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不断地问爸爸难题,那个被激怒的爸爸只好说:“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吧,我听着就是了。”孩子的母亲则说:“你应该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不是打马虎眼,那样,从哪个方面讲,都对孩子不利。”“问题?”爸爸大声说:“他连什么叫问题还不懂呢?”在一旁吃蛋卷的孩子这时却专心致志地看起电视来,他的父母似乎已经忘了这个孩子。
孩子们会给大人提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诸如“你能闭着嘴巴说话吗?”“大人哭的样子为什么不如小孩可爱?”“为什么爸爸点眼药水的时候要闭着眼睛,却把嘴巴张开呢?”当孩子这么问时,并不一定是想得到正确的答案。或许只是想寻寻开心,想看到大人也有被难住的时候。如果你的回答连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或小孩子看到你搜肠刮肚地找理由时,他们的目的恐怕也就达到了。然而,有时大人没有办法不认真对待。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孩子的一个寻开心的问题,就在你“难堪”或者“百思不得其解”时,便转化成了一个不无严肃的结果。而且,你还会面临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问题。他们会想到,一向自视清高而又无所不知的父母,怎么会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况且这问题那么“简单”。另一种可能是,你的回答在他看来“简直糟糕透了”,那么,孩子会再多提几个类似的问题,让你再多几次“尴尬”,你也就别想着在孩子那儿“指手画脚”了。要知道,孩子那小小的。“心眼”中,可能装着一连串问题呢!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向你发难。
如此看来,做父母的只好“束手待毙”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你只需放下大人的架子,平常多动动脑筋,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在他尚未提出问题和要求时,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想做什么。
这的确是一门学问,需要大人们潜心研究。最好的办法是:“降低身份”,把自己当做“小学生”。孩子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过于幼稚和简单的话语,充满了成人无法比拟的机智,大人的话在孩子面前“不堪一击”。
看来父母们确实需要放下架子,先去研究研究这些小脑袋瓜里到底装着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问:
爸爸,你撒过谎吗?你现在还撒谎吗?
爸爸,你原来做过坏孩子吗?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好的?
我有时真不理解,你们干吗老是躲着我说话,好像我是警察似的。
我要是像你一般高大,你还这样对待我吗?
这些“尖锐”的问题,着实令父母烦恼。他们不知道孩子如今怎么会这么复杂!实际上孩子只是好奇,他们想对成人世界进行试探,了解一些与他们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父母究竟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并不重要,他们甚至也不去关心,只要你能回答得令他们满意,使他们感觉你不是在敷衍了事,也不是在掩盖是非就行了。只要你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地把他需要知道的潜在意思说出来,问题就解决了。这时,他们便知道,他们以后该千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事会让父母高兴或不高兴。
孩子们在等待父母回答时,希望看到父母的坦率、真诚和充满信心的样子。因此,做父母的不该只把孩子看做幼稚、无知和天真的。在回答那些表面上看似简单的问题时要注意:
先要明白孩子想问的是什么?
回答时不要躲躲闪闪。
不要让孩子感到你在撒谎。
一个机智的回答会让孩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思考的时间不宜过长。
利用孩子的问题,提出恰当的反问。
【彤彤妈的疑问】
彤彤2岁时总喜欢问为什么,而且相同的问题要问好几遍。后来慢慢发展到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问我为什么,常常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弄得我都招架不住。她怎么那么多为什么呢?
慢慢长大的宝宝对千姿百态的世界、五彩缤纷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所问的问题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五花八门,如天上的星星为什么发亮?小鸟为什么会飞……宝宝整天没完没了地问“为什么”,心理学将这一时期称为“询问期”。这个时期,宝宝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语言和智力突飞猛进,所以,询问期是宝宝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面对“好奇”又“好问”的宝宝,该怎么办呢?
