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孕妇都希望可以减轻分娩疼痛和减少分娩难度,那么,不如在分娩还未到来时,先和小编来了解影响分娩难易程度的因素以及减轻分娩疼痛的口诀吧。
一、影响分娩难易程度的原因
1、骨盆:如果女性骨盆在解剖上如若宽而浅,就利于胎儿通过。但有的准妈咪的骨盆在发育上有明显的变异,即骨盆深而窄,与男人的骨盆更相似。骨盆前后径相对长,而横径相对较短,胎儿就不易娩出。而有的骨盆呈偏平状,入口前后径很短,胎儿就不能通过骨盆人口。若是骨盆入口正常,中、下平面越来越窄,称为漏斗骨盆,亦会造成难产。医生会根据你的产前检查,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
2、胎儿:车子从隧道经过,势必要保证车子要比隧道矮,比隧道窄。要想顺利生产,自然也需要宝宝的配合。但凡宝宝的姿势、产式、体态、位置、头围、胸围,胎儿的数目等,都可能影响产程的顺利进行。如今,越来越多的巨大儿开始出现,不仅增加了准妈咪难产的几率,宝宝在以后的日子里患肥胖症、糖尿病等营养过剩的疾病几率也要比一般孩子高。
3、子宫的收缩力:当准妈咪到了分娩时候,子宫会开始有规律的收缩。在子宫肌收缩的作用下,胎膜发生破裂,受到压迫的胎儿无法继续呆在宫腔里,只好慢慢地向子宫颈口移动,宫颈口就开始扩张,将胎儿向外排出。假如宫缩力太强,产程过短会造成产道裂伤;假如产程过长,说明子宫收缩不佳或胎儿和骨盆不匹配,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做剖腹产。
4、心理因素:准妈咪健康的情绪也是顺利生产的主要原因。如果准妈咪在分娩的时刻情绪紧张,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兴奋,引起儿茶酚胺大量开释,使外周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增高,胎儿缺血缺氧,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情绪不稳定的孕妇,往往产程较长或伴有不规则的宫缩。
想要减轻分娩疼痛,妈妈可以试试以下的口诀哦。
二、减轻分娩疼痛的口诀
1、第一产程初期,又称潜伏期(宫口开大2~3厘米),子宫收缩较轻,每次持续30~50秒,间隔5~6分钟。
孕妈咪可以集中目视一个固定的地方,用鼻孔吸气,嘴巴呼气,腹部尽力放松。呼吸平稳每分钟6~9次,吸气呼气过程均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口诀为:“吸二、三、四,呼二、三、四”。
2、随后宫口快速开大,到了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宫口开大4~8厘米。此时,是产程中宫缩最紧、强度最强的时期,也是相对比较难以忍受的时期。子宫每2~4分钟收缩一次,持续60秒。
这时,孕妈咪应尽力放松,眼睛注视一定点,也是采取鼻吸气嘴呼气的原则,随宫缩的增强而加速呼吸,反之随宫缩的减慢而减缓呼吸。
口诀为:“吸二三四,呼二三四;吸二三,呼二三;吸二,呼二;吸呼,吸呼、吸呼;吸二,呼二;吸二三,呼二三;吸二三四,呼二三四”。
3、宫口近开全时,宫缩变紧密,间隔30~90秒,持续60~90秒。宫口由8厘米快速开大至10厘米。
孕妈咪此时要保持比较高位的呼吸,在喉咙处发生,微张开嘴巴吸呼(发出嘻嘻嘻的声音)。注意吸呼的气量要均衡,避免过度换气。每次宫缩来临时,连续4~6个快速吸呼再加大呼气。
口诀为:“吸吸吸吸呼,吸吸吸吸呼”。
4、到了第二产程,需要孕妈咪更好地配合,配合得好,宝贝娩出得就快。因此一定要宫缩时用力,宫缩停止时休息、完全放松。
宫缩出现时,要大口吸气后憋住气,用力向下使劲。头部可以抬起向肚脐方向看,下颌向前缩。尽可能憋气20~30秒,呼气后马上大口吸气,再憋气用力直到收缩结束。
5、在宫颈近开全,胎儿先露部达盆底时,孕妈咪会有一种不自觉向下用力的感觉,为了避免过早用力造成宫颈水肿影响产程进展,此时可以采用“哈气”的运动,也可用于胎头娩出过程中为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会阴裂伤,助产士也会让孕妈咪“哈气”。
对于分娩,准妈妈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分娩难易程度哦。
当很多女性得知自己怀孕后,在喜悦之后也不免担心和害怕。 可是,为什么有不少产妇在分娩时大呼小叫,大喊其痛!而有些产妇却能默默忍耐,一声不吭!
