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经常运动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让动作更灵敏。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运动也能够提高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让大脑更好用,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推荐阅读:晨练健身有讲究
“规律的有氧运动和有一定技巧性的复杂运动相结合,最能起到锻炼大脑的作用。”研究人员说,规律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蹬车、瑜伽等,这些运动能让我们的心情平和愉悦,远离失眠的困扰。如果每周能坚持4次,每次30—4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16周后,以前从不运动的人入睡时间会缩短一半,总睡眠时间会延长1小时,这能提高脑部与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有关的化学物质水平,从而提升认知功能。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让你在工作的时候“灵光”闪现,好创意源源不绝。
有一定技巧性的复杂运动,包括球类、爵士舞、拉丁舞等,它们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协调配合,有助于锻炼大脑的控制力。在进行这些运动时,常常需要用脑思考,例如棒球手在投球时需要思考如何运用手臂的细微动作投出各种变幻莫测的球;舞者不只要舞动身躯,还要注入情绪,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要经过设计;飞镖运动,大脑左右半球紧密配合,眼、心、手协调一致。
研究人员指出,运动还能增加血流量,向大脑源源不断地供应氧气和葡萄糖,保证脑细胞良好的工作状态。脑力工作者经常过度用脑,这就像一根皮筋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一般人因此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葡萄糖提高用脑效率,对他们而言,运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运动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人的想像力会从多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敏捷,因而更富于创造力。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活跃、敏捷,并通过提高心脑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享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来达到提升智力的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收益更大,奥妙在于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状态,运动发挥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一、弹跳运动最佳
从运动医学角度来看,凡是有氧运动皆有健身、健脑作用,尤以弹跳运动为佳。
·跳绳
跳绳以下肢弹跳及后蹬动作为主,并带动手臂、腰部、腹部的肌群运动,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吸氧增多,二氧化碳排泄加速,加上绳子刺激拇指穴位,两脚心不断地被地面按摩,通过足反射区刺激大脑,思维、记忆、联想力大增。
·跳舞
跳舞可锻炼并提升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敏锐度与记忆力。根据调查表明,坚持学习舞蹈的孩子,其文化课成绩都比较好。
同时,弹跳运动对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环系统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使孩子长得更高、更壮、更健康。此外,这种运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淋巴系统也很有益。这对增强孩子对多种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
弹跳运动之所以如此富有魔力,主要得益于弹跳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医学研究表明,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的,如胃有规律的收缩、肠的不停蠕动、心脏的不息搏动、肺的呼吸吐纳等。如果孩子常做弹跳运动,将这种“外源性”振动与“内源性”振动结合起来,健身与健脑的效益会更加突出。
三、跳出个聪明宝宝
专家表示:对孩子施行弹跳训练,得根据孩子的年龄与运动能力的发育情况来定。
·10个月左右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宝宝开始尝试站立,此时父母可扶孩子站立起来,并用手托住其两侧腋窝,孩子将会借力用两脚频频跳跃。
·1岁半后
可在床上或光洁的地板上放一坐垫,让孩子站在坐垫上往下跳。
·2岁后
孩子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可做“兔跳游戏”,即父母在前面双脚跳动作示范,孩子模仿着向前跳;或者父母两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让他借力向上跳,谓之拉手跳。
·3岁后
孩子完全能够独立地进行各种弹跳活动了,花样也可多起来,除了上面提到的跳绳、舞蹈外,还有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水等。父母可根据他的爱好,鼓励他选择一种或几种交叉练习,每次10分钟就够了。
四、多余的担心
一些父母担心,跳多了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
人在弹跳时,虽然受到很大的外力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力确有从下肢传向脑部的趋向,但巧妙的人体骨骼关节构造,就像在人的体内安装了一系列缓冲装置一样,这些装置完全能将这种冲击力予以化解于无形之中,以确保大脑安然无恙。
因此,跳只会起到健身、健脑的作用。另外,一些安全防卫的准备措施当然也很必要,父母不妨站在旁边关注孩子,以避免发生意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适合宝宝的健脑食谱:核桃仁稠粥
核桃含油脂较多,一次不要给宝宝吃太多,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宝宝六大健脑食品 聪明伶俐吃出来
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七大健脑食物父母一定要牢记在心……今天小编一一为您列举……
五个小动作让孩子更聪明
有些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一时表现出落后一点,家长也不必紧张,及时抓紧锻炼,迟早是会赶上其他孩子的发展水平的。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