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挫折教育是很重要的,家长不能一味的溺爱孩子,这样会使宝宝认为生活中不会遇到任何的困难,对儿童的未来是没有好处的哦。那么,要如何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呢?
什么是挫折
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也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心理学大词典》对“挫折”是这样解释的: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
下面就来看看宝宝挫折教育的方法吧。
宝宝挫折教育的方法
适当吃点苦 :要在孩子玩得最高兴的时候,或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吃苦教育不可过分,应该是孩子努努力就可以承受的。对于父母来说,一方面不能表现出心疼和不高兴,另一方面也不能后悔自己的行为。
正面失败:孩子因失败而沮丧时,父母不要说“我认为你是最好的”,孩子会认为自己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把失败归在裁判或他人身上。这时应积极引导孩子正视失败,告诉他“找到失败的原因并继续努力,也许下一次就会成功的”。
学会等待:从孩子七八个月开始,就需要让孩子学会在有要求时要“等待”,如喝奶要等凉了才喝;吃糖要自己耐心包皮等。学会等待是对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欣赏胜利者:不要为了安慰孩子而贬低其他孩子,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对方取胜的原因,教孩子从内心欣赏对方。这样,当孩子长大后才能在竞争中从容面对,并欣赏对手,这也是人格完善、个人魅力的体现。
不轻易满足要求:不要因为孩子委屈、哭闹,而心疼得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个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最值得珍惜的。
提高自己:遇到挫折,应该根据孩子的状况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弱点,让孩子知道今后该如何提高自己。在锻炼孩子的竞争意识的同时,能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加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乐观向上最重要:面对挫折应该是一种痛并快乐的状态,让孩子以乐观情绪坚强地挑战挫折,不消极地看问题。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
争取下次胜利:鼓励和信任是孩子在经历挫折之后最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孩子在竞争中即便失败,也得到了大人对他所付出努力的赞赏,要让孩子从心底里愿意再接受下一次的挑战,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宝宝挫折教育,家长要有度,不可过于偏激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克布朗称适当地选择衣服,有改善情绪的功效。并根据有关“试验”和跟踪调查的结果,证实了其理论是正确的。他们认为,称心的衣着可松弛神经,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所以在情绪不佳时应该注意。
1、不穿易皱的麻质衣服:不少专家认为,在情绪欠佳的日子里,不要穿容易皱的麻质衣服。易皱的衣服使人看起来一团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2、不穿硬质衣料衣服:硬质衣料衣服会让你感到僵硬和不快。此时最好是穿质地柔软如针织、棉布、羊毛等衣料做的服装。
3、不要穿过分紧身而狭窄的衣服:在衣服的款式方面,不要穿过分紧身而狭窄的衣服,如果太狭窄了,会造成压迫感。对于女性来说,一定要避免穿窄裙、连裤袜和束腰的服装,尤其不要穿紧身牛仔装,否则会加重情绪上的压抑感。而穿宽松的服装会令你呼吸轻松、血液循环畅通,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4、不系领带:不系领带能减轻束缚的感觉。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