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触摸是最好的早教

黑暗天女

黑暗天女

2015-10-13 21:58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让宝宝触摸是最好的早教。

  听音乐、看动画、玩玩具……为了给宝宝良好的早教,年轻的父母可没少花功夫。最近有一项研究结果又给了你一个新的早教方向:对10个月左右的婴儿,“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研究者发现,比起让宝宝看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东西,让他碰一下那些东西,亲手把弄一番,他对别人做事的理解能力会提高很多。这说明,对宝宝来说,触摸是比观察更重要的成长经验。

  在研究中,宝宝们被分成三组,一组观察物体,一组触摸物体,另外一组什么也不做。而另有成年人把物体当作工具,在他们面前演示。结果发现,只有触摸过物体的宝宝意识到,这个物体可以被用来当作工具——和另外两组相比,他们看工具的时间明显长于看普通玩具的时间。

  不过,很多父母不给宝宝碰东西,是宝宝很喜欢“品尝”各种玩具,见到什么都往嘴里塞。那么就建议,只要不会伤害宝宝的健康,在清洁干净的前提下,尽量给宝宝自己动手的机会。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期教育不是单纯的识字、算术、外语、音乐等,是包括身体的锻炼、智力的发育、道德品质启蒙等全面的发展教育。

  1.婴儿时的教育。从出生到6个月是对婴儿听觉和视觉的训练。在出生1个月内可用色彩鲜艳的玩具诱导婴儿,2个月开始与婴儿面对面用亲切的语言谈话,让孩子听音乐,用带有响声的玩具吸引婴儿注意力,逗婴儿笑,这样可使孩子的视觉和听觉集中,在运动中帮助婴儿抬头、翻身等动作。6个月后,应帮助婴儿学爬、并扶着坐、站,使孩子的视野扩大,接受很多的刺激,使大脑发育,并给孩子一些玩具,学会抓、玩,和婴儿多交谈,鼓励孩子说话,说简单的单词。

  2.幼儿期的教育。幼儿期的教育十分重要,孩子心理意识活动加强,语言得到迅速发展,思维水平逐渐形成和提高,这段时间完全具备接受教育的条件。除进行体格锻炼外,还要进行下面教育:

  (1)德育方面教育:从幼儿开始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如:1岁的孩子如不满意就打人、哭闹,这时大人应用表情、手势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不是好孩子,逐渐用讲故事或画册中的图片来教育孩子,并能逐渐分清是非善恶。开始教孩子一些文明用语。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教育孩子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饮食习惯———让孩子按时吃饭,不要边吃边玩,不挑食,不厌食。睡眠习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卫生习惯———自己洗手、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劳动习惯———家长不能因孩子劳动不彻底、不干净,就不让孩子动手劳动,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学习习惯———孩子在3岁时,就要教他识字、数数、听音乐、简单的外语单词。

  (3)智力开发: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小儿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在模仿中学习,培养了注意力、观察力、学会一些动作、技能,还能在游戏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使小儿的大脑变得灵活,有利于智力的发育。讲故事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方法,应选择些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获得知识,在故事中受到教育。还应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常带孩子逛公园、郊游、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教孩子绘画、听音乐等,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唤起孩子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济南市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张德锦)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把小朋友的手帕揣进自己兜里,或是从超市的货架上抓一块糖攥在手心儿,这样的事在2-5岁的孩子身上时有发生。而宝宝顺手牵羊的行为是仅此一次、还是在日后继续下去,则完全取决于父母对他这“第一次”的重视程度和所采取的态度。因为,孩子只有真正懂得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才能真正管住自己、手下留情。这双小鞋太好看了:一天,菲菲从圆圆家回来,小拳头攥得紧紧的,接着,在妈妈面前摊开小手,掌心托着一双袖珍水晶鞋。“阿姨给的?”菲菲若无其事地说:“是从阿姨家地上捡的。”为什么会这样:3、4岁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内心产生了需要感:“那个东西我没有”,“那个东西我喜欢”,“我想要”……这种需要促使孩子产生“拿”的行为。而且,他们通常认为,喜欢的、想要的东西就是自己的。

  父母的不恰当做法:妈妈看着菲菲手里的东西,说:“我们两家关系好,但是其他小朋友家的东西绝对不能拿,记住了吗?”

