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
幼儿智商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大气、土壤、水等自然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等人文环境,都会对幼儿智商发展产生影响。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是个大环境,这种环境的构建需要组织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涵养。一般来说,影响幼儿智商的人文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1家庭小环境:英国专家研究表明,父母皆为小学文化的幼儿,平均智商98.3,父母是初中文化的为106.3,高中文化的为108.1,大学与专科文化的为109.9。另外,和睦的家庭环境也有利于幼儿智商的发展。
2外部大环境:一般来说,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智商的发展,而噪声则会严重降低孩子的智商。
3大气:美国心理学家范爱伦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铅、氡含量较高环境的幼儿,智商要比生活在洁净空气环境中的幼儿平均8-10点。另外芳香的空气可以促进幼儿智商的发展。
4水:受到污染的水对人类极为不利。在日本九州地区,由于孕妇饮用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水,生下了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痴呆儿。
5地形:不同的地貌类型对人的智商影响也很大。据调查,长期居住在海边的幼儿智商比长期居住在内陆幼儿的智商平均高10-15点。
6天体活动:天体活动异常可降低人的智商。如太阳黑子活动剧烈,光耀斑发生频繁的年份出生的孩子,平均智商指数比其他年代出生者低10-15点。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卡尔·威特说道:“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之前直到五六岁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据国外神经学专家研究,胎儿从第5周之后形成神经细胞,因此父母亲希望宝宝有什么样的智力,希望能够在有利的条件下增进遗传中大脑潜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先设计的,其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胎教。
★生理方面
·营养充足——饮食上既重质量,又适量,所有养分,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矿物质等都要充足,但在量的方面,不要过度进补,免得造成胎儿过度肥胖,影响生产过程。
·衣物干净卫生舒适——不要为了怕身材难看而束腰束腹,如此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展,鞋子也要以舒适为主,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跌倒造成危险。
·休息与睡眠要充足,不要过度劳累。
·适当的运动——夫妇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能为下一代提供较好的遗传素质,例如散步、慢跑、登山、郊游,这些轻微的活动有助于顺利生产,但切记做太强烈的运动或繁重的体力劳动。
·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染上疾病。
·定期产前检查——不但可以帮助孕妇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也能给孕妇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心理方面
·接受孩子的来临——不要因为他不是在父母亲期待中降临而拒绝孩子,自己必须先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现实,这才能有利于胎儿的成长。
·接受孩子的性别——不要苛求孩子的性别及容貌,如果重男轻女,希望孩子出生时把父母亲相貌上所有的优点都一一具备,这种期望太大,会给孕妇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她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
·夫妻关系和谐——首先丈夫要给予妻子足够的关心,帮助妻子尽快适应怀孕所带来的不便与不安,使之保持平和的心情;其次妻子出现失常的心理状态时,另一方要善于引导,帮助其恢复到正常的心境;第三,夫妻双方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要能够大度地“容忍”对方,以免发生激烈的争吵;第四就是双方共同安排有规律的生活程序,以消除某种容易导致心理失调的状况;第五则是不要看刺激性强烈的杂志、刊物、报纸、电影,以免出现孕妇心理过于激动的现象。
★智力刺激
·孕妇听音乐——每天听一些欢快、优美动听的音乐或活泼有趣的儿歌、童谣,并随着轻轻吟唱,这能够为胎儿提供丰富的精神刺激和锻炼,也为培养智力打下了基础。
·给宝宝听音乐——怀孕中期,将一些优美的乐曲通过母亲的腹部源源不断地灌输给胎儿,培养胎儿的听力,也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的形成。
·固定地阅读优美的散文、诗歌。
·经常欣赏名画、美好的事物与大自然中美丽的山水花草鸟鱼等。
·每天和宝宝固定地说话,如早晚同胎儿打招呼,对胎儿讲讲话,把胎儿当作一个能听、能看、能理解父母的、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谈话对象,而不是对牛弹琴。通过父母亲充满爱意的呼唤与谈话,给予胎儿良性的刺激,这能够丰富胎儿的精神世界,开发他的智力。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