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捡“破烂” 妈妈莫慌张

雨的逍遥

雨的逍遥

2015-10-13 20:57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宝宝爱捡“破烂” 妈妈莫慌张,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有家长反应,3岁的宝宝爱上捡破烂,总爱收集一些“没用”的东西,像螺丝帽、牙膏盒、玻璃瓶、小棍子等一些毫不起眼的东西都被孩子视为珍宝,百玩不厌。甚至是一些树叶、小石头、小松果更是能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经常装得衣兜、裤兜鼓鼓的,“满载而归”。

  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就象宝贝一样,如果不告诉他就给扔掉了,孩子知道后是会大闹一场的。孩子喜欢收集零碎物品的这种倾向,会从幼儿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以后。

  心理专家:收集东西是孩子成长的一步

  从心理角度行来讲,爱好收集各种小东西,这是对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加深了认识的同时,懂得了各种事物都可分类,都有系统,因此就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重点收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兴趣也在不断变化,收集物品的种类也在变化。

  喜欢收集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定,他们收集那些自己喜爱的新奇事物,摆弄、观察、欣赏,这是孩子生长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可以说,孩子收集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的过程。在收集过程中,他们会观察比较,如:这堆石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一摸哪一颗更光滑?敲打敲打哪块石头的声音好听?质地更坚硬?然后根据自己的标准去挑选最喜欢的带回家中欣赏、游戏,享受获得收集物后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感官得到发展,增强了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加深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了解。

  正误做法大PK

  错误方法:强令禁止

  有许多家长采用了训斥孩子的方法,有的甚至一气之下扔掉孩子心爱的“破烂”,结果导致一场“家庭大战”。家长的上述粗暴行为是绝对错误的,违背了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也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同时丧失了教育良机。

  正确方法:加强引导

  家长应当引导孩子的收集兴趣。一方面指导孩子对收集物进行整理、分类,教给孩子保存的方法,鼓励孩子更好地收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收集的特点,指导开展收集活动,如捕捉昆虫、采摘野花、野草,拣拾落叶和小石头等,并因势利导地讲一讲科学知识。让孩子们经常欣赏自己的收集物,和家长一起分享快乐,这是一项极为有益的科学活动,也是符合孩子兴趣的活动,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

  

  多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总喜欢到处涂涂画画,经常把家中的墙壁和地面涂得乱七八糟。但是,作为家长总是困惑,让孩子现在学画画,是不是太早了呢?如果给他报绘画班,他能坐得住吗?是否应该在家里给他请个家教呢?怎样在家中引导孩子画画呢?家长该怎样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呢?

  四五岁是画画的最佳年龄

  很多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对色彩和图案的浓厚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和涂抹,甚至会拿着妈妈的口红到处乱画。但是,三四岁的孩子思想还比较模糊,也没有耐心坐下来听老师讲课。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不要让他们丧失对绘画的兴趣就行了,不需要专门去学习。可以引导他们画在应该画的地方,但是不要阻止他们绘画。等到了四五岁,小孩一般已上了幼儿园,从心理上已经认同了集体授课的方式,而且也对事物的形状、特点有一个比较主观的把握。也就是说,等孩子差不多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就可以去报个书画班学习绘画了。

  至于孩子要选择什么画种进行学习,低龄初学者,以儿童画、卡通画为主。1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学习素描。素描对造型要求比较高,年龄太小很难把握。而国画则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只是教给孩子国画的技巧,主要希望他们自己创作。

  据对3岁到5岁小学员的追踪显示,接受过早期艺术教育和启蒙的孩子在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方面,比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同龄孩子都要高出许多,而且,受过早期艺术教育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性格开朗乐观,兴趣也比一般孩子广泛。所以对三四岁的孩子进行美育教育,有助于教会宝宝发现“美”的本领,激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聘请家教没有必要

  现在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有绘画方面的天赋,就迫不及待地想给孩子请个“专业”的老师指点指点,其实,没有必要给孩子请绘画方面的家教。孩子在大的环境里,可以相互影响,跟别的小朋友有交流,知道别人是怎么画的。

