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爱”令孩子窒息

love不再丶联系

love不再丶联系

2015-10-13 21:40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别让你的“爱”令孩子窒息,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为了孩子我们孟母三迁,哪怕每天我自己的交通时间增加了一倍;为了孩子,我们几乎失去了交际;为了孩子,我放弃事业,甘心成为单位里的边缘人……”“孩子小时候,为他的健康操心;上学了,为他的学业操心;工作了,为他的生活操心;结婚了,在我们该享受生活的时候又要替他们分担带孩子的责任,我们的一生都给了他们……”大多数中国父母都觉得自己一生都在为孩子无私奉献。

  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无私却有了另一种解读。“他们对我们虽然很好,但是附加条件却是我们的一切都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有时候甚至是苛求。这不是爱,这是精神控制”。因为父母在生活上真的对孩子很好,所以对于他们的控制,孩子只能一再沉默地屈服,“因为我们爱父母,因为我们有良心和愧疚感,我们变成了父母手中没有自我的灵魂。”

  为人父母者,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父母毁掉你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SLYT:与人交流的欲望。上学的时候,每次回家说运动会拿名次了,或者学校发生的其他趣事,他们都会一本正经地说:“得了,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次数多了,就把感兴趣的东西烂在肚里了,而且与人交流的时候也逐渐学会了他们一本正经的样子,跟人很疏远,至今没有交到亲密无间的朋友。我是有孩子的人了,我准备做个《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校长那样的人,我的孩子滔滔不绝讲3、5个小时她感兴趣的话题,我会微笑着听完的。

  雪依: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是我小时候巨迷明星,超级希望自己有成为明星的一天。结果我妈对我说,“你要长相没长相,要身材没身材,就你那德性还想当明星?少做白日梦了!”虽然她后面辱骂我的话比这个难听一百倍,但是这句话仍旧让我终生难忘。

  心心鱼:自如交流的能力。我爸妈就很担心我会早恋学坏什么的,整天不是上学就是关在家里学习,周末也很少可以和朋友出去玩。开始我还抱怨,久而久之我开始习惯了,开始喜欢一个人呆着,在学校里和同学交流也变少了,我父母很满意,觉得一心扑在学习上才是学生的本职。上了大学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失去了很自然和周围人交流的能力!或者是说,一直没得到锻炼过,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说话竟然是需要锻炼的,真可笑。

  现在我和人聊天很难持续到3分钟以上,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很多时候是对方想说,那我就听,如果我想说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个故事,我发现我会语无伦次,对方会有点费解……每当这种时候,我更加沮丧,更加愿意一个人呆在宿舍里,这种情况叫做宅……

  sylvanas:自信和自尊。在我少年时期,她在亲戚朋友甚至是我要好的同学朋友那儿把我说得很差,没有优点全是缺点。每次得到同情她都很满足。结果是,亲戚朋友们以为我很反叛,我的好友同学以为我没治了。

  慢慢地我知道了实情,多年以后鼓起勇气问她,为啥要在外人面前把我说的如此不堪,而有些是她过分渲染的。她说,她是为我好,让他们教教我怎么做人。除了认倒霉,我没什么可说的。

  Future:小时候看名著,父母觉得对学习没有用,都说看那些垃圾东西有啥出息,就知道让我做题,看资料,参加学校舞蹈,总以为会有表现的机会,他们会支持,却总是把我骂个半死,有时还当着好多人,一点面子都不给我。喜欢学习练字,他们觉得浪费时间,应该好好读书……

  Neil:小的时候从他们那里得到的都是否定的评价,以至于现在我明知道自己是对的,一旦受到别人质疑就神经性地要去附和别人。小的时候为了少挨骂,很早就学着揣度别人的心思,现在条件反射地要去取悦别人,我周围人脸色一变,我就时刻提醒自己小心,这么活着太累了。小的时候被他们用无比恶毒的语言“调教”,以至于现在对别人的恶言恶语都彻底麻木。

