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表现得活跃

1064456

1064456

2015-10-13 21:45

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如何让宝宝表现得活跃,一起了解下吧!

  宝宝有时爱哭闹,有时爱吃手指头,这些不好的习惯让父母甚为头疼,如何解决呢?

  1、帮忙分析一下儿子的习惯

  我儿子现在13个月。我发现他有一个不好习惯、一个特别的坏习惯和一个好习惯。不好的习惯是不爱理发,要哭闹,每次只好等他睡着了才能带他去理发店。特别的坏习惯是爱吃脚,每当他注意到别人的脚,只要对方不穿鞋子,孩子就会扑上去或俯下身去咬。好习惯是从来不会颠倒过来看书或图片。即使故意倒着拿给他,他自己也会把书转过来正着看。请你们帮我分析一下孩子的这些习惯,为我们家育儿出点主意。

  刘红(上海)

  这个年龄的宝宝不爱理发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首先要分析一下反抗的原因。可能是设备问题。如果理发器曾经楸疼过他的头皮,就会在宝宝心中留下了对理发的恐惧;有些孩子更害怕理发器发出的那种特殊的声音。也可能是宝宝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的怯生现象。解决的办法如下。一是买一个简易的噪音较小的儿童理发器,父母自己在家里给宝宝理发。如果宝宝还是不愿意,可以趁他玩得开心的时候悄悄给他理。关键是父母之前要学会比较好的理发手法,以免弄疼孩子,适得其反。二是经常带宝宝去一家固定的理发店,与理发师熟悉熟悉,消除陌生感。去理发之前要告诉宝宝理完发之后他会变得更神气,理完之后还要说些"真帅真好看"之类赞美的话。父母家人还可以和他一起理,比比理完后谁更靓一些。宝宝渐渐就会把理发和愉快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再也不会哭闹反抗了。

  宝宝爱吃手吃脚也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般6、7个月宝宝就有能力吃到自己的脚。吃脚的原因有两方面。0-1岁阶段又称为"口唇期",宝宝通过用嘴被动的吸吮、吞咽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1岁之后,宝宝的乳牙已经长出很多,他开始表现出难受、烦躁,只能通过咬坚硬的东西来获得快感,并且能够主动抓取物体。咬脚同时也成为磨牙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你的孩子喜欢咬别人的脚可能是大人以前经常把脚放在他面前逗他玩的缘故。为了改正这个习惯,父母要记得为宝宝准备一些磨牙玩具,如牙胶、练齿器等,或者提供地瓜干、蔬菜条等磨牙食物。宝宝一咬脚,就把这些替代性的玩具或食物塞到他嘴里,逐渐消除他咬脚的行为。

  1岁以后,宝宝的视觉已基本同成人相近。由于缺乏视觉经验和观察技巧,一般来说,1岁半到2岁的宝宝才懂得正着看书而不颠倒。所以说,你的宝宝这方面能力发展有所提前了。这可能与从他出生开始一直接触图片或文字有关系。如果父母之前常常抱着他看书或指给他看一些大的标语,宝宝渐渐就形成了对正的文字或图片的深刻印象。这对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宝宝处于创造力萌芽的阶段,过早学会正着看图片或文字也可能产生一些弊端。适当的时候,父母不妨引导孩子倒着或侧着看图片,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从而进一步开发宝宝的智力。

  2、怎样让宝宝表现得活跃

  儿子3岁,上幼儿园有半年了。老师有时告诉我说宝宝胆子不够大。今天看了宝宝在幼儿园活动的DV,也发现他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表现比较安静,好象很怕羞的样子,不是很活跃、主动。这与他在家里的表现完全两个样。他为什么在幼儿园里放不开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程娅兰(辽宁沈阳)

