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婴孩何时不弱智

A小悦777

A小悦777

2015-10-13 21:58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图老师小编接下来分享弱智婴孩何时不弱智,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阿洁这几天情绪非常低落,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7岁的儿子被诊断为智力低下以前隐隐约约所感觉到的东西终于被印证了。难道儿子今后就将生活在“弱智儿”的阴影中吗?

最令阿洁感到难受的是,如果当初不是自己碍于面子,不肯听别人好心的提醒和劝告,儿子的病情也许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啊!医生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如果早些发现的话,可以在最佳治疗时机内给予训练和纠正,孩子的智力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每每想到这里,阿洁就心如刀绞。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当初生儿子的时候是难产,阿洁在产床上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好不容易才把这个小东西生下来。从此她和丈夫把儿子当成心肝宝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儿子出生的时候让阿洁吃了点苦头,似乎是作为对阿洁的报答和补偿,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竟然出奇地听话。当别的孩子躺在摇篮里使劲地哭闹时,儿子却显得异常安静,整天不哭不闹,即使有时哭一两下,声音也很低微,丝毫不像隔壁家的孩子,简直要吵翻天了。隔壁的小两口说,半夜里孩子要把大人吵醒好几回,说着还羡慕地看着阿洁的小宝宝:“瞧你的孩子,多听话啊!”为此阿洁也感到庆幸:儿子这样让自己省了多少心啊!

可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儿子“过分”的安静让他们感到担心。有时他太安静了,不论怎么逗他,他好像都没什么反应,只是将双眼睁得大大的,一副对周围的东西“熟视无睹”的样子。丈夫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问:“咱们不会生了个小傻瓜吧?”每当这时阿洁总是骂丈夫“乌鸦嘴”,“你瞎说些什么呀,孩子还小呢!你没看隔壁那两口子,羡慕咱们还来不及呢!”丈夫也就笑笑,不了了之了。

可是随着儿子长大,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了。儿子长到一岁多了,还不会讲话。阿洁和丈夫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教他叫“爸爸、妈妈”,可是他怎么也学不会,到两岁多时,才勉强会发出一些音节。有一些朋友提醒她:“你看孩子是不是大脑发育有什么问题吧?”阿洁这时总是很生气。因为她明白尽管朋友是出自好心,用了很委婉的语气,但那言外之意不就是想说儿子是“弱智”吗?这怎么可能呢?智力应该主要是遗传的问题,凭着阿洁自己和丈夫的智力,怎么也不可能生个“弱智儿”出来嘛!于是,阿洁一边反驳着亲友们的怀疑,一边坚定着自己的信心:儿子一定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别着急,慢慢来。

可是时间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儿子的表现却让阿洁越来越失望。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儿子的“懂事”程度远远没达到一个学龄孩子应该有的水平。阿洁甚至不敢让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怕儿子被他们讥笑,笑他“蠢”。阿洁隐隐有了一种可怕的预感,但又不敢去证实,更不敢去面对。她仍抱着一丝希望——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儿子就会好起来的。为此她还跟丈夫争吵过不知多少次。

最终让阿洁所有的希望破灭是在儿子即将入学的时候。按照惯例,学校要对新入学的孩子进行体检和一些测评。儿子测试完后,老师把阿洁叫到了一边:“我们怀疑你的儿子智力存在一定障碍,你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详细检查一下,看看他有没有必要进特殊学校。”刹那间,阿洁觉得一切都完了,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无法回避了,到了医院,医生给儿子做了一系列检查,包括智力测定、CT等,最后告诉了阿洁她最不愿接受的事实,孩子智力存在障碍……

阿洁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听从亲友的劝告呢?为什么要为那一点点莫名其妙的面子而耽误孩子的治疗呢?可是,阿洁的悔恨又能换回什么呢﹖

医生点评:阿洁的故事的确让人惋惜。如果她早一些警觉,发现孩子的异常后能够早一些跟医生沟通,而且也不要忌讳“智力低下”这一问题,孩子的病情也许不至于到这么晚才发现。

智力低下又称智能发育迟滞,是指小儿智力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平均水平,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方面,以及行为、动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均低于同龄人的正常水平。

很多父母一听到“智力低下”就很反感,认为那是对孩子甚至家长的污辱,因为在他们看来,智力低下是跟遗传有关的疾病,若家长都正常,孩子怎么会“弱智”呢?