  白痴妹子:梦想。小时候看小说也写小说,我爸妈发现了,爸爸撕了我买的书,然后我妈当着很多亲戚面嘲讽嗤笑地问我你好像在写什么小说吧?考大学特想学编导,梦想了十多年,给他们说,被他们叫来一堆亲朋好友打压,说肯定找不到工作云云。然后我妥协了。后来有一天,我妈突然说你学编导也许真的挺合适的。那个时候我已经不想辩驳什么了。我承认他们很爱我,他们也很优秀,为我辛苦铺路,我也很感激,可是不让我过属于我的人生,我活着的意义无非就是重复一遍他们的人生,那么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SLYT:发现我们的父母有两种:1、他们不爱自己;2、希望子女优秀,但多用“激将法”。第2种是方式不对,属于技巧问题。第1种就麻烦了,跟不爱自己的人一起生活真的很痛苦。那么我爱自己吗,如果答案是“不爱”,我和我孩子的故事只能是历史重演。啊……

  有多少父母的“爱”让孩子窒息

  姜澎

  “在当了妈妈,看了不少育儿书和儿童心理学的书以后,我才发现,我在大学时的抑郁,很大程度是因为我的父母。他们用无微不至的爱让我的生命了无生趣,幸亏毕业后选择了远离他们。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在反思,不要在我的孩子身上重复他们当年的做法,提醒自己不能为了爱而让自己变得面目可憎”,已经成为一家广告公司总监的史小然(化名)爬上豆瓣“Anti-Parents”小组后,第一反应是大哭一场,因为很多组员说出了她曾经的心声:“其实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朋友,都是被父母的‘爱’逼得无处可逃,觉得人生没有乐趣,甚至不想结婚生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80年代初生的史小然就是因为被父母“爱”得快要窒息了,才在大学毕业后顶着父母的强烈反对,选择远离家乡广州,到北京去工作。

  有一种爱以分离为最高原则

  看到小组的“该童鞋已屏蔽”敲下的那段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史小然说:“说得太对了,因为当年我的父母就是用无微不至的爱牢牢地笼罩我,我所遇到的一切问题,他们都希望帮我解决,我所应该做的一切事情,他们都要替我代劳,甚至我的日子他们也恨不得替我来过。让我觉得我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两年前我生孩子时,他们提出要到北京来替我带孩子,我拒绝了,我不想重新过那样的日子,也不想我的孩子过那种我曾经过的生活。”

  史小然从小到大,一直都很顺利,“当然,是生活在父母的严格管教和倾心帮助之下。”她上学,父母都帮她安排好,甚至到初中还是每天接送。上高中后,虽然学校离家只有两站路,妈妈仍然三天两头到学校去等她放学。每天早晨妈妈因为担心她晚上复习功课太辛苦,干脆在她还躺在被窝里时替她把袜子穿好。上大学前,每天穿什么衣服穿几件衣服,她从来没有自己决定过。在一家公司当老总的爸爸每当听说市面上流行什么就给她买什么,从衣服到玩具到各种电子产品。她想买什么,爸爸从来也不说半个不字。

  直到高中毕业,史小然所结交的所有朋友都必须经过妈妈审查。差生当然是被排除的,“即使是好学生,也必须是那种在我妈妈眼里心地纯良的,因为妈妈担心我吃亏。不管我的老师是什么脾气性格,妈妈总是能和他们搞好关系”。史小然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她妈妈第一时间就能掌握,连她每天课间买了什么零食,妈妈都一清二楚。晚回家,那也是绝对绝对不可能的。有时她到熟悉的同学家玩,妈妈都会悄悄地在后面盯梢“抽查”。

  在父母的保护下,史小然从小到大确实都没吃过什么亏。直接后果就是,她对于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父母的爱让我觉得自己是废物”

  “我妈妈对我的一举一动那么了解,这让我有时候很害怕。我没说出口的话,她帮我说出来,我想做的事情,她替我想好,甚至做好。我的一切妈妈都提前替我想好。甚至连我的周末,妈妈都会替我安排好,她在加班时也会一天几个电话。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这都是为你好’。”到了高考时,她在爸爸妈妈的主持下,选择了保送家门口的中山大学。虽然她自己很想很想远走高飞,但是爸爸妈妈的理由一如既往地不容反驳:这个学校本身不错,而且可以免去高考的不确定性。关键是离家近,每周回家可以方便妈妈照顾。