  如果是在家里单独上家教,孩子看到的只有自己的画,没有横向的交流。另外,一般一个绘画班里的孩子都不会超过20名,老师有能力对每个孩子进行指导。从训练美术的基本功底看,基本上老师教授的步骤差不了许多,所以在幼儿学美术的初期,家教的作用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画画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美术才能时应注意以下方面:遵照以“练”为主的原则,发展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初步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熟练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运用。让孩子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和眼、脑、手的综合训练,发展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孩子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技巧。让孩子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有更多创作的自由和表达的机会,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大胆绘画和创作,鼓励孩子突破模式,充分发挥创作才能。

  当孩子自发作画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成人的要求去画。当孩子画得恰到好处时,成人可以从旁叫声“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以建议启发的口吻给予指点,绝对不能取而代之。

  让孩子多学一些适合幼儿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有条件可让孩子参加美术班的学习或请专家指导。

  为孩子创造条件,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比赛,让孩子的美术才能充分得到发挥。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多肯定,多鼓励,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

  对待孩子学画要有正确心态

  学习画画其实是一个学习观察生活的过程。家长虽然没办法教给孩子绘画的技巧,但是却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例如当孩子提出要画鱼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鱼”的造型,一起上网找一些鱼的图片,对照理解。

  然后,家长可以再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鱼都是由什么组成的,比如眼睛、嘴巴、尾巴、鱼鳍等,它们分别长在什么部位和大概的形态,再试着让孩子画画。孩子学会观察以后,当他不会画某样东西的时候,让他养成自己去观察的习惯,这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和小手。当然别忘了,最后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有“成就感”。

  孩子参加美术活动,对他们成长最有益的是在画外,它能陶冶人的情感,成为更真、更善、更美的人。绘画绝对不是去规矩孩子的天性,而是去引导和解放孩子的天性。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0~3月当我还是襁褓期的小宝宝时……

  新生宝宝

  视觉:能看清明暗,视力在0.01。

  听觉:具有莫罗氏反射,即听到巨大的响声会有抽筋的肢体反射动作。能区别不同的语音,爱听妈妈的声音。

  嗅觉:喜爱乳味,能区别母乳的香味并准确找到乳头的位置。

  味觉:喜爱甜味,不喜爱苦、辣等刺激的味道。

  触觉:具有握紧反射,即手指一接触到婴儿的手掌,就会紧紧握住。触觉发达,皮肤、唇、手掌、脚掌的感觉明显。

  心理特点:只会用哭来表达,如饥饿、疼痛、不舒服等。感到舒适时会显得愉快。听到妈妈的心跳会安静下来。

  一个月

  视觉:眼随物转头至中线,开始能调节视焦距。

  听觉: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爱听悦耳的声音,要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宝宝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嗅觉:讨厌刺激性强的气味。

  味觉:能辨别不同的味道,对不喜欢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东西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对冷、热都比较敏感。

  心理特点: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

  动作:小胳膊、小腿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俯卧时可抬头45度。

  两个月

  视觉:能分辨鲜艳的颜色,会盯着清晰的东西看,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听觉:能分辨妈妈说话的语气,妈妈安抚宝宝时,他会安静,妈妈语气大声时,宝宝会显得不安。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对难吃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喜欢依偎着妈妈。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面部、腹部或背部,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

  认知:宝宝发现了一件好玩的玩具,那就是他的小手。宝宝爱把手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吮吸。吃奶时手能触摸妈妈的乳房。

  心理:会有意识的笑,开心或逗弄,宝宝会笑。

  动作:宝宝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身体可以自己稍用力。宝宝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高兴时会发出"啊、呜"的声音。

  三个月

  视觉: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能准确地认出妈妈的脸。

  听觉: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喜爱听妈妈的声音。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

  触觉:妈妈的抚摩可以使宝宝的情绪安定。

  动作:趴着能把头和胸部抬起来,直抱时脖子不再摇晃。仰卧时四肢能上举,会尝试翻身,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翻身。手能在胸前握住,并注意自己的手。

  心理:对妈妈显得较偏爱。这个时期的宝宝晚上特别容易哭,可能是由于惊慌和焦躁,这是阶段性的,成人要耐心地和宝宝度过这一时期。

  认知:吮吸手指的情况更厉害,有时会吃拳头。这是由于口部的感觉最为灵敏,宝宝在用嘴来探索世界,他会把手能摸到的东西都放在嘴里,成人要注意宝宝所能拿到东西的安全性。

  语言: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益智饮食:母乳

  母乳是最佳的补脑食物,它可以提供大脑发育所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麻油酸,这些牛奶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母乳喂养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要营养保证。

