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保证孩子按时进餐。大脑依靠血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以维持脑旺盛的活力。但是,人脑中储存的葡萄糖很少,只能够维持数分钟,因此,必须依靠人体的血液循环,源源不断地运输葡萄糖,而葡萄糖主要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必须保证孩子按时进餐,才能确保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状态之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其次,要保证孩子脑供氧丰富。人脑的耗氧量很大,约占20%,孩子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耗氧量则更大,可达50%。一旦脑缺氧,人就会觉得头昏,工作效率降低,那么,怎样保证孩子脑供氧丰富呢?这就要让孩子多呼吸新鲜空气,如室内经常开窗通气,庭院中种植一些花草,多带孩子到海滨、旷野、林中活动。此外,还要保证孩子血液中含氧量充足,避免贫血、肺炎、惊厥、煤气中毒的发生。
第三,为孩子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如定时进餐、定时睡眠,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使人体内的“生物钟”正常运转,并将大脑皮层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形成“动力定型”,这样就会使大脑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而不致于因无节律运动而使大脑感到费劲。
第四,避免脑产生疲劳。人们常说,脑越用越灵活,但必须注意劳逸结合。这是因为人脑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中,脑神经细胞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但兴奋状态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脑中消耗的营养物质和堆积的代谢废物增多,兴奋状态就会减弱,产生疲劳,这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大脑必须进入抑制状态,以补充所消耗的能量。为避免脑产生疲劳,就必须注意充分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及时调整孩子的学习内容,如做了口算题后,要让孩子唱唱歌,跳跳舞等等。
第五,让孩子坚持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当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脑力活动后,应参加体育锻炼,这也是一种活动的转换方式,可以避免脑产生疲劳。另外,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氧气需要量增加,大部分肺泡必须积极工作,吸进很多的氧气,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样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改善了大脑的机能。
受访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护士长 钟旭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钟旭在接受图老师健康网采访时指出:“面对孩子智力飞速发展的这段时期,很多家长疑惑:新生儿没什么记忆,这个时候开发智力有用吗?其实,在子宫里,胎儿就拥有可以运作的记忆了。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的记忆力非常短暂,记忆内容也非常少,很快就会忘记。”那么,家长要如何根据这个时期宝宝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给宝宝怎样的“刺激”才最适当?为此,父母们有必要了解宝宝的发育特点,掌握开发方法有的放矢地帮助宝宝提升脑部智力开发。
1、 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视觉刺激
听觉的刺激主要刺激神经反射,让大脑接受我们的信息进行反应,这样一来能够让婴儿的视觉神经和大脑神经得到早期开发。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钟旭指出,从新生儿出生以后,就要开始注重他视觉上的刺激开发。刚出生的婴儿父母可以用鲜艳颜色的物品,如黄色、红色、绿色、橙色的玩具,在宝宝眼前晃动,有声有色,宝宝看了会觉得兴奋,对视觉和大脑发育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当然,我不主张父母把鲜艳颜色的玩具挂在宝宝床头,”钟旭护士长最后强调,“如果玩具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给婴儿看,就有可能对婴儿的视力造成损害,长期下去有可能形成斜视。”
到了三个月以后,婴儿视觉细胞已经发育到一定水平,注意力能够集中在一个物体上,并且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这个时候不但要给孩子鲜艳颜色的玩具进行刺激,而且要一边给他摸一边跟他讲解这是什么,“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这个时候什么都不懂,其实不然。虽然婴儿早期视力、记忆力不好,但是经过父母长期对大脑神经的刺激,他会慢慢有记忆力。如果只让看不说,早教效果有可能不太理想。”钟旭护士长解释说。
2、 进行听觉刺激:获取各种体验为脑部开发打好基础
宝宝的听觉需要正确的刺激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听觉刺激主要是锻炼婴儿的神经反射,让大脑接受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反馈。既然如此,怎样才能刺激宝宝的听觉呢?钟旭护士长提供了以下几种听觉刺激的方法:
1-2个月,用摇铃训练婴儿。训练婴儿听觉最好在宝宝吃饱饭以后,全身舒适的情况下,拿着拨浪鼓在左耳转,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的眼睛会慢慢转向有声音的地方,再接着把拨浪鼓放在右边。用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宝宝对铃声的反应,发展听觉,同时对大脑神经有刺激发展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的耳膜很幼嫩,音量要控制好,拨浪鼓的声音不要太大,否则很容易震伤孩子的耳膜。
随时随地找机会让宝宝听儿歌。在婴儿吃奶、冲凉或则宝宝睁大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可以播放一段优美舒缓的旋律。钟旭护士长指出,有相关实验证明,越早开始听音乐的孩子说话年龄要早一些,反应也会比同龄孩子快一些。 她建议父母对稍大一点的孩子在平时播放一些小故事,这样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
多跟婴儿交流、说话。有些父母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即使和他讲话也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不跟婴儿交流这是一种错误的育儿方法。钟旭护士长指出,如果父母长期耐心跟婴儿交流,那么这些声音就会不断灌输到婴儿的脑海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是这种语言刺激会对婴儿的脑细胞产生惊人的影响。“尤其在婴儿出生之后6个月的这段时间内是脑细胞爆发性成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接受丰富的语言刺激,那么婴儿头脑中的语言词汇和思路就会打开。”钟护士长进一步解释,妈妈可以在喂奶、换尿片或者抱着孩子的时候跟他多说话,譬如“宝宝我现在准备好了洗澡水”、“换了尿布是不是舒服多了呀,开不开心呀?”、“妈妈在这里,宝宝你看”诸如此类简单的交流,对孩子的脑细胞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3、婴儿抚触“刺激”越早越好
大量科学的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母亲所发出的身体接触会让宝宝得到莫大的安全感。给婴儿进行抚触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也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感觉的综合信息传递。那么抚触婴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钟旭护士长提出了一下几点:
(1) 在宝宝清醒的时候进行抚触。
在为宝宝抚触前,首先要保证室内温度在28度以上,父母要洗干净手,去除手上的饰品确保宝宝幼嫩的皮肤不被刮伤,擦些润肤油在手上以润滑皮肤,这个时候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调节气氛,有助于宝宝情绪放松。在抚触中,可以与宝宝进行交流,每做一个动作,都可以告诉宝宝。
(2) 抚触的时间不宜过长
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注意力尚不能集中太长时间,如果抚触时间过长,反而会引起他的不适和厌倦。一般在家里为宝宝抚触持续时间保持在3~4分钟就可以了,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 >>>抚触的方法
4、训练婴儿手眼协调能力
手脚协调预示着大脑发育的一个重要过程。钟旭护士长指出,刚出生的婴儿,他的手脚运动是无意识的,到了3~4个月以后孩子的小手大有长进,可以触摸到自己想触摸的东西,一般0-6个月是躯体大肌肉运动的主要发展时期,6个月至一岁是双手精细运动能力发展时期。针对宝宝的发育情况,她建议家长可以有目的的进行婴儿手脚协调的锻炼:
(1)3~4个月:让宝宝有意识的触摸物品
3~4个月宝宝的世界是一个感知的、触摸的、好奇的世界。这个时候他可能已经能够竖起头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对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这是他们刚刚学会抓握能力的时候,父母可以让他有意识的抓东西,摸一摸,放嘴里咬一咬,并且发出一些声音给他听,这样一来能够刺激、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
(2)5-6个月:双手传递物品
这个月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会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对于培养婴儿双手的不同分工非常重要。尽量引导他把东西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里,还要学会一手抓一件东西,很快他就会意识到把两件东西碰到一起敲打,这样能有效的促进手眼协调能力。
(3)6个月:加强宝宝精细运动
4个月以后宝宝“握持反射”逐渐消失,到了6个月,伸手尝试抓握东西就更多了,宝宝这个时候具备了抓取小物品的能力,什么都想拿过来感受一下,可以适当做一些精细运动加强手脚协调能力。父母可以利用宝宝这一好奇心理,提供一些色彩鲜艳、大图案的图书,让宝宝随意欣赏、玩弄、撕扯,并且要正确指导宝宝玩纸,从而发展宝宝手指动作的协调能力。
(4)1岁以后,动作发育处于活跃阶段
1岁左右的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已经发展得很好,这个时候宝宝的动作发育正处于活跃阶段。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宝宝呢?钟旭护士长指出,宝宝的手脚精细动作的发展遵循了从混浊到分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规律。父母在平时的游戏中应该有意识的着手训练宝宝手脚协调能力,常常表扬孩子。
训练孩子手脚协调能力的游戏:
引导宝宝用手捏起豆子、花生、枣等,放入小瓶子里。
当宝宝把这些东西都放入小瓶子后,家长对宝宝说:“小瓶子吃饱啦,宝宝真棒!”
男人也有“黄金生育期” 宝宝智力与父亲生育年龄有关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延伸阅读:
早教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