  于是每周五妈妈又会到学校来接她,回到家史小然就又过上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的生活。她妈妈还迅速地和她同宿舍的同学搞熟了关系,以便随时了解她的行踪。

  大三上学期她认识了一个高一届的男孩,男孩子要去留学,计划让史小然跟自己一起出国,但是她的爸爸妈妈动用了一切可动用的手段要求他们分手:找男孩子谈心,找她谈心,威胁断绝关系等等,理由是“我们都是为你好,你一个文科学生,出国以后有什么好的出路,难道待在家里做家庭妇女?时间一长,家庭肯定不稳定,如果他真心爱你就该留在国内”。

  重重压力下她和男朋友分手了。但是,她出现了抑郁的症状,甚至被学校的老师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那时候,我觉得人生特别没有意思,我活着就是为了父母活着,我就是他们的木偶,我的生活由他们规划,我的幸福必须要他们来给,我的人生是要他们来判断的,而我的感受完全不重要。我觉得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活了20年的我,那就是——废物。”这也是史小然看到ANTI-PARENTS的小组后觉得特别有共鸣的一点。

  “为了逃避父母的爱,我选择了去北京”

  休息一年重返学校,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摆脱父母的爱。为了她离开广州,妈妈哭过,但是“看到她哭,我那时候只是想,眼泪也不能动摇我,因为为了让我和男朋友分手,她哭了好多次,连我爸爸都哭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也许是压抑了很长时间,出于叛逆,她到北京后和爸爸妈妈在电话里发生过很多次争吵。她心里很纠结,又很内疚,又有一种快感。甚至她和现在的丈夫结婚都没有事先告知父母。丈夫曾经问过为什么,她没有解释。

  “其实,我不是不爱父母,当他们年老体弱的时候,我一定会照顾他们,但是如果我一直和他们待在一起,他们那无时无刻不在的‘爱’就是时刻在提醒我,我是一个‘废物’。离开他们到北京后,虽然我很辛苦,但是我很快乐,我的心理很放松,以前的抑郁也不治而愈了。”史小然说:“现在爸爸妈妈已经习惯了我的远离,不太管我。可能是远香近臭,我们的关系反而亲密了。”

  抱怨的小孩,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樊丽萍

  得知现在的很多80后、90后把父母称为“祸害”,年过五旬的宋女士和丈夫嘀咕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给已经工作的女儿打电话:“你现在也长大了,到底怎么看待我们,不会也在网上骂我们,认为我们是祸害吧?!”

  随着“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曝光,很多50后家长都像宋女士一样,被彻底“雷”到了!想不通的家长很多,“我们是孩子最亲的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到头来反倒成了‘祸害’?”

  而直接表达愤怒的家长也不少:“没有我们保驾护航,孩子能有今天?”

  不及时管教就等于给孩子更多犯错的机会

  宋女士的女儿,一个标准的80后,如今已从沪上名牌高校毕业,就职于公务员系统,去年刚刚结了婚。

  照宋女士的话说,她和先生现在才稍微安心一些。“孩子的事业和生活终于都迈上了正轨。”但“祸害”两字终究让宋女士感到心慌:亲身女儿心里究竟如何看待父母,她心里没底。

  从小到大,这个三口之家以女儿的升学和成长为轴心,充满了各种纷争。“吵得激烈的时候,她和她爸就像阶级敌人,为的都是些芝麻大的事情。”宋女士回忆,女儿读初二时迷上了漫画,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读高中时,不仅家里的漫画书堆得比教科书和辅导读物还高,班主任也打电话来告状,说女儿在语文书皮里包了一本漫画书,上课时偷看。此外女儿还被老师称为班上的一颗“老鼠屎”,因为不仅自己看,还把书借给别的同学。就在班主任来电的当晚,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爸爸当着女儿的面撕了好几本漫画书,家里堆得像小山高的漫画书被一本不剩地扔进了垃圾箱。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或者误入歧途,孩子已经不能自控,家长再不好好管教,就是给孩子更多犯错的机会。”和宋女士一样,很多家长都认为给孩子“做规矩”是必须的。

