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日报“直言”专栏文章《青少年杀人案件值得个案研究》指出,应“从社会大环境上去考虑青少年犯罪”,说得很对。这“社会大环境”看上去复杂,但只要有一个环节做好了,一切都好办了。这个环节就是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犯罪心理辅导。
我特意留意了一下通缉名单,这些杀人青少年不仅多来自农村,而且是多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因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犯罪心理辅导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这一点在发达地区的学校做得较好,但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学校则严重缺失。为什么会缺失?缺人才!法制教育或许还好开展一点,跟公安部门联系安排一两名警察同志就行了。心理辅导可就没这么简单了,它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人才,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效果的事,需要耐心、长期的引导、干预。
由于经济状况等原因,要在欠发达地区长期派驻专业心理辅导人才可能不太现实,但是否可以招募一些有此特长的志愿者定期帮扶帮扶呢?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案例一:只肯穿黑衣的小男孩(Teddy男5岁)分娩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出事的前二三天几乎都没有睡过觉,只要一睡着就会梦见他们。”参与救人的长江大学学生昌子琪3日在此间对记者表示。虽然谈起当天的事情依然难掩悲痛,不过昌子琪微笑的告诉记者等下还要赶去教室上课。
10月24日下午,湖北荆州10多位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链”营救落水的两名少年,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事件发生以后,长江大学立即请来心理专家对生还的12位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我们先是让学生们倾诉,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情况进行个别疏导。”长江大学副校长李家宝介绍。参与救人的学生李立科告诉记者,“那些心理老师手里都有我们的电话,我们也有他们的电话,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沟通。”
长江大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程坤介绍,通过心理辅导,他感到了这些90后孩子内心强大的力量和无比的善良。昌子琪说,就算时间重来,她一样会下去救人,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两个比自己还小的孩子就这样死掉。
虽然3位英雄的生命已经远行,但他们精神的力量将在被救的儿童、伙伴以及难以计数的人身上继续张扬。
Teddy对上幼儿园特别排斥,虽然妈妈已经狠心坚持了一年,可是Teddy至今每天会在幼儿园门前挣扎、哭闹。Teddy妈妈说,幼儿园老师都反映,Teddy在幼儿园的集体感和动手能力都不行,脾气也特别犟。最奇怪的是,这孩子从来只肯穿黑衣服,不接受其它任何颜色。
Teddy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儿童心理问题情况。他的种种“怪异”的行为,无非就是孩子觉得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的反应。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能主动关心他,不要把他当成“怪孩子”,而是不动声色地让他帮助大家做事情,并且暗示Teddy“你能胜任”,这一情况就会明显改善。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出现了问题,但又没达到长期心理障碍的程度。一般来说,3~8岁的小朋友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大,诸如多动倾向、焦虑倾向、依赖倾向、怕输倾向等等。近年来,约有50%的儿童在这一阶段会出现类似情况,但是只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就绝不会转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但若是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加上幼儿园、学校的管理不够人性化,就非常有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案例二:精神压力大,孩子成结巴(小熊男7岁)
小熊今年二年级,在班级里他常常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就因为小熊说话总是结结巴巴。在学校一整天,小熊通常只说三两句话,还结结巴巴地话不成句。下课及午休时,小熊总喜欢找个角落待着,表情窝窝囊囊的。另外,他上厕所非常频繁,一天要跑十多次。
“不知道怎么养了这么个儿子?”小熊的妈妈开朗、好强,对孩子的一系列表现非常失望。据妈妈介绍,小熊3岁以前和别的孩子一样开朗活泼,刚会说 话的时候也不结巴。可是自从上了这所重点小学后,说话方面的障碍越来越大,直到结结巴巴地说不成句了,话也越来越少。
原来,小熊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孩子的成绩一直平平,所以他们几乎从不表扬小熊。有一次放学回家后,孩子高兴地告诉妈妈:“今天我主动给……给……教室的饮……饮……水机换了水。老师表扬我了。”妈妈随口回答:“学习总不行,尽干些闲事儿有什么用?”当时小熊就蔫在那儿了。
其实,小熊变成结巴的“罪魁祸首” 正是父母的高压政策。长期以来,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伤,自信心被强烈的自, 卑感取代。他的结巴不是生理上的原因,而是源于过度的精神压力,让他产生了语言障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案例三:话不投机,举着铁尺追老师(强强男8岁)
强强变成了学校的“高危人物”,要不是父母一再求情,他差点就要被学校劝退了。就在一个月前,好动调皮的强强因为受不了语文老师的批评,与这位老师结怨。一次上课,强强举手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但这位老师几次都没喊到他。下课后,强强便和老师理论:“你为什么不叫我?”老师批评他不守规矩。谁知强强竟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把铁尺开始追打老师……
原来,强强的父母因感情不和常吵架,伴随着拳脚相加。小时候强强会吓得大哭,渐渐对此也就麻木了,成了一声不吭的观战者。再后来,他甚至会帮助妈妈,企图与爸爸对阵。上学后,强强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也不愿理论,起初能忍则忍,忍不了就动手打架。
学校出面为强强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师认为,这是家庭暴力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并产生暴力倾向,属于儿童心理狂躁症。
在儿童时期,父母是他们学习和效仿的第一任人生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性。生活在矛盾频发且存在家庭暴力的环境里,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强强属于自卑儿童中“过分自我”,当自尊心自信心被打击后,挫折感上升为暴力反抗,是典型的儿童心理狂躁症。
“玩手指”儿童心理辅导新办法
“玩玩手指”,看似简单,却可以有效矫治儿童一些行为和学习障碍。
现在为人父母的这一代家长,小时候玩的游戏很多都要自己动手、自定游戏规则,例如扔沙包、打玻璃弹子等等。但这些游戏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小朋友的玩具都是现成的无需动手处理的,比如一按钮就能发声的电动玩具等——其实,正是这些玩具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三四岁就会写字、算术,但这个阶段最应该训练的是动作发展能力,也就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等。如果没能适时发展好这种能力,将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孩子经常在家中捣乱、自控能力差、冲动等,还不懂得恰当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只会发脾气,导致进一步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除了以运动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已经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伤害、不愿与人交流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用玩偶代替现实人物表演小型戏剧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会关系, “创伤”理解 事件的意义。
那么,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什么异常行为时,有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征兆,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呢?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情况明显变差、成绩大幅度下降,或者是孩子的人际关系大受影响,包括和其他小朋友、家人、亲人的相处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和孩子进行沟通。
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谨记不要追问“为什么”,因为“为什么”之类的字眼让小孩子有受责备和责怪的意思。家长更应该和小孩像朋友一样交谈,慢慢分析原因。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有问题,建议家长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平时,家长跟孩子好好沟通,是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最好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3-8岁的儿童,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是“亲子同乐日”——这一天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玩,而且要营造融洽轻松的气氛,不要变成“学习检讨会”、“家庭批判会”。而且,玩什么、到哪里玩、怎样玩之类的选择,不要一味由父母主导,要先听孩子的意思,多玩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