其实不然。小儿智能发育迟缓是大脑发育障碍引起的综合性功能不全。它的病因繁多,遗传只是一个方面,其他原因还有:孕妇在孕期患某些疾病损及胎儿(如风疹、流感等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或宫内发育迟缓);分娩时有难产史,导致婴儿出生时缺氧窒息,或有颅脑损伤出血;婴儿出生后患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这些都可以留有智力低下后遗症。阿洁在分娩时有难产史,这也可能是导致宝宝智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对于智力低下的小儿贵在早期发现。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查出病因并采取训练、教育以及药物等综合的措施,这些孩子的智力就有可能提高,甚至可以恢复正常水平。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因工作忙,平时对孩子关注不够,或像阿洁那样不敢面对现实,不去医院检查,结果孩子长到六七岁入学时才发现有智力问题,这样就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给孩子本身和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

要判断孩子是否智力低下,首先要了解智力和动作发育的特点。正常的婴儿生后7天吸吮强而有力;15天在喝牛奶或洗浴时,能分辨冷热;2~3个月会笑、能抬头;3~4个月,眼睛能跟随物体移动而转动;看到母亲乳房或奶瓶有吸吮的兴奋、要求或动作;5个月扶腋能站立;6个月会翻身;7个月能独立坐;8个月会爬;9~10个月能自己扶栏站起,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明显的好奇、兴趣和注意;11~12个月,会模仿别人的动作,能独立行走,会控制大小便,开始学讲话;3周岁能知道自己和父母甚至家属中许多成员的名字,会讲好几个字组成的句子,同时经常会向成人提出“为什么”、“干什么”一类的问题。

那么,“智力低下”的孩子,早期有哪些突出的异常表现呢?

1.吸吮困难。无论是母乳或用牛奶进行人工喂养,吸吮均发生困难,这是婴儿智力低下早期最为突出的临床症状。一般6~7天的婴儿已具有较强的吸吮能力,而患儿则往往吸吮困难,甚至出生半个月仍不能主动吮乳。

2.过分安静。整天不哭不闹,异常安静。阿洁的孩子就存在这一表现,但遗憾的是阿洁没有提高警惕,反而是认为孩子“听话”,“为自己省心”,从而耽误了孩子的诊断和治疗。也有的正好相反,易激惹、烦躁,整天无缘无故哭声不断,往往在睡眠中突然惊醒。

3.对精彩的外界缺乏兴趣,对周围的事物不加理会,没有任何的好奇心,表情淡漠、注视力差、心不在焉;虽有听力,但无论对自然的雷鸣闪电或悦耳动听的音乐均无明显的反应。

4.哭声低微。音调平坦、缺乏变化,常常要用强刺激才会使孩子啼哭,说明感觉和反应能力极差。

5.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婴儿四肢松软,肌张力差,3~4个月不会抬头,不会笑;3岁仍不会讲话,2~3岁仍流口水,经常有意无意地把手上拿着的东西放入口中。

6.孩子不仅食欲差、进食少,有的甚至厌食。每天仅喝点水和少量的牛奶。

7.接受理解、记忆及学习能力均比同龄儿明显要差。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几种情况并不是智力低下儿童所特有的,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弱智儿”都有。即使同时符合其中1~2项也不能轻易诊断为智力低下。临床上诊断智力低下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病史,如母亲有无难产史,病毒感染史等等。

2.可根据以上症状进行对照,并结合智力筛查。

3.进行影像学检查。因为部分智力低下患儿通过早期干预教育,其智力可得到改善(当然先天缺陷者除外,如染色体畸变、代谢病、脑发育不良等,无法通过治疗改善预后)。因此,家长对孩子早期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提高警惕,不要羞于面对。当然,智力低下的诊断是个很严密的过程,不能凭一两种症状就轻易下结论。家长即使发现自己的孩子具备上述的一两种症状,也不必绝望,因为还需要配合医生的其他检查才能做出诊断。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据估计,唐恩氏综合征在所有中度和重度弱智中约占10%。由于患者带有明显的面部特征——眼角有很厚的内眦赘皮皱褶,使双眼向上倾斜,因此人们常把这种病说成先天愚型,不过专家并没有完全承认这种看法。唐恩氏综合征的其他普遍性生理特征还有:心脏不健全、爱伸舌、面孔肥大、手脚畸型、身材矮小和日趋肥胖。患者间的弱智程度有很大差别,但大多属于中度弱智。然而自70年代扩大了学龄前唐恩氏综合征儿童教育方案以来,这类孩子中越来越多的人的智商达到了轻度弱智的水平。