  宋女士坦陈,丈夫当时扔掉女儿所有的“宝贝”,女儿也记仇,在后来报考大学时执意要到外地高校读书,远离父母监视。但从最终结果看,“粗暴对待”还是取得了预料中的效果:女儿在脱离漫画的“引诱”后成绩稳步提高。

  “读书的时候成绩要好,踏上社会交友要慎,在单位工作不能目中无人,没有我们常年的啰嗦和提点,哪有她的今天?”给女儿打电话询问自己是否是“祸害”的那天,宋女士得到了一个模糊的答复:“别啰嗦,我对你和老爸很不错啦。”

  听之任之?你是父母你也做不到

  对于自己的管教行为被孩子贴上“祸害”的标签,50后的父母心态不一。有人从反省自我开始,亦有人显得无比愤怒。

  “从幼儿园起,大多数父母盯着孩子读书、考级,没有了娱乐和玩耍。这样一路在逼迫和赶场子中长大的一代,没充分体会生活的乐趣,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肆意地快乐地相处,想起来怪可怜,没有体会生活的乐趣,怎么去热爱生活?”一位家长不禁在常去访问的家长论坛上大胆留言,呼吁更多家长应该去拜访 “父母皆祸害”之类的小组。“看看长大些的孩子们在我们面前不说的心声,了解他们多些,放手多些,从现在做起吧,让他们多透透气,多些时间体会家庭的乐趣。”

  然而,不少家长“实地勘察”后莫名来火。

  “如果孩子把父母称为祸害,那么请他们扪心自问,以后他们成了父母,能对孩子听之任之吗?”在一些家长眼中,网络上那些直抒胸臆,道说父母如何祸害自己的帖子,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顶着“脑残”、“愚昧”、“无知”的骂名,身为家长的张女士这一阵也开始“潜伏”在网上,渴望了解别的孩子对父母教养的想法,从而更理解自己的孩子。一篇控诉帖很快进入她的视线,大意是说一位母亲在她女儿读中学的时候强行干涉并中止了她的恋情,在女儿20岁意外怀孕时强迫她做了人流手术,并在女儿25岁以后急着让她去相亲……“这个女儿觉得自己现在不幸福,都是母亲一手造成的;但换一个角度想想,有哪个母亲能放心让女儿在中学没毕业的时候就敲定自己的人生大事,在女儿脚跟还没立稳的时候生个孩子?”张女士不由感叹,很多在网上抱怨的孩子,把成长历程中的喜悦归功于自己,一些没有逾越的难关和障碍则怪罪于父母。“或许只有这样的孩子自己当了父母,才能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

  50后家长中,亦不乏言辞锐利者。在一位家长眼中,忙于在网上搞小圈子控诉父母,并共同商量如何与父母对峙的孩子,本身已经成了一种“祸害”。“把家庭的矛盾极端化,这样做不仅对他们自己没有好处,还会带坏很多尚且年幼、不辨是非的孩子。”而让这位家长最不满的地方是,网络上一些自称是通过学习心理学、社会学而分析父母行为的孩子,他们把父母的管教行为当成“病态”来理解,缺乏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见识了“祸害”之说,更多的家长开始“后怕”:完全控制孩子的一切?对孩子说话口无遮拦?任凭自己的情绪化作祟,对孩子横加指责、呵斥?一旦出现裂缝,代际关系的修补恐怕并不如原先所想的那么简单快速、理所应当。

  父母是宝宝最亲密、最直接的生活与成长伙伴,为人父母者的生活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其中,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