  父母的做法等于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错误信息:能否拿人家的东西,取决于两家关系的好坏。这不利于孩子理解“物权”的概念,也容易使之混淆是非,并将这个不当行为重复一百次甚至更多。

  也许父母认为:这么个小东西,拿就拿了吧。但是,妈妈不要忘记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孩子从小习惯了拿人家的“针”,长大了很可能去偷别人的“金”。所以,不该做的事情,一次也不能做。

  达标态度

  ◎给物品找个主人: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因此,在家里,父母不妨借助游戏帮孩子建立“归属”概念,比如,玩认物游戏:看看哪些是爸爸的、哪些是妈妈的、哪些是自己的。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物品,别人不能动。爸爸妈妈以身作则,比如拿宝宝的玩具,也要先经过跟宝宝说一声,这是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所有权的最佳方式。

  ◎体会他人的感受: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菲菲拿了圆圆的东西,妈妈要启发她想一想:“如果你喜欢的娃娃被别人拿走了,你能高兴吗?圆圆发现水晶鞋丢了,也会伤心的。”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心情,感悟自己的行为不好。

  ◎带孩子立即归还动:妈妈马上带孩子归还物品,让宝宝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以此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记住这个教训,并使之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小朋友都有变形金刚:回到家,东东扎进自己房间好久不出来。妈妈进来,发现他津津乐道地摆弄着一只小小的变形金刚,一问才知道,东东拿了小朋友的。

  为什么会这样:看到小朋友有什么,希望自己也有什么,这是孩子的天性。而在很多孩子都有变形金刚的情况下,东东一方面因为自己没有而感到自卑、同时又非常羡慕别人的东西,于是就采取“拿”的办法,使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

  父母的不恰当做法:妈妈看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气得大吼:“你长大了是不是想当小偷、让警察抓走呀?”……

  简单地把“顺手牵羊”与“品行恶劣”联系起来,对孩子有失公平;而恐吓也无助于孩子明白道理。

  东东妈妈注意从小克制宝宝的欲望,让他知道适可而止,这种做法本身并没错。但是,妈妈要给东东做些解释。如果妈妈既不提供,又不解释,只是坚决而单纯地说“不”,就会使孩子失望。东东的行为实际是一种逆反。

  达标态度

  ◎变“拿”为“换”:向东东讲明“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责成他第二天物归原主。同时告诉孩子: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世上所有的东西,而有些东西又是不值得买或没必要买的。如果你特别想得到某件玩具,可以用自己的玩具、书和小朋友的交换一天、两天或一个星期。

  ◎该买就买:对于小朋友普遍都有的,最好也给宝宝准备,比如和东东说好只买一两个变形金刚,在其他孩子玩儿得高高兴兴的时候,他也能加入其中,而不至于被冷落在一旁。这样,既能使东东获得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又控制了孩子的贪欲。



  尝尝这块棒棒糖:从超市回来,3岁的雯雯忽然从兜里拿出一块棒棒糖:“妈妈,你吃。”妈妈仔细想想,刚才没买棒棒糖呀,就问宝宝:“告诉妈妈,是谁给你的?”“我在超市里自己拿的。”……

  为什么会这样:在超市里,所有人都把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东西往筐里放,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伸手去拿。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妈妈付款的过程。所以,必须要提前告诉孩子这个环节。

  父母的不恰当做法:爸爸很生气:“你怎么能随便从超市里拿东西呢?如果下次再这样,要打屁股了!”说着,爸爸把手举起来,挥了挥。雯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到一边吃棒棒糖去了。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超市拿了东西必须交钱,而不是“不能随便拿东西”。爸爸的话容易使雯雯陷入迷惑。尽管态度严厉,但“下不为例”的做法很不可取。因为,这次雯雯吃了棒棒糖,下一次去超市,很可能就把今天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达标态度

  ◎再次去超市:遇到这种情况,立即带孩子回超市,让她亲自把钱交给收银员阿姨,说:“我刚才从这里拿了一块棒棒糖,没交钱,现在我来补交。对不起。”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永远记住这件事。

