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打骂也能教出优秀孩子

joeaki1983

joeaki1983

2015-12-12 20:10

英国的儿童保护组织、人权组织多年来一直要求彻底把家长打孩子行为列为非法。但迄今为止英国政府似乎顶住了压力,保持现行法律不变。

有多少父母这样带孩子的

文/青梅竹帚的传说

事情已经过了两天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无法理解。

上周六晚和朋友们到一间会所卡拉OK厅唱歌,当时大约九点钟,这间卡拉OK厅很小,但气氛还不错,像小小迪厅。我们是第一桌,大家有的玩骰子,有的唱歌,玩的很开心。

一会儿,又来了一桌,还带着一个大约四五个月的宝宝,宝宝显然无法适应歌厅的环境,睁大眼睛四处看。当时音响声音很大,屋厅有不停转动的彩灯,抽烟的,喝酒的。。。当时我的心就提到嗓子眼,觉得很不舒服。真希望他父母带他快点离开,可是他们竟然没有离去的意思,一直带着宝宝坐了大概1个多小时。

这期间,又来好几桌,其中有一桌还带着一个两岁和一个五岁的小朋友,这两个小孩上台唱了一首歌。然后大概睡着了,可是他们离开的时间是晚12点后(因为我们12:30离开)。

且不说大小孩,那对带着小BB来歌厅的父母可以毫无顾虑地坐那么久,不考虑噪音和五颜六色的彩灯对孩子的影响,小BB不会说也不会走,无辜忍受父母带给他的“娱乐”。

是我少见多怪,还是有的父母就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呢?

外国父母打不打孩子?

  自己的孩子打得打不得?打了又如何?

  大西洋两岸前后脚公布的两个有关大人打孩子的调查结果,引出今天这个孩子教育中让人容易激动的话题。

  先说大西洋彼岸的研究。美国密执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加诺(Marjorie Gunnoe)领导的一项大规模调查得出的结论说,小时候常挨打的孩子,与那些从没有被父母碰过一指头的孩子相比,在学校更勤奋、更有可能上大学;长大成人后更快乐、更成功、更乐于助人。

  晚打不如早打?

  这里先说明两点。一,调查中说的,也是本文探讨的“打”,是“smacking”,就是打一巴掌,不是“棒子底下出孝子”的痛打;二,打的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不是打别人家的孩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2600名受访者按是否挨过打,挨打的经常性和挨打持续的年龄等分成若干组,然后与相关的积极/消极(或说正面/负面)后果作对比。

  只在2-6岁年龄段挨过打的孩子,积极后果的比较每一项都超过从没有挨过打的孩子。7-11岁挨打的孩子,消极后果总体上比没有挨过打的孩子稍微大一点。但十几岁以后依然挨打,消极后果的对比则全面大于没有挨打的孩子。

  加诺教授说,这项研究姗姗来迟,是因为现在的美国成年人中,很难找到足够比例的儿时从未挨过打的孩子。

  美国建国还不到三百年,或许依然“粗犷”了点。讲究“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对打孩子该是深不以为然的了?

  三分之一的英国大人都说孩子该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大西洋这边公布的一个相关调查同样让我意外。

  英国主要的儿童慈善机构,儿童协会(Children’s Society)与皇家儿童保护协会、约克大学联手,就打孩子的态度问题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

  2000名受访成人中,32%的人都觉得打孩子是一种“低危险的惩罚方式”(a low-risk form of punishment);年长的受访者中,觉得打孩子不是问题的人超过了一半;认为绝对不应该碰孩子一指头的人只有14%。

  儿童协会组织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忧心忡忡,再次强烈呼吁政府修改有关法律,彻底禁止打孩子。

  儿童协会组织负责人雷特梅尔(Bob Reitemeier)说:“儿童是英国社会中,可以合法的被打而几乎没有法律保护的唯一的一个群体。”