  既然宝宝在家里比较活跃,那就不存在先天气质上的问题,可能还是与他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程度有关系。父母不妨回忆一下,当时入园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经常带孩子熟悉新环境,入园之初孩子有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现在他入园的意愿是否强烈等等。同时父母也可以评估一下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他同伴交往的机会多吗?在交往中往往扮演怎样的角色?孩子在活动中的自我期望是什么?是什么阻碍了他实现期望?父母可以设想,宝宝表现不活跃可能是他没能顺利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心理转折,仍以"局外人"的身份自居;也可能是他不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缺乏同伴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无法从活动中获得真正的乐趣;此外还可能是他对老师的权威印象过于深刻,在活动中刻意的自我约束。

  因而,父母应该经常表现出对孩子幼儿园生活的兴趣,每天听他讲讲学了些什么东西,做了哪些好玩的游戏,交了哪些小朋友,老师有没有表扬他等等。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既要认可他已有的表现,又要鼓励他更加积极的展示自己,还要教会他一些有用的技巧。只要孩子稍稍有所进步,就要及时进行夸奖和肯定,有必要的话,父母可以请老师一道配合。相信孩子会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

  3、孩子不要爸爸怎么办

  儿子从小是我自己带的,他爸爸工作比较忙,管得少一点。现在他已经4岁了,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如果我有事情要出门,让爸爸陪他,他一点也不高兴。爸爸主动和他玩,他也不领情,还大声嚷嚷着让爸爸走开。请问有什么办法能增进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

  解莉(北京)

  孩子不要爸爸可能与1岁之前没有形成父婴依恋有关系。由于父亲参与照料比较少,与孩子交往相处的机会不多,父子之间缺乏亲密的情感联结。此外,4岁的孩子仍然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会真实表达自己的喜好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因而你的儿子会嚷嚷着让爸爸走开。

  为了接近孩子,爸爸必须做到"三步走"。第一步,多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也可以向妈妈讨教。第二步,寻找与孩子交往最合适的定位。如果妈妈已经承担了照料孩子的任务并且非常胜任,爸爸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更应该陪孩子开展户外运动等。第三步,以孩子钟爱的事物或活动为切入点,自然介入孩子的游戏或其他活动,获得初步的接纳。只要爸爸愿意多花心思,并且有足够的耐心,一定可以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孩子的爱和尊重。

  4、女儿是不是太自私了

  有一次我带2岁多的女儿坐公共汽车,买了一张车票。因为当时车子很空,我们就并排坐在一起。后来人多了,我就想把女儿抱在膝盖上,腾出一个座位给别人,可是女儿就是不肯。于是我只好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别人。谁知那人刚坐下,女儿就拼命推搡他,还哭了起来,她要那人把位子还给我。我再三跟她说"妈妈只买了一张票,这是别人的座位"也没用。最后那人只能起身让我坐下。女儿"胜利"了。你们说,孩子是不是太自私了?我该怎样教育她学会为他人着想呢?

  马迅捷(浙江杭州)

  你孩子的表现和道德无关,而是由她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一开始她不肯坐在妈妈的膝盖上说明孩子已经了解"我就是我,我并不是依附在别人身上的"。随着独立行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发展,孩子从之前与母亲的共生关系中分化出来,充分体验到个体性和独立性,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后来孩子一定要把座位争过来,因为她坚持"这是属于我们的,不是你的"。这是自我中心化思维的体现,表明孩子还不能把自我与外界很好的分开。他们往往会绝对相信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从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因而妈妈再怎么跟她讲事实也起不了作用。

  父母要从孩子的发展阶段去理解他们这些貌似自私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自然就会从一个人的小世界中走出来,学会为他人着想,因而并不需要特意去纠正。如果父母特别希望孩子能早点懂事,也可以适当采用"动之以情"的方式。虽然他们并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过错,父母的生气、伤心等情绪却能够深深感染孩子,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宝宝学坐的几个阶段

  ·当宝宝5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用两手支撑在地上撑起上半身,身体稍向前倾,背部弯曲,但不能较长时间坐,不稳定,手一松就会倒地。