  唐恩氏综合征基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21-三体综合征(这种最普遍)。这类儿童的第21对染色体不是一对,而是三个,产生了三体情况。第二种是镶嵌性综合征,其病因是由于发育失常,患者的一部分细胞有一个多余的染色体,而另外一些细胞则没有。第三种是易位性综合征。这是指第21对染色体多出的那个染色体整个或部分地附着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

  子女是否会患唐恩氏综合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的年龄。20以下,40以上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染上此病的居多(后者尤其为甚)。例如,20~30岁的妇女生育唐恩氏综合征患儿的机率是1300:1,30~34岁的妇女是600:1,35~39岁的妇女是300:1,40~44岁的妇女是80:1。正因为如此,有时医生建议上岁数的妇女在怀孕期间需接受羊膜穿刺检查,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唐恩氏综合征或其他染色体异常疾病。

  最近,有些研究者指出,除母亲的年龄外,其他变化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唐恩氏综合征,如父亲的年龄,受辐射过度和某些类型的病毒感染等等。

  苯丙酮尿症是指身体无法将普通食物中一种叫做苯丙氨酸的物质转化成酪氨酸。苯丙氨酸在体内聚积过多会导致大脑发育异常。现在,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就能得到苯丙酮尿症甄别检查:许多州甚至规定,婴儿不接受这类检查便不得出院。从婴儿期直到童年中期持续不断地控制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可以预防弱智。这种疾病的治疗一定要从婴儿期就开始,否则会导致重度弱智。除及时治疗外,专家们还越来越多地注意甄别家长是否携带苯丙酮尿症基因。尽管两个苯丙酮尿症基因携带者结婚的机率傲乎其微,但是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进行遗传咨询将是很有帮助的。

  同苯丙酮尿症一样,泰一萨二氏病也是在父母双方都为基因携带者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疾病会造成进行性脑损伤并最终导致死亡。现在已有识别基因携带者的诊断方法。此外,在母亲怀孕期间,亦可通过羊膜穿刺检查对胎儿进行诊断。

  所以,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弱智问题,其实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孕妈妈们为了后代着想,千万不要忽视检查哦。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肉厚三尺,非一日之馋。”不少身体过度横向发展的人认为只要管住自己的嘴,就能摆脱身上的肉。其实,节食减肥要注意适度,否则很可能体重没下降多少,智商却一降再降。

昨天,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一个帖子“盲目减肥,20岁少女减成了弱智”再次引爆网络。不少网友被吓住了直呼,“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不相信。记者了解到,其实这条新闻早在6月份时,金陵晚报就已经报道过。不过,通过进一步采访医学专家,盲目减肥被再次敲响警钟——节食、吃药两种减肥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弱智。

案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减肥后, 20岁女孩成“6岁娃”

两个多月前,20岁的女孩张小小(化名 )反复发热头痛,一开始她和家人都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没太重视,可是过了两天,张小小在家感觉头痛剧烈,突然浑身抽搐,这让家人措手不及。于是,母亲立即带她到中大医院就诊。该院神经内科张琳主治医师回忆,当时女孩来的时候,看上去就比较瘦削,有点营养不良的感觉,另外让大家奇怪的是感觉行为有些异常,不像是个正常的成年人,看上去就像是六七岁的孩子。经过腰穿最终确诊女孩患上的是“重症脑膜炎”,因为病毒细菌的侵犯,导致女孩的智力明显受影响。

记者又获悉,其实女孩张小小身体状况一直还可以,感冒都很少得,最近半年来,她总觉得自己胖,所以一直通过节食减肥。家人介绍,张小小减肥后明显抵抗力不行了,这次发烧感冒也没有好好重视,现在后悔不已。张琳主治医师指出,像张小小这样的情况不多见,病情发展非常迅速,以后智力方面也不能逆转,对病人以及家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病理

细菌入侵致“脑子坏掉”

昨天,这条名为“盲目减肥,20岁少女减成了弱智”的帖子在微博上疯传,不少网友纷纷转发、评论。吃惊之余,大家纷纷表示,看来盲目减肥确实有意想不到的危害。也有男网友心疼地@女友吼道:“你给我好好看看,再不好好吃饭,我直接给你打成弱智!”

