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孩子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乐。如果宝宝连亲爱的父母也不知道关爱,对父母任何付出都不知回报的话,将来的人生将会孤独而寂寞。尽早纠正宝宝的坏习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现在的宝宝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很容易溺爱,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长期以往,宝宝就会认为家长的付出和对自己的千依百顺是应该的,不但不知道感谢,反而在稍微不如意时就大吵大闹,更有甚者撕扯家长的头发和身体。这种极度不亮的破坏性行为不但让父母伤心,还会让给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蒙上阴影,埋下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种子。
在后悔莫及之前,家长们必须统一战线,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宝宝的不良行为习惯,构建健康的人格和品德:
第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第四,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们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第五,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第六、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当宝宝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编辑推荐:
怎么纠正宝宝的坏习惯,让宝宝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 最好的节日礼物
爸爸需帮助孩子养成感恩的习惯
当爸妈们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当妈妈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时,孩子不但不关心,还站在一边哈哈大笑;当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却在抱怨妈妈没有带自己出去玩……种种冷漠让人心寒。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爸妈们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要知道,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
感恩进阶之路
第一步养成感恩的习惯
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步利用各种节日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步让孩子学会给予
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装拿不动衣服,让孩子帮忙拿一两件;假装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第四步“计较”孩子的付出
孩子没有亲吻父母,没有分一口好吃的给父母,没有记住父母的一个小要求,这都是父母必须“计较”的小事。别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
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要让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无条件地进行索取。
第五步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还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他的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第六步赏识孩子
孩子非常自我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当他偶然做了件好事时,由于操作不够熟练而做得不尽人意,或者事情太细小而只得到了句父母言不由衷的“谢谢”。如果父母在孩子做了件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都能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 ||
孩子能够在内心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怀有感恩之情,愿意对他人回馈爱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和接受。
爸爸帮助孩子养成感恩的好习惯,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顺利地度过人生的每个难关。
建议一:教孩子学会感恩生活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荆棘,孩子只有怀着感恩的心态,才会更加珍惜身边美好的事物,坦然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地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爸爸要教育孩了学会感恩生活,感激自己所获得的一切,以平常心看待牛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即使在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时,也要感恩生活,不自暴自弃。教给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无形巾也培养了孩子乐观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建议二:教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对父母的感恩,主要体现在孝顺上。爸爸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衣、食、住,行的关心和呵护,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爱。这种爱是无可替代,也是无法衡量的。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井感激、关爱父母。
感恩父母不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只要将对父母的爱告诉他们,父母在感受到孩子的孝心和感恩之心后会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父母在生活中,要给孩子感恩的机会,比如让孩子为自己分担家务等。
建议三:教孩子学会感恩社会
社会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时代和自由生活的舞台,让孩子在这个舞台上可以自由地学习和施展自己的才华,取得辉煌的成绩。孩子时常怀着,感恩的心,才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生命的价值才会得以更好的实现。
每个人所取得的成绩无不来自于社会所提供的平台。只有孩子学会感恩社会,才会得到社会的回馈,如此良性循环,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建议四:教孩子学会感恩他人
教孩子学会感恩他人,包括感恩老师,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感恩老师传授知识,感恩他人帮助自己。看似简单的感恩,却饱含着孩子的爱心和真诚。
爸爸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感恩于身边的朋友。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热心地给予他人帮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以平常心对待他人,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建议五:鼓励孩子的感恩行为
如果爸爸对孩子的感恩行为进行鼓励,孩子就会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将自己的感恩行为持续下去,成为善良,有爱心的人。
有时候爸爸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向他人表示感恩的行为,爸爸要给予孩子支持。
如果孩子还没有这个意识,爸爸也可以鼓励孩子向这方面发展,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爸爸的鼓励会激发孩子的感恩之心,进而付出行动,回报父母,老师、社会等。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生下来腿就有些残疾,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男孩对自己不能走路,感到非常十分悲哀。一天,他痛苦地问他的妈妈:“上帝为什么让我不能走路,是上帝他不爱我吗?”
孩子的妈妈微笑着告诉他:“当然不是,我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眼中的一只苹果,有的特别饱满和新鲜,所以上帝就忍不住咬了一口。你就是那只有点残缺,却是特别受到上帝喜爱的苹果啊。”
听了妈妈的话,男孩笑了,他相信上帝是爱他的,母亲也是爱他的。从那以后,他不再悲伤,不再埋怨。因为有爱,他不再觉得痛苦,他愉快地度过了他的少年。
长大以后的小男孩,终于明白了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更加发奋努力。他对生活充满了感恩,感谢上帝造就了特别的他。如果不是母亲当年的鼓励,他也许会一直处于那种痛苦的漩涡中。后来,小男孩成长为一名残疾运动员,开心地面对生活。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