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儿子四岁了还天天尿床
网友:我儿子今年已经四岁了,可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睡觉,晚上每隔1个小时不把尿的话就会尿床,这是病吗?该如何处理?
解析:从心理生理两方面调节
一般来说,孩子在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大为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尿床,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若3岁以上的小儿入睡后还不能控制排尿,从而不自觉的尿床则视为遗尿症。
引起遗尿症的原因有很多,虽然有一些是由疾病引起的,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所以,对于4岁还尿床,应先去医院诊治,如果是器质性的尿床,如由于脊髓炎、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较小、蛲虫病等引起,则疾病治愈,遗尿也就痊愈了。
在排除疾病因素外,那么就是功能性遗尿了,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心理、生理及生活习惯方面进行调整可治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在孩子尿床后,不应该对孩子大呼小叫或者责骂,更别动手打,家长应该对孩子劝说、安慰,使孩子知道这是暂时性的功能失调,可以治愈,从而解除精神负担。当然也得注意,别让孩子觉得尿床无所谓。
2、在生活习惯上,让孩子在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睡前让孩子小便一次,夜间可叫醒两次,让孩子起来小便。还可在孩子尿急的时候,稍微让孩子憋一小会儿,锻炼他的膀胱。在睡觉前,别让孩子太过兴奋;晚饭后少喝汤水。
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8岁男孩,小学三年级学生,自幼尿床,每周3-5晚,每晚1-2次。患儿体格发育、说话、走路、上学与同龄儿童相同。5岁家人开始予患儿中药、土方、偏方治疗,但效果欠佳。幼时患儿家人工作繁忙未予患儿正确排尿训练,夜间用尿不湿到将近3岁,患儿夜间难唤醒。到我院就诊后经详细问病史和体检,并行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脊柱x线等除外可排除糖尿病、脊柱裂、器质性神经和泌尿系统疾病等继发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遗尿,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遗尿症。予弥凝和包括排尿训练在内的干床训练治疗,2周多患儿夜间尿床次数减少,3月后患儿夜间不再尿床,逐渐减量弥凝用量至停用,继续排尿训练在内的行为心理综合治疗,6月后随诊患儿尿床未再反复。
1. 什么叫尿床(遗尿症)?什么叫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答:尿床是指患儿达自主排尿的年龄后仍不能自主而随意排尿。临床多指5岁以后的儿童在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现象。1998年国际儿童尿控协会( ICCS) 公布的原发性夜间遗尿症诊断标准为: ①在不合适的或社会不能接受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正常排尿,即遗尿患儿睡眠时排尿在床上, 通常不会因尿湿而醒来,有遗传倾向; ②年龄≥5岁; ③ < 10岁, 每月遗尿次数≥2次, ≥10岁, 每月遗尿次数≥1次; ④尿量足以将床单湿透; ⑤自出生后发生遗尿, 没有连续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 ⑥可以同时并发白天急迫综合征、排尿障碍及尿床。必须排除常见的、可能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如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糖尿病、尿崩症和神经源性膀胱、大脑发育不全等; 并且排除治疗前存在高血压的患儿。
2. 儿童遗尿症分为几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答: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两大类。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患儿,一般无器质性疾病,是由于膀胱控制排尿的功能发育不良所致。患儿持续发生,从未有6个月以上不尿床的。 继发性遗尿: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和精神创伤或行为问题等疾病。
3.遗尿症对患儿有什么影响?
答: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遗尿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随患儿年龄增长,患儿由于尿床而苦恼和羞愧,且不被家长与老师、同学等理解,易受惩罚及受歧视,故多数精神压力大,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悲观离群;对家庭及学校生活满意度低,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社会参与能力差,自我评价差。如患儿长期尿床得不到治疗将影响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家庭,家庭负担加重。
4. 遗尿症病因是什么?
答:遗尿病因复杂。其继发因素有:糖尿病、脊柱裂、尿崩症、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如大脑发育不全、器质性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和肾病等和精神创伤或行为问题等多种因素。原发因素是指临床上排除了常见的、可能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遗尿症患儿存在某些功能方面的异常,如抗利尿激素(ADH)昼夜分泌节律异常:常小儿在夜睡中有一个ADH的分泌高峰使夜间尿量分泌少于白天,但多数遗尿患儿夜间ADH分泌高峰缺乏致夜尿增多而遗尿。膀胱功能失常包括功能性膀胱小容量和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尿时括约肌和逼尿肌不协调,日间出现尿频,夜间膀胱不稳定收缩,膀胱容量少而导致遗尿。常见是进行不适当或不合适大小便训练,会逐渐损害孩子尝试膀胱控制的能力,而训练不当的心理压力出现在幼儿期会损害儿童建立膀胱控制能力 .睡中觉醒障碍:遗尿患儿另一主要表现为睡眠深不易醒。患儿唤醒界值高,发生遗尿时无觉醒功能。大脑皮层对膀胱充盈不敏感,不能觉醒自觉排尿,或大脑皮层对膀胱控制能力减弱,膀胱自主收缩而产生遗尿。
5. 目前遗尿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继发性遗尿症必须治疗其原发疾病。原发性遗尿症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遗尿警报、干床训练等心理行为综合治疗等。
6. 治疗遗尿的药物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分为三大类:抗利尿激素(弥凝)、抗胆碱能药如奥昔布宁(尿多灵)、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三类药各有其优缺点和相适应的适应症。目前国内外以抗利尿激素(弥凝)为治疗原发性遗尿的首选药。
7.什么叫遗尿警报?
