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凭哭闹想得到东西
情景:妈妈带5岁的天天去同事家吃饭,席间天天看见小弟弟手里有个弹跳球,便执意要那球玩。妈妈说等吃完饭就去买。可天天哭闹着就要小弟弟手里的那个。妈妈只得跟小弟弟商量,把他的球让出来给天天玩。小弟弟虽有些不愿意,但还是让给了他。拿到球后,天天马上笑了。
专家评析:天天在这件事上的情商表现属于不及格。因为他没有学会什么东西是可要的,什么东西是不可要的。他也不懂得在一定的场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能分清自己的情绪是对是错。他认为凭哭闹就能得到所要的东西。
提示:如果父母仍一直这样惯着孩子,孩子长大后,由于他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常会采用胡搅蛮缠的做法,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而他本人也会因此被挫折所困扰。
问题2: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情景:6岁的豆豆,是个任性的孩子。一天,表妹到她家玩,喜欢上她的小玩具,妈妈就把那个小玩具送给表妹,豆豆见状,大哭大闹,甚至摔东西。妈妈见她如此发脾气,也没理她,只顾做自己手里的事。
专家评析:豆豆见自己喜欢的玩具被妈妈送人了,心里很生气就哭闹,是希望妈妈做出解释。可是妈妈认为豆豆是孩子气,哭完就没事了。妈妈这样做,就可能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表达不恰当的情绪。对孩子而言,这时的情绪就像进入了一个黑洞,她不知怎样才能逃出来。
提示: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纠正教育方式,孩子长大后,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由于不知道如何能安抚和舒解自己的情绪,就可能或是任意地放纵自己的情绪,或是陷入十分痛苦的状态而难以自拔。
问题3:抑制自然情绪反应
情景:军军爬上椅子想拿桌子上的一个玩具,不料脚踩空从椅子上摔了下来。爸爸妈妈闻声后赶紧过来抱起他,一个用手打椅子,说是椅子坏把军军摔下来了,另一个则赶紧给军军拿好吃的东西来哄他。
专家评析:其实,在军军摔下的那一刻,他并没有感到委屈而想哭。可父母却无法接受军军摔下的这件事,急于想方设法引开他的注意力,不让他哭。当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反应,很容易产生否定自己的暗示:“自己之前的情绪反应是不对的。”
提示:长此以往,孩子成人后,可能常会对自己判断和掌控情绪的能力产生怀疑。由于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而容易对自己产生不自信。
问题4:受伤后缺乏正确引导
情景:6岁的敏敏在外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后哭着回家,爸爸见后就骂敏敏不该和小朋友吵架,敏敏感到委屈,只得躲到房间的角落里低声抽泣。
专家评析:受伤害的孩子在父母那里再次受到惩罚,他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尊也会受挫。比起其他孩子,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和与同龄孩子的相处上,会出现更多的麻烦。
提示:这些孩子长大后一般难以接受自己的坏情绪,更讨厌他人对自己的不满态度,遇到问题,他们常会出现焦躁或采取一些破坏性的行为;面对挑战时更会显得力量不足。
问题5:用打架来吸引他人
情景:晨晨总爱在幼儿园里打架。妈妈到幼儿园总有其他父母告状。妈妈无奈地说:“我给他讲了几千遍道理,可就是不管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专家评析:晨晨打人可能是为了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是一种表达对其他小朋友喜爱的方式。他不懂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跟别人相处。如果妈妈只是喋喋不休的唠叨,反而会给孩子制造出更多的痛苦。
提示: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会重复家长说教的方式,爱讲大道理,而这种做法会让周围人对他敬而远之。
与情商有关的能力
自觉力: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并试图调整。
理解力:告诉孩子内心的情绪是可以改变的,而外界的人、事物是个体无法控制的。
运用力:让孩子认识到“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负面情绪有助于聪明处事。
摆脱力:当某种“负面”情绪让自己不快乐时,我们要试图摆脱它。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我想要个新妈妈!”3岁的艾拉总会在妈妈拒绝给她买东西时,甩出这样一句令人忍无可忍的话。作为家长,你能怎么办?美国《父母》杂志网站刊登文章指出,这种耍脾气的话是儿童语言和行为发展的一部分,为人父母者切忌像孩子一样反击,而是要教育孩子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儿童问题专家玛丽则建议,可以教孩子用更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可以教他说:“妈妈,我不喜欢这样。”而不要马上回击或训斥,通常孩子在平静下来之后,也会感到非常后悔。
孩子发脾气时可以先冷处理,把他暂时搁置一边,因为这时的孩子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等他略微平静下来,你可以搂他在怀里,慢慢地问他:刚才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发脾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能和妈妈说说你的道理吗?一定要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想改变孩子的坏脾气,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2、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的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3、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