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失败的一面。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吐界,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话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此界,家长应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孩子的作业本、笔记本上的小小涂鸦也是他们心灵独白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们也可从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扩大信息来源。
要想真正了解孩子,有必要扩大信息来源,例如父母可以经常到学校向班主任或者个别任课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同学相处得怎么样等情况,这样能帮助父母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取得孩子的信任。陌生的的女儿,甜甜妈妈迷茫了。
充分尊重孩子。
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
营造聆听的氛围,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营造聆听的氛围,和蔼地倾听孩子的讲话。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父母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倾听他的诉说,讲几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太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廓,主动把心事告诉父母的。
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是国内首档明星模仿秀大赏赛,集模仿表演、搞怪笑点、不断惊喜、融合经典与时尚的音乐娱乐节目。自开播以来,除了“大咖明星”扎堆向经典致敬,更有实力“模王团”、王牌嘉宾和主持人层出不穷的“改头换面”给力模仿秀,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精心打造的节目一开场结合纯正3D虚拟技术,宛如坠入魔幻穿越世界,让迈克尔·杰克逊,周润发,周杰伦三大巨星在时光交错中跨界联盟,令到场的观众,如同置身全球巨星版的《复仇者联盟》大片当中。
没有一场综艺节目,可以同时看到众多“天王天后”级的大牌云集一堂,争奇斗艳。而在《百变大咖秀》中,我们看到迈克尔·杰克逊和李小龙同台竞技,奥黛丽·赫本给陈奕迅和张学友做点评,哥哥张国荣与梅艳芳英魂对唱再现,白娘子与转世许仙爆笑主持…… 所有模仿者与看模仿的人都在享受各种欢乐、各种激情和各种惊艳!
模仿秀魅力1:模仿偶像,一场自我实现的满足
模仿秀,一直以来都是各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长期保留节目。粉丝们总是喜欢模仿自己痴迷的歌星,模仿他们的强调唱歌,模仿他们的风格等,而许多名歌星就是从模仿别人唱歌开始的;而影迷们也喜欢模仿他们崇拜的电影明星,其台词动作和装束打扮;还有人喜欢模仿小品明星的等等。总之,从衣着、发型到眼神、声调、肢体动作等,全都是模仿的对象。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内心建立自己的理想形象。当你在某时沉思冥想,或在镜前顾影自怜——一个理想的自我典范悄然出现。这一自我形象虽然不断随着一个人年龄、阅历和兴趣的变化而变化,但却始终在脑海中,伴随着人的一生。
有人崇拜义胆英雄、武侠豪杰;有人以桀骜不羁、风流洒脱自居;有人视优雅高贵、淑女品位为典范;有人希望如清新碧玉般天真自然;有人从衣衫裙帽到一颦一笑都追随影剧演员;有人则追求企业家的风度派头……这一切的一切,都要通过模仿行为帮助塑造,才能逐步完成。
偶像崇拜是我们青少年时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从人的心理发育角度来说,适度的偶像崇拜是必要的。偶像具有榜样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建构自信,指引人生的方向。在成人后,偶像逐渐融入我们的自我意识当中,或进一步升华为信仰和理想,继续引领我们的人生。
所以说,偶像是自我意识的替代产物,模仿偶像就是完成对自我理想形象的塑造。当人们可以在大众面前展示理想的自我典范时,就满足了最高精神需求——自我实现的巨大成就感。
模仿秀魅力2:用模仿来怀念,向心中的经典致敬!