  ◎让孩子“买单”:以后带宝宝去超市时,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行为。父母要把价签指给宝宝看,让他知道每一样东西都是有标价的。妈妈会把钱给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这些东西才能属于我们。在结帐的时候,提醒宝宝:“我们该交钱了。”当然,也可以允许孩子选择一两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将钱给宝宝,由他自己去付款,加深宝宝买东西要付款的印象。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市场上玩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可是任何人造玩具的功效都不能与爸妈对宝宝的影响相比。

  “玩耍是宝宝的工作。”玩是宝宝与外在世界沟通的桥梁,透过玩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发现自我、探索问题,也满足了宝宝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于是爸妈就给自己的宝宝买了很多的玩具,那么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了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爸妈是宝宝最佳的“玩具”

  专家指出,0~3岁婴幼儿最好的玩具其实是“人”,宝宝们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很贵的玩具,而是皮肤有温度、能陪着他们一起玩的人。玩具只是玩耍中的辅助物,如果没有人陪着宝宝玩,他们不会玩得长久,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宝宝对玩具总是一时兴趣,随后就置之不理,这样一来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易导致心理发育迟缓。所以,年轻的爸妈不管你有多忙碌,都有必要经常带宝宝一起玩,做宝宝的“玩具”又何妨?

  做宝宝合格“玩具”之爸妈攻略

  当爸妈主动参与到宝宝的玩耍中时,可以根据宝宝月龄的从小到大,陪宝宝做知觉运动游戏、想象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及技巧性游戏。下面就有一些小攻略提供给年轻的爸妈。

  配合玩具“吸引”宝宝

  从出生到一岁左右的婴儿,大致是靠听、看、触摸等感官知觉来认识他所生活的环境。一岁以内的宝宝,可以采用床栏玩具、手摇铃、固齿玩具、按压玩具和发声玩具等,以刺激宝宝的感官和肢体发展。但不是把这些玩具扔给宝宝就了事了,玩这些玩具时特别需要爸妈用自己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引起宝宝的兴趣。

  引导宝宝发挥创造力

  积木玩具是一种建构性的玩具,爸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建筑属于自己的城堡,引导宝宝拼出各种形状的动物和建筑,这对培养宝宝的创造思考力很有好处,通过此类游戏还能让亲子沟通更和谐。

  做宝宝游戏中的人物

  1岁以上的宝宝,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通常会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所见重新呈现出来,并配合语言,从中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并能获得角色学习和角色认同的机会。爸妈可以变身为宝宝过家家游戏中的某一个“角色”,刺激宝宝模仿和说话的能力,在和宝宝互动中让其意识到家庭的组成结构,只是在这个时候不要拼命灌输自己的想法,要让宝宝来控制整个游戏的局面,因为玩耍的时候他们才是游戏的主宰者。

  宝宝情绪失控时做宝宝的镇定剂

  当宝宝情绪激动或无法入睡时,有些爸妈会让宝宝抱柔软的填充玩具帮助宝宝把原本兴奋的情绪逐渐松弛下来,其实爸妈完全可以替代这些填充玩具,因为有体温有心跳的“大玩具”对宝宝来说才是最佳的镇定剂。

  作为宝宝合格的“玩具”陪宝宝玩耍要做到哪几点呢?

  1.帮助宝宝发展各阶段的基本动作。

  2.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

  3.引发并培养宝宝的好奇心、探险性。

  4.让宝宝获得满足感及成就感。

  5.帮助宝宝用言语表达意思或发泄情绪。

  6.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让宝宝触摸是最好的早教

分娩
让宝宝触摸是最好的早教

为宝宝朗读是最好的早教

生活百科
为宝宝朗读是最好的早教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艺术早教 让宝宝更聪明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艺术早教 让宝宝更聪明

什么项目是宝宝早教的首要

宝宝 早教 小孩
什么项目是宝宝早教的首要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什么是早教音乐

生活百科
什么是早教音乐

什么是早教中心

生活百科
什么是早教中心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学手语让婴儿更聪明

学手语让婴儿更聪明

快乐爬行 成就全能宝宝

快乐爬行 成就全能宝宝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