昨天,就这条热门微博,金陵晚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徐格林。

“太可惜了。”还没听完记者叙述,徐教授便开口叹息道。徐教授首先表示,自己还没有听过这样的病例,也没有接诊过这样的病人,“虽然成人中极少出现重症脑膜炎的情况,但是过度节食的行为,确实有可能导致这个病”。

徐教授介绍,其实病理是很简单的。首先脑膜炎一般是由细菌入侵导致人体抵抗力变差引起的。如果过分节食,蛋白质、糖分等能量摄入不足,就会直接造成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人体抵御细菌入侵能力降低,细菌入侵人体脑组织,就会导致脑神经细胞坏死,从而导致“脑子坏掉”,智商变低,也就是弱智。

警钟

节食、吃药都可能导致弱智

徐教授介绍,对于过分肥胖、抵抗不住食物诱惑的人们来说,节食“管住嘴”是件好事,但是节食一定要合理、适度,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然而,对于很多爱美的女孩来说,节食、运动这样的减肥方式,周期长,见效慢。正是看中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市面上开始大量出现一些号称效果“立竿见影”的减肥药物。然而,市面上目前并没有被公认为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减肥周期越短、作用越强,药物的副作用就越大。”徐教授介绍。

一些减肥药的原理是促进人体代谢,但是很容易对人体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徐教授告诉记者,他曾接诊过两例因吃减肥药导致癫痫发作的病人。值得注意的是,“癫痫发作多了,对人体大脑神经也有影响,就是说也能导致弱智。”只不过,相比过度节食导致弱智的直接性,药物减肥导致弱智比较间接,但是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所以,南京女孩过分节食减肥导致弱智的事件,给大家敲响了警钟。“管住嘴、迈开腿”是个减肥的好方法,但是也不能管得太死、过度节食。最后,徐教授特别提醒,不管是节食、吃药的方式,都不能过分,都要维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上,遵从医生和营养专家的指导。

减肥数字

A 南京超五成学生跟风减肥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对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大学生进行了肥胖相关调查,运动不足和盲目节食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成为普遍现象。调查显示,50.2%的大学生运动量不足,体重偏轻的为23%,超重肥胖率为13%。其中女生体重偏轻者超过1/3,高达35.1%,大学生中,29.5%的人主要靠节食减肥。

而日前,南京市疾控中心也曾对南京市6343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肥胖及减肥相关行为调查。南京学生肥胖比例为3.0%,这部分孩子需要适当地减肥。不过,令人诧异的是,50.6%的学生是在跟风减肥。

B:减肥形式

三成学生通过节食减肥

南京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有1项或1项以上减肥行为的学生数为4068人,达64.1%,其中男生、女生报告率分别为60.3%、67.0%,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67.1%、63.2%、57.2%。

学生自述过去30天内曾采取减肥相关行为的方式中,通过锻炼方式减肥报告率为51.93%;通过不吃肉方式减肥为12.60%;通过节食方式减肥者为31.40%;通过24h或更长时间禁食减肥为2.60%;使用诱导呕吐或腹泻方式减肥为1.07%;通过未经医生指示,擅自吃减肥药减肥为1.81%;通过捂汗减肥为2.18%,部分学生选择2种或2种以上方式减肥。

》》》5种最不靠谱的减肥法

1、过分相信减肥产品

真相:夏季的减肥巨大市场,引来了减肥产品商家的目光。很多减肥产品的广告随处可见,如“三天瘦”“一下就瘦了”。各种宣传口号都迎合了懒MM的不爱运动的心理。目前,市场上,特别是网络上的大多数减肥产品都不合格,它们或是夸大了减肥效果,或是某些成分危害人体健康。

