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的实践
只有通过广泛的实践才能达到语言的熟练运用。父母在教幼儿学外语时,可让孩子多看一些儿童英语读物,外文少儿电影、外文少儿电视节目,多听外文儿童歌曲,因为伴随画面、配乐、抒情诗更容易学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规定一段时间,如每天晚上的7——8点全家人必须用外文交流,处于这种环境下,儿童的外文水平会有较大的飞跃。
强调直观性
儿童思维具有直观性,一般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客观物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掌握词汇,所以可以依靠“直观”进行外语学习。
通过触摸来学习。做一些小手指游戏。如一边唱,或一边说“蜘蛛”,一边用每一只手的手指相互接触,就好像蜘蛛在爬行一样。
通过味觉来学习。在庆祝语言学习的成功时,可让孩子吃食物或用外语说食物的名称。
通过嗅觉来学习。玩一些嗅觉游戏,把食物装在麻袋中,让孩子闻闻、猜猜里面有什么、并让孩子用外语说出名称。
把周围世界都当成课堂。可以通过任何一件有兴趣的事情如数数树上的桔子有多少、比比树上的树叶。区分不同的鸟和事物等,都可学习一种新语言,把数字和词语与游戏联系起来。“联系越多、学得越多”学习第二语言时,任何事物包括数字、新词语等,都可与游戏联系起来。
通过运动学习——要让孩子从做中学,要鼓励孩子通过跳舞、表演等来学习。
通过交流来学习。例如,让幼儿在饭后通过互相交流、说话来操练英语,让孩子慢慢地“酝酿”说说话。
简·休斯顿——《教育合理的人》的作者说:“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尝味、触摸、看、感受信息来学习任何一样东西”。
专家在研究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三个重要问题:
(1)儿童在学说话时经常说什么(儿童的感觉一运动能力和概括能力与语言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儿童说话的内容往往是他们所处环境中的事物,事件及其关系,他们尤其喜欢谈论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经常与之接触的事物。许多孩子最初学会的物体名称是“球”,“地毯”或“小甜饼干”,人物名称是“妈妈”或“小猫”,与人交往的词汇是“不”和“请”,行为词汇是“再见”、“离开”或“下地”。看来,他们掌握新物体名称的主要依据是事物的感性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结构和味道)。
(2)儿童最初学说话时是如何掌握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的(他们是如何学会使用语言的)?
婴儿简单地发声是他们最初与人交流的方式。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声音会逐渐演变为成人的语言。孩子必须学会使用常用词汇和句子,才能进行更复杂和更高级的交流。父母对孩子讲的话一般来说适合于孩子的认识水平。他们通过与孩子谈论大家(孩子和父母)正在做的事情来不断给孩子上“语言课”。父母还不断变化与孩子交谈的方式,使孩子的话吉与认识发展相适应,从而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加强他们的语言能力。
(3)孩子是如何学会使用语言的(他们是如何学会用语盲来满足自己的交流需要的)?
这一问题与语言的实用性有关在同父母的最初接触中,孩子们发现自己发出的声音可以影响父母的行为;同时,父母发出的声音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了解到声音的这种作用后,孩子便开始通过比划物体和指挥别人的行动来有意识地与别人交流。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语言可以产生某些因果关系。2岁的正常孩子可以掌握讲话的基本规律,即要想使交流取得效果,就必须把握讲话的时机、经常重复说过的话和把话说明白。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