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自立

给你美的秀发

给你美的秀发

2015-12-12 13:15

有些妈妈看宝宝不会说普通话,心里着急,会经常表现在行动上,如经常提醒宝宝“用普通话怎么说啊”等等。宝宝年龄还小,你如若运用外部压力、命令等方式强迫他说普通话,会给他造成心理负担。

不说教孩子,那怎么教孩子?

  一个三岁多的女孩喜欢把脚踩在椅面上,妈妈在旁边提醒,“宝贝,把脚放下去。”女孩把脚放下。没过多久,女孩又把脚踩上去,妈妈又提醒,“宝贝,不能把脚放在椅子上,妈妈说过多少次了,鞋子太脏,待会儿椅子不能坐了。”女孩条件反射似的又把脚放下,可没过多久,女孩的脚又踩上椅面了……

  有个5岁男孩胆子较小,不敢冒险,不敢玩游乐场的任何一种游乐玩具。妈妈觉得这样不像个男孩,男孩就应该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某日,一家三口到公园玩,妈妈鼓励男孩去玩公园的游乐玩具,男孩不敢。妈妈再鼓励,说:“你是一个男子汉,要勇于冒险,你看人家小女孩都敢玩,要不,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男孩还是没能鼓起勇气,妈妈失去耐心,强行让孩子玩了一次。男孩在痛苦中玩了一次,后来更加不敢玩大型玩具了……

  以上是两位妈妈“纠正”孩子缺点的两幕情景,妈妈们的道理都没错,可是教育效果却很糟糕:女孩照样踩椅面,甚至踩得更频繁;男孩照样胆小,甚至比以前更加不敢冒险。为何给孩子说理却说不通呢?面对孩子的缺点或不良习惯,我们该怎么办?

  说教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反感,要么孩子会公然作对,对大人的说教不理不睬;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很抗拒,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说教无效的原因。对孩子的“缺点”或“不良习惯”,一次次的说教实际是在提醒孩子:你胆小,你踩椅面。这样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好的、有效的教育是不露痕迹、“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也是一个胆小被动孩子的转变。这位妈妈是大学老师,2009年12月给我发来一封名为“令人担忧的图图”的邮件:

  “我女儿图图2岁10个月,胆子比较小,有点偏内向型。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开始表现得比较羞怯,玩上半天才会熟识起来。比如说,这个周末带她去儿童乐园,里面的小朋友很多,其实她很喜欢里面的东西,但就是有点怕,不敢去玩。等过了半天,兴头才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要有大人陪着。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来玩,她就会主动跑到家长身边。平时,在小区坐滑梯也是这样,如果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她就不愿意上去滑,不会和别人争抢。

  “图图在幼儿园并不开心,老师说她在幼儿园一直不太吭声,也不主动去和小朋友玩,也不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和一两个小孩子玩的时候,挺好的,就是集体活动不太乐意(我估计她很想参加,但是不敢参加,或者不知道怎么参加)。图图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但就是不太爱说话,只有老师问她的时候,她才说。”

  在跟图图妈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是不惹事的类型,他们对孩子保护得比较多,遇到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会立即介入。而幼儿园老师由于害怕孩子被抓伤对家长不好交代,也是一发生冲突就立即介入,所以孩子几乎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抢,因为拉不下面子去说别人,图图妈的做法是让孩子谦让,这种“不公正”的做法让孩子觉得委屈和受伤害,因而变得更加退缩。

  我建议图图妈给孩子创造真实的社交圈子,大人少介入,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的能力。小朋友抢孩子的玩具时,要鼓励孩子想办法拿回来,不要顾及面子,维护规则的公平最重要。同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胆小”之类的字眼,也不要急于让孩子主动和别人交往,以免给孩子压力。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胆大”的行为时及时肯定。

  1个月后,我看到了图图妈的反馈:“今天带图图去玩,3个小朋友一起在玩滑梯,图图表现很好。当前面的小朋友准备躺在滑梯上睡觉时,图图有些着急,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向妈妈求助或者自动退下来,而是在那里跺脚,以提醒她的小同学(同一个托班的孩子)。一会儿,在孩子奶奶的招呼下,那孩子自己滑下来了,图图也很顺利地滑了下来。这点变化,给我带来些惊喜,图图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方式,变得大胆些了。但这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有时候我会失去耐心,告诉她‘应该自己去做!应该和人家打招呼’……但效果并不好。也许,家长可以做的是相信孩子,并给予更多的交往机会,关注她好的一面,忽略她弱的一面。时时提醒孩子‘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等于在暗示孩子‘你这样不行,那样不好’,这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往往孩子就会成为自己所说的那个样子,我还是要多培养自己的耐心,耐心!欲速则不达!”