对宝宝的提问予以肯定
鼓励宝宝提问
宝宝提问时,你一定要耐心听,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能因为宝宝的问题幼稚或者缠人,就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样做,很可能会扼杀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长此下去,宝宝会因为怕你责骂而不敢再提问题。“疑问是知识的钥匙”,只要你经常鼓励宝宝提问,他就会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尽量及时回答
由于宝宝注意力不能持久,如果你不及时回答,他很快就会忘记刚刚的提问,或者兴趣骤减,这些都会大大影响智力发展。立即回答并非要你马上把问题的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宝宝,而是立即受理宝宝的提问,并通过一定方式来促进宝宝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如《狼和小羊》的结尾中,狼向小羊猛扑过去时,宝宝提问:“吃了小羊,还是没吃?”如果简单地回答“吃了或没吃”,都违背了作者意图,你可以用辅助提问“牧羊人这时候赶来了,会怎样呢?”启发宝宝动脑思考。
善加引导,减少同类问题反复提出
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有的问题宝宝会特别在意,反复问,如“小乌龟为什么不吃东西?它会不会死啊?”,有时候会问得你失去耐心。虽然你告诉他小乌龟是因为换了环境不适应,但他好像并没有听进去,仍然不停地问。此时,你不妨试着从事物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如“小乌龟可能害怕陌生人”、“小乌龟有点害羞”。
以问代答、启发想象
经常反问宝宝,“你认为呢?”,“你觉得可以吗?”更能促进宝宝积极主动地思考,渐渐对周围事物形成特有的认知。如果宝宝回答“不”,你可以问“为什么不……”。有些时候宝宝只是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你采用反问的方式正合他的心意,这比你挖空心思从科学的角度来回答更能让他感到满足。
努力说服、消除反抗
如果宝宝不断重复“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去幼儿园”等问题时,多是出于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的一种反抗,这时候应努力说服宝宝,告诉他做这件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或者尊重宝宝的意见,采取折中的方式处理。
正确合理地回答宝宝的提问
认真应对、鼓励寻找资料
对宝宝的提问一定要认真对待,不可嘲笑、敷衍,更不能不懂装懂。当遇到使你也语塞,难于向宝宝解答的,或者解答后宝宝仍不理解的问题时,应该明确告诉他,“等一等,我查查书再给你讲”,或者和宝宝一起看书研究。宝宝会在这种亲子互动中感到探索知识的愉悦,从而使宝宝从小养成查字典、看书的习惯,将来遇到疑难问题就知道如何解决。
根据认知水平、形象巧妙回答
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宝宝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甚至极平常的事情都可能会使大人难以回答,所以回答时就要考虑到宝宝的年龄特点。如,宝宝经常好奇“我是怎么来的?”父母如果回答“你是从大街上捡来的”或“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样既不科学,也会使宝宝缺乏最初的归属感,伤害亲子间的感情。但如果从生殖角度进行解释,宝宝又会听得一头雾水。所以,最好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尽可能将复杂问题简化。
对宝宝“我是怎么来的”的问题不妨这样回答:“爸爸身上藏着很多种子。有一天,爸爸把其中一个种子放进妈妈的肚子里,它和妈妈肚子里的另一个种子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你。然后你就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生根,慢慢发芽,慢慢长大。等到你快有小熊玩具那么大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妈妈身体里太黑了,开始又踢腿又晃脑袋,想要出来。当大脑袋的你长得足够大时,妈妈就会到医院里,请医生和护士阿姨帮忙把你拿出来。”
巧妙转化难题、引导宝宝思考
宝宝提出一些难题时,你不妨将其转化成另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如“小乌龟会不会死?”其实,没有必要告诉宝宝会还是不会,你可以借助宝宝的问题问他“你觉得小乌龟为什么不吃东西呢?咱们想想,怎么样才能让它吃东西。”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绕开宝宝难缠的提问,还可以培养他的发散思维,重新引起宝宝的好奇心。
帮助学习常识、提高提问水平
提问是宝宝智力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宝宝提问的水平与其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呈正比,思维比较灵敏的宝宝往往会不断发现新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宝宝多学一些常识性知识,并在教育活动中启发宝宝思考问题,探究结论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