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涛涛调皮捣乱,邻居和老师都向妈妈反映他的“罪行”。妈妈也很头疼,孩子顽劣,打骂都起不到效果。涛涛犯了错后特别会勇于认错,不过事后他还会继续犯错。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看到了一篇介绍罗森塔尔效应的文章。受到这一绝妙效应的启迪,妈妈决定依照这一心理效应,帮助涛涛纠正他的顽皮劣习。
当涛涛取得一些成绩时,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妈妈也会看在眼里,并说出来以鼓励涛涛。当然,妈妈也会说:“我觉得他们认为你调皮,是他们没有看到你其实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过很多人在展现优点时善于采取让他人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妈妈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罗森塔尔效应法还真管用,涛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不再是捣蛋鬼,而是成了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某所小学,他选取三个班的儿童进行测验,然后将一份有潜力的学生的名单交给了老师。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它旨在调动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实验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普遍提高,表现更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这其实是一种赏识教育。如果老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鼓励,就会以积极态度来予以反馈,取得很大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甚至歧视的学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的要求、对待自己的学习。
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孩子说话、走路都是在父母的鼓励下才学会的。学说话时,没有不说错话的;学走路时,没有不摔跤的。但是没有父母会因为孩子说错话、摔了跤,而不让他们学说话、学走路。父母的期望,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父母如果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着偏见,认为孩子“比不上人家”“也就这么点能耐”,就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赞美。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成就非凡的人,他们成功的信念都源于赞美。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不会让我失望的”,是孩子日后所有奇迹的萌发点。对于任何一个孩子,父母只要给予期待和肯定,他们就会受到激发,让父母看到希望。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生理处于发育期,而心理还很幼稚,这个阶段他们心灵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和期望。当然,这种期望只有在合理范围内,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假设父母非得要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到第一名,那不是期望,那也不是肯定,那是给孩子压力。在太大的压力之下,孩子就可能丧失自信,并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对父母而言,不但应该对孩子的优势面抱着良好期望,对孩子的劣势面也不要丧失信心,也应给予期望。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在自己的期望下,好的方面会得到加强,不好的方面会得到纠正和改进。
专家支招
做父母的应该而且必须赏识自己的孩子,要把赏识当成孩子生命中的一种需要。有了赏识的心态,父母就会把孩子当做天才来看待。而孩子,也可能真的就成为了父母心目中所期待的天才。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想买个橱柜,找到一位名气很大的中国木匠,问:“听说你的手艺很好?”中国木匠回答道:“哪里,哪里,和别人相比差多了,实在拿不出手。”那人一听愣了,便转身去找了个美国木匠。美国木匠不停地夸耀自己手艺好,于是那人最终向美国木匠买了橱柜。数天后,当他再次经过中国木匠的小店,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橱柜比美国木匠的要好得多!他非常不解,为什么中国木匠要说自己手艺不好?
几千年孔孟之道的浸染,形成了我们含蓄、内敛、宽厚、谦卑的民族性格。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要求人们面对机会能勇敢、大声地说“我行”。因此,培养孩子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习惯,成了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内向、胆怯的孩子尤为如此。
扩大交际和接触面
一般来说,怯于表现的孩子面对众多目光只是觉得不安,并非讨厌赞美和掌声,您只要看看他们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闲暇时,带孩子和邻居聊上几句,帮孩子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谊;购物时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付钱;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节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游,让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游客潮中……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
对特长加以鼓励
孩子怯于表现的原因还可能是缺乏自信,担心无法获得赞赏。因此,找出孩子的特长并由此树立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唱歌、跳舞、数数、背诵古诗、讲故事、画画、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先创造机会让他在家人面前展示,加以热情鼓励,树立信心。当孩子为得到赞赏兴奋不已时,家长可以趁机说:“宝宝唱的这么好,小朋友们肯定喜欢听!”“邻居还以为我们家有一只百灵鸟呢,下次唱给大家听吧!”即使孩子一时还不能痛快接受提议也不要紧,至少心里会留下适应的印象。
创造机会尝试表演 有了家长的肯定,如果再加上外人广泛的认可,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强化。带孩子走出小家,鼓励他迎着外人的目光勇敢地展示自己,这个过程可能较长,孩子的表现也会有反复,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妨先从孩子较为熟悉的环境入手,亲友聚会是个不错的选择,面对熟识的人孩子会比较放松。比如家长可以看准时机,轻声对孩子说:“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如果为外婆唱首歌,她一定特别高兴。”甚至可以来点儿物质刺激:“如果今天宝宝为大家唱一首歌,商店里的毛毛熊也一定愿意到我们家来跟你学唱歌。”要注意的是,此时家长的声音一定要小,不一定非得当众大声宣布,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众人期盼的目光或是善意的笑声都有可能加重孩子的排斥心理。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家长不要再施加压力,给孩子个台阶下:“是不是今天没有准备好呀?那下次准备好时再唱吧。”同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面情绪,还可以给他一个微笑或拥抱,或找出别的理由对孩子进行肯定:“今天来的小朋友中,宝宝的吃相最好!”
保持耐心和关怀
在此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家长缺乏耐心。当别家孩子又唱又跳,聪明伶俐似小明星时,看到自家孩子畏缩地躲在一旁,难免恨铁不成钢。“没出息的东西,见不得人……”之类的话便脱口而出。也许家长很快能恢复理性,认识到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
可对孩子来说,所造成的伤害又岂是家长几句宽慰的话能轻易抚平。当孩子与自己做斗争时,家长的鼓励就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推动他们不断地取得进步。
当孩子通过自我表现获得赞美,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时,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而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使孩子勇于表现自己。也许孩子一时并不能像那些天性外向、开朗的孩子那样乐于表现,但只要他能学会勇敢地展示自己,就是在把握机会,积极进步。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