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孩子越来越喜欢在家,足不出户成了“宅童”。更让家长们忧心的是,“宅童”正将肥胖、近视、情感冷漠这些成人烦恼低龄化。这个寒假不少孩子宅在家。
王先生感觉现在的孩子太孤独,和他的童年相比太“悲哀”。为了让孩子寒假能好好放松一下,王先生今年寒假把孩子送回老家。“孩子特别高兴,因为回去有人陪着一起玩。”虽然孩子假期没有补习也许会影响功课,但王先生觉得再多辅导班也没有孩子的快乐重要。
摩尔庄园、开心农场、QQ偷菜、愤怒小鸟,李女士给记者数着每天儿子打开电脑就忙活的这些东西。李女士说,有时她催儿子出去玩,可孩子在外面转了一圈就回来了。
“这不是一家一户的原因,现在所有家长都这样做,孩子们即使出门也不知怎么和同龄人交往,聚在一起也不知道玩什么。 ”市民张女士说,她小时候女孩子们在一起跳皮筋、打沙包、跳房子、过家家,可以玩到天黑,这些游戏早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不仅限于中国,美国户外基金会调查发现,在2006年至2008年,美国青少年中6-12岁年龄段女孩的户外活动参与比例下降近20%,男孩的参与比例也从79%降到了69%。“宅童”已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宅在家里又安全又有益学习?
家长们普遍有一种心态,既希望让孩子充分接触社会和自然,展现孩子的天性,又不敢放手让孩子独自去做。王先生说,家长们都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出去玩,即使在家门口都担心出事,宁可让孩子在家呆着。
其实在家里学习并不一定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国内心理学学者在一项关于“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家长经常带孩子到室外散步或玩耍,要比在家里辅导孩子学习,更能促进儿童各方面的积极发展。“现在家长也意识到了宅童问题,但真的去改变培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
家庭生活主要锻炼孩子的右脑,培养感性思维,而户外活动则锻炼孩子的左脑,缺少左脑培养,在生理上对骨骼、智力都有一定影响。
美国所有儿童中的肥胖人数增长比例从2003年的14.8%上升到了2007年的16.4%。
【危害】 “宅童”长大后易发人际交往障碍
相对于体质变化,“宅童”的更多心理问题往往容易被误解和忽视,家长往往认为一些异常行为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出差错,做事笨手笨脚,丢三落四,有的孩子显得害羞胆小或脾气暴躁等等。入学后经常有注意力分散,上课做小动作,学习吃力的现象。家长总觉得孩子长不大,不懂事,不肯学。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感觉统合失调”。
长期缺少户外群体性活动的孩子可能存在很多心理问题,比如胆小,不知如何与人交流,惧怕陌生环境,甚至见到虫子也极度惊恐。 “当这些问题积攒到成年后仍未得到解决,可能会出现更大危险。 ”孩子一直处于成人生活圈中,缺少同龄人交往,很可能过早体验到成人的烦恼和压力,没有快乐,而形成悲观、现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宅童”现象可分为3个层面。一是自闭倾向及其延伸发展,性格偏向于内敛,成人后易出现心理抑郁,形成一种病态。其二是天赋极为出色的,性格与平常人有所区别,沉迷于感兴趣的思索,对其他人际交往等不感兴趣(如爱因斯坦),属于正常的、健康的。最普遍的危害是,在现实社会中交往受挫,面对困难承受力太弱,人际交往障碍,畏难情绪引发惰性、退缩,与社会脱节,慢慢地也会变成第一种病态。
3-5岁是人的性格形成关键时期,18岁前是人格和基本能力形成关键时期。 “过度宅在家里,会局限一个人的视野开拓,并且会局限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对新事物的吸纳能力。不能适应社会交往,在工作中不能适应良性工作关系的建立。在生活中不能适应正常社会关系交往的建立。与社会无法相容,容易被社会竞争所淘汰。 ” 别把孩子当成“温室花朵”
由于原因复杂,破解“宅童”问题在现实操作层面可能会显得比较空洞。在专家们看来,更多的时候要考验家长的承受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不要担心孩子与小朋友发生争吵或打架。 ”家长要意识到也许孩子打过一架是一件好事,可以学习到如何处理危机,积累人际交往经验,“让孩子去犯错误,在犯错中学会纠正自己,而不是封闭在一个没有任何危险的环境中。 ”
独生子女普及后,过度娇宠和期待性教育的存在,缺乏对孩子承受力培养,缺乏主动社会交往,会让孩子完全习惯于给予性的交往,只会索求不懂付出。 “当他们开始意识到跟社会交融时,往往不太适应,因为他们未曾学过。没学过就会受挫,而承受挫折力较差,所以往后退。 ”
在如何操作的问题中,给家长们提供了3个方式。“首先不要把孩子扔给老人。 ”老人对孩子会过度娇宠。在3-5岁关键时期,男孩没有爸爸的合理陪伴,就会出现性格中的男性特征缺失,女孩3-5岁也必须有母亲陪伴。
另外,父母对孩子不要在孩子产生情绪时,无限制地忍让,要加强孩子承受挫折力度。发现孩子脾气不好时,逆向进行教养。 “如果孩子确实做错了,必须进行批评或惩罚。 ”家长要加强孩子的受挫意识,正确对待受挫现象,绝对不能做无条件退让。
同时,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增加与同龄孩子的相处机会。只有与同龄孩子相处,才能学会社会交往和相处的方式。“比如过去有兄弟姐妹,即便打架、抢东西,也学会了交往和成长。 ”任何人都需要进行社会化交往,家长不要担心孩子吃亏,而夺走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近来看女儿小时候的录像,总觉得我对她不够好。因为我一直很理智,不会溺爱,做事有原则。虽然女儿现在性格不错,也没什么坏毛病,但看着她可爱的小脸越来越觉得自己以前忽略了她,没有给她充分的温暖。
李子勋回复:
很多时候我们产生一个想法或有一种感受,在不清楚想法与感受到底怎样时,可以想一想,有了这个感受(想法)后我们的生活有何不同,与他人的关系又有何不同。如果一个感受引发了行为与情感的变化,这样的改变自己快乐吗?自己获益吗?如果是,无论这种感受在道理上多么糟糕,结果却是甜美的。如果不是,无论这个感受多么正确也要放弃。
人在3岁以前与双亲的经历可能决定他/她一生的情感与行为。但人有两个补偿期,一是恋爱,恋爱让我们重新获得依恋与信任的能力,获得饱满的自我感与幸福感。二是生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儿时未完成的情结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己内心的孩子也在成长。
读你的东西感觉你的内疚感是指向自己内心的。也许孩子的录像勾起你一些未处理好的情绪,投注在孩子身上。看到孩子的录像你是孩子,你对自己的理智与严厉内疚可能是指向你自己的母亲,这样想会不会帮助你处理一些早年的创伤。人们总会去遗憾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尤其是在不能弥补的时候,这种回忆不断地重复与强化有时容易成瘾。在绿色环保的今天,我们也要有精神的环保意识,对已经发生的不在意,相信一切的发生都有自在的意义,是不是会让我们感觉轻快一些呢?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