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FQ),是指理财能力,特别是投资收益能力。没有理财的本领,你有多少钱也会慢慢花光的,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指有财商的老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最多最后也会败在无财商的子孙手中。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们忽略的能力。
1、最基础的理财知识是什么?
别立刻就想到股票投资大全或是基金上去,三岁的孩子对货币和购买行为有初步的理解,三岁的孩子能够知道“买”是怎么一件事,四岁的孩子能够辨认出不同钞票的面值,六岁的孩子懂得将不同币值的钞票累加出他想要的那个数字,这就是理财。
这些理财知识除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外,接受比较有针对性的早教课也很重要。以现在流行的蒙氏早教而言,它的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千以内的数字,通过模拟实际买卖行为的游戏,培养孩子最初级的理财意识。
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早教,这样能够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知识储备,以便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配合,比如在上过辨识十元以内币值的课程后,晚上路过超市,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拿着五元纸币去购买他最爱的大果粒酸奶了。
2、和孩子一起制定他的入学派对花费预算(5~6岁)
幼儿期的社交越来越得到家长们的重视,对于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统筹能力都大有好处。趁着为他举办一个热闹入学派对的时机,还可以促进孩子理财技能的发展。父母不要全部包揽派对事宜,让他也加入其中吧,特别是花费预算,更是要带孩子全程参与。要花多少钱购买派对用的美味点心?要花多少钱为每位来宾准备一份贴心的小礼物?要花多少钱孩子逐项分解费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财务项目案例。
这次教育会对以后的生活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一直到孩子筹备自己的婚礼,他都会应用在此中学过的知识,轻松解决问题。
3、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务活动报酬清单(7~10岁)
虽然还是有幼教专家不提倡有偿家务劳动,但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并不会出现他们担忧的那种情形。以我身边的成功个案为例,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给家务活分分类:哪些是属于个人生活的——自己贴身衣物的清洗、个人书桌的整理,哪些是属于整个家庭公共的——照料阳台上的花草、节日前的大扫除、早晨去取牛奶和报纸、把垃圾分类装袋处理。
属于个人生活的部分,一定不可以通过付酬进行。清洗自己的贴身衣物是分内之事,帮助妈妈整理衣柜可以得到赞扬、亲吻或是一份礼物,但没有钱拿。唯有家庭公共事务,是可以明码标价的,谁来做都能够取得这份报酬。和孩子一起制定这份报酬清单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甚至你可以把记录账目的工作也交给他。这个月,爸爸取了15次牛奶和报纸,妈妈承包了全部照料花草的工作,而孩子则在大扫除中表现突出,到了月底,按账领酬,一家人其乐融融。
4、和孩子一起商讨他的月度零花钱数目(11岁)
书包里放一个零钱包会让他觉得自己更像个大人了!不管是随时响应学校的慈善募捐活动,还是偶尔需要为自己买一本好看的童话书,次次都要向父母汇报领取,会让孩子减少管理自己的机会。不如每半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零用钱额度申领”会谈。
在会谈进行前几天,你可以通知孩子自己列计划,哪些活动需要多少花费,他是否有记账计划,如果超支通过什么来进行弥补。在会谈之日,你们可以就此展开热烈讨论,直到达成共识。
相信经此而得到的零花钱,一定会减少孩子浪费的冲动,对于培养他今后做事情的计划性,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5、和孩子一起申请属于他的儿童银行卡(12岁)
你的钱包里还会放很多现金吗?当然不会,信用卡和借记卡早已取代了大额现钞的功用。对孩子来说,这类教育的时间也要有所提前了,不要再等到他离家上大学时才拥有第一张银行卡,12岁前后就是时候了!
现在国内如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都推出了针对少儿用户的银行卡,这些银行卡通常设有透支额度或是透支额度很小且需要事先经过家长批准,刷卡消费额也有很严格的限制,但各类功能倒是一样不缺,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额度缩小了的成人银行卡。
一张少儿银行卡,好处多多。首先家长可以借刷卡记录了解孩子的消费习惯;其次可以尽早培养孩子的金融意识,使他对银行服务早日熟悉。
6、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短途旅游的花销计划(13岁)
许多家庭有在暑假带孩子出门旅游的计划,除了背上自己的换洗衣物外,孩子几乎不用操任何心。这样做看似合理,实则剥夺了孩子的许多机会,把他变成了一个小木偶,跟着大人制定好的旅游路线走。
真正合理的方式,是和他一起来计划这次旅行。对迪斯尼感兴趣?那好,就把行程中和迪斯尼有关的部分交给他,是否需要提前信用卡预订门票?需要住在迪斯尼乐园酒店还是在香港市区另选住处?要买什么纪念品,需要准备多少钱?想想看你和大群人出去游玩,如果某处的行程是你预定的,你是不是就会立刻有身为主人的责任感?孩子也是这样。到了迪斯尼,他会非常兴奋地变成你们的导游,对于花销的控制,也会精明得出乎父母的意料。
7、和孩子一起选择家庭保险案(14岁)
可能许多大人还没有保险意识呢……不要用这个做借口。看看欧美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也许要不了十年我们也会发展到那个水准。那时候还要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自己一样从头学习怎么看保险合同吗?
