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宝宝语言发育有新招儿

薄美梅

薄美梅

2015-12-12 21:10

幼儿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不知道改正。随着道德感、羞耻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幼儿将逐渐学会知错就改。

怎样让孩子知错即改

thgkgyx 的原帖: (写于3/26/2001 1:45:23 PM)

前两天和同学们聚会,因为都已为人父母所以就交流了一下教子经验。大家认为我在孩子不听话、做错事时,采用罚站小床;或是当他非要在厨房玩不出来,我会假装把门关上等做法是在吓唬孩子,这样不好。这样真的不好吗?如果这种做法不好,那么应怎样对待犯错误的孩子呢?我是坚决反对打孩子的,因为我的孩子还只有20个月,所以说教方法也不太奏效。

tt801 的回复: (写于3/26/2001 4:05:57 PM)

我的看法是:
一、让孩子不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是一种奢望,或者干脆说就是不可能的。
二、说教是肯定有必要的,但需要在孩子冷静的时候,找准契机,用故事或身边的例子打比方讲给孩子听,便于孩子入脑入心,但不可奢望很快见到成效,但一段时间以后,效果肯定是会看得见的。
三、育儿的经验一方面参考专家们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总结,只要你是个肯对孩子的教育用心的妈妈,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总是对的。

判别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有新招儿

一天,刘伟的爸爸又看见刘伟在打邻居家的孩子,就把他拉回家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可是,这并没有起什么作用,过了几天,刘伟又在打别的小朋友了。刘伟的妈妈提醒孩子的爸爸:“咱家的刘伟是不是心理不太健康啊?”刘伟的爸爸反问:“你怎么知道孩子的心理是健康还是不健康?”刘伟的妈妈也难住了,是啊,怎样判别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人的心理是大脑内部的活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确实tulaoshi.com给人们了解人的心理状况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困难很大,并不等于没有办法。心理学家指出,对人的心理的了解甚至测量,可以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来进行。因为,人的行为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各种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滑动与之相对应。透过人的行为这个窗口,就可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情况。

因此,可以从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偏离正常情况,偏离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健康的程度。在心理学上,把偏离正常行为的行为称做问题行为。心理学家往往以问题行为的多少和严重程度,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情况。当然,这要求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才行。但是,在家庭条件下,家长们也可以根据下面一些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做出简单的判断。

  1.看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该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的一般的、典型的行为特征。一般来说,在某一年龄阶段常见的、而且属于正常的行为,如果到了另一年龄阶段依旧存在,孩子的心理可能就有问题了。例如,2岁左右的孩子爱发脾气,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如果到了6、7岁,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经常发脾气,那就是问题行为了,反映出心理健康欠佳。又如,大部分学前儿童都比较怕动物和陌生人,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还害怕动物(包括一些惹人喜爱的小白兔、小猫等)和陌生人,则是情绪障碍的表现。

  2.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孩子偶尔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不能算是心理有问题。如果孩子的某种问题行为经常出现,家长就要重视,并考虑孩子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人员咨询。例如,大部分儿童都有一两种害怕的东西,如黑暗、巨大声响等,这种惧怕不需要特殊帮助,随着孩子的长大就会自行消失。但是,一个儿童若是有多种惧怕,十分胆怯,甚至不能独自接触社会,这种表现就不正常了。又如,小学阶段的儿童每月可能发一次或几次脾气,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孩子每天都发脾气,那就应该查查原因,并及时给以帮助和教育。

  3.问题行为表现的严重性。每个孩子几乎都有一些偏离正常行为的现象,问题轻微的,不能说明孩子的心理有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很可能心理健康状况有问题。比如,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受到家长的百般爱护,对于上幼儿园,一般的孩子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困难。多数孩子经过父母或老师的诱导和帮助,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但是,也有少数儿童害怕上幼儿园达到了恐怖的程度,一说起上幼儿园,他们的脸部表情呆板或惊恐,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出汗、面色苍白、呕吐、腹泻等各种躯体症状。这种行为就属于异常,达到了心理障碍的程度,即患有“恐怖症”。

  4.问题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一些情况下,儿童的行为看上去是异常的,但仔细观察分析,它却是对不正常环境的正常行为反应。例如,儿童的对抗行为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唠叨不休,处处限制孩子行动的缘故。儿童的攻击行为,如喜欢骂人、打架,可能是模仿家长经常与人吵架或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也有青少年有偷窃和逃学的不端行为,这与家庭不和、父母对孩子的冷淡或教师的歧视态度有一定关系,因为这些孩子可以从“伙伴”那里得到家庭或老师不能给予的感情与温暖。孩子的这类行为不说明孩子的心理发育有什么障碍,而反映了畸形环境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改变这类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主要是改变环境和教育方式。

  所以,判别儿童心理是否健康,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鉴定。切忌孤立地看到某种行为就随便下结论,说这个孩子心理健康、那个孩子心理不健康,以防错误的看法给孩子和家长造成心理负担,把本来健康的心理搞得反而不健康。

让宝宝学会知错就改有新招儿

幼儿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不知道改正。随着道德感、羞耻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幼儿将逐渐学会知错就改。

培养幼儿知错改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幼儿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不知道改正。随着道德感、羞耻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幼儿将逐渐学会知错就改。