  下手无痕

  这话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的确是上了联合国的“黑名单”的。

  英国的儿童保护组织、人权组织多年来一直要求彻底把家长打孩子行为列为非法。但迄今为止英国政府似乎顶住了压力,保持现行法律不变。

  为此,2008年联合国点名批评英国保护儿童权益不利。英国是欧盟国家中仅有的5个仍然可以合法打孩子的国家。西班牙、德国、荷兰等国都通过了彻底禁止体罚儿童的法律。

  打一巴掌揉三揉问题不大,打一巴掌留下五个指印,就麻烦了。

  《英国儿童法案》(2004 Children’s Act)规定:家长可以对孩子施以轻微的体罚,只要不在身体上留下看得见的痕迹。

  打完后孩子身上如果出现青紫、瘀肿、破皮儿,则可能被处以最高5年的监禁。换句话说,打一巴掌揉三揉问题不大,打一巴掌留下五个指印,就麻烦了。

  打孩子要掌握的“火候”,或者说“火候”掌握不好的后果,举一个具体例子。

  打一梳子,丢了儿子

  英国Somerset一位单身母亲(法律原因不能公开名字),早上催8岁的儿子起床穿衣上学。儿子赖在床上不起,母亲气极了用手里的梳子照儿子肩头拍了一下。

  一梳子打下去,妈妈就心疼了,搂着8岁的儿子哄了又哄,直到儿子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问题是,那位母亲更确切的说是拿梳子打了儿子两下,一下是用梳子背面,一下是用梳子带齿的一面。

  在学校,孩子说肩痛,老师发现了孩子肩头有红印记,随即报警。

  长话短说。这位妇女被以侵害tulaoshi.com罪起诉并被判有罪,获12个月社区监督管制(community supervision order)。她的儿子被暂时收养。每周她只能与儿子见面4个小时,直到服完刑期才能重新获得儿子的抚养权。

  任何有学龄儿童要伺候的父母,都不难想象那位母亲气极败坏的模样,也不难理解她的一时“走火”。

  我自己的女儿,眼看着上学要迟到了还在那里磨磨几几,多少次气得我牙根、手心都痒痒的。这个案例,给我们做父母的敲了警钟,但也说明现行的英国有关法律是管用的。

  子不教,父之过。应该信任天下绝大多数父母管教孩子是能够把握尺度的。

  

父母不打骂也能教出优秀孩子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孩子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但是时代在变,观念也在更新,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不变通。也许父母会感到疑惑,如果把棍子收起来,是不是就会宠坏孩子?其实,当孩子犯错时,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负责,反而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

  父母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一个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发展出负面的行为,例如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就说谎,有需求不敢说就偷窃等。不过,有些父母又时常感到很为难,因为除了打骂之外,他们似乎总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教养方法。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父母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

  正是因为父母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一般来说,父母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影响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父母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父母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父母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父母满意,那么父母多半会打骂上前。

  3)自我的成长经验示范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父母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父母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12

孩子犯错不打怎么办?

  很多家长迫切想知道的是,要是孩子无理吵闹、帮倒忙、玩危险游戏,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该怎么办?

  打孩子是一个两难问题,因为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打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我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但是,教育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发现,打孩子不好,特别是对小于两三岁的小婴幼儿更不能打。

  他们的道理是:打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越打越“倔”,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而性格怯懦的孩子经常挨打,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

  可是,很多家长迫切想知道的是,要是孩子无理吵闹,帮倒忙,玩危险游戏,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该怎么办?

  故事1:商场里的任性宝贝

  峰峰妈妈出门前就打预防针,跟孩子讲好:“宝宝,今天妈妈带你去商场,你可以看看那里的玩具,但不能再买,家里玩具太多了。”孩子也答应了,但路过玩具柜时他又忘了和妈妈的约定,一定要买一个玩具,妈妈不答应,他就闹个不停,哭着赖到地上,不管怎么劝,仍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哭闹着。看着路人意味深长的目光,妈妈好几次都要控制不住要打他了。

