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母亲,最幸福的事,就是能给孩子爱与快乐。有的妈妈给孩子买各种好吃的,有的妈妈让孩子从头到脚都是名牌……可是,这些是孩子想要的吗?近日,美国“生活黑客”网站列出全世界小学生最喜欢妈妈做的10件事,让你知道怎样让孩子感到最幸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1.你晚上会来我的房间,给我盖好被子,为我唱歌,给我讲我小时候的事情。
2.你会拥抱我,亲吻我,会和我坐下来聊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的故事。
3.你会花时间和我单独在一起,兄弟姐妹们也不在旁边。
4.你给我健康美味的食物,让我长得壮壮的。
5.吃晚饭的时候,你会跟我们讨论,这个周末我们应该怎么度过,去哪儿玩,做什么。这让我一周都充满期待。
6.你愿意和我讨论各种话题,比如学校、家庭、爱情等。
7.你不会总担心我会出意外,放心地让我在外面尽情玩耍。
8.你会和我一起蜷缩在毯子下面,看我们最爱的电视节目。
9.你不会让我为所欲为。你给我立规矩,让我感到我是被你关注、在意、关心的孩子。
10.你会在我的文具盒或者午餐袋里留下小纸条。
阅读推荐:
男人外遇后再上老婆床时的4种心理
家庭变故是母子乱伦形成的最初根由
女性婚前性行为的心理动机有哪些?
拥有女人味 让男人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哪种男人更容易掳获女人的芳心?
孩子快乐是父母最大的快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怎样做才能培养起孩子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使他们随时保持快乐的感觉,幸福一生?作家盛琼的新作《孩子,我要你快乐》中,倾情解密了自己这个“状元妈妈”和女儿两代人的成长经验,通过她们的亲身体验,剖析教育难题,解决家庭困扰,改善亲子关系。
与其他同类图书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在于作者在书中融进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对这一经历做了真诚而深刻的反思,获得许多自己对人生、对教育珍贵的感悟。她没有回避自己成长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运用到教育女儿的过程中。
作者是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状元”,以名副其实的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但是,这个骄人的成绩并没有使她以后的人生一帆风顺,反而在成长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她曾经的耀眼和光环,导致了其完美主义倾向。面对自己的不足,她往往有消沉、畏难、退缩情绪;不能接受失败,不敢充分展示自己。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心理脆弱,不懂得争取和把握机会;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和社交技巧,缺乏幸福感。这些弱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她的发展。她感到,“状元”并不意味着快乐,成绩并不代表了一切,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积极、成熟、快乐的心态。吃一堑长一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作者汲取了自己的教训,让孩子少走弯路。
书中的一个亮点是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关注。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而有爱好和生活情趣的孩子大多是快乐的、幸福的。如今,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忽略了他们本该具备的能力。作者在这方面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女儿喜欢画画、做手工,她都大力支持,从没有因为这些爱好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而阻止、批评过她。相反,她觉得,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将来长大后,一定能发现更多的生活情趣,享受更多的人生快乐,生活更有幸福感。所以,对女儿的各种“手工产品”,无论是精致还是粗糙,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由衷的赞叹。同样,对于女儿养小动物、种花、烹饪、练剑、玩滑板、练魔术、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等等,她也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这些课堂外的知识、技能、爱好,丰富了修养,开阔了孩子的视野,锻炼了品质,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生活情趣。而这些收获,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正如作者所说:“让生命绽放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处地方,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课堂,也可以变成孩子们的乐园。”
应试教育是家长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我们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如何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作者以自身的经历,给出了与应试教育“周旋”的技巧: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家长用适当的方式给孩子减负,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比如,可以给孩子减轻一些没有必要的作业负担。作业任务特别多的时候,家长可以给老师打“报告”,为孩子找出“开脱”的理由,这样既维护了老师的威信,又保证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多带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多陪孩子做一些体育运动,在家庭里多营造轻松快乐的气氛。孩子小时候,多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偏向于素质教育。到了初中,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高中以后,暂时“牺牲”一些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偏向于应试。这样做既不背离应试教育的轨道,又不被它所祸害,扬长避短,既发挥它在基础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面,又避免它对孩子创造力的破坏的一面。当然,这需要家长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焦虑和攀比心理,还需要家长具备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因为,生活中有好多事情比孩子的成绩不好要糟糕得多。家长要多看孩子的长处,知足常乐。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令许多家长耳目一新的观点:“母不嫌子丑”。家长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大多数孩子都不是天才,要接受孩子的平凡,不要拔苗助长。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注定都是普通人。父母要不断地告诉孩子:我们有平凡人的苦恼和局限,不可能样样如意,但可以事事尽力;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会快乐地接受平凡,享受平凡,学会在平凡中保持自信,乐观向上,努力进步,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平凡人。另外,让孩子明白,虽然他普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父母的心中,他永远是最棒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父母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
从自己的成长到女儿的成长,作者经历了从追求完美到接受平凡的过程。在她看来,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考高分,进名校,而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不管孩子是卓越的,还是平凡的,他首先都应该是快乐的!然而,一个人能够终生快乐并非易事,它需要很多的“硬件”和“软件”,比如你必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衣食无忧;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角色,学生搞好学习、成年人搞好工作;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开阔的胸襟,乐观的心态,包容和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要获得持久的快乐,我们还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让生命绽放,让生活充实。做一个快乐的人,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和修炼。
正因为如此,父母有必要做孩子的心灵的“魔术师”,教孩子学会在平凡、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快乐,学会知足、感恩。这就是《孩子,我要你快乐》给读者最大的启示。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