家长应正确对待幼儿所犯的错误,避免使用责骂、逼迫等粗暴方式,这不仅不会帮助幼儿认识错误,反而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1、让宝宝学会认错

宝宝没有学会道歉,可能是因为不懂得是非概念,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改正错误。因此,家长切不可对宝宝动辄责备,应耐心地告诉宝宝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认错需要一定的勇气。宝宝不敢认错,可能是害怕承担后果,家长应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宝宝,避免宝宝产生畏惧感。

2、宝宝犯错要及时纠正

当宝宝做错事时,家长应及时地给予并纠正,让宝宝知道错误不是不可挽救的,只要Tulaoshi.Com改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谅。家长千万不要在宝宝做错事后,一味地批评、指责宝宝,这样易导致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以后犯错时就会总想找借口推托。

对懂得道歉但又频繁犯错的宝宝,家长不仅要注意宝宝的言语道歉,更要关注宝宝改正错误的行为。

因此,如何处理宝宝所犯错误的方法,比宝宝犯的错误更值得家长思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3、家长应学会向宝宝认错

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家长向宝宝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家长为了维护作为大人的面子,仍然坚持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

研究显示,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可以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向宝宝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丧失尊严,反而会让宝宝更加尊敬。

孩子知错又犯错怎么办

孩子知错又犯错,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孩子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明知是不对的事仍要去做,这主要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如:爱哭不是好孩子,可达不到目的还是哭;明知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玩,可忍不住还要去抢别人手中的玩具……孩子往往只顾满足自己一时的愿望而忘记必须遵守的规则。

2、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增多,他们周围生活中有一些不好的事例,由于孩子辨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往往也去模仿。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方法不一致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进步。如:老师教育小朋友要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而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的这样教育孩子:“谁敢惹你,你就打他。别怕,咱不能受人家的欺负!”这样一来,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或行为上的矛盾。虽说打人不对,可有家长支持,孩子就无所顾忌了,于是会产生知错犯错的行为。

3、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惩戒不严。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无动于衷,从不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看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

由于家长的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经常以摔打物品或其他破坏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故意把爷爷奶奶的报纸撕碎,故意把妈妈的毛衣针折断,故意把玩具损坏等等。家长的多次妥协,使孩子为所欲为。因此,明知故犯成了孩子要挟大人惯用的手法。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知错又犯错的不良行为呢?

1、 应当重视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控力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将有益于终生,要让孩子学会自控,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晚上收看电视节目,一家人各有所好,不能让孩子独揽收视大权,懂得照顾别人;家长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指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在理解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学会约束自己,进而发展到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2、 家庭教育要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处理。必须向孩子严厉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并要根据孩子错误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做错事后所引起的不愉快,从而牢记教训。对孩子故意的破坏性错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要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教育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能性急,帮助孩子逐步明白道理,学会自尊、自律。

3、 家长应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家长处理孩子的问题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如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或是主观武断冤枉了孩子。事后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向孩子道歉,并表示今后注意改正,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孩子会在家长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对纠正孩子知错又犯错的毛病极为有利。

4、 强化训练。家长可利用孩子模仿力强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孩子重复练习正确的行为,以克服和纠正不良习惯。如:带孩子去邻居家串门聊天,练习礼貌待人;饭前让孩子摆筷子、般椅子,练习关心和尊重长辈;让孩子收拾玩具,练习爱护玩具和做事有条理……。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引导宝宝语言发育有新招儿

睡前为宝宝朗读故事

声音对于宝宝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对书面语言尚不熟悉。因此“听觉阅读”十分有利于宝宝语言智能的发展。可以每天在宝宝入睡前为他们朗读故事。爸妈的朗读必须咬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朗读不必完全照搬书中的文字,可根据故事情节增添一些形容词或象声词,培养宝宝的倾听能力。

引导宝宝看图书画面

爸妈可用手指随故事情节在画面上移动,也可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如:他又换了一件什么衣服?住在什么地方?手里拿着什么?等文字语言以外的内容。

引导宝宝完整复述

讲完一个故事,应与宝宝一起交谈,让宝宝可以将主要内容复述。以便宝宝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口头言语的表述水平。当宝宝在说的时候(m.tulaoshi.com),爸妈必须注意倾听。

当宝宝还处于1~3岁的婴儿期时,我们可以让他们经历“前图画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来增强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为今后的语言智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图画书阅读经验

前图画书阅读经验,就是让宝宝获得若干具体的学习行为经验,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翻阅图画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翻图画书的规则方式;读懂图画书内容的经验,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连起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图画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爸妈念图画书,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

前识字经验

向宝宝提供的前识字经验有两方面的具体内容: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前书写经验

让宝宝学会握笔等方法,包括培养宝宝对文字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能力。

综上所述,让宝宝在实际生活中去交流、去体验,宝宝的语言智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引导宝宝语言发育有新招儿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引导宝宝语言发育有新招儿

宝宝语言发育有规律

分娩
宝宝语言发育有规律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育儿百科
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育儿知识
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宝宝语言发育缓慢有哪些表现

幼儿 婴儿
宝宝语言发育缓慢有哪些表现

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育儿知识
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上班族妈妈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上班族妈妈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健康快车:乳罩致现代妈妈奶水少

健康快车:乳罩致现代妈妈奶水少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