  ·当宝宝7个月时,背部已可伸直,并保持平衡。逐渐可以大胆放开手,不支撑着也可以“稳坐泰山”。

  ·当宝宝9个月时,坐稳后可以用两手拿东西。若前方有玩具,就会坐起去取,但是转动身体时仍会倒下。

  ·当宝宝10个月时,妈妈在背后叫他的名字,宝宝即使坐着也会转身不倒地。有的宝宝还会将两腿盘起。

  爸妈如何引导宝宝学坐

  ·爸妈可以在宝宝4个月时,用手支撑宝宝的背部、腰部,让他能短时间地坐一会儿。

  ·宝宝5~6个月时,能控制脑、头和背肌,坐下不必靠支撑物。但是他的背肌尚未结实,为了让他坐好,可以用枕头垫背,坐在地面上,代替坐在柔软的床垫上,这样会坐得更稳。

  ·7个月的宝宝已能坐稳,但是他们不喜欢安静地坐,此时爸妈可以在宝宝的面前放一些玩具,引诱他们去抓玩具,逐渐练习使宝宝坐得更稳。

  ·宝宝有天生的本领,跌倒后会爬起来,去努力坐下,再跌倒会再爬起。爸妈要为他加油鼓劲,并为宝宝提供卫生和安全的场地,如在他坐的地方用护栏围起,避免宝宝碰伤。

  宝宝爬坐交替好处多

  大多数宝宝是在爬行和站立的中间完成坐姿的。爬为坐奠定了基础,爬和坐是相互促进的。爬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及大脑的平衡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并对大脑控制眼、手、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爬坐交替可以满足宝宝不愿安静坐的习惯,又锻炼了胸腹腰背及四肢的肌肉,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爬坐交替是一项激烈的活动,消耗能量多,有助于食得多、睡眠好,从而促进身体良好的发育。

  爸妈如何引导宝宝学爬

  ·让宝宝趴在地上或床上,妈妈在前面牵着宝宝的右手,爸爸在后面推宝宝的左脚。当牵宝宝的左手时,就推宝宝的右脚。

  ·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裹住胸腹部,爸爸将毛毯提起,妈妈帮助推宝宝的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再推宝宝的右手、左脚,轮番进行。

  ·给宝宝一个不太软的垫子,让他趴在上面,妈妈轻轻地托一把宝宝的肚子,再推一推宝宝的脚。在宝宝的前面放一个玩具,诱导他向前爬。

  小编提示:

  ·家中的橱门、厨房及卫生间的门要随手关闭,这些地方对学爬的宝宝具有诱惑力,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

  ·使用安全插座,或电插座加上防护盖。

  ·收起桌上的桌布、摆设、玻璃制品、化妆品、烟灰缸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在楼梯口、窗前装上栅栏。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培养正常健康的宝宝,才给他未来的成功奠定根基。根据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发表报告,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三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英伦三岛引起轰动。

  科学佐证“三岁看老”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4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 “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要点:

  1.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

  2.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3.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而实用。

  二.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要点:

  1.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2.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的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要点:

  1.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2.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四.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

  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

  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结语

  专家们深信,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你一定避免不了将他与别的孩子相比较。如果你的孩子太过调皮,你一定会羡慕别人的宝宝乖巧,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那样安静和易于管教。但专家说,对不同的孩子有相同的期望是错误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个性,而且每种个性都有着成功的可能,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发掘和引导孩子的个性。那么,你是否已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了呢?你是否能够发掘出孩子内心最大的潜能呢?

  凯凯是个野性十足的孩子。这个8岁的男孩,无论是溜冰还是刷牙,都会使出浑身的精力和嗓音来折腾,说他是匹脱缰野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他的表弟,5岁的豆豆却是个乖巧而敏感的孩子。经常一个人专注地玩填词游戏或者静静地坐在他妈妈膝上。孩子的妈妈们自认为她们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直到有一天凯凯大声地对着他妈妈大减大叫:“你不如豆豆妈妈爱他一样爱我!”时,两位妈妈才发现,孩子的世界并不像她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听到孩子说自己不爱他,这是妈妈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批评。凯凯39岁的妈妈苏纹有些无可奈何,“我当然和豆豆妈妈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他总是那么好动和调皮,我误认为他不需要我过多地去表现我的爱,并且我也不知道如何去爱他。而乖巧的豆豆却更容易引发大人们对他的爱。虽然听起来有些可怕,但事实的确如此,乖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得到父母们的爱。”