组成模仿秀的必要元素是:老式唱腔和配乐的经典名曲 + 色彩艳丽夸张的年代服饰和布景 + 经典偶像的当年风姿和神韵……当熟悉的曲调想起,当记忆中的画面再现,无不让各0后们产生出浓浓的怀旧情绪。
模仿秀再现已逝经典:迈克尔·杰克逊,哥哥张国荣,梅艳芳,邓丽君,惠特妮·休斯顿,张雨生……
百变大咖秀前三期中,叶童模仿的梅艳芳和草根梅艳芳,分别再现了梅姑的神韵身姿和经典桥段,让观者如穿越回了梅姑的风华绝代;而苦练“电臀”的朱梓骁模仿了哥哥的经典曲《Monica》,几乎如哥哥附身一般让所有人惊叹;还有一身狂野扮相的谭维维形声兼备地演唱了《I Will Always Love U》,仿若惠特妮·休斯顿灵音再现。
模仿秀与其说是怀念过去的岁月和人,不如说是怀念那个时候的自己与状态,让自己的心灵暂时回归到心理舒适区,这个时候就能体会到一种可以控制的安全感。
怀念经典即怀旧,是寻找一种安慰。尤其是在压力之下和社会焦虑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正性情感,成为人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于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于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重构。在这些时候,怀旧通过退行到过去,替代性地满足了人的本能欲求,它所造成的时空错觉,正好能以一种象征的方式带给人安全和爱。
还念和怀旧更多的是情感记忆,而不是认知记忆,这种记忆是有选择的,其所包含的情感结构比较复杂,既包括温暖、喜悦、感激、友爱和单纯等正面情感,也有失落、悲伤和渴望等负面情感。但总体而言,怀旧情感多是正面的,是通过过滤掉不愉快因素来保持或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作为一种记忆功能和心理安慰的手段,怀旧产生的满足感能使人生更加充实。而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
每个人都会追求一种心理舒适区,总的来说,人一直都是在不断突破及创新中不断地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需要时间和积淀来消化这种创新和成长,这就是适应。这是在向前的创新突破和不断适应之间的动态平衡,或者说人就是追求新奇和怀旧的综合体,既充满好奇心,又不断地怀旧。
模仿秀魅力3:明星模仿明星,颠覆+恶搞——越有罪恶感越有快感!
《百变大咖秀》之所以能把模仿秀做到收视火爆,除节目本身“草根模仿明星+明星模仿明星”这种“大家乐”式的类型,更有各种极致的模仿造型制作设计和弹睛落眼的反串颠覆,以及各种搞怪的嘉宾搞笑出位表现。
颠覆型“模王”:丫蛋反串变身摇滚帝伍佰“技惊四座”
当丫蛋以一头不修饰的伍佰特有长发、穿着酷劲十足的一身黑衣、拿着吉他的硬朗造型亮相,一登场所有观众包括评委在内都直呼不可思议。在《挪威的森林》歌中,丫蛋展示了伍佰完全该有的台风,模仿伍佰的撕心裂肺、紧皱眉、闭眼长啸的神情,都惟妙惟肖,尤其是连伍佰浓厚的台湾国语腔,也学得入木三分,令全场无不啧啧称奇。唱到high时她还以水浇头,为模仿如此“自残”,堪称达到了模仿的精髓——起范了。
恶搞型“模王”1:王祖蓝“爆料”恶搞两大歌神
首期节目中,香港艺人王祖蓝作为嘉宾主持,在舞台上“爆料”:“张学友唱歌的时候喜欢捏个兰花指是因为他有鼻炎,表演的时候清理了鼻腔又没地方放,所以就一直把脏东西捏在手上……陈奕迅每次唱歌唱着唱着就发狂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他一摸口袋发现,哎呀!老婆又没有给我零花钱,然后他就会唱着唱着发狂了。”接下来他极尽夸张地模仿了张学友和陈奕迅演唱的模样,令全场爆笑。
恶搞型“模王”2:谢娜穿越为白娘子,又变身海盗Twins
谢娜在第二期模仿秀中变身为赵雅芝版的白娘子造型,其不苟言笑时居然与原版有80%的相似度,令人惊艳。只不过搞笑的她很快就露了馅,她调侃道:“我向法海请了几天假释,因为我知道今天我的‘夫君’(叶童)要来这里参加节目。”她见了何炅还装傻问他是不是自己转世的夫君。之后,谢娜还多次颠覆白娘子形象,不仅没有表现出白素贞的温柔气质,更抢坐现场选手的唱歌道具(一辆豪华摩托车),摆出各种 Pose“搔首弄姿”,引起何炅强烈“鄙视”和吐槽。
而在第三期节目中,何老师终于也按耐不住“模”劲,心痒痒地欲与谢娜试比高,当同样头戴红色头巾,身着海盗服,留着小胡子的两人一出场,“雌雄难辨”便引人笑不动。
所有的颠覆,无一例外,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快感。甚至只是看别人颠覆,都会体验到强烈的快感。创造不出自己的经典,但却可以颠覆所有的经典!我颠覆,我快乐!我颠覆,故我在!
我们喜欢搞怪和看搞怪,符合人的猎奇心理和潜藏在内心的孩童狡黠的恶作剧心理。而人潜意识中的 “本我”具有追求快乐的本能,遵循一种“快乐原则”和本能性满足。综艺娱乐和模仿秀就为所有人舒展快乐本能提供了有力的契合条件,而恶搞颠覆经典以很强的娱乐功能,较好地释放了我们生活中的紧张与疲惫。
心理延伸:没有模仿心理,就没有人类的成熟和进步
模仿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