  益智重点:给予舒适的刺激

  这个时期不需要将睡眠中的宝宝拉起来玩。但是,可以利用和宝宝接触的时候,如喂奶、换尿布时,一边看着宝宝的眼睛,一边笑着和他说话或者温柔地触摸他的身体,给他舒适的刺激。当你要靠近宝宝时,需要慢慢地进行,当你的视线与宝宝接触了的时候,再开始温柔地跟他说话或者触摸。

  A.让宝宝在膝盖上跳动

  将宝宝从膝盖处一下子举到和妈妈一样高。会让宝宝拥有和平时不一样的视野,还能增强宝宝的好奇心和愉悦心理。

  B.宽口径吸管+毛线=仙女棒!

  在吸管的一头塞入毛线,捆一捆、扎一扎,就OK!用它来给宝宝的脚底心挠痒痒,效果怎样呢?更是可以尝试在宝宝身体的其他部位使用哦!如果宝宝比较抵制的话,爸妈就不可勉强继续。

  4~7月当我会坐了的时候……

  四个月

  视觉:能很清楚地分辨妈妈的脸。调节焦距的能力更进一步,可以看到4~7米远的物体。偏爱鲜艳的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蓝。

  听觉:听到声音准确转动眼睛和身体。能辨别不同的音色,区分男女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嗅觉:能区别不同的气味,会用身体动作回避不喜欢的气味。

  味觉:对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会用舌头顶出来。

  触觉:视觉和触觉开始统合,会伸出手又摸又抓眼前的玩具。能紧紧抓住放在宝宝手中的物品。吃奶时会扶住奶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动作:脖子已经很硬朗了,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俯卧时,能把头抬起并和肩胛成90度角。能用手掌抓握东西。扶着髋部能坐稳,能仰卧翻身至侧身。

  心理:对妈妈的依恋感更强了,看到妈妈就高兴,很想和妈妈说话。

  认知:对周围事物都很感兴趣。

  语言:表情越来越丰富,并用表情来表达心理活动。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跟成人对话。

  五个月

  视觉:能注意移动的物体,可以看清眼前的物品,并会伸手去抓住物品,手眼逐渐协调。

  听觉:渐渐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对音乐感兴趣。

  嗅觉和味觉:对不喜欢的味道会用身体动作来回避。

  触觉:手眼协调功能的进步使宝宝能抓住眼前的物品。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咬。

  动作:能够从仰卧翻身变成俯卧。可靠着坐垫坐一会儿,坐着时能直腰。大人扶着,能站立。可以两手各拿一个玩具。

  心理:会怕陌生,对陌生人作出躲避的姿态。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动作,经常故意把手中的东西扔在地上,拣起来又扔,这是宝宝在显示他的能力。

  认知:好奇心越发强烈,会到处摸妈妈的的脸和衣服。

  语言:可以发出连续重复的音节了。

  六个月

  视觉:注视的时间延长,可以看清较小的东西。

  听觉:听力比以前更加灵敏了,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转过头。

  嗅觉和味觉:对味道会有强烈的反应,对讨厌的味道会坚决地吐出来。

  触觉:喜爱摸所看到的东西,并把可拿到的东西放在嘴里。

  动作:会翻身,腰也长硬朗了,可以撑着手坐一会儿了。如果扶着他,能够站得很直,站在成人的腿上会不停地跳跃。手可玩脚,能吃脚趾。两手各拿一个玩具能拿稳。会自己拿着饼干吃,会咀嚼。

  心理: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照镜子会笑。

  认知:看见陌生人会笑或哭。喜爱到户外玩。

  语言:想与成人交流,可以连续讲重复的音节。

  他们不是收藏家,没有辨识的能力,更不会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的宝贝;也不是那种乱丢东西、缺乏条理的人,通常后者都是愿意且有能力做清理,也欢迎别人来帮忙。而那些“储物症”患者区分他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肯扔”,通常十分抗拒别人的帮助,对于乱糟糟的环境也视而不见。

