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吃不饱,其实这个问题对新生儿来说并不存在。因为新生儿的胃容量很小,即使母乳量的确较少,通过孩子频繁的吮吸,也能吃饱。而且频繁的吮吸可以刺激泌乳,让乳汁逐渐多起来。所以不要着急添加代乳品,以免减少孩子吮吸频率,减少乳腺刺激,导致最后乳汁真的不够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另外,孩子可能出现腹泻、体重增长不理想等问题,千万不要把这些简单归罪于母乳喂养。任何食物喂养的孩子都可能出现问题,相比之下,母乳喂养的孩子问题要少得多。坚定信心,才有可能最终成功实现纯母乳喂养。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孩子应该按时喂养,即使新生儿也不例外。实际上,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胃容量和消化能力都不同,所以不能一刀切地按时喂养,按需喂养才更符合初生阶段孩子的身体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
按需喂养就是饿了就喂,不饿就不喂。孩子啼哭时,给奶就停止了,说明饿了,就是需要喂了;而给奶不吃,就说明不饿,可以暂时不喂。不过喂奶间隔不能超过4小时,以免出现低血糖。
在母乳喂养时都应注意有关事项。
(1)母乳喂养性黄疸。也称为“缺乏”母乳的黄疸。一般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3~4天,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孩子。究其病因有:①添服了口服葡萄糖液;②不经常哺乳;③胎便排出延迟。这些原因使新生儿缺乏母乳的喂养,造成黄疸婴儿。
母乳喂养性黄疸处理方法:①母亲一定要做到勤喂乳,在24小时内哺乳在8~12次,或者更多;②要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确实有效地吸吮到乳汁;③注意大便形状;对胎便排除延迟的新生儿可行灌肠处理;④限制辅助液体的添加,使婴儿充足地摄取乳汁。
(2)母乳性黄疸综合症。其发生率为1%,一般发生在生后7天左右。黄疸可持续3周到3个月。多见于经产妇的新生儿。婴儿全身情况良好,发育正常。究其病因,认为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酰酶分裂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增加了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升高了血中的胆红素值。
对此病的处理首先要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黄疸的病症。如胆红素不少于20毫克%(342μmol/L)不必暂停母乳喂养,如果超过20毫克%(342μmol/L),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但母亲要挤空乳房内乳汁,以免日后乳汁分泌减少。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