  明智做法

  不少玩具柜所在的楼层都附设“试玩区”或迷你儿童乐园,可以指着那里对宝宝说:&ldqtulaoshiuo;看,那个小朋友在玩赛车,你去跟他比赛好吗?”“看,那个小朋友在玩拼图,你跟他一起去玩好吗?”“那么多小朋友在滑滑梯(做沙画,搭城堡),妈妈也带你去玩好吗?”孩子立刻就站起来跟着走了,后来就再没有提起买玩具。有时候,孩子对死缠滥打要买的玩具可能只是一时新奇,成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他或许就不会再提起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妈妈可以说:“我们再往前走一走,前面会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哦,你见过跟小朋友合影的大米老鼠吗?”但最好不要承诺孩子“妈妈先带你到别处玩,再回来买玩具”,孩子如果之后突然又想起了妈妈的话,该怎么办?所以,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同时,不要随意对孩子允诺“之后会怎么样”。

  故事2:餐厅吃饭也哭闹

  婵婵妈很头疼地说:“两岁多的宝宝与家人外出就餐,当时没定上包间,是在外面大厅里吃的饭,热菜还没有上齐,宝宝莫名其妙地极其烦躁,突然扔起餐巾,不想戴围嘴,而且坚持要‘出去,马上回家‘,并大哭大闹。惹得一大厅的人都朝我们看,我马上将其抱离餐厅,在外面将其放下,她就开始赖在地上哭闹,此时说理根本没用。”

  明智做法

  有时候宝宝并不是有意跟大人过不去,而是找个借口发泄罢了。最常见的是累了,饿了,渴了,在喧闹的环境里呆得太久了。穿得过多或者饮食不舒服也会导致宝宝容易发脾气。这时候,必须先找出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当宝宝开始耍赖的时候,做父母的切记不要发火,因为这个时候,一旦发火,那宝宝就真的赖定了。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转移他的注意力,以这个例子来说,两岁多的宝宝是很难在冗长的酒宴上从头坚持到尾的,加上环境很喧闹,孩子就会烦躁,此时可以带他去看餐馆养的鱼和鳖、白蟮和龙虾,可以将餐馆养鱼的大水缸比喻成“海底世界”,也可以带宝宝去看厨师现场表演“印度飞饼”,要是没带玩具,也可以搜罗菜盘上的萝卜花,给宝宝当玩具,带他到空气较好的等候区的沙发上去玩。

  要是宝宝仍不领情,应该马上把宝宝带离餐馆,找一个开阔僻静的地方,如街心公园,让宝宝尽情地发泄。你一旦不必担心周围的目光,就不容易恼羞成怒。可以买份报纸,坐在不远处看着他,看他哭闹多久。有一个教育原则很可以借鉴:当孩子哭闹时赶紧远离他,每当哭闹声弱一些,就靠近他一些。让孩子明白:哭闹只会让身边的人离开他;想要有人陪他,就一定要有良好的情绪。

12

父母该给孩子什么(上)

面对新世纪,父母该给孩子什么

渌泠(新闻工作者) 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学会主动学习。

现代人才观不是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以一个人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大小作为人才衡量标准的。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学会适应,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创新。但现行的学校教育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恰恰束缚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我曾经写过一篇《被标准所奴役的孩子》的文章讨论过这个问题。虽然现在我们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做父母的首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比如不要太在乎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更不要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支持他鼓励他大胆尝试新事物,让他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马慧娟(教育工作者) 只有在教孩子学会独立的基础上才能让他学会创新。

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尤为重要。我曾经在德国生活过两年,发现德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确实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带孩子走路时,往往不自觉地牵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车车座上,而在德国却很少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总是让孩子自己走,或者骑着小自行车跟着,孩子摔倒了也从来不扶;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语言交流上,他们也总是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的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李有星(律师) 学会做人是根本,一专多能和学好外语也很重要。

一要学会做人。要教育孩子品行端正,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知恩图报等,无论哪个年代,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年轻的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但最好能坚持自己带孩子,以便与孩子建立感情,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二要一专多能。在竞争的社会,多种能力的培养肯定是需要的,但决不能因此tuLaoShi.com而忽视专长的培养。拥有一技之长,这是竞争社会个人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要学好外语。新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意味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谁掌握语言越丰富熟练,谁就能够在国际交流中畅通无阻。因此我赞成幼儿园开展外语教学。

