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地包天”的口腔不良习惯有哪些呢?
伸舌习惯在乳牙和恒牙替换时,许多儿童经常好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刚刚长出的恒牙,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吐舌或舔牙的习惯,继而形成开(牙合)或双颌前突,后者表现为上下牙往外支,即人们常说的“包牙”。
咬唇习惯这一习惯大多发生在6~15岁之间,常由于儿童情绪不好,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女孩较多见。咬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其中,咬上唇习惯可形成上前牙倾斜、下颌前突、下牙前突。
吮指习惯吮指活动是婴幼儿最初学会神经反射的一种行为,正常儿童几乎都有吮指习惯。一般认为,3岁前有此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6岁逐渐减少或消失。如在此后仍有吮指习惯并有一定强度的话,就会导致明显的错(牙合)、畸形。
吮吸功能异常吮吸功能是婴儿出生以后获取营养的必要条件之一。婴儿刚出生时,下颌骨处于远中位置,通过正常的母乳喂养,给下颌带来一定的功能性刺激,促进下颌的生长并使下颌调整到中等位置。若为人工喂养,可由于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或橡皮奶头大小不适等原因而形成错(牙合)、畸形。
乳牙反(牙合)不经矫正的话,半数以上将发展为恒前牙反(牙合),且症状会有所加重。乳牙反(牙合)矫正后,恒牙再发生反(牙合)的可能性减小。乳牙期的最佳矫正时间是3~5岁,疗程为3~5个月。替牙期也是反(牙合)矫治的关键期,戴用功能矫正器可将(牙合)、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
目前,许多年轻的父母常常认为孩子还小,过早矫治太遭罪,等到牙齿长全后再矫正“兜齿”也不迟,这是认识误区,会贻误最佳矫正时机。因为过了替牙期,这种反(牙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均已形成了骨性畸形,常规的矫正方法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有求助于外科手术了。婴幼儿时期,由于吸吮动作本能的反射、喂养不足、某种惧怕或不愉快等心理因素,婴幼儿自发地产生吮拇指或示指、吮唇等不良习惯动作,可能会产生暂时的开颌。持续到4岁,会引起口腔肌肉的异常功能及牙颌的变化甚至错颌。所以,首先应判断不良习惯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护理和心理疏导,使儿童尽早放弃不良习惯。若不能克服不良习惯,应采用矫正器帮助患儿克服不良习惯。
1.吮指吮拇指或食指,常会引起上前牙前凸,形成前牙深覆盖。甚至导致前牙的空隙,继而产生不良的舌习惯。使得面型、牙弓长度、高度、宽度都有明显变化,还会影响语言的发音及正常的切割功能。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可使用口腔不良习惯矫正器。
2.吐舌习惯吐舌习惯多发于替牙期,也常继发于吮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儿童吞咽异常时,舌呈一种前伸位,造成吐舌习惯,矫正应首先去除病因,同时用舌习惯矫正器和肌功能训练来治疗吐舌习惯。
3.异常唇习惯异常唇习惯中,咬下唇的不良习惯,使上前牙唇向移动,下前牙舌向倾斜,咬上唇的不良习惯形成上下前牙的反颌关系,应及时治疗。
4.口呼吸由于过敏性鼻炎、鼻结构异常、扁桃体肥大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口呼吸导致牙弓狭窄,上前牙前凸,患儿的颜面表现开唇露齿,治疗应首先去除病因,治疗引起口呼吸的各种疾病,同时可做唇肌功能训练;对于引起牙弓狭窄患儿可用扩弓法扩弓。
林松,济南市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
近日,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宣布召回三种儿童止咳糖浆。虽然这3种产品在我国市场上并无销售,但专家建议,夏天是儿童咳嗽的高发季节,家长不要给孩子滥用止咳糖浆,尤其是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的止咳糖浆。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介绍,儿童止咳糖浆是一类较容易被滥用的药物,目前大部分为非处方药,家长在购买时带有随意性,宝宝一有咳嗽症状就给宝宝吃,而这类药物由于口感较好,儿童很容易对其上瘾,所以家长在使用儿童止咳糖浆时要分清类别:对于有痰的咳嗽,需对症使用化痰止咳露,一般作用于外周,不易引起成瘾;而有的咳嗽需要从中枢抑制,例如严重的刺激性干咳,需使用具有镇咳作用的止咳糖浆,而这是作用于中枢的,大多含有可待因成分,易成瘾,要谨慎使用。(
美国研究者发现,超重或经常尿床的儿童,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美国新泽西州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的约瑟夫·G·巴罗恩博士调查了149名年龄在5岁—15岁之间,患睡眠综合征的孩子的睡眠情况,并与139名正常孩子作对比。通过综合分析孩子们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尿床频率、打鼾史、糖尿病等信息,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超重会使睡眠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4倍,而尿床会提高5倍。
巴罗恩的研究小组认为,尿床的胖孩子应警惕是否有睡眠问题,尤其是那些尿床治疗总没有效果的孩子。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