什么都要从娃娃开始。当你约保险顾问见面谈方案的时候,带上孩子,最初的时候让他旁听,理解什么是保险、为什么要投保、买怎样的保险产品是基于何种考虑。当孩子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共同探讨家庭保险方案了。思维活跃的他,可能会提出不少令你吃惊的要求呢。
8、和孩子一起开设他自己的投资帐户(16岁)
经过这两年股市、基市还有黄金投资产品的培养,大多数家庭都知道投资理财的重要性了。跑赢CPI也成为挂在嘴边的常用语。这样的情形下,也应该给孩子的理财教育加码了。也许我们暂时培养不出少年百万富翁——那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但培养出一个初步具有投资意识的半成年人,还是很可行的。
一些外资银行,比如花旗银行,就有亲子成长账户,专供18岁以下的人群使用。渣打银行也有天骄少年成长账户,这些账户在实际功能上一点都不逊色,除了必要的银行业务外,亦能关联进行一定额度内的股票买卖或其他投资,但均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办理业务,所以安全性不必担忧。
爸爸妈妈们,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呢?给孩子的零花钱很快就被花光了,而宝宝并没有存钱的想法,这可怎么办呢?今天,小编来教你几招,看看怎样培养孩子存钱的好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告诉孩子什么是钱
金钱来之不易(告诉孩子要有计划地慎重理财)。
金钱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所有东西(提醒孩子不要一味地沉迷于金钱世界)。
付出才会有收获(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
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任何对金钱的滥用都可能影响全家人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勒索的对象(教育孩子“钱不露白”的道理)。
接下来,就来告诉你培养孩子存钱的方法吧。
培养孩子存钱习惯的方法
带宝贝到银行开一个储蓄账户。为了鼓励宝贝存钱,可以陪宝贝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宝贝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宝贝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银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够使宝贝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地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的,而是必须先挣钱,把它存在银行里去。以后才能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及时储蓄。有时我们发现,得到一笔钱时往往我们延后了储蓄,结果到最后发现已经把钱花得没有必要存了。所以要帮助宝贝做事之前就把钱存起来。宝贝3岁时,爸爸妈妈和他在家里玩存钱游戏,让宝贝把钱存在自己的存钱罐里。5岁时,鼓励宝贝把钱存在家里的小银行里,给宝贝一张手写的存折,爸爸妈妈便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到6岁时,就可以带着宝贝一起去银行真正开个账户,让宝贝养成第一时间把钱存起来的习惯。
用动力带动储蓄。也许你的宝贝梦寐以求希望得到一架遥控飞机,那么就给他一张遥控飞机的彩色照片,贴在他的床头或者房门上,宝贝每天看着他的“目标”,储蓄的热情会大大增长,为了很快得到它,他便会更自觉的积极储蓄了。当他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愿望后,他更会发现储蓄的好处,而且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让宝贝知道他的钱能买什么。有些宝贝没有金钱的多少概念,遇到什么想要的东西如果爸爸妈妈没有买给他,他就会觉得是爸爸妈妈不愿意给他买,而从来不会从这个东西的价格是否能够接受的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当宝贝一角一元的把钱储蓄起来的时候,他就能深刻的感受到钱来之不易,而且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能买的起,从而更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
合理的花钱。你的宝贝已经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你便可以给他一些零用钱。但要时刻提醒宝贝少带些钱在身上。并且在花钱之前要自己想一想,这个东西是不是必须要买的。起初家长要监督宝贝零用钱的支出,并及时评价宝贝每次花钱是否正确、合理。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和理财经验的丰富,家长可以慢慢放手,给宝贝一些自由支配的权利,但父母必须给予指导。
在教会孩子存钱习惯时,爸爸妈妈也要以身作则哦。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