  自从你家宝贝呱呱落地那天起,他的性格,他内在的个人特质,这些先天遗传的东西,就开始从他的睡姿、他的哭声等各种行为表现出来。这时候,你要耐心地去读懂他的肢体语言,因为它们往往暗示了你应该如何引导他。否则,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去管理一个天性狂野的孩子,或者去了解一个害羞得只肯从你腿后看这个世界的孩子的想法,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很多妈妈都和苏纹有一样的想法,认为每个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多的,尽管他们性格迥异。但事实是,妈妈们做不到,不过,也不必做到。

  如果每个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这只能说明妈妈们忽视了孩子之间的特有之处。活跃的孩子希望妈妈能够喜欢他们的思想,淘气的孩子希望妈妈喜欢他的好奇心。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特质,作为妈妈应该能够发现,并且尽可能地用最适合的方式来爱他们并引导他们。为了帮助妈妈们做得更好,专家们将各种孩子进行了分类,发现孩子们的性格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较真型

  露西是一个7岁的孩子。这本应是个无忧无虑的年纪。但她却个很难快乐起来,除非她能把所有事都能做得非常完美。她妈妈说,“她是自己最大的挑剔者”。几乎没有能让她高兴的事情,包括玩耍。就算是打羽毛球这样简单的事,她也会因为没有接住一个球,就拒绝玩下去。“认真是件好事情,”她妈妈说,“可是我担心她永远也无法享受游戏过程中的一些快乐,因为她太较真了。”

  挑战:有一个对自己非常苛求的孩子,对父母来说也是件非常苛求的事。谁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被小小的挫折打败呢?并且你也没办法对一个较真的小孩说“放松一些”。因为她们还太小不懂得如何放松。对于这种性格的小孩,更好的办法是,将事情变得简单,将困难的事情分成几个阶段去做。在开始之前对她说,“这将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让我们先试着做半小时,不行再重做。”另外,幽默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她正在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不妨将其中的一个星球变成自己红色的大鼻子来逗她。让她慢慢地学会享受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结果。另外,笑对缓解紧张的情绪非常有效。通常较真的孩子紧张情绪比较多,所以常常逗他开心,慢慢地就会有所改观。

  优势:有一个较真的孩子,父母们虽然比较累,但却不用担心他成为同伴压力的牺牲者。因为较真的孩子,尽管也会犯错误,但是他们在做每一个决定之前都会思考,很多时候甚至想得过多。所以像露西这样较真的孩子,长大后大有成为工程师和医生的可能,并且很容易在自己选定的职业中取得很高的成就。

  害羞型

  如果没有事先踩过点,吴敏几乎不敢带她的儿子去任何地方。 6岁的杰是个异常害羞的孩子,如果贸然地带他去一个有很多陌生人的地方,他会躲在妈妈身后不敢进去。不管去哪儿,去之前吴敏都要告诉他去哪,都有谁,可以和谁玩。吴敏说,“他很想加入其他的孩子,却不知道要如何做。很多时候,我真想冲着他大叫‘你到底怕什么,他们不过是同你一样的孩子!’,不过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担心。”

  挑战:害羞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一种性格。专家说,“现在的社会,似乎更青睐那些有野心和更懂人情世故的人。”但害羞并不意味着胆小,大部分害羞的人和其他人一样自信,只不过他们显得更安静一些。想让你家那害羞的孩子走出自己那封闭的壳?首先要让他感觉到舒服。安排他参加一对一玩耍的游戏,再慢慢地变成小团队活动。让他在心理上先感觉到安全和自在,他才不会有害怕的感觉。在活动中,你可以是他的精神支柱,但不能让他一直依在你身边,让他慢慢学会独自一个融入自己的圈子。记住,千万不要操之过急,逼一个天性害羞的孩子参加大规模的活动,这样只会让他变得更加敏感和封闭。无论什么时候,是孩子而不是父母来决定要不要加入一个大群体。

