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宝宝常常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到了2岁左右,宝宝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他容不得别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点威胁,他就会迅速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提到分享,我们的解释通常就是:“宝宝,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听到妈妈这么说,宝宝就在心里说:“哼,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我就不给他,我还要打他咬他呢。”这哪里是分享,分明是剥夺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样走入了误区?又该如何让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豆豆在花园里玩她的大铲车,丁丁开心地跑过来:“豆豆,让我玩玩你的铲车好吗?”豆豆警惕地看着丁丁,觉得丁丁简直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丁丁的小手还没有伸到铲车前,豆豆就迅速将铲车挪了地儿。于是,丁丁从另一个方向凑了过来,试图进入豆豆的游戏。豆豆看了一眼“别有用心”的丁丁,猛地将小手伸出去一挡,丁丁立刻摔倒在铲车旁。
宝宝心理解析
2~3岁的宝宝常常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到了2岁左右,宝宝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别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点威胁,他就会迅速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的”“不”成了这个阶段的宝宝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当然,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的宝宝在这方面可能就显得比较大度,但大多数宝宝都是占有欲极强的小霸王。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监督下与别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换的游戏。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要想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手上拿走玩具或食物绝非易事。瑞士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与此不谋而合。据香港媒体8月31日报道,研究表明,人并非天生就会分享。实际上,三四岁的儿童最自私,等到他们长至七八岁时,才慢慢变得慷慨起来。
瑞士苏黎世大学恩斯特·费尔是这项试验的主持者,他指导229名3—8岁儿童参与三轮不同的糖果试验。研究者在这三轮试验中分别给这些儿童一份、两份、三份糖果,让孩子们与照片中的另一名儿童分享。结果发现,80%的七八岁孩子在拥有一份糖果的第一轮试验中,愿意与另一名儿童平分;40%的儿童在拥有两份糖果的第三轮试验中,选择分一份给另名一儿童。不过,仅9%的三四岁儿童愿与另一名儿童平分。
出人意料的是,试验还显示,独生子女愿意与人分享的比例更高,比有兄弟姐妹的儿童更慷慨。专家认为,孩子从什么时候学会分享,可能是基因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
孩子的自私心理是怎样产生的?是家长自己长期过分溺爱、娇纵的结果。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孩子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只知享受和索取,忘却付出和奉献,长期下去,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
一、是什么让宝宝变得自私?
1、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宠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父母的整个身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2、年龄特征所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围绕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
他们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从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发的,不知道考虑别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更难以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大约到了两三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
3、周围的不良影响
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4、物质生活的优越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幼儿需要中,助长了幼儿的霸道、自私。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哭闹后成人一般都会满足。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幼儿不断滋生的欲望是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
5、交往中不懂得策略
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大家都想玩,也明白别人也想玩,但矛盾在于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成人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够深刻,欠缺了对幼儿的指导。
二、如何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
1、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2、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3、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将来为家庭和社会多作奉献。
4、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5、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宝宝不懂分享怎么办?其实,每个人并不是天生就会分享哦。作为家长,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分享,渐渐的孩子就会懂得分享啦。那么,要如何教宝宝分享呢?小编就来为你支支招吧。
教会宝宝分享的原则
让孩子自然流露和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当孩子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了。这时,你所要做的, 就是多让他和外界环境接触,让他在与外界的人和事互动的过程中尽情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心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比如,他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 抢时,别告诉他该做什么,看看他自己会怎么做。在他自己做的过程中,他的个性,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会简单地倾泻出来。此时,玩具本身对他来 说并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表达。
启发孩子思考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当和孩子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孩子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启发孩子就事论事,帮助孩 子建立是非标准。因为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往往还是“自我中心”的,大多数时候都无法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玩玩具,总想把好的揽过来一个人 玩,分东西,总想要大的多的好的……,这个时候,如果成人用外在的压力来强求孩子去谦让别人,则很可能违背他们本身的意愿,如果这种意愿经常被压制,则他 们就可能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长大成人之后行为方式也可能相对退缩,不敢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时期 的孩子来说,可以创造交往条件让他们逐步体验到人际之间互惠互利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引导他们的谦让行为,当他们无意中做出谦让行为时,可以赞许, 可以鼓励,但绝不可强迫或引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比如,在麦当劳游戏区玩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可以鼓励他们排队,轮到自己玩时就没有必 要谦让。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借助于严格的规则。比如,在小便、喝水时,教育幼儿能排好队等待,不能蜂拥而上;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这 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一些幼儿却很难做到,它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谦让心。
教育孩子遇事要协商。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但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用协商的方法解决。如在为某个玩具争抢时,可让孩子采取轮流玩的形式或石头剪刀布的形式玩;在玩沙过程中,为了工具争执时,可引导孩子合作的完成作品等等。
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家长有太多的担心:害怕孩子吃亏,害怕孩子犯错误,所以忍不住要在一边不停地帮孩子做决定,给孩子过多的指点。实际上,担心是一种特殊的能量, 当你越担心一种可怕的状况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有意无意中强调它的存在,你担心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在的生命,都有她独特的生命能量, 独特的生命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好一切事情,而不应该把大人的担心投射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 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变得坚强豁达、宽容大度。
那么,具体教宝宝学会分享的方法有哪些呢?
教宝宝学会分享的方法
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拿给小朋友玩,这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讨厌那个小朋友,还会把
玩具枪过来。最好是自己参与进去,说“看啊!咱们一块儿玩小火车,宝宝在这边,小朋友在那边,我给你们开来开去。现在,接好!“他可能不懂,可以由家长带领玩。
引导孩子去体验别人的感情。可以说:“宝宝,小朋友很喜欢你的玩具,咱们让他玩一玩,他一定高兴,好吗?”家长经常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情,使孩子产生同情心,主动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分享快乐。这种体验要长时间培养。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同龄小伙伴,不管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因此,“什么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这无可非议,关键在大人,要创造机会让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假日里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请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小伙伴分享。开始一定很困难,次数多了,孩子不仅愿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会很高兴。
一旦发现孩子愿意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应该及时表扬,让他知道这是好行为,把分享看成快乐的事。家长要表现出大方的态度,不要让孩子感到妈妈舍不得拿出玩具来给小朋友玩(主要是怕玩坏了),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很敏感,您的态度会给他暗示。
另外也可以采用目标转移法,让宝宝玩一些别的玩具,不和小朋友抢。
最后,再来为你分享宝宝不懂分享的原因吧。
宝宝不懂分享的原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邀宝宝的小朋友来家玩,但他看到人家玩自己的玩具卡车时,不但一把抢过来,还对着人家喊:“你不能玩!”你这边刚刚把两个孩子劝好了,那边两人又闹起来了,因为你的宝宝看到小客人朝自己收集的小石头走过去时,大声对人家吼:“不准碰!”。唉,为什么你的孩子不知道和别人分享呢?
实际上,他是知道的,他只是不能做到处处与别人分享。宝宝现在可能每天都和其他的孩子玩上好几个小时,他知道做游戏的时候要轮着来,和一两年前相比,他已经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了。但他仍然会冲动,没有很好的时间观念,所以轮到小伙伴玩他想玩的玩具而让他等在一边看着,对他来说可是个考验。
另一方面,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爱给老师画画、给爸爸妈妈做礼物、和小朋友一起分吃零食。他们正在慢慢体会给予时的愉快感觉和与朋友分享的快乐。鼓励孩子的这些慷慨大方的表现,逐渐抑制他不太大度的举动,这样你就能在孩子心里种下分享的种子了。
家长教会宝宝学会分享,也要以身作则哦。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