  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这是一种被称为“肛欲期人格”的典型特征。这些人通过“留住废物”的行为,获得像二三岁的孩子故意憋住大便时的控制感,而成因则源于他们的父母在那个时期采用的教育方法太严苛。当然,可能的解释自然还有很多。

  对未来信心不足

  当36岁的苏珊被问到为什么留着所有的衣服,包括那些早已过时的,她赶紧辩解说:“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会重新流行,也许我还能再穿上它们。”

  “这种反应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现。”法国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科·维耶罗(François Vigouroux)解释。对未来可能的匮乏感到忧心忡忡,大多是基于当事人曾经的真实经验,但也可能仅仅是从身边人那里无意习得的思维惯性。比如今天的我们多数都没有真的经历过饥饿,但还是有些人从父辈们身上保留了大量“生怕哪天再出事”的焦虑和危机感。法国的大学教授凯瑟琳娜·伍维琳(Catherine Huvelin)提示说:“相反,那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相信,在未来发生危机时自己能找到解决办法,认为提前为将来的需求做好预防措施没有太大的必要,放弃多余之物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抛弃带来的恐惧

  2~5岁的小孩子很少会扔掉他/她们的玩具和日用品,哪怕是掉了眼珠的布娃娃,或者是旧得发黄的小床单。这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来我和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对于任何形式的“抛弃”行为都感到恐惧。因为在从事类似的行为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也有被抛弃的可能。

  “不愿扔东西的痛苦主要源于‘抛弃’这一行为本身,而不是出于对那些东西的喜爱。有些人在抛弃了某些东西之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觉是自己生生破坏了一段关系。”弗朗西斯科·维耶罗补充说。好像不仅仅是某个东西被我们抛弃了,更是我们的一段人生,以及送给我们这个东西的人也被无情抛弃了。

  我的故事组成了今天的我

  有些人强调那些“拥有物”的心理意义,拒绝丢弃曾经拥有的一切。他们喜欢说:“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或者“我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构成了现在的我。”就像31岁的玛莎。“看看我乱糟糟的抽屉里有什么?用过的火车票,中学的美术课本,旧舞鞋,一个已经残破不堪的玩偶。没人能知道它们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希望以后一直都能看到它们。”

  留着过去的物品来证明自己曾经的存在,或者某些能力和价值,似乎是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方式。但凯瑟琳娜·伍维琳却指出:“事实上,是我们的行为刻画了我们的个性,而不是我们拥有的事物。”总是让自己陷入过去,意味着期待将来不要到来,也是很多人逃避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相反,内心世界丰盈多彩的人们,自我的确认感不必依赖实际的载体,也就更喜欢在现实环境中保留一些遐想的空白。

  来自专家的建议

  凯瑟琳娜·伍维琳Catherine Huvelin:“问问自己:‘如果必须扔掉一些东西,我会从哪样开始?’你首先想到的东西就是你可以舍弃,不用担心将来会后悔。想想你将节省出来的空间,你可以再放置进去的物件。憧憬一下这样给你带来的幸福感,会给你带来继续努力的勇气。”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宝宝爱捡“破烂” 妈妈莫慌张

分娩
宝宝爱捡“破烂” 妈妈莫慌张

莫慌张!月经推迟≠怀孕

育儿 育儿知识 妈妈 儿歌 取名 婴儿 喂养 孕期 怀孕 分娩 孕妇 教育 胎教 亲子游戏 幼儿 宝宝 早教
莫慌张!月经推迟≠怀孕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职场孕妈莫慌张 上班秘笈来帮你

孕期
职场孕妈莫慌张 上班秘笈来帮你

老司机教你紧急情况莫慌张

健康常识
老司机教你紧急情况莫慌张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宝宝爱捡脏东西怎么办?父母引导很重要!

分娩
宝宝爱捡脏东西怎么办?父母引导很重要!

宝宝不要妈妈?让宝宝懂得妈妈的爱

分娩
宝宝不要妈妈?让宝宝懂得妈妈的爱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父母如何与2岁以下幼儿讲道理

父母如何与2岁以下幼儿讲道理

孩子都喜欢妈妈创作的童话

孩子都喜欢妈妈创作的童话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