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确地管教孩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总不能放任不管吧。怎样才能管教有度呢?首先得先了解一下“管教”这个词。
“管教”要怎么定义
管教有“管”,即是纠正错误;也有“教”,就是教导正确心态、言语、行为与习惯。“管”是包括使用惩罚来纠正,但是也要有正面的“教”来鼓励正确行为。
管教的前提是一个亲密的爱的亲子关系——无条件的接纳、被爱与大量时间的陪伴。管教在孩子心底产生的是更多的安全感。没有爱的管教最终只会产生反抗的心态与叛逆的行为。当孩子心底产生的是恐惧与罪咎,便学会了看人脸色办事,学会了根据父母的情绪来给出反应,长大以后却不怎么会遵守规则与纪律。
我们为什么要管教孩子
建立良好习惯是孩子童年的必学课。没有良好的习惯,孩子很难提高自制能力。孩子年少时,塑造这种习惯是用两种外在因素来帮助孩子发展内心动力的:一种是“管”,通常使用负面动机;另一种是“教”,通常使用正面动机。英文常说的一句话是:“Carrot and stick”(胡萝卜加大棒),其实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敬酒与罚酒”。
“胡萝卜加大棒”管教法比较适合学龄前的孩子。到上小学,这些管教程度就要渐渐降低,让孩子的习惯与动机从外在因素成为内在因素。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孩子已经能够分辨是非,渐渐建立起父母传递给他的价值观了。
10大管教妙法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周日,我对胖球儿说:“你和爸爸玩小人儿(用手指做的亲子游戏)去,妈妈做饭给你吃。”他屁颠屁颠地走了。
两分钟后,我去阳台拿蒜苗,发现父子俩僵持着,大的指着撒得满地的积木对小的说:“你去捡起来!去!快点!”小的默不作声,一副可怜相地趴在沙发上,和他爹打持久战。
我闪身进了厨房,静观事态发展。才刚炒完面条的配菜,胖球儿忽地跑进厨房,一声不吭地紧紧地抱住我的双腿。我抱起他,故意不提刚才看到的一幕。胖球儿想哭又不敢哭的对我说:“妈妈,我要睡觉!”这孩子也不知自哪儿学来的,每次受了委屈,无处申辩时,都会来这一套。我拍拍他的背,亲了他一下。面条很快熟了,他爹显然觉得,胖球儿的举动触犯了他作为父亲的威风,罪不容赦。此时跟过来,指着胖球儿说:“去给我捡起来。”我没吭声,胖球儿也没有动。
开始吃面了,我喂他。他爹呢,破天荒地忙了起来:将胖球儿所有的玩具,要么放进阳台的大柜子中,要么放在玩具箱里。嘴里嘟囔着:“我让你什么也玩不成!”我又好气又好笑,一个简单粗暴地干涉,一个懵懂无知地应对。鉴于孩子在场,且正进餐,我虽对他爹的做法忍无可忍,却是一句话也没说。
他爹并未因此解气,脸上的表情,好似谁欠了他三千万却又冷不丁的赖了账。胖球儿呢,倒是一没见到他,就问:“爸爸呢?爸爸呢?”
其实,他爹犯的这种错误很常见,他以为他将玩具藏起来就达到惩戒的目的,却忘了最关键的一点:他儿子压根儿就没明白,他不捡玩具和玩具被藏,二者有什么关联!事情的最初,如果当爹的态度再柔和一点,肯定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了。孩子和大人一样,谁不想被人心平气和地指出,自己哪里不对呢?况且是处于逆反期的孩子。试想,如果面对的不是一个两岁的孩子,而是一个成年人,处理起来,态度会不会完全两样?无论何时,不要忽略了他人(哪怕对方只是个孩子)的感受,站在平等的立场上,才能有平等的对话。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孩子不听话,事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其归根结底,就是大人的方法问题?!用对的方法引导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