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练孙立萍:
“我觉得跳拉丁舞蛮有味,孩子现在就学拉丁舞行不行?”“姑娘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跳舞,学到如今还不会‘摊一字’,是孩子不是学舞的料还是老师教得不对路?”……
前来向孙立萍教练咨询的家长,九成都是养的女儿,在他们看来女孩会跳舞那是必须的。家住中南路的徐女士直言,她并不打算把女儿培养成专业舞蹈演员,让女儿学舞蹈主要是想培养其优雅的气质。
“学舞蹈一定要循序渐进。”孙立萍说,经常有家长问她,孩子学了一年多舞蹈了怎么还不会下腰、劈叉?甚至有心急的家长,自己在家给孩子“加餐”,,结果弄得孩子谈舞色变。
“会下腰、会劈叉不代表孩子会跳舞。”孙立萍说,家长普遍有一个误区,认为孩子会下腰、会劈叉就表示舞蹈水平高。一些舞蹈培训班为了迎合家长,就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日复一日孩子形成一种消极心理:舞蹈看上去很美,学起来受罪,跳着跳着半途而废。
孙立萍现场播放了一段民族舞视频,看得家长啧啧称赞。“舞蹈跳得好不好,不是罗列高难度动作,而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将基本功融入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
孙立萍说,对于3岁多的幼儿,边唱边跳地表演他们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哪怕是吃、喝、玩等动作,其实也是舞蹈。孩子在哪个年龄段,就该学哪个年龄段的内容,3~6岁的孩子适合学习幼儿舞蹈,6~8岁的小朋友可学习少儿舞蹈。
孙立萍表示,一般孩子从3~6岁开始启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身体很软,但也别慌着练下腰、压腿、劈叉。首先从站姿、坐姿开始练习,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舞蹈的美,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综合症,也就是网瘾,是现在很多人所患上的一种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特别是孩子有网瘾,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孩子有网瘾怎么办?对此,家长们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注意一些方法。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如何戒掉孩子的网瘾。
1、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就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2、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家长和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制能力。
3、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首先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方面的外部支持。
4、家庭和学校应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有上网瘾的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小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新事物———上网,他们当然是趋之若鹜。但是他们没有明辨是非,或者克制自己的能力,所以家长的引导教育很重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正确引导你的孩子。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