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是宝宝的天性,但很多爸爸妈妈都担心宝宝太贪玩会影响学习,因此经常阻止宝宝玩游戏。只是,你知道吗?宝宝贪玩是智商高的表现哦。
作家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淘气、调皮的孩子总是贪玩,他们不停地摆弄着各种各样的物品、玩具,从许多相近似的物品中形成概括力;他们喜欢“逮猫猫”捉迷藏,认真观察排除假象寻找目标,养成细致的思维习惯;他们能把一根竹竿当成骏马、火箭、飞机、机关枪,把眼前子虚乌有的东西想象得活灵活现;他们玩耍时激动、舒畅、愉快的情绪激发和调动着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
研究证明贪玩的幼儿智商高
贪玩的幼儿多智慧。对此,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在他的实验室里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
第一组三只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此为“标准环境”;第二组老鼠被单个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这叫做“贫乏环境”;第三组十几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内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此所谓“丰富环境”。
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后,“丰富环境”的老鼠最“贪玩”,“贫乏环境”的老鼠最“老实”。将老鼠的大脑摘出解剖分析,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著。实验揭示,环境越丰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脑的发育就越好。
玩也是一种学习
不少父母为孩子好玩所困扰,或苦口婆心,或惩罚责骂,或棍棒相向。“文韬武略”用尽,仍难尽人意。现在又都是一个孩子家长盼子成“龙”心切,碰上这样的孩子真是伤神。
但是,家长们应该知道,好玩是人的天性。日本学者用超声图像观察发现,人在母腹中就有了最初的玩耍行为,而且花样还不少,诸如挥手踢腿,玩弄脐带,吸吮手指,伸臂眨眼做怪相。即使成年人,好玩的天性也未泯灭,8小时之外的打牌、下棋,养鸟栽花,不都是这种天性的流露吗?玩也是孩子接触社会,认识世界的一种“学习”。
我们知道,世界上万事万物看来杂乱无章,但却都有一个“序”。孩子的发育成长也有一个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项适合他身心发展特点的主导活动。如乳儿期(0-1岁)是情结交往活动;婴幼儿期(1-3岁)是摆弄实物活动;学前期(3—7岁)是游戏活动;学龄初期(7-12岁)是基本学习活动等等。每一项主导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并且只有积极地参与前一项活动,才能为后一项活动的开展准备好必要的心理条件。因此,有些大人觉得玩浪费时间,不如让孩子多学点琴呀画呀的,但是家长们忘记了一点,如果取消或剥夺了孩子的玩,硬要把基本学习活动提前到学前阶段进行,就是从根本上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往往“欲速则不达”,造成孩子负担太重。由于对家长布置的学习不感兴趣,又无力抗争,只能在情绪上和行为上做出种种不如家长心意的表现,如情绪不稳定,神经质、注意力不集中,你前面提到的坐不住、发脾气等。
其实,玩可以发展孩子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本身不也是一种学习吗?比如许多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你扮医生,我扮病人,你当汽车售票员,我当乘客等,这时游戏就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景,通过不同人物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这时塑造孩子的行为大有好处。如有的幼儿园老师讲,原先怕打针的孩子,扮演过“大夫”以后,再打针时变得勇敢起来了。游戏中有时为了一个玩具或一条游戏规则可能会发生争执,在解决争执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如何处理好群体关系,也发展了同情、合作、尊敬、关心别人的个性品质。
现在,不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父母恐怕不多,但要分清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智力教育,更不是放任不教育,而是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给予适当的教育,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如果孩子对某一方面产生兴趣,家长可以辅导孩子进一步学习,并为之创造好的条件。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学,家长强迫学,只能是事与愿违,成效不大。明智的家长应该利用孩子好玩的心理,寓教于玩之中。可以针对具体事物教孩子认识,描述,比较、启发他提出问题。再大些,做各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游戏,与小伙伴对话,和动物交朋友,促进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和心智的发展。脑子便在嘻嘻哈哈蹦蹦跳跳中接受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功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如见到鹅时背一首“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的唐诗给孩子听;见到小燕子,教支“小燕子,飞呀飞”的歌曲,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许多知识。这比在家里让孩子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孩子也乐于接受。
当然,理解、顺应孩子的好玩心理,决不意味着听之任之,家长就大松手。当孩子三四岁以后开始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时,还应当把玩和学合理的安排、以免相互冲击。有的孩子玩起来上隐,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对此,父母绝对不能迁就,以防玩心太盛,由好玩变成毫无节制的贪玩。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活动应逐渐增大比重,直至过渡到以学为主,以玩为辅的学龄阶段,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编辑推荐:
全职奶爸培养的孩子智商高?
5个标准 看看你家宝宝是不是高智商
宝宝智力高的20种表现
如今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自己,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成长格外重要,而相比起孩子的身高脑发育是否健康也是家长们最看重的东西,因此为了能够让宝宝变的聪明,家长们也是给孩子补充各种的维生素,那么到底如何补脑呢,五大营养是关键。
营养不良影响智商
小时候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3岁前,神经元快速分化过程基本完成;4岁,完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化;8岁,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神经发育基本完成。其中,营养是影响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曾有人对3岁前和3~5岁期间被美国中产阶级收养的韩国孤儿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在被收养前普遍营养不良,被收养后,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结果发现,初期营养不良,能影响孩子在11~12岁之间的智商。在营养良好和营养不良的孩子之间,智商差别能达到10分,相当于高中和大学水平的差别。同时,营养状况改善越早,智商发育越好,3岁前被收养的孩子,智商明显高于3岁后被收养的。
五大营养对脑发育最关键
除了保证孩子的整体营养状况外,还有一些关键的营养素对孩子的脑发育影响更大。
1、蛋白质。缺乏蛋白质会造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影响孩子脑发育,导致认知方面的损害,出现冷漠,缺乏热情。优质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禽、肉、蛋及大豆制品中。
2、多不饱和脂肪酸。脑组织中60%以上都是脂肪,仅次于脂肪组织。我们熟知的DHA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大量干预研究证实,充足的DHA对视觉、认知、记忆及辨别性学习能力有重要的有益作用。注意力缺陷的儿童往往缺乏DHA,导致容易出现学习障碍,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能力等明显低于正常的儿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三文鱼、鲭鱼、鳟鱼、金枪鱼、鳕鱼、蛋黄、核桃、亚麻籽等。
3、铁。我国调查显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程度增加,尤其西部五省中严峻。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普查对5398名6~16岁儿童的资料研究发现,就算不发生贫血,边缘性贫血也会造成儿童认知能力下降。孩子如果在婴儿期贫血,会有易哭闹、不高兴等表现;儿童期贫血,会导致孩子完成指令性训练困难、注意力难集中,不安、激惹情绪和破坏行为增加。为了预防贫血,要让孩子适当吃些红肉、动物血、动物内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同时,也要多吃一些绿叶菜、青椒等富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
4、锌。调查显示,儿童缺锌也很严重。研究发现,所有神经元都含锌,特别跟认知功能相关的部位含锌最高。缺锌会导致儿童智商下降、注意力降低、抑郁、环境适应能力下降、运动能力下降。牡蛎、牛肉、螃蟹、豆子等食物富含锌。
5、碘。严重缺碘会引起克汀病,造成儿童自幼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因此,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内陆和山区,推行碘盐是非常必要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曾有研究证明,在辽宁省这样碘缺乏严重的地方,推行碘盐后,儿童的出生智力明显提高。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是海带和海鱼等。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