  图图妈真是一个有悟性的妈妈,她意识到了必须“关注其好的一面,忽略其弱的一面”,这样好的一面被强化,好的一面的“面积”便会越来越大,覆盖掉弱的一面。反之,如果时时提醒孩子“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弱(坏)的一面被强化,弱(坏)的一面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覆盖掉好的一面。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当孩子出现打人、吐口水等“不良”行为后,如果家长大惊小怪、或哈哈大笑、或气急败坏、或一番说教,总之只要家长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孩子就会越来越起劲,哪怕家长厉声喝止,孩子也会继续其恶作剧似的行为。如果家长忽略他的行为,就当没看见,孩子搞两下,索然无味便罢休了。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五岁多的女孩芳芳,只要闲下来就喜欢吮手指,经常把手指咬出血。她妈妈急得不得了,想了很多办法,讲道理、打骂、涂苦药水、戴手套等,都改不了这个习惯。有一天她碰到我,发愁地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吃手,手都啃出血了,这可怎么办呀?”我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吃手是表象,本质是缺乏安全感,要完全纠正这个行为,就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你的这些措施都是对孩子行为的一次次强化,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强她的行为。”芳芳妈说:“那我怎么才能改掉她这个坏毛病呢?”我说:“首要的肯定是建立安全感,这个命题很大,父母需要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让孩子和你们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碰到孩子吃手的时候,不要指责,不要提醒她‘不吃手’,轻轻拿开她的手即可。然后以她感兴趣的活动来分散她的注意力。平时找事给她做,不让她有闲下来发呆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活动上面,就会减少吃手的行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她的这个习惯,以免强化她的行为。养成一个习惯容易,要改变一个习惯难。改变一个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三两天可以改变的,你要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

  没多久,芳芳上小学了,也不知这个习惯到底改了没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妈妈仍然是以前那样的方式,这个习惯是改变不了的。

  我的小侄女晓晓喜欢一边捻头发,一边做吸吮状,这个习惯导致她形成了“地包天”,即下面的牙齿包在上面的牙齿外面(正常情况是上牙包在下牙外面)。经过牙齿矫正后,医生叮嘱,必须改掉吸吮的习惯,不然换牙时还会形成“地包天”。晓晓的这个习惯本来不是太严重,仅仅是在显得无聊的时候偶尔为之。我妈心情急切,唯恐晓晓的“地包天”再次复发,每当晓晓捻头发的时候,她就大声喝止“别捻头发”“怎么又捻头发了”,有时还打晓晓的手。在奶奶的“监督”之下,晓晓越发紧张,捻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从以前的偶尔为之发展至时时刻刻都举着手捻头发!

  重点提示:

  说教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反感,要么孩子会公然作对,对家长的说教不理不睬;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很抗拒。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某个弱点或不良习惯,一定要记住“教育无痕”四个字,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说教太多孩子听不懂,就算听懂也接受不了。不要提醒,因为每一次提醒都是一次强化。我们要忽略掉孩子不好的一面,善于发现孩子好的一面并给予大大的关注,这样好的一面就会慢慢放大,覆盖掉不好的一面,孩子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将慢慢改变。

妈妈如何教孩子说普通话

  1.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家庭语言环境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宝宝与主要抚养者的交流是影响他语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请尽量克服各种障碍,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吧。你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保证词语的正确发音,遇到语音不能确定的字、词,及时查字典进行纠正,以确保在宝宝面前能较正确地发音。

  2.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宝宝交流

  有些妈妈尤其是祖辈总有这样的顾虑:“我们的普通话不标准,说起来别别扭扭的,自己听得都怪不舒服的,还会妨碍宝宝的普通话学习,还不如干脆就说方言呢。”其实,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区,你不能因为普通话水平较差就放弃在家和宝宝说普通话。要知道,即使是带有方言腔的普通话也比纯粹用方言与宝宝交流更有益于他学普通话。

  3.在游戏中提高宝宝普通话的水平

  3~6岁是宝宝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平时坚持让宝宝参与发言,坚持多听、多读、多说的原则。积极创造各种游戏活动,多给宝宝练习说普通话的机会,如讲故事、念儿歌,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及时纠正、辅导宝宝发音,不断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宝宝受年龄的限制,对字、词发音的准确度较差,如果还受一些方言的干扰,前后鼻音容易发错。另外,绕口令、词语接龙、以字连词的方法,也能帮助宝宝发音。比如,给宝宝讲《小兔子乖乖》故事,你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宝宝模拟小兔子的语言,在游戏中学习普通话。