另外,我还希望我的孩子能够选择具有独创性的职业。比如教师、律师、设计师等等。

专家的看法

程秀兰(陕西师大幼儿教育系) 自信心、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耐挫折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父母要着重对孩子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让父母代劳,如果要让他自己做,“我不行”三个字就脱口而出。这种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孩子“行”与“不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改变“我不行”的不良心态,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孩子逐渐形成“我一定能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学会合作。要学会合作,首先就要学会与人交往。父母不仅要平等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与成人友好共处,还要大胆地把孩子放出去,或者热心地把小伙伴请进来,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交往、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发现同伴的优点,从而逐渐形成接纳、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转下文)

父母该给孩子什么(下)

父母该给孩子什么(下)

(接上文)
三、学会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父母应提供给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要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社会是在竞争中求得进步和发展的,用物质或地位撑起的保护伞保护不了孩子的一生。

四、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

华爱华(华东师大学前教育学系) 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是“学习社会”必需的生存智慧。

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人们不会再抱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念头终生从事某一个职业,更不可能只要学会一种知识或技能就能享用一辈子。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人们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也是21世纪必需的生存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心等等,这些良好的心理能力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知识越多越聪明,真正的智慧应该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举个例子说,一个会背2O首古诗的幼儿不一定就比会背10首的更聪明,而可能要看谁会编儿歌,谁编得更好。还有,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生活中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而去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这事实上是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对孩子进行适时自然的引导和教育。

徐琴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真实、开放的教育非常重要。

面对新世纪,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因为人是在交流中成长的,今天我们处于信息时代,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交流,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可以快捷方便地利用和处理信息。同时,语言本身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情绪的疏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对于孩子将来参与竞争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的文化传统往往强调人去做,而不鼓励人去说,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也总是大人说,孩子听,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愿望。而我们要对孩子讲民主讲尊重,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说的权利,培养孩子说的欲望。

另外,我认为不管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什么,真实、开放的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不必刻意地去为孩子创设不符合生活真实和现实发展的教育环境,而要从现实出发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现实,全方位地经受各种情感体验,无论是快乐、自信、希望还是失望、痛苦、拒绝,都要让孩子真实地去体验,开放地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去勇敢地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竞争。

许卓娅(南京师大幼儿教育系) 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和标准。

现在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到毕业了还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他们的价值观处于非常模糊的状态,以这种状态进入社会,他将如何面对接踵而来的工作、婚姻、家庭、子女等一系列问题?又怎样去发展自己服务社会?透过这些大学生的问题去看我们的幼儿家庭教育,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怎样开发智力潜能或是培养哪方面能力的问题,而是怎样引导孩子从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家长怎样把握现实与未来、个性与道德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孩子之间发生纠纷,许多家长教育孩子要打回来,这从现实的表面状况看,是教育孩子不要太软弱,要有竞争性,可是从社会发展的深层意义来看,我们所要创造的不是一个你争我斗互不相让的恶化的生存环境,而是一个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人类和平共处的社会环境,那么这样的教育就非常令人担忧了。还有我们都在提倡尊重孩子,对孩子讲民主,提倡发展孩子的个性。可我在美国的感受使我对此有了不同的理解,美国是个教育民主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可是“少女母亲”的普遍现象和这一代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状态非常令人担忧,他们反过来羡慕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只是教孩子怎样去面对或者适应这个社会的问题,而是要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去把握整个社会、他人和自身的需求,从而引导孩子建立一种既适应现实生活需要又能积极把握未来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

摘自《幼儿教育》2000.1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父母不打骂也能教出优秀孩子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不打骂也能教出优秀孩子

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父母矮也能养出高孩子

身高
父母矮也能养出高孩子

懂礼貌的孩子 父母教出来

育儿百科
懂礼貌的孩子 父母教出来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最容易教出好孩子的星座父母

分娩
最容易教出好孩子的星座父母

优秀宝宝是教出来的

绘画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优秀宝宝是教出来的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妈妈两岁了

妈妈两岁了

勇敢突破产前心理障碍

勇敢突破产前心理障碍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