  社会学家认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亲子教育,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注特别意情绪控制,谨防幼儿因父母不良情绪而影响正常的心理发育。专家提醒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下几点情绪控制特别需要注意: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孩子的观察力和认识能力是很强的。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处不好的行为或态度,孩子很容易就学会并内化为他自身的社会习惯。哪些不好的行为是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显露的呢?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孩子的性格往往在潜移默化之中受父母的影响,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优秀,父母就应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其健康的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问题一:父母一唱白脸一唱红脸

  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十分担忧。

  1、父母意见矛盾,孩子易养成逃避惯性。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2、父母分歧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此外,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还指出,父母的分歧还可能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萌芽,比如孩子剩饭时,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诉他“剩饭不对”,孩子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就会尽量把饭吃光。这种不断调整不当行为、发扬正确行为的过程就发展了自我控制能力。反之,父母意见常常相左,这种能力自然无法发展。

  改正办法:

  虽然弥合父母教养方式上的鸿沟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一点点的变化却能让家长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为是”的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其二,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其三,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问题二:家长动辄相互埋怨

  “你怎么当妈的?孩子老是表现不好,你看不见啊?”明明(化名)的父亲大声嚷嚷。“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的不用负责任吗?你什么都不管,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母亲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而明明则直勾勾地盯着电视节目。于他,这样的情景早已见怪不怪。母亲见到明明这幅模样就来气,冲他吼道:“不争气的东西!就是因为你!”……

  专家指出,父母互相埋怨,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是最为普遍的心理特点,最坏的情况则是让他们走上歪路。人生在世,孰能无错,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在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犯错误来获得成长。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赵明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自卑催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从而“破罐子破摔”,让有些孩子真成了不良少年。

  改正办法:

  父母不要急着从对方身上找原因,应该把焦点对准孩子,就是要仔细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跟孩子好好谈谈,旁敲侧击地问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如赵明的父母就可从“最近都常和哪些朋友在一起”、“他们是不是比以前的朋友更谈得来”等,以此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真像自己所想的那样,结交了不良朋友。最后,才是要自我反省,并且和爱人交换一下想法,但千万不要过分埋怨对方或自己。

  问题三:管教一紧一松,孩子易走极端

  家长心情好,就对孩子溺爱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一紧一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实在有些糟糕。

  很多人都认为严厉教养不好,其实,父母时紧时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是会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既定规则,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一紧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人格缺陷。

  对此,专家解释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成人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极端。

  改正办法:

  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个合适的途径进行排解,如找人倾诉、运动、转移注意力等,退一步说,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还惹是生非,那么教育时要对事不对人,别伤孩子自尊,而是教他们为错误承担责任。

家长“爱之深责之切”,这种感情可以理解,但是有时候表达方式不当也很容易伤了幼儿的心。

父母教育孩子最不该说的12句话

1、“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不要总是给他不需要的建议,而应经常赞许他们的想法。

2、“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与自己当年进行比较。时间长了,孩子会拒绝与你沟通。

3、“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千万不要用困扰他的事情开玩笑。记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

4、“你为什么总干傻事?”不要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这样的话。你可以问:“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5、“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不要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唠叨。只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6、“快起来!今天上课要好好听讲啊!”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谈话,尤其是当他还没睡醒时。青少年喜欢在晚上交流,因为他们的生物钟比成人后延。

7、“看着我的眼睛。”不要直视孩子的眼睛。用“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孩子比较容易打开心扉。

8、“今天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不要占用整块的娱乐时间和他们谈心,不妨在与孩子一起打球、看戏或者吃饭时交流一下。

9、“你摔谁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带有情绪性的字眼。

10、“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不要提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以正面的态度问特定、具体的问题。 比如:“老师怎么评价你这篇作文?”

11、“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12、“别总是乱花钱!”不要老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谈些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如体育比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这12句话,详尽地展现出了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

第一,用命令式口吻对孩子说话;

第二,吝啬鼓励和赞美孩子;

第三,经常否定、责骂孩子;

第四,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

这四种错误会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出现问题,值得家长认真反思。

当然,如果你想要说一些对孩子有帮助的话的话,可以试着对他说下面四句话。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4句话

1、“你要知道,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当你的孩子又在重复那句“这不公平!”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视他,而是要耐心地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事实上,每个人并不是一定都会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这种状况下,“公平”真实的含义其实是“每个人在他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得到它”。于是,如果你买了什么礼物给亲戚的孩子,你不要再买一份给自己的孩子,以示“公平”或“安慰”。试想如果别的孩子生病了,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要一起吃药呢?

