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生活的高质量而上升,其中的糖尿病是最为凶猛的一种。现如今糖尿病的影响日亦广泛,发病年龄层不断扩大,已有很多儿童和青少年被糖尿病纠缠,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们,常常无法正常上学、生活。那么青春期会对糖尿病病情有什么影响?
青春期是从性未成熟到具有潜在性生育力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激素及代谢变化亦随之发生。由Ⅰ型糖尿病引起的明显代谢紊乱,可干扰青春期激素与代谢改变的正常进程,而发生于青春期的急剧代谢变化,也同样可使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得到稳定控制,并影响着某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青春期对Ⅰ型糖尿病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1)青春期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一特定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常见现象,就是其青春期间血糖水平较青春期前高且波动较大。与青春期儿童相比,青春期前的儿童其平均塘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青春期,在青春期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渐下降。专家们认为,青春期血糖难以控制是由于青春期Ⅰ型糖尿病患者所经受的心理、社会压力的增加所致。若医生对青春期糖尿病患者不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则可能导致治疗不力,使血糖水平增高。必须注意到,在相同的青春期发育阶段,Ⅰ型糖尿病女孩患者常较男孩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青春期间黎明现象在临床上更为明显,故青春期的治疗目标应该是增加胰岛素的利用度。为达到这一目的,需改变青春期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的方案,以缓解黎明现象。
(2)青春期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目前认为,高血糖症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主要促进因素。然而青春期前高血糖症所引起的微血管损害,并不如青春期或青春期后相同程度的高血糖症所引起的微血管损害那样严重。事实上,青春期前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极为罕见。除视网膜病变外,青春期对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证明青春期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影响,由此证实了在青春期开始以后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处在青春期的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面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困扰,同时家长朋友要更加注意患儿的心理健康,给自已的孩子树立一个勇敢面对疾病,乐观面对生活的人生观,相信疾病是可以控制,生活是可以和常人一样的。
新华网消息 2007年12月25日,心理专家孙炳海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指出,社会应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发展性的、生长性的心理需求,要倡导发展性的心理辅导,让孩子“做自己的心理老师”。 他还认为很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在逻辑上讲不通,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的误差。
孙炳海说,人是有心理弹性的,人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为在面临危机的时候人有一种保护因子,这种保护因子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就是乐观、毅力、快乐、幸福感;如果从人与人之间的角度来讲更多的是一种人际资源,比如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之间、老师之间、同学之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都是科学家,这包括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知不觉地运用他自己的心理理论,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所以他们在遇到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总是意识到了现在我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它,这些方法解决得好不好,如果好我下次再用,如果不好我就调整,重新找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评估这个效果。总是这么周而复始地在循环应用,所以“人是科学家”在心理学上是非常强调的理论。从上述两点讲,人可以做自己的心理老师,广大青少年朋友也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是实践专家和理论专家都认为可行的。
孙炳海指出,从一些调查结果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存在许多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包括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尤其更需要重视的是发展性的问题,比如如何让孩子感到更快乐,如何在学校、社会、学业、社交、人际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喜悦和成功,因为人的一生当中有很多人生规划,我觉得这些发展性的心理需求更需要强调。而现在的调查更强调的是障碍性的问题,比如有无躯体症状。现在的调查方法是用你有没有哪些心理问题来表明你的心理健康,这本身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再加上测量的工具、测量的程序、统计的方法,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可能存在很大的误差。所以我认为孩子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发展性的、生长性的心理需求,我觉得这种导向还是蛮重要的,要倡导发展性的心理辅导,而不是说他现在头疼医头,脚疼治脚,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从生长性、发展性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更理想一些。
孙炳海指出,孩子做自己的心理老师首先要适合其生长性的心理需求,还要有专职的学校的心理学家、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来提供帮助和指导。 孩子做自己的心理老师会有一种自主感,有一种控制感,觉得自己是主人,是心理学家,因为他发现他自己思考的、实施的、体验的方法原来和心理学家是非常一致的,他会有一种很强的体验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还会产生问题意识,在确定问题、寻找资源然后去实施、评估、反思中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同时在此过程中突出和强调的个人的主动性,强调他所拥有的人际资源和他自己的个人品质问题,这些都是做自己的心理老师——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所具有的优势。
孙炳海强调,孩子具备原认知的能力,自我监视,自我监控的方法就是原认知,而这些方法和策略不要直接去灌输,否则就会成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直接教授法,可能会事倍功半。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如何判断新生儿发烧
下面提供父母几招辨别宝宝发烧的方法:
1.用触觉的方式,可发现宝宝的身体及额头温度比平常高。
2.以量体温的方式确知。如果宝宝体温超过摄氏37.8℃,即表示已发烧。
3.宝宝发烧时的外表特征: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并显现哭闹不安。
4.若已发烧一、二个小时,或因疾病引起之发烧,通常会影响宝宝食欲。
5.宝宝发烧后,其尿量较少且颜色较深。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