答:遗尿警报是让患儿睡在一个特制的床单上,床单内放着分别用纱布包好的两个电极,电极的一端与电铃或报警器连结,另一端与电池连结。当患儿遗尿时,少量尿液使纱布潮湿而导电,并使电路接通,发出铃声或报警声唤醒患儿起床排尿,经反复应用和适当的奖赏后,患儿睡眠中尿床逐渐减少,直至膀胱充盈时会自动起床排尿。其原理是条件反射:通过这个连续不断的刺激,使儿童逐渐改善排尿,它包括开始意识到需要排尿,因为尿意而自动醒来及自己控制外部括约肌以延缓膀胱排空。其治疗历史悠久,相对高成功率和低复发率,直至今日仍是最佳的治疗选择之一。
8. 什么是遗尿症的干床训练?
答:它包括唤醒训练、自主排尿功能训练、责任训练、奖励强化体系、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等措施。是近几年来国际上令人瞩目的治疗儿童遗尿的方法。
9. 儿童遗尿症到底能不能治好?
答:能。但遗尿症的治疗不单纯是医生的处方药物治疗,而是一个患儿、家属、医生之间的互动,联合治疗为治愈儿童遗尿症带来了希望。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4岁半还遗尿,到底算病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到医生诊室。医生询问情况后淡淡地说:“岁数还小,根本不算病。回家训练训练孩子就行。”母亲听完大放苦水:“别人家的孩子1岁多就不尿了。我的孩子眼看5岁了还尿炕,怎么能说没病呢?。”说完,她从兜里掏出一份医疗广告,带着哭腔说:“人家都说了,孩子3岁以后还尿炕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大夫,我求求你,给好好治治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副主任侯英告诉记者,医学上认为孩子控制排尿行为的神经系统完全发育成熟是在5周岁之内的事情。因此临床上只要孩子小于五周岁,医生就不会诊断其患上遗尿症。有些孩子之所以在1岁多就不遗尿,只是神经系统发育较快、较好而已。如果孩子在5周岁以后还遗尿,则应该到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小儿发育科接受规范治疗。首先应检查尿常规,看遗尿是否是由泌尿系统炎症导致;其次做一个腰部X光片,看孩子是否患有由“骶裂”带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有时,泌尿系统彩超或B超也有必要做。它能看出孩子泌尿系统是否有畸形。总之,科学的检查和治疗很重要。家长不要因“3岁以后还尿炕会影响智力发育”之类的说法而乱了阵脚。
方法不得当,白训练半年
陈女士的儿子今年7岁,被医生诊断为遗尿症。此后,她按照医生的要求,每天夜里11点起床,帮助他排尿。可是大半年过去了,儿子尿床的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侯英说,有些家长虽然准时准点地帮孩子接尿,可是并没把孩子人家完全叫醒,所以就做了无用功。训练期间,孩子在睡前两小时内不要喝水、吃水果。这种训练要坚持至少半年以上才可以。如果训练后仍不见效,医生还可以给孩子做尿流动力学检查,或者用药物干涉膀胱的兴奋性。
侯英说,虽然孩子在5岁以后遗尿可被诊断为遗尿症,但是有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自然消失。而且从临床观察来看,大多数患遗尿症的孩子是神经系统发育较晚和生活习惯不佳造成的,经过训练可以痊愈。所以,家长对治疗孩子的遗尿要有信心。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
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延伸阅读:
新生儿鼻塞怎么办
热敷鼻子
如果是新生儿只是因为受凉出现了流鼻水、鼻塞的情况,而身体没有其他不适的话,可以通过用拧干的热毛巾敷在宝宝的鼻子到口的部分,鼻粘膜湿润之后,新生儿就会觉得舒服,也可以喂宝宝喝点温开水,能够帮助缓解鼻塞。要注意热敷的温度稍微高于宝宝的低温即可,以免烫伤宝宝。
空气湿润
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会导致小宝宝的鼻粘膜变得干燥,流出的鼻涕容易结成鼻痂,加重鼻腔堵塞,导致宝宝呼吸不畅,影响宝宝吃奶、睡觉。所以室内空气较干燥的时候可以使用盆装水或者是加湿器来湿润空气。
去除鼻痂
新生儿的鼻腔较小,容易因为鼻痂堵塞鼻腔而引起鼻塞,所以爸妈们学会怎么帮助宝宝去除鼻痂也是帮助缓解鼻塞的必备技能。
1、不能用硬的或者是尖锐的物件直接挖宝宝的鼻孔,以免损伤鼻粘膜。
2、可以用棉签蘸少量的水或者是乳汁让鼻痂变软之后再用棉签帮助宝宝打喷嚏去除鼻痂。
3、用棉签在软化鼻痂之后用棉签在鼻腔内转圈以吸附鼻痂,用棉签将鼻痂带出鼻腔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