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的生理功能之心的生理功能

老硕now

老硕now

2016-03-28 12:42

五脏的生理功能之心的生理功能,下面我们一一讲述五脏的生理功能,首先看心的生理功能。

  下面我们一一讲述五脏的生理功能,首先看心的生理功能。

  心居于胸腔,隔膜之上,圆而尖长,形似到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 “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络属,所以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1.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脏生成篇》),这就是心主血。脉,就是血脉,又称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因此,心主血脉实际上是针对心脏、脉和血液所过程个一个相对独立系统而言的。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因此,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对于心、脉和血液所构成的独立系统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心主血脉

  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的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的表现。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衰少,血脉空虚,同样也能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血液的正常运行。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外在表现,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色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以及脉象结、代、促、涩等外在表现。

  2. 心主神志

  心主神志,就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我们讲的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都包含在神的范围内。换句话说,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我们在这里讲的心主神志就是指狭义的神。心主神志,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论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心主神志,就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仅经归属于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灵枢·本神》中提到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就是接受、担任的意思,就是说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作用。“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都是心主神志之意。所以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 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努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与心则神应,此所以五志为心所使也”,还有“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发”。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者可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因此,如果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也就会出现神志的改变。

  二、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 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的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所以把喜、怒、忧、思、恐称为五志,分属与五脏。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五志之中,喜为心之志。喜,一般说来,对外界信息的反应,是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言“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是,如果喜乐过度,由可使心神受伤。“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从心主神志的生理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和不及的变化,一般说来,心主神志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素问·调经论》)。但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2. 在液为汗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的液体。所以《素问·阴阳别论》中说“阳加之阴谓之汗”。“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汗液的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所以说“汗为心之液”。

  3.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就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是光彩的意思。其华在面,就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县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可见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白光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等。

  4. 在窍为舌

  在窍,就是开窍的意思。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舌者,音声之机也”。舌的味觉功能和正确地表达语言,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謇(jian3)等病理现象。“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为丰富,因此,从舌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甚则生疮;若心血瘀阻则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等。

  这是我们讲的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在窍为舌。

  书上还提到心包,又称“膻中”。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五脏的生理功能之心的生理功能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五脏的生理功能之心的生理功能

五脏生理功能之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五脏生理功能之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肾上腺的生理功能

疾病预防
肾上腺的生理功能

碘的生理功能

生活百科
碘的生理功能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女人阴道生理功能

生活百科
女人阴道生理功能

乳房有什么生理功能

女人养生
乳房有什么生理功能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痰饮和瘀血为什么是致病因素

痰饮和瘀血为什么是致病因素

五脏与六腑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