这种运动中得到成长的好开端,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因为宝宝的“修行”而有改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七点:
1.增加肺活量:儿童瑜伽对于呼吸的要求不像成人瑜伽那么高,不过还是很重视深呼吸技巧的,这样不仅有益于增加肺活量,还能帮助改善哮喘和气管敏感的问题。
2.矫正体形:瑜伽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和灵活性,使肌肉发育完善,同时对骨骼生长也很有好处。因为每个动作都要做得很标准,所以孩子们会很自然地抬头挺胸,纠正平时老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时养成的含胸驼背等坏习惯。
3.帮助小胖墩儿减肥:瑜伽的动作不激烈,但是运动量不小,有些妈妈就是为了让胖宝宝减肥才送他们去练瑜伽的。对于单纯因为饮食问题和缺乏运动而造成肥胖的孩子来说,这是减肥的好办法,因为瑜伽要求饮食相对清淡,而运动过程也能帮助按摩内脏,所以孩子一边胃口变好、睡觉更香,一边又在良好习惯的作用下减了肥。
4.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在安静中学会与外界相应合,锻炼耐力和静思的能力。
5.丰富想象力:练习中教练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做动作,所以每个孩子都要先经过一番想象才开始实践,在听故事的时候做运动,把自己也当作故事中的角色,当然能丰富想象力了。
6.提升注意力:瑜伽运动中的平衡术对注意力的要求很高,对于贪玩好动的小朋友来说,这才是最难的地方,他们会在“修行”中一点点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好处。
7.塑造一个善良的小人儿: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在瑜伽运动中接触到自然的韵律,这会帮助他们将来成长为温和、善良的大人,因为这些孩子的内心会更平和,心理上的平衡也很容易达成。在印度,孩子最好从8岁之前开始练习瑜伽,因为只有趁着年幼,才是塑造他心境的好时候。
瑜伽的练习强度应适度
不过,奥特莉也强调,婴儿练瑜伽切不可过度,一般每周两三次即可,一次大约一个小时。而且练习瑜伽时必须注意安全,使用瑜伽垫,服装宽松,动作轻柔。婴儿瑜伽共有超过125种独特的动作,如果宝宝做不到某些动作也不必强求。
婴儿瑜伽的宗旨是让孩子睡得更香、消化得更好、长得更壮。尽管现在还没有多少科研人员对它的功效进行调研,但通过练习,参与者的反映往往都是积极的。
5种锻炼孩子肌肉和大脑的小运动
通过日常的一些小运动,可以锻炼孩子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开发其智力,让孩子聪明过人。
教你做儿童瑜伽 侧身展运动
两腿分开站立,深吸气并向身体两侧平伸双臂,吐气保持手和双臂的位置,并放松。
中国宝宝最欠缺的早教是运动
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注重早期教育,常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孰不知,在无意当中,竟然让宝宝缺失了最基本的早期教育——运动。
从新生儿到婴儿期,宝宝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睡眠质量的好坏并非单指睡眠时间的长短,还包括孩子的睡眠是否科学正确。
一、婴儿睡觉时间应该多长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一天累计的睡眠时间大约在18~22小时。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睡眠时间也会逐渐缩短。2~5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是15~18个小时,6~12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在14~16个小时,1~3岁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在10~12个小时。
当然,不同的宝宝因个体差异,睡眠时间也会有不同的表现。现在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参考值是国外制定的,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睡眠时间参考值。根据2006年中国小儿的睡眠调查来看,由于地区差异,我国小儿的平均睡眠时间比国外少两个小时。因此,这位妈妈对宝宝每天睡13个小时的情况不用担心,只要没有什么异样的症状,一般也不会影响健康。
接下来,再来看看婴儿睡眠的禁忌有哪些。
二、婴儿睡觉的禁忌
1、摇睡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由此铸成大错,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2、陪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3、俯睡
国外专家已发现婴儿猝死综合症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原因在于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专家调查,宝宝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此种睡姿可使其呼吸道畅通无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婴儿猝死。据统计,在美国自从推广了仰睡法后,曾居高不下的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随之大幅度下降,从每年约死亡5000人下降到不足3000人,值得妈妈借鉴。
不少妈妈担心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常常搂着睡觉。其实,这样做恰恰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机会:搂睡使宝宝难以呼吸新鲜空气,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容易生病;可能使宝宝养成醒来就吃奶的坏习惯,不易形成定时喂养,从而妨碍宝宝的食欲与消化功能;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奶头堵塞了宝宝的鼻孔,还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4、蒙睡
主要见于冬春气温较低的季节,妈妈为让宝宝暖和,常将宝宝头部蒙在棉被下,这样做有两大危害:
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闷热综合症”,可致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
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者窒息。宝宝睡觉时都应将头部露在被子外面,以防发生不测。
5、热睡
为给宝宝保暖,相当多的家庭购买了电热毯。殊不知电热毯加热速度较快,温度也较高,会增加宝宝失水量,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
因此,宝宝不宜使用电热毯。若要用须正确掌握方法,即睡前通电预热,待宝宝上床后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通宵不断电。使用过程中,如果宝宝出现了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表现,说明身体可能脱水,马上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通常就会平静下来,很快恢复正常。
6、开灯睡觉
有些年轻妈妈为了方便夜间喂奶、换尿布,往往将卧室里的灯通宵开着,这对宝宝有不利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减慢发育速度。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
以视力发育为例,据英国学者报告:睡觉时居室内开着小灯的孩子有30%成了近视眼,而在灯火通明环境的孩子近视眼的发生率则高达55%。
7、裸睡
夏天气温高,一些妈妈便将宝宝衣裤脱光,让宝宝光着小身子躺在床上,以求凉爽。然而小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使身体受凉,特别是腹部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泻发生。为防止这一点,即使炎夏也不可裸睡,胸腹部最好盖一层薄薄的衣被,或带上小肚兜。
为了可以让孩子拥有健康高质量的睡眠,妈妈要多费心哦。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