  4.在随意自然的环境中提高宝宝学说普通话的水平

  有些妈妈看宝宝不会说普通话,心里着急,会经常表现在行动上,如经常提醒宝宝“用普通话怎么说啊”等等。宝宝年龄还小,你如若运用外部压力、命令等方式强迫他说普通话,会给他造成心理负担。

  最好在随意、自然、无拘束的氛围中引导宝宝说普通话,比如听儿歌朗诵磁带、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时和宝宝尝试模仿别人的发音。宝宝对周围生活充满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愿望时,你要善于捕捉“信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他说话的积极性。比如在公交车上,就能经常看到宝宝跟着公交车里的广播一起报站牌:“下一站,八一公园到了,请乘客们带好(图老师整理)随身携带的物品……”宝宝在这种随意的氛围中,用游戏的方式学说普通话,在非常愉悦的状态下就学会了。

  5.适当运用鼓励手段

  宝宝能够正确地说普通话,你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让他感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是被接受和认可的,以激发说普通话的信心和勇气。当宝宝出现语言错误时,再恰当地给予纠正,而不是指责、训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方言妈妈如何教宝宝说普通话

  1.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家庭语言环境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宝宝与主要抚养者的交流是影响他语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请尽量克服各种障碍,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吧。你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保证词语的正确发音,遇到语音不能确定的字、词,及时查字典进行纠正,以确保在宝宝面前能较正确地发音。

  2.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宝宝交流
 有些妈妈尤其是祖辈总有这样的顾虑:“我们的普通话不标准,说起来别别扭扭的,自己听得都怪不舒服的,还会妨碍宝宝的普通话学习,还不如干脆就说方言呢。”其实,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区,你不能因为普通话水平较差就放弃在家和宝宝说普通话。要知道,即使是带有方言腔的普通话也比纯粹用方言与宝宝交流更有益于他学普通话。

  3.在游戏中提高宝宝普通话的水平
  3~6岁是宝宝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平时坚持让宝宝参与发言,坚持多听、多读、多说的原则。积极创造各种游戏活动,多给宝宝练习说普通话的机会,如讲故事、念儿歌,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及时纠正、辅导宝宝发音。宝宝受年龄的限制,对字、词发音的准确度较差,如果还受一些方言的干扰,前后鼻音容易发错。另外,绕口令、词语接龙、以字连词的方法,也能帮助宝宝发音。比如,给宝宝讲《小兔子乖乖》故事,你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宝宝模拟小兔子的语言,在游戏中学习普通话。

  4.在随意自然的环境中提高宝宝学说普通话的水平
  有些妈妈看宝宝不会说普通话,心里着急,会经常表现在行动上,如经常提醒宝宝“用普通话怎么说啊”等等。宝宝年龄还小,你如若运用外部压力、命令等方式强迫他说普通话,会给他造成心理负担。
  最好在随意、自然、无拘束的氛围中引导宝宝说普通话,比如听儿歌朗诵磁带、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时和宝宝尝试模仿别人的发音。宝宝对周围生活充满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愿望时,你要善于捕捉“信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他说话的积极性。比如在公交车上,就能经常看到宝宝跟着公交车里的广播一起报站牌:“下一站,八一公园到了,请乘客们带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宝宝在这种随意的氛围中,用游戏的方式学说普通话,在非常愉悦的状态下就学会了。

  5.适当运用鼓励手段
 宝宝能够正确地说普通话,你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让他感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是被接受和认可的,以激发说普通话的信心和勇气。当宝宝出现语言错误时,再恰当地给予纠正,而不是指责、训斥。

教宝宝普通话还是方言

  快一岁了的亲亲正在牙牙学语。让亲亲妈得意的是,有时自己教她一些英语单词,她也能听懂个大概。上个月亲亲妈出差,给女儿打电话,突然她觉得特別失落。“因为她说的全是公公婆婆家的方言,甚至保姆的方言,自己的宝宝说着我陌生的语言,听起来十分痛苦。”

  现在很多家庭,由于老人或保姆帮忙带孩子,家里会同时有几种方言,还有的家长会再教孩子英语单词。究竟要不要学方言?这样复杂的语言环境会不会拖慢了孩子学讲话的进度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即便三种语言也能运用自如