产妇对分娩疼痛表现不一的原因
首先是对分娩的过程缺乏科学的了解。女性在怀孕末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孕激素相对减少。雌激素可提高子宫肌肉对催产素及其他刺激子宫收缩物质的敏感性,加上宫内局部压力的增加,促使子宫产生强有力的宫缩。
其次是恐惧心理和疼痛敏感因素所造成。产妇的恐惧心理也是因为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只是道听途说,便认为分娩非常疼痛,甚至痛苦不堪,因而对分娩异常恐惧。还有些产妇平时就对疼痛很敏感,又轻信一些经产妇添枝加叶的形容,便想象着分娩时如何疼痛,这样势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样的心态肯定会加剧分娩时的疼痛。
其实,分娩只是一个生理过程,孕妇在临盆时,体内支配子宫的神经感觉纤维数目已很少了,一般不会产生强烈的痛觉。客观地说,分娩是有痛觉的,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会牵扯子宫邻近的某些组织器官,产生局部痛感。体力劳动者平时活动量大,分娩时比较顺利,痛感也相应减轻。脑力劳动者或平时活动少的孕妇,常常因极度紧张和恐惧而加剧疼痛。
由此看来,分娩的疼痛因人而异。但是分娩时妈妈的疼痛对宝宝非常有益。
分娩时妈妈疼痛的益处
有些产妇及家人误认为:剖宫产可免受痛苦,既不改变体形,又能保证婴儿的安全,剖宫产生的宝宝很聪明等,因此盲目地追求剖宫产。这主要是对正常分娩缺乏正确的认识。其实,分娩时的疼痛对母子更有好处——
分娩过程中子宫的收缩,能让胎儿肺部得到锻炼,让表面活性剂增加,肺泡易于扩张,出生后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少。
子宫的收缩及产道的挤压作用,使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排挤出来,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大大减少。
宝宝经过产道时,胎儿头部受到挤压、头部充血、可提高脑部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有利于新生儿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分娩阵痛使子宫下段变薄,上段变厚,宫口扩张,产后子宫收缩力更强,有利于恶露的排出,也有利于子宫复原。
免疫球蛋白G(lgG)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可由母体传给胎儿,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胎儿在产道内受到触、味、痛觉及本位感的锻炼,促进大脑及前庭功能发育,对今后运动及性格均有好处。
经阴道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没有疼痛就没有生育,这犹如真理般的定数让很多女人望而生畏。不过每个准妈妈分娩的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会对产痛的剧烈程度和长短产生影响。
分娩时为什么会出现疼痛?
