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动作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不断的游戏和运动中,宝宝的独立意识也悄悄萌发起来了,他开始有了学习自我服务并为家人服务的愿望和兴趣。例如,一旦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在勺子凹面装上食物,他就乐此不疲地练习自己刚刚掌握的这一技能。
宝宝开始为自己能动手做些事而高兴,他似乎想要证明自己已有了一点儿独立能力。这正是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的契机。及时鼓励和培养宝宝有规律、有条理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不仅能促进宝宝动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宝宝的独立性、自信心,使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宝宝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将会受益终生。
自立的第一步就是一个人行走。从第6个月起就来到托儿所的宝宝,大概满1周岁就会走路了。但是,在家里的宝宝一般还不能走路。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可以拿着好玩的玩具,说:“好,好,来拿!”逗引宝宝,让他练习走路。
为了使宝宝自立,应尽快培养他的一些基本习惯。开饭时,如果发现满周岁的宝宝想自己吃饭就让他拿勺子吃,如果是左撇子,也不必纠正。掉点儿吃的也没关系,要让宝宝逐渐学会拿杯、碗。妈妈不需要手把手教他,叫宝宝看样子学着拿。吃饭时,妈妈不能默默无语,要和宝宝说话。一旦宝宝能拿勺子,饭前就叫他洗手,最好让宝宝在低一点儿的水龙头下冲洗。
对还没有撤掉尿布的宝宝,父母开始对他进行排便训练时,最好有一个便于给宝宝换尿布的台子,拿宝宝体操台代用也可以。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宝宝穿戴衣物的能力。1岁后要鼓励宝宝自己穿戴衣物。可先学戴帽、脱帽、脱鞋、脱袜子、脱去简单的内衣、内裤和上衣,再学穿鞋、穿袜子、自己穿上松紧裤子,逐渐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主要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穿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和能力。宝宝独立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父母能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把握宝宝学习的最佳期(从“开始教育”到“多数人学会”之间的时间),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
技能1:学会使用筷子
最佳时机:如果宝宝可以握住蜡笔,并能用足够的力量在纸上画画时,意味着孩子的手指运动技能已经得到了充分发育,可以让他尝试用筷子和勺等餐具了。
训练方法:应多给宝宝自己动手用筷子夹菜和用勺子喝汤的机会,父母可以坐在宝宝的身边,让他自己体会要领,可以先从用筷子夹起豆角这些容易夹的食物开始。一旦宝宝学会自己动手吃饭,他对食物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提示:由于此时宝宝的年龄还不到2岁,父母应特别提防孩子被食物噎到的危险。因为只有到了2岁左右,宝宝才拥有一定的咀嚼能力。那些宝宝还不能咀嚼的食物,暂时不要让他夹着吃。
技能2:学会自己如厕
最佳时机:通常宝宝到了4岁左右,就会主动要求父母离开卫生间,由自己来处理大小便问题。不过,这需要取决于家庭的生活习惯,同时和宝宝的成熟程度和个性也有一定关联。
训练方法:宝宝刚开始自己解手时,父母可以把卫生间的门微开,并告诉宝宝当他便便完后就通知你们。如果宝宝坚持要把卫生间的门关上,那就提醒宝宝为了安全不要把门锁上。通常在宝宝上幼儿园前,父母可以帮他擦屁股,或检查他的小屁屁是否擦干净了。
提示:如果宝宝不想父母在他旁边看他解手,父母应该尊重他的意见及时走开,因为这时可能宝宝已意识到这是自己身体中最隐秘、最个人的部分。
技能3:学用杯子喝水
最佳时机:通常宝宝在9个月左右就能用杯子喝水了。这时宝宝会发出一些信号,如当妈妈用玻璃杯喝水时宝宝会特别留意关注,或是他会做出咂舌头的动作。
训练方法:先给宝宝一个塑料杯子,杯子里的水要少,以免呛着宝宝;然后帮助他把杯口靠近嘴边,将水缓缓倒入自己的嘴里。当宝宝喝到水时,哪怕只喝到一点点,也要及时表扬他。在帮助宝宝掌握喝水动作之后,再渐渐地增加杯子里的水量,或把清水换成其他饮品。
提示:在早期让宝宝自己用杯子喝水,可以锻炼宝宝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对宝宝动作技能的发育是非常有益的。带宝宝外出时可以带个有盖的杯子,或是能弹出吸管的小杯子,虽然这种杯子比一般的学饮杯需要做更多的嘴边动作,但是宝宝都会喜欢尝试。
技能4:学会穿脱衣服
最佳时机:如果宝宝有了自主意识,他对穿衣服的兴趣就会渐渐浓厚起来,会自己去拿衣服或裤子往身上套,有时还会试图脱去所穿的衣服、鞋子等。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教会宝宝穿、脱衣服和鞋子了。
训练方法:为宝宝准备一些容易穿、脱的衣服和鞋子,如系扣子相对简单的上衣,带有松紧带的裤子和裙子,以及粘贴式的鞋子等,并且要非常耐心教宝宝穿、脱的简单步骤。宝宝在尝试穿衣时,父母要细心地观察,及时为宝宝纠正动作。
提示:当宝宝穿好时,父母一定不要忘记给予鼓励,宝宝会因此很高兴,觉得穿衣是件十分有趣快乐的事情。虽然这比父母亲自给宝宝穿、脱衣服要麻烦些,但是宝宝的独立能力就是从这一件件小事培养起来的。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