  “我赞成女儿学方言,我婆婆是说山东话的,公公和我们是说普通话的,我和老公一般都说临安话,所以我女儿的语言环境很复杂。”小朱家几乎是个微缩版“联合国”。她说,自己之前也怕女儿这样学不好普通话,但是慢慢地她发现,“与其担忧,还不如干脆放手,没想到她一下子就会三种语言了,并且运用自如。”小Tulaoshi.Com朱说,让孩子学方言,那是可以将方言传承下去的最好途径。

  1岁前要多跟孩子说话

  其实对于教宝宝普通话还是方言这个论题,妈妈们的看法还是不尽相同的。据报道,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帕特里夏库尔研究发现,当婴儿听到不同方言的音素时,他的大脑就会组织一组神经细胞来识别并将之储存,这就是为什么说1岁前要多跟孩子说话的科学依据。此外1周岁时,婴儿对于没有听过千万次的音素就无法辨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新语言就会备感困难。

  这也就是说,在1岁前请家长放心地为孩子的大脑储存不同的语言,尽可能开发宝宝的的“语言识别能力”。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刻意为宝宝创造太复杂的语言环境,反倒会影响宝宝多种方言的学习。

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自立

  孩子懒惰、自私、过于依赖, 一直是让中国Tulaoshi.Com父母头痛的问题。日本妈妈们却通过一些教养铁律,轻松帮孩子养成自立、自信、自律的好品格。她们究竟有什么样的育儿绝招,看看你就知道啦!


  你最头痛的问题,日本妈妈这样做:

  教养规范1:与其“帮助”孩子,不如“支持”孩子

  教养规范2:要让孩子自己思考,父母不要“控制”他

  教养规范3: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教养规范4: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教养规范5:在不娇惯的基础上让孩子撒娇

  教养规范6:在说话之前,先看看孩子在干什么

  教养规范7:不要发火,要把生气的实质传达到

  教养规范8:定个让家人都能愉快生活的规则

  教养规范9:你能够引导出自己的“父母能量”

  教养规范10:父母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1234

怎样系统地教孩子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儿子再有一周就22个月了,他非常聪明懂事,身心发育都很出色。而且很有耐心,性格也很活泼。我一直对他进行早期教育效果也不错,他的智力已超出同年龄的孩子。我的原则是以开发智力,培养好性格和习惯为主,他感兴趣就学,不强迫。我现在想系统的教他一些东西,我该教他些什么?怎样教?

茅于燕:我真为你有这么一个身心发育都很出色的宝宝而高兴。

从你的介绍,可见你所进行的早期教育很有成效,你的双重目标(既开发智力又培养好性格)的原则很正确。现在许多家长往往是单打一,只注意智力开发,不注意性格培养,这就太偏了。性格的培养,关键在早期。如果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性格,长大一些要纠正,就太困难了。

你说系统教他一些什么东西好,我想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坚持你的双重目标,哪一方面都不偏废,现在你还可以按你的方法教,逐渐系统化。年龄大一点,可以学的内容也多一点了。

2、加强识字、阅读的训练,这对智力开发有很大好处。识字并不是要他“四会”:(会听、会读、会写、会用),而是要他以字作为工具去阅读,这对促进智力发展有很大作用。可以买一些图画书、婴儿画报,系统地教他看图读字,大一点可让他读格林童话,一步一步来。

3、观察他对音乐、钢琴、提琴、古筝、琵琶、绘画、体育、手工等哪一方面(或两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可以在他有兴趣的方面来进行训练。现在社会上儿童兴趣班很多,可以选择好的让孩子参加。

当然,乐器孩子是不会的,可以先试一样,如钢琴,有兴趣就让他学下去,没有兴趣再换其他的。体育方面也要家长带领去做。

4、外语可以开始学了。这个年龄学外语,语音会比较正确。可以买一两套幼儿外语教材,系统地教他。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既有课本又有磁带,甚至还有录像带的成套读物,就很好。

5、如有可能,到孩子三岁时,就送他去幼儿园,那里的教育都是根据年龄制定的,非常系统。当然,在家里的时间可以进行上述的兴趣教学。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自立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自立

妈妈如何教孩子自己吃饭?

妈妈 孩子 吃饭
妈妈如何教孩子自己吃饭?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孩子自立 家长轻松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孩子自立 家长轻松

不说教孩子 那怎么教孩子?

过年 电话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不说教孩子 那怎么教孩子?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怎样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育儿百科
怎样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教孩子识字

孩子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教孩子识字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如何应对宝宝在幼儿园“学坏”

如何应对宝宝在幼儿园“学坏”

如何针对幼儿心理进行早教

如何针对幼儿心理进行早教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