1。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生活就像被装在一个口袋里一样,袋口处有扎紧的绳子,这扎紧的绳子就是妈妈的子宫颈口。子宫颈口和长长的阴道,由坚硬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组成,平时这些器官都是紧紧地关闭着,以防止孕期里的宝宝从口袋里滑脱出来。随着妊娠即将结束,这些坚硬的结缔组织和肌肉在临产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变松变软,以利于分娩时软产道的扩张便于宝宝从此通过。
分娩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把宝宝从妈妈的子宫和生殖道中挤排出来的过程。
然而,在分娩中若没有推动宝宝前进的动力,宝宝是无法娩出的。这一动力,主要就是妈妈子宫的收缩力(疼痛)。
子宫收缩力起两个作用:
A。促使子宫颈张开,宫颈口的张开还需要靠宝宝用自己的头硬顶,才能把它们撑到足够大,让自己的头和身体通过。而这项艰难的工作单凭宝宝自己本身是做不到的,只有靠妈妈的疼痛一次次推动的帮助才能完成。
妈妈在分娩中的痛感是由于妈妈的子宫在收缩引起的,而子宫的收缩正是在帮助宝宝扩充产道,推动宝宝前进。没有子宫的收缩力,宝宝就不能够把产道扩开。
B。产道的“大门”一旦被打开,宫缩又将会促使宝宝尽快娩出来到人间。因此说,妈妈的疼痛是必须的。
2。宝宝只有通过妈妈的产道才能获得新生,由于妈妈的产道并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一个上宽下窄,还略微上翘的弯行“隧道”。在这个隧道中还设有几道关卡。
其中间的两个路障之间的宽度平均只约有10个厘米,是宝宝的必经之路。由于产道的弯曲、狭小,当宝宝途经“隧道”时必需要做一系列的动作,以便使自己头部的径线缩小和让身体适应隧道的形状和大小后,才能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就是分娩机转中所说的: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拨露与着冠,仰伸,复位,外旋转,娩出。
然而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不是宝宝自己主动做出的,宝宝通过妈妈产道的某个路障时本身并不需要作任何动作和努力,一切都由妈妈的子宫收缩力和妈妈产道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给“包办”了。
如果不能及时变换姿势,宝宝就会被卡在此处,长时间留在此地就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宝宝姿势的及时变换需要强有力的推力才能完成,这个推力就是妈妈的子宫收缩力。没有分娩时妈妈的疼痛,可爱的宝宝就不可能降生,因此说妈妈的疼痛也是必须的。
3。最重要的是,宝宝经过阴道分娩,其头必然要受到产道的挤压,并被拉长变形。但这种挤压是为宝宝从“水中生活”过渡到“陆地生活”做的准备,对宝宝脱离母体而独立生活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子宫有节律的收缩,可使宝宝的胸廓受到相应的压缩和扩张,正是这种有节律的舒缩运动,能刺激宝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类物质)加速生产,这种物质能使宝宝出生后肺泡富有弹性,容易扩张。
子宫收缩反复挤压宝宝的胸廓,有利于将肺泡液及吸入的羊水挤出。随着宝宝降生的一声长啼,肺泡张开,从此开始独立的呼吸运动,而不至于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肺透明膜病变导致新生儿死亡。产道对宝宝头部的挤压还能刺激脑活素的释放,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因此说妈妈的疼痛给宝宝带来的益处是剖宫产分娩不能做到的。
子宫收缩力起两个作用:
A。促使子宫颈张开,宫颈口的张开还需要靠宝宝用自己的头硬顶,才能把它们撑到足够大,让自己的头和身体通过。而这项艰难的工作单凭宝宝自己本身是做不到的,只有靠妈妈的疼痛一次次推动的帮助才能完成。
妈妈在分娩中的痛感是由于妈妈的子宫在收缩引起的,而子宫的收缩正是在帮助宝宝扩充产道,推动宝宝前进。没有子宫的收缩力,宝宝就不能够把产道扩开。
B。产道的“大门”一旦被打开,宫缩又将会促使宝宝尽快娩出来到人间。因此说,妈妈的疼痛是必须的。
2。宝宝只有通过妈妈的产道才能获得新生,由于妈妈的产道并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一个上宽下窄,还略微上翘的弯行“隧道”。在这个隧道中还设有几道关卡。
其中间的两个路障之间的宽度平均只约有10个厘米,是宝宝的必经之路。由于产道的弯曲、狭小,当宝宝途经“隧道”时必需要做一系列的动作,以便使自己头部的径线缩小和让身体适应隧道的形状和大小后,才能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就是分娩机转中所说的: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拨露与着冠,仰伸,复位,外旋转,娩出。
然而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不是宝宝自己主动做出的,宝宝通过妈妈产道的某个路障时本身并不需要作任何动作和努力,一切都由妈妈的子宫收缩力和妈妈产道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给“包办”了。
如果不能及时变换姿势,宝宝就会被卡在此处,长时间留在此地就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宝宝姿势的及时变换需要强有力的推力才能完成,这个推力就是妈妈的子宫收缩力。没有分娩时妈妈的疼痛,可爱的宝宝就不可能降生,因此说妈妈的疼痛也是必须的。
3。最重要的是,宝宝经过阴道分娩,其头必然要受到产道的挤压,并被拉长变形。但这种挤压是为宝宝从“水中生活”过渡到“陆地生活”做的准备。对宝宝脱离母体而独立生活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子宫有节律的收缩,可使宝宝的胸廓受到相应的压缩和扩张,正是这种有节律的舒缩运动,能刺激宝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类物质)加速生产,这种物质能使宝宝出生后肺泡富有弹性,容易扩张。
子宫收缩反复挤压宝宝的胸廓,有利于将肺泡液及吸入的羊水挤出。随着宝宝降生的一声长啼,肺泡张开,从此开始独立的呼吸运动,而不至于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肺透明膜病变导致新生儿死亡。产道对宝宝头部的挤压还能刺激脑活素的释放,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因此说妈妈的疼痛给宝宝带来的益处是剖宫产分娩不能做到的。
分娩疼痛为什么要那么长时间?
