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梦中情人是不是个吸血鬼?你会不会想用巧克力或者家用电器为你的性生活加点儿调料?别急,至少你可以把这些恶趣味归咎于媒体。有研究显示,电视节目和杂志对我们的婚恋观有很深影响,虽然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这点。
性爱杂志让女性更大胆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阅读诸如《时尚》之类的女性杂志的性爱板块能让女性在性方面更加大胆,更加敢于追求自身的快感。但是,这些杂志也容易让她们忽视与之相伴的风险。
虽然《时尚》往往会建议读者用餐具、食物,或者情爱游戏让性生活更热辣,但这有时也会让读者觉得自己的性生活无聊至极。还好,只要不把《时尚》的建议当成日常性爱守则,那它还是对读者看待性爱的态度有积极影响的。
言情剧危害婚姻忠诚度
让人担心的是,许多言情剧对婚恋有负面的影响。另一项最近的研究调查了390对已婚夫妇。结果表明,过于相信言情剧情节的人比较不容易对感情认真。
主持这项研究的研究员杰罗姆·奥斯本是密歇根州艾尔比奥学院传媒研究专业教授。他发现,对于那些认为言情剧反映了真实生活的人来说,他们比较不容易忠于自己的伴侣。这是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可以找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伴侣。
他们也倾向认为恋爱有很高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容忍伴侣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地方,以及有伴侣自己就没有那么自由了。
奥斯本说:“研究结果表明言情剧对忠诚度有影响,对已婚夫妇来说,这种影响的程度更高。这十分令人吃惊。预想中,我们觉得这一结果更适用于不那么固定的关系,比如说大学生的恋爱关系,但结果却是言情剧对中产阶级已婚夫妇有更大的影响。”
奥斯本补充道:“稳定关系更容易受影响这一结果不仅意外,而且还让人不安。”特别是现在许多热门电视剧常常会塑造一个有超自然能力,天才或是特别富有的主角。期待与吸血鬼,或是高富帅男友的艳遇并非是理性的幻想。
莫拿伴侣与虚构人物做比较
如果你幻想一段好莱坞式的奇缘,那最好问一下自己这种期待是否现实。“我认为人们应该对影视的影响有所意识,”奥斯本说:“观众应该了解自己的定位,对媒体内容的接受有所取舍。问问自己对另一半或是对潜在另一半的期待是否切实际?这些期待又源于哪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这倒不是说不可以把自己的爱人和别人的做比较。“如果和你周围人的伴侣相比,或是和你过去的伴侣相比,你现在的伴侣还是让你不满意,这倒不是个大问题。”奥斯本说,“但是,如果你的参照物是电视上虚构的某个完美形象,那你最好对你的期待做出调整。”
希望现实更加美好无可厚非
各种媒体都会对你的婚恋性爱观造成影响。爱读书的人可能觉得自己不受影响,但言情小说对婚恋观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奥斯本表示:“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我认为人类会受某个完美形象吸引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都会想要追求美满的关系,并从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我觉得,与媒体中某一完美形象做比较,并希望这是现实的真实写照是人类固有的倾向。”
所以,那些言情剧偶像剧随便看看就好,别掉进去。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俊男美女死守着又穷又胖又平凡又没能力的你,现实就是现实,你自身的档次决定了你能遇到什么样的人。天上掉个女神或白马王子之类的,你是遇不到的,还是找一个和你一样的适合的人,好好过日子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以“不喜欢看偶像剧”为荣了——那些偶像剧里的女主角总是脑子里缺根弦似的,恐怕看多了也会变得跟她们一样“笨”呢!当然,我很少在公共场合这样说,不然恐怕会被姐妹们白眼。
不过,还真有心理学家敢“冒粉丝之大不韪”,声称常看节奏缓慢的连续剧可能会影响人正常的思维能力。天呐,这是真的吗?
行为同化:看什么像什么
心理学家的话不是空穴来风,他们为此做了许多试验。一项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仅仅是启动人们头脑中“老人”的概念,就会让这些人在从实验室到电梯的途中走路速度变慢,这种现象被称为“行为同化”。行为同化不仅发生在简单的躯体运动领域,也会扩展到智力行为——另一项研究发现,与那些想象“超级模特”的被试相比,想象一位“教授”的典型行为、生活方式和性格特质能让人在常识测验中得分更高。而最近发表在《媒体心理学》(Media Psych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指出,在阅读完一段以“愚笨的小流氓”为主角的简短剧本后,人们在常识测验中的成绩会比那些阅读中性材料的参与者要差。
觉得这不大可能吗?并不是你一个人这样想。实验的参与者们也完全没有意识到阅读一个“笨人故事”和“自己变笨”之间竟然存在着联系。不过,悟性高的读者到这里也许就会想了——既然读一小段“笨人故事”都会产生“让人变笨”的效果,那么看完一部长达数十集乃至上百集、有着一个傻乎乎还带着一股冲劲儿的女主角的偶像剧后果真是有点不堪设想。要不要赶紧关掉电视,膜拜爱因斯坦的画像?
行为对比:一想到爱因斯坦,就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实际上,社会心理学家们不仅发现了“行为同化”现象,也发现了“行为对比效应”。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与想象“超级模特”的人相比,想象“一般教授”的人常识测验得分更高,然而,如果想象的是“超级教授”爱因斯坦,那么得分反而较低。
研究者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具体的范例(如爱因斯坦)不仅会启动人们脑海中关于“教授”的固有印象——聪明、睿智,也同样会促使人们拿自己和爱因斯坦相比较,然后得出“我其实也不怎么聪明”甚至是“相比与爱因斯坦,我真是太笨啦”这样的结论。但在考虑一般的教授形象时,我们则更容易去考虑自己和他们的共同点——比如都上过大学。
变聪明还是变愚蠢,由你决定
最近发表在《媒体心理学》(Media Psychology)上那项研究则证实了这一猜测。研究者要求一部分参与者在阅读之后对“笨人故事”做简单的总结,而要求另一部分参与者在阅读后特意找出自己和主角的不同之处。结果发现,那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与“笨主角”的不同之处上的参与者在常识测验中的表现至少和阅读中性材料的控制组一样好。
这样看来,问题也许并不在于我们看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看。比如我们可以一边“咬定偶像剧不放松”,一边在嘴里唠叨“这什么破编剧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完全没有逻辑嘛!”也许, 更有不少人从电视剧里找到了自信——“连这么笨得女主角都能遇到白马王子,我至少比她聪明一点吧!”
值得庆幸的是,偶像剧里并不是只有笨笨的女主角,更多的是关于友谊、梦想、勇气和爱。我们都曾经和偶像剧中的主角们一起伤心一起快乐一起成长,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电视上的那些面庞太稚嫩,故事太老套,才明白自己也许已经过了偶像剧的年纪。但在《咖啡王子一号店》落幕的那一刻,我们会回想起我们同偶像们一起成长的岁月。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二)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