2、保鲜膜瘦腿

真相:专家表示,缠裹保鲜膜减肥并没有科学依据。由于保鲜膜影响体表散热,造成局部温度增高,排汗增多,但多半是水分的渗透,脂肪的消耗却很少,反而容易引起湿疹、毛囊炎等皮肤病。此外,保鲜膜本身是化学物品,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其他潜在的危害。

3、汗流浃背就能瘦

真相:出汗减肥没有科学依据。据了解,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夏天出汗只是身体调节温度的一种生理现象,和燃烧脂肪关系不大。

4、水果当主食

真相:不要以为水果代替正餐就能达到减轻体重、降低体内脂肪的效果,水果中所含的果糖会造成体内脂肪的堆积。水果中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多是水分和糖分,仅有少量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人体所必需的另外一些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在水果中却含量甚微。如果经常用水果当餐,人体代谢所需的大量营养无法得到满足。

5、多吃鸡蛋补充蛋白质

真相:肌肉的生长确实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健美训练时,为了满足肌肉的生长,蛋白质的摄取量需达到每天1.6至2克/公斤体重,在摄入如此大量的蛋白质时,如果不会合理选择食物,随之而来的“副产品”可能就是过量脂肪的摄入。

  “冷暴力”已成为危害现代家庭的重要“杀手”:而这种消极应对方式常采取“三不政策”,不说话,不理睬,不关心,即便说话,也经常是嘲笑,语言折磨。

  因为和新婚妻子没有共同语言,丈夫一年不和妻子说话,生下小孩明显弱智。今天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记者走访专家和有关部门发现,类似的“冷暴力”现象已成为现代家庭的严重问题。

  案例:夫妻不说话 孩子有点“呆”

  在火炬开发区一处高档小区居住的张先生是个三十多岁成功的生意人,膝下有两个小孩,4岁的小女孩聪明乖巧,但9岁的小男孩却有点“呆”,小学一年级时就被留级,说话时小眼睛里神情呆滞,要很久才反应过来。据张先生的朋友黄小姐介绍,这与张先生新婚后与妻子的“冷战”有关。

  张先生与妻子在2000年结婚,结婚后妻子在家做家庭主妇,张先生从一家外企跳槽出来单干,事业有成,但却发现日益无法跟妻子沟通,成婚后的妻子完全是“黄脸婆”形象。而关键的是,妻子天天窝在家里,张先生感觉妻子完全无法理解他的生活。

  本身就不情愿结婚的张先生现在日益后悔,妻子怀孕他不关心,妻子分娩他不去医院,孩子生下来他不抱,一年多时间张先生没和妻子说话。

  孩子满周岁了,别的孩子都是又蹦又跳,张先生的小孩不哭不笑只发呆。

  专家:文化越高越爱冷暴力

  困扰张先生和妻子的问题被专家称为“冷暴力”。中国法学会全国家庭暴力现状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在发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会出现夫妻双方互不理睬的现象,30%多出现负气使劲关门离家而去或摔东西的行为,48%的家庭会出现互相辱骂的现象,还有20%左右的家庭中,丈夫会威胁并殴打妻子。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健康科主任甘露春说,“冷暴力”已经成为危害现代家庭的重要“杀手”。

  现代一些家庭中,夫妻双方文化、知识水平都比较高,对传统的暴力行为都比较克制,吵架时不会轻易打人或摔东西,而采取“冷暴力”这种消极应对的方式,经常采取“三不政策”,不说话,不理睬,不关心,即便说话,也经常是嘲笑,语言折磨。

  冷暴力出现的原因,甘露春解释,因为经济因素或孩子,一方想离婚却离不了,夫妻双方被迫绑在一起,因而产生了非常折磨人的“冷暴力”。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弱智婴孩何时不弱智

分娩
弱智婴孩何时不弱智

弱智

生活百科
弱智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轻度弱智怎么治疗

生活百科
轻度弱智怎么治疗

什么叫弱智儿童

生活百科
什么叫弱智儿童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弱智儿童有哪些特征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弱智儿童有哪些特征

婴儿多爬行 可以防弱智

分娩
婴儿多爬行 可以防弱智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的啼哭 妈妈听懂了吗

宝宝的啼哭 妈妈听懂了吗

半岁左右婴儿有哪些智力特点

半岁左右婴儿有哪些智力特点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