临床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孕妈妈这样说:“如果再有X小时生不出来,我就剖宫产”。这说明了这些产妇对分娩过程还不了解。由于产妇产道的坚韧和曲折,宝宝的“出逃”之路是很难的,宝宝在妈妈产道中需要多次艰难地变换姿势后才能慢慢爬出,这个过程是缓慢的。
需要给宝宝慢慢地适应妈妈骨性产道的坚硬部分的时间。顺利分娩的过程就是妈妈的产力、产道与宝宝身体的径线相互适应的过程。既然是相互适应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长时间的疼痛是必须的,只有经过了长时间的疼痛,才能让妈妈产道的大门慢慢“打开”,让宝宝轻松地通过。
一般来说,初产妈妈的宝宝通过妈妈的产道一般需要12个小时-16个小时,而经产的妈妈则只需要8个小时-12个小时。
疼痛的时间和强度过短过急,容易造成妈妈产道的严重撕裂,发生大出血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及产伤。疼痛的时间和强度过慢过弱,又会造成妈妈疲劳,乏力使产程时间过长,器械助产率增加,使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产伤率都会有所增加。因此,正常的分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宝宝在妈妈体内需要跋涉的路途虽然只有约10余厘米左右,但前进的每一毫米都是靠着产妇的疼痛完成的。因此,准妈妈要正确认识分娩时疼痛的意义,为了小宝宝的健康,不能怕疼痛,只有这样才能生出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
编辑推荐:
分娩痛,等同于20根骨头同时骨折?
深入地了解分娩带来的疼痛
如何度过分娩的那一场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延伸阅读:
分娩时出现难产怎么办
子宫收缩乏力
良好的子宫收缩应该是宫缩间隔2~3分钟一次,持续40秒左右。宫腔压力>50mmhg(指压子宫肌壁不出现凹陷)。如果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高峰时用手指压子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我们就称之为子宫收缩乏力。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高龄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力是分娩的动力,它同时又受胎儿、产道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约。对分娩有顾虑的产妇,尤其是35岁以上的初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再加上睡眠减少,进食不足以及过多的体力消耗,均可导致宫缩乏力;胎儿大小不相适应或胎位不正,如臀位,则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因而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而导致宫缩乏力。由于缺乏有效的产力,又使得宫口扩张缓慢及胎头下降延缓,将出现产程异常导致难产。
枕位异常
如果是头位,即以头为先露先进入骨盆入口就是正常胎位。但是胎头在下降过程中还有一个枕位的问题。骨盆的入口平面是一个扁的椭圆形,所以胎头入盆时一般是以枕横位即胎头枕骨位于母体的侧面入盆的。进入到中骨盆时(即宫口扩张5cm时),骨盆形态变成了左右径小,前后径长的漏斗形,为适应骨盆的形状,胎头也必须旋转成枕前位,这样胎头就可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如果胎儿相对骨盆较大或产力差,妨碍胎头旋转,最后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这样胎头的径线增大,通过骨盆困难,则有可能造成难产。所以有的产妇及家属不理解:为什么医生一直说能生最后却生不下来?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分娩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