  优势:害羞的孩子习惯站在拥挤的人群后面,这并不代表他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事实上,害羞的人可以是很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可以发现很多常常被外向性格的人所忽视的细节。专家说,害羞性格的人通常都是很好的倾听者,可以听到那些已经说出,甚至还没有说出的东西。这是上天很好的礼物。害羞性格的孩子有成为观察家、科学家和伟大的作家的潜质,当然还可以是忠诚的朋友。

  散漫型

  对于童童来说,考试中得高分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她妈妈对她却很是头疼,“对什么事,她都漫不经心,临时应付,从来不做认真对待。”她很担心孩子这种自由散漫的个性会受同伴们影响。“她非常在意朋友们的想法。虽然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我发现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她不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认真思考”。

  挑战:有一个自由散漫型的孩子,父母们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害怕他虚度一生,所以通常给他过大的压力。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这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更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规划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比如让他参加竞选班长或者成为校运动队的队长。这两项工作都可以充分发挥你孩子的能力,并让他得到更好的校园地位,所以他会开始认真对待以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样,如果学习优秀能够有助于他进入更好的班级或团队,相信他也会从主观上更认真地对待学习。所以对散漫的孩子,不妨为他设计一个目标,让他有努力的动力。

  优势:不做准备,临时应付是需要很大自信的。自由散漫型的孩子活得更自我一些,因为他们从来不被生活和压力所累,而是坦然接受生活的原生态。恰恰是这种没有压力的状态,使得他们有时反而容易把事情做得更好,尤其是在公关和市场领域。

  好动型

  林风说,跟她4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就像是养了只充满活力的兔子。“他比任何一个堂兄妹都好动和冲动。”每天带他都觉得筋疲力尽,但他永不知疲倦。“对他来说,‘不’并不代表着‘不’,而是继续的意思。真是让人头疼。”

  挑战:让好动的孩子变得乖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但要明白孩子们的抵抗,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反对你,而是他强烈好奇心导致的结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听话或乖巧,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生来就是不尽相同的。经常批评孩子,只会让孩子自我感觉很差。同样,也会让你自己有种强烈的挫败感,因为强迫孩子做违背他天性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接受和宽容他这种精力旺盛的事实,并找出对策。当他们放学回家后,先让他们在小区里玩耍或者打上半小时的球,然后再让他坐下来写功课。另外,尽可能在家中开辟出一块较空旷的场地让他尽情玩耍,在这里没有害怕破坏的豪华装修也没有易碎的物品。他可以尽情地疯狂,但此领域之外,就要乖乖地听话。

  优势:这些小时候好动得让父母们发狂的孩子,长大后却往往能给父母惊喜。因为这类孩子非常的顽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勇往直前。这种特质决定了他们有长大后成为执行官的潜质,非常适合成为企业家或者出色的运动员。

  尽管孩子各有性格,但作为父母应该明白,不管哪种类型的孩子,都要顺其自然。因为每种类型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关键看你如何发掘和引导孩子身上的这种特质和潜能。人生成功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你要做的就是引导他用自己的方式做到最成功。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如何让宝宝表现得活跃

分娩
如何让宝宝表现得活跃

怎样让宝宝表现得活跃?

育儿知识
怎样让宝宝表现得活跃?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怎样让宝宝表现得活跃

生活百科
怎样让宝宝表现得活跃

让宝宝的心灵活跃在色彩中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让宝宝的心灵活跃在色彩中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如何活跃大脑 活跃大脑的说法

育儿 幼儿
如何活跃大脑 活跃大脑的说法

12种方法让宝宝大脑活跃起来

分娩
12种方法让宝宝大脑活跃起来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集中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集中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体育活动可提高孩子注意力

体育活动可提高孩子注意力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