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孩子上小学后发现还不会使用筷子,这大多是许多年轻父母为了方便,总喜欢让孩子用汤匙吃饭,而不让孩子用筷子造成的。他们总觉得汤匙不仅孩子用着方便,家长也省心。害怕筷子不安全,又怕孩子吃饭时把饭菜弄到桌子上不好收拾而增加麻烦。
孩子使用筷子能提升智商和动手能力
其实,用筷子吃饭对儿童的大脑和手臂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医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用筷子夹食物可牵涉肩部、手掌和手指等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块肌肉的活动,而且和脑神经也有密切的联系。用筷子吃饭夹食,不但可以使人手巧,同时还起着训练大脑的作用。倘若一次进餐半个小时,一日三餐便是一个半小时,这对儿童的大脑是一种很有利的训练,特别是和上肢相关的大脑神经,可以使脑子更加灵敏和迅捷。医学家曾对一些儿童进食情况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用筷子进餐的孩子大多显得心灵手巧、思维敏捷,且身体相对更加健康。
为了使您的孩子更聪明健康,年轻父母们切不可忽视对孩子使用筷子的训练,在孩子3岁之后,就要尽早让他学会用筷子吃饭。
为宝宝选购筷子别忽视
医学专家特别强调,涂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为涂料中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有致癌性,而且,随着使用中的磨损,筷子上的涂料一旦脱落,随食物进入人体,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尤其有些家庭喜欢给孩子使用颜色亮丽的彩漆筷子,孩子对铅、苯等的承受力很低,一定要避免使用;其次,塑料筷子质感较脆,受热后容易变形、熔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骨筷质感好,但容易变色,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银质、不锈钢等金属筷子太重,手感不好,而且导热性强,进食过热的食物时,容易烫伤嘴。
对初学用筷子的宝宝,父母应细心注意:
1)选用竹筷,因为方形竹筷易夹住食物,而且无毒、轻便,易握紧。
2)允许“作弊”。可在筷子尖上缠一根皮筋,增加摩擦力。
3)食物选用爆米花,很轻,上面有沟槽和裂缝,容易夹起来,又会刺激孩子去练习。
1.远血缘婚配生育的宝宝智力更高
有资料显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2.45,父母是省内异地者平均智商106.17,而隔省婚配所生子女的智商则高达109.35。提示异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的智商水平。
2.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宝宝智力更高
一份抽样结果表明,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为103,而24~28岁这段时间生育者则高达109,但太晚生育(29岁以后)的子女又低于105。故专家推荐24~29岁为育龄女子的最佳生育期。至于男士,30岁左右当爸爸为优。
3.吃母乳长大的宝宝智力更高
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家对300名7~8岁的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并与婴儿的食谱相对照,发现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智商普遍较高,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同龄儿平均高出10分之多。
4.体重适中的宝宝智力更高
有关专家将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较。发现其视觉、听觉、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5.坚持吃好早餐的宝宝智力更高
美国斯旺西大学心理学博士戴维·本顿特别强调早餐的重要意义。他的调查资料显示,吃早餐后参加高难度考试的学生,其得分明显优于那些空腹参考者。
6.勤于活动的宝宝智力更高
美国贝鲁奇学院纽索拉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凡坚持每次持续20分钟跑步、健美操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活动者。他强调,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活动或放松状态,想象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机敏,更富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