2、“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

当你的孩子在被激怒的时候,很可能会破口而出那些难听的话来:“你这混蛋!”或者“我讨厌你!”因为这是他们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所能想到(或者说模仿到)的最“狠”最解气的话。但你作为父母,你需要帮助你的孩子更深一些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激怒了他,让他感到愤怒(或者是不安、委屈等等),帮他分析整个事实。比如在他自己暂时厘不清头绪时,你可以给他一些帮助:“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娜娜跟别人说了你告诉她的小秘密?”根据事实,帮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导他在这种时刻应该怎么想,让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处理好关系。这样,将来在没有家长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能学着克制和缓解自己的情绪了。

3、“你来决定……”

如果你要让孩子来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说这样的话――“你来决定吧,……”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我的行为,同时对我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你的孩子正和他的伙伴在家里疯闹,你可以对他们说:“这样大声会影响到邻居的休息,那么你们来决定吧,是安静一点儿呢还是到外面去玩儿?”如果他们已经选择出去玩儿了,但5分钟后他们还在屋里大喊大叫,你就可以接着说:“你们刚才已经答应了到外面去玩儿了不是吗?”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明白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总是充当一个约束他们的坏警察的角色。你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4、“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

教导和约束,对于孩子来说总是必要的。但你一定要把他不好的行为和他这个人分开――这会使你和他都懂得,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坏人”。在你管教他的同时告诉他:“我为你指出什么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正是出于我爱你,尽管我不喜欢这种行为,但是我爱你!”这样同样能够给你自己一个提醒,你的目的是纠正和引导孩子的幼稚和无知,让他变得更加可爱和优秀,而不是仅仅为了教训或惩罚。同时,这也能够使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能保持平静平和,而不至于表现出低质量的、起不到榜样作用的咆哮。



延伸阅读:

早教必备小知识

1、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每个月龄的宝宝都有不同的早教计划,这需要家长和早教中心都能够注意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早教班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把孩子年龄阶段细分,跨度不大的早教机构,比如悦宝园早教中心,他们的教育课程设计很完善科学,年龄阶段划分很科学,每个课程的递进关系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2、早教目的不是培养天才宝宝

这是很多年轻家长的误区,诚然早教有着开发智商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个旁支,早教过程就像是一颗大树,我们要做的是给宝宝提供丰富有益的教育营养,帮助他们打好根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好,更稳。若是一些教育机构打出“培养神童宝宝”的口号,它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其教学品质如何更是值得商榷了。

3、早教不是书面教育

寓教于乐是正确的早教理念,悦宝园早教中心也是秉承着这个教育理念,不剥夺孩子玩耍的乐趣,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早教应当以“情”为先,以养为主,重在品质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像是语言能力,乐观的情绪等而不是单纯知识的累积,如果早教都是书面教育,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重视游戏与体验的结合,可能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

4、早教中心的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永远是孩子主要教育体系,因为孩子跟父母有着天性的吸引和依赖情绪,父母的行为处事对于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孩子个性的养成与父母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再忙碌也不能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多给孩子一点关注和信任,家长期许的目光正是他们进步的动力。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别让你的“爱”令孩子窒息

分娩
别让你的“爱”令孩子窒息

爱孩子 别让孩子吃得太油

生活百科
爱孩子 别让孩子吃得太油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让孩子“窒息”的爱不是爱

妈妈 孩子 育儿 教育
让孩子“窒息”的爱不是爱

三种爱让孩子“窒息”

分娩
三种爱让孩子“窒息”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别让你的承诺害了孩子

生活百科
别让你的承诺害了孩子

你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你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最益智的十种球类游戏

最益智的十种球类游戏

五种语气可助